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5年随访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振云
刘祖秋
+4 位作者
陈晓敏
张国元
吴宗贵
洪中立
闵宗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M)患者的远期临床、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右心室起搏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 方法:对30例HCM患者采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右心室起搏前...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M)患者的远期临床、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右心室起搏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 方法:对30例HCM患者采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右心室起搏前及5年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变化。 结果:右心室起搏5年后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及超声心动日均显著改变,尤其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改善更为显著(P<0.001),肥厚的心室间隔显著变薄(P<0.05)。 结论:右心室起搏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其远期疗效显著,并发现能逆转肥厚的心室间隔及左心室游离壁,改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因此为HCM的起搏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患者,起搏治疗可能成为较理想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性心肌病
心脏起搏
血液动力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行为疗法和虚拟现实疗法干预神经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
8
2
作者
阮婷婷
翁明奇
+3 位作者
吴璨
鲍晓明
牛艳芳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6-2405,共10页
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外周或中枢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药物治疗在镇痛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过量药物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或在可耐受剂量下仅提供了部分的疼痛缓解。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
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外周或中枢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药物治疗在镇痛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过量药物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或在可耐受剂量下仅提供了部分的疼痛缓解。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干预作为新的、非侵入性的,以及更为安全的疼痛替代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CBT和VR疗法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改变神经可塑性和神经环路,以及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水平缓解神经性疼痛。本文旨在对神经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以及CBT和VR疗法的镇痛效果和机制做出解析,从而为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干预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虚拟现实
神经性疼痛
神经可塑性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5年随访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振云
刘祖秋
陈晓敏
张国元
吴宗贵
洪中立
闵宗延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
医院
内科
宁波市
第一
医院
心
内科
上海市长征
医院
心
内科
宁波市
第三
医院
心
内科
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2,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M)患者的远期临床、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右心室起搏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 方法:对30例HCM患者采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右心室起搏前及5年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变化。 结果:右心室起搏5年后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及超声心动日均显著改变,尤其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改善更为显著(P<0.001),肥厚的心室间隔显著变薄(P<0.05)。 结论:右心室起搏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其远期疗效显著,并发现能逆转肥厚的心室间隔及左心室游离壁,改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因此为HCM的起搏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患者,起搏治疗可能成为较理想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肥大性心肌病
心脏起搏
血液动力学
预后
Keywords
Cardiomyopathy, hypertrophic
Cardiac pacing
Hemodynamics
Prognosis
分类号
R542.20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行为疗法和虚拟现实疗法干预神经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
8
2
作者
阮婷婷
翁明奇
吴璨
鲍晓明
牛艳芳
徐淑君
机构
宁波
大学医学部
宁波市
海曙区横街镇卫生院
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
宁波
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6-2405,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23H090005)
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2023Z173,2022Z147)
+1 种基金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22J118,2022J250,2021J250)
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外周或中枢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药物治疗在镇痛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过量药物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或在可耐受剂量下仅提供了部分的疼痛缓解。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干预作为新的、非侵入性的,以及更为安全的疼痛替代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CBT和VR疗法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改变神经可塑性和神经环路,以及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水平缓解神经性疼痛。本文旨在对神经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以及CBT和VR疗法的镇痛效果和机制做出解析,从而为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干预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虚拟现实
神经性疼痛
神经可塑性
炎症因子
Keywords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virtual reality
neuropathic pain
neuroplasticity
inflammatory cytokines
分类号
R7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33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5年随访
陈振云
刘祖秋
陈晓敏
张国元
吴宗贵
洪中立
闵宗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认知行为疗法和虚拟现实疗法干预神经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
阮婷婷
翁明奇
吴璨
鲍晓明
牛艳芳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