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F的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功能障碍和沟通活动受限特征与康复干预
1
作者 易玲 周静 +3 位作者 陈雪芬 陈川帆 陈科伊 董慧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05,共8页
目的系统分析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和沟通障碍的特点,设计整体性的康复方案。方法运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和方法,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和沟通功能障碍特征进行深入... 目的系统分析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和沟通障碍的特点,设计整体性的康复方案。方法运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和方法,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和沟通功能障碍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在言语康复和特殊教育情境下实施综合干预方法。结果在身体功能和结构方面,言语功能障碍常常表现为语言的心理功能、发音功能、言语的流畅性和节律功能等障碍。在活动和参与层面,表现为沟通障碍,包括说话、倾听、对话以及人际互动等方面可能存在障碍或困难。环境因素,如家庭支持、同伴态度、专业服务以及辅助沟通技术的可及性,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功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ICF架构提出了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的系统性评估方法,强调从整体视角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障碍和沟通活动障碍,注重沟通活动功能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在言语康复治疗和教育康复情境下,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障碍和沟通活动障碍的特点,设计个别化的干预方法,注重培养儿童的功能性沟通技能,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辅助和替代沟通技术、自然情境下的语言干预、视觉支持以及同伴介导等干预均是有效的康复措施。结论本研究运用ICF架构和方法,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3个层面,系统探讨了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的特征,并且提出了在言语康复治疗和教育康复情景下,推动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发展的系统性方法,包括设计个别化干预方法、辅助技术应用、视觉辅助支持以及同伴介导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残疾 儿童 言语功能障碍 沟通活动受限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不同阻力系数动静态任务在卒中后康复训练中的研究
2
作者 付灵弟 窦佳轩 +3 位作者 应婷婷 尹立勇 唐敏 梁振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90-1903,共14页
目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脑功能检测方法,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及时获取脑功能变化指标,并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康复机器人设计有被动、主动、阻力3种训练模式,其... 目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脑功能检测方法,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及时获取脑功能变化指标,并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康复机器人设计有被动、主动、阻力3种训练模式,其中阻力模式对具有一定肌力水平的患者有更好的康复效果。阻力模式下的控制方式分为动态控制和静态控制,而有关阻力模式下不同控制方式对于卒中上肢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不同控制模式下的重要参数——力度对脑区激活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与静态阻力模式在不同阻力水平下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期间脑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0名患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并预先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和两种运动模式下3种不同力度的训练。采集双侧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ices,PFC)、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ices,M1)、双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ices,S1)和双侧前运动皮层和辅助运动皮层(premotor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cortices,PM)在静息和运动训练状态下的fNIRS数据,并计算样本数据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偏侧化指数(lateralization index,LI)、锁相值(phase locking value,PLV)和网络测度,来考察皮层激活特性和脑连接拓扑特性。结果与静息态相比,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显著激活了脑的对侧M1区和同侧的PM区。与动态相比,静态模式对对侧M1区的激活更明显。脑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对侧PFC区和对侧M1区(F=4.709,P=0.038),对侧PM区和同侧M1区(F=4.218,P=0.049)的网络连接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动态模式下M1区激活同力度增加呈正相关,静态模式下则相反。结论动、静态两种阻力训练模式均能激活相应的脑功能区。动态阻力模式比静态阻力模式使脑氧水平变化更大、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之间的连通性更强,且力度的增加对于不同的模式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针对脑卒中患者,动态模式可能对运动相关的脑功能区激活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阻力模式 功能性近红外 皮层激活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机制和治疗
3
作者 陈是燏 林志成 +8 位作者 应佳芹 李婉怡 刘志涛 方甜园 周钰愉 张楚霞 谢凯 徐淑君 李丽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91,共2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疾病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在越来越多的遗传风险因素中,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最普遍和最强的风险因素,在AD病例中约占3/4。ApoE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疾病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在越来越多的遗传风险因素中,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最普遍和最强的风险因素,在AD病例中约占3/4。ApoE是中枢神经系统脂质和胆固醇代谢的关键蛋白质,有三种不同亚型:ApoE2、ApoE3和ApoE4,其中ApoE4是AD发病的高风险因素。ApoE4不仅影响神经胶质细胞中脂质的外排和分布,同时还影响神经元的脂质代谢,导致脂质稳态失衡。ApoE参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加工,促进早期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和斑块沉积。ApoE4还降低Tau蛋白溶解度,促使Tau异常磷酸化和聚集,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且表达ApoE4的脑区更易受到Tau扩散的影响。ApoE4通过激活NF-κB炎症通路,使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转变为促炎表型,分泌促炎因子和氧化介质,诱发神经炎症。总而言之,ApoE通过影响Aβ斑块、Tau病理、神经炎症、神经可塑性及血脑屏障(BBB)等多途径参与AD神经病理,共同助推疾病进展。抗ApoE4抗体可以降低Aβ斑块的形成和神经炎症;二甲双胍、雷帕霉素、依诺肝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他莫西芬等已批准使用的药物,显示出具有降低ApoE4和改善AD病理的潜力;使用反义寡核苷酸(ASO)和双链干扰小RNA(siRNA)技术的基因疗法,通过降低ApoE4的表达,可减缓AD病理。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ApoE2基因疗法通过在室管膜中表达ApoE2,以中和ApoE4的负面影响。中药白藜芦醇和水景苷通过ApoE修饰的脂质体纳米给药系统递送,提高了药物的BBB穿透性,为AD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此外,通过靶向ApoE4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受体的相互作用,可以间接调节ApoE4的表达水平,为AD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梳理近年来ApoE及其亚型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综述了抗ApoE的潜在治疗策略,以期为未来基于ApoE疗法对抗AD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 脂质稳态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预手段改善神经炎症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单江晖 储超扬 +9 位作者 陈是燏 林志成 周钰愉 方甜园 张楚霞 肖彪 谢凯 王清娟 刘志涛 李丽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33,共2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手段治疗AD,近年来从不同方面探索治疗AD的手段,其中以清除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为靶点...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手段治疗AD,近年来从不同方面探索治疗AD的手段,其中以清除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为靶点的药物治疗虽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不良事件。神经炎症在AD的发病和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持续的神经炎症反应被认为是AD的第三大病理特征,可促进细胞外淀粉样斑块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形成,同时这些毒性物质又能加速神经炎症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疾病进展。通过改善神经炎症,从而打破神经炎症、Aβ斑块沉积、Tau缠结之间的反馈循环模式,可能成为一种治疗AD的有效途径。传统中草药如何首乌、姜黄,因其能够对抗神经炎症而被用于治疗AD;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布洛芬(Ibuprofen)、吲哚美辛(Indomethacin)等能降低体内炎症小体水平,服用非甾体类药物与AD低发病率存在关联;负载催产素的仿生纳米材料,具有抗吞噬作用,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持续释放催产素,发挥抗炎作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降低神经炎症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其分泌物不仅能改善神经炎症还具有多靶点综合治疗效果,可能更适于治疗AD。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靶向提高小胶质细胞中TREM2基因的表达,或应用Ab-T1、hT2AB等TREM2抗体,可改善小胶质细胞功能,进而降低神经炎症水平,是一种治疗AD的潜在方法。益生元治疗、粪菌移植治疗、抗生素治疗、饮食干预等能重塑肠道菌群组成,通过肠-脑机制缓解神经炎症,但以低聚甘露糖酸钠为主的药物目前尚存争议。运动干预和脑电刺激干预均可潜在减缓神经炎症,可延缓AD。本文聚焦于近年来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肠道菌群治疗、运动干预以及脑电刺激等方面在改善神经炎症中作用,以期为未来通过干预神经炎症作为治疗AD的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药物治疗 基因治疗 肠道菌群治疗 神经炎症 物理干预 干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跟踪的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中视觉与触觉反馈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昱 吴向东 +6 位作者 施长城 张佳楫 李娜 马冶浩 陶亮 唐敏 左国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8-486,共9页
目的针对现有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提供视觉和触觉反馈无法关联的问题,本文以自主研发的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为基础,研究基于力跟踪的视觉与触觉反馈融合技术及其对于上肢训练的效果。方法在虚拟环境中构建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设计... 目的针对现有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提供视觉和触觉反馈无法关联的问题,本文以自主研发的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为基础,研究基于力跟踪的视觉与触觉反馈融合技术及其对于上肢训练的效果。方法在虚拟环境中构建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两种与视觉反馈融合的触觉反馈,分别为两物体间靠近时的排斥力以及物体在介质平面移动时的摩擦力,进而采用基于力跟踪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将虚拟环境中构建的力反馈通过操纵杆传递给用户。招募8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在有无反馈融合模式下进行对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采集受试者与系统的实际和期望力反馈,以及三角肌前束、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有反馈融合模式下期望与实际力反馈之间的均方根误差,用于表征基于力跟踪的多感觉反馈融合效果。计算两种模式下的肌电积分值(i EMG)和单位时间内肌电幅值(EMG/T)以探究融合反馈技术对上肢运动训练的影响。结果在有反馈融合模式下,实际与期望交互力反馈的均方根误差为(0.757±0.171) N;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和后束的i EMG均显著大于无反馈融合模式下(|t|> 7.965, P <0.001);前三块肌肉的EMG/T显著大于无反馈融合模式下(|t|> 6.363, P <0.001)。结论设计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系统可以精确地将虚拟环境中构建的力反馈传递给用户,通过视觉与触觉融合增加机器人系统对于训练者外周神经功能的刺激,促使训练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基于力跟踪的视觉与触觉反馈融合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构建力学模型,力反馈模式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且可以在同一位置叠加两种以上的力学模型,从而使力反馈效果与虚拟环境中的视觉反馈更加匹配,激发训练者的运动康复兴趣,增强人机交互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运动 康复 虚拟现实 力反馈 表面肌电 多感觉融合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理念下的作业疗法小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史海燕 雒韵韵 +3 位作者 张超 王兆蒙 阴秀春 杨淞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58-1561,共4页
脑卒中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由于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安全,对其诊疗和相关研究始终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虽然目前临床上的诊疗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脑卒中,但... 脑卒中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由于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安全,对其诊疗和相关研究始终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虽然目前临床上的诊疗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脑卒中,但后续由其导致的功能障碍才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2],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同时,给家庭、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生活质量及康复期望值不断提高,康复治疗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3]。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患者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康复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诸多学者提出采用小组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4],其更加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我科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采用科学的评估量表,按功能障碍程度、年龄、兴趣爱好等组成小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辅助以引导式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小组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作业疗法 小组治疗 评估量表 语言功能障碍 康复疗效 急性脑卒中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生成和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康吉良 胡可 +8 位作者 卢俊樾 胡紫薇 徐彪平 黎小毛 周俊杰 金煜 唐敏 徐蓉 温优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1202,共1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激大鼠百会穴和足三里穴,连续刺激14 d。治疗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SOD、CAT、GSH-Px、MDA和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C-1α、TFAM、HO-1、NQO1蛋白及细胞质中Keap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NRF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辨别指数、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交替百分比增加;TEAS可改善VD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线粒体结构,病理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排列更规则、分布更均匀,核膜、核仁更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更明显。血清中SOD、GSH-Px和CAT水平显著升高,MDA和ROS浓度降低。TEAS还上调了海马区PGC-1α、TFAM、NQO1、HO-1蛋白和核内NRF2、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胞浆中Keap1蛋白的表达。结论TEAS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结构,且效果优于电针,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抗氧化应激,这也为V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技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经皮穴位电刺激 认知功能 PGC-1Α 抗氧化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母类型对听障儿童不同塞音嗓音起始时间的影响
8
作者 高雍象 吴迪 +4 位作者 冯岩 冯叶 王佳汝 余英 田成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究韵母类型对听障儿童不同塞音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的影响,为其塞音习得及矫正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6岁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各22例,录制6个塞音(/b/、/p/、/d/、/t/、/g/、/h/)与3个单韵母(/a/、/i/或/e/、/u/... 目的探究韵母类型对听障儿童不同塞音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的影响,为其塞音习得及矫正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6岁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各22例,录制6个塞音(/b/、/p/、/d/、/t/、/g/、/h/)与3个单韵母(/a/、/i/或/e/、/u/)所组成的18个辅-元(consonant-vowel,CV)音节,声调均为第一声。使用Praat 6.1.29软件提取VOT值,对每种塞音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因变量为VOT,自变量为听力状况、韵母类型。结果听障组儿童/t/、/g/、/k/发音存在构音错误。听力状况对塞音/g/、/p/、/t/、/k/主效应效果显著(P<0.05),健听组塞音/g/、/p/、/t/、/k/的VOT显著大于听障组(P<0.05)。韵母类型对塞音/b/、/p/、/t/VOT主效应效果显著(P<0.05)。听力状况与韵母类型在塞音/t/VOT上产生交互效应,简单主效应显示,听障组与健听组/ti/音VOT差异大于/ta/及/tu/。结论听障儿童塞音/g/、/p/、/t/、/k/音的VOT小于健听儿童,听障组与健听组/ti/音的VOT差异大于/ta/及/tu/。对听障儿童/t/音教学,可以先从差异较小的/ta/、/tu/开始,后期巩固/ti/音,并且注重呼吸及口部运动训练,为清晰发音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嗓音起始时间 塞音 韵母 听障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草源碳量子点通过增强润滑和逆转线粒体功能障碍缓解骨性关节炎的研究
9
作者 王四祥 杨力 +1 位作者 董立立 王雪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6-336,共1页
目的线粒体功能障碍逆转和高性能润滑在骨性关节炎(OA)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粒体靶向在逆转线粒体功能障碍中表现出巨大的前景,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种具有线粒体靶向的艾草源碳量子点(A-CDs),考察其在OA治疗中作用和分子机制。... 目的线粒体功能障碍逆转和高性能润滑在骨性关节炎(OA)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粒体靶向在逆转线粒体功能障碍中表现出巨大的前景,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种具有线粒体靶向的艾草源碳量子点(A-CDs),考察其在OA治疗中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以艾草为碳源制备A-CDs,三苯基膦修饰制备TPP-A-CDs。使用TEM、XRD和XPS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使用SOD试剂盒和CAT试剂盒等方法检测其CAT和SOD活性。使用线粒体染色和摩擦学试验对TPP-A-CDs的线粒体靶向和润滑性能进行检测。通过前交叉韧带切除构建OA模型,使用TPP-A-CDs给药进行干预,通过组织学观察、Micro C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评估软骨及软骨下骨变化。使用RNA-seq测序对TPP-A-CDs的潜在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究。结果TPP-A-CDs为尺寸低于10 nm的纳米颗粒,具有CAT和SOD活性。线粒体染色的结果显示,TPP-A-CDs具有线粒体靶向的能力。摩擦学试验结果显示,TPP-A-CDs具有增强软骨润滑的能力。体内实验显示,TPP-A-CDs能显著抑制软骨层的退变,并改善软骨下骨微结构。RNA-seq的结果显示,TPPA-CDs显著抑制TNF和NFκB信号通路,上调PARP信号通路和昼夜节律信号通路。结论线粒体靶向的碳量子点,可持续发挥活性氧清除和润滑的双重功能,可作为关节内注射材料有效治疗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前交叉韧带 软骨下骨 骨性关节炎 关节内注射 昼夜节律 艾草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和脊髓损伤下肢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综述
10
作者 王晓锋 胡梦巧 +4 位作者 汪嫣 魏坤 徐文竹 任丹 马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914-92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AGT)对脑卒中和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并探讨不同技术类型与控制策略的临床价值。方法基于PRISMA指南,检索2020年至2024年Scopus、Web of Science、P... 目的系统评价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AGT)对脑卒中和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并探讨不同技术类型与控制策略的临床价值。方法基于PRISMA指南,检索2020年至2024年Scopus、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PEDro量表评估文献质量,综合分析RAGT在步行能力、平衡功能、下肢肌力和功能独立性等方面的疗效。结果最终纳入8项研究,涉及702例参与者,主要来自中国、意大利、印度、土耳其和波兰等,研究设计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成年脑卒中或脊髓损伤患者,涵盖多种亚型;主要发表在老年神经科学、生物科学、医学和运动科学等领域的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20年至2024年。干预方式涉及3类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基于跑台的系统(末端执行器与外骨骼型)、地面行走式和专用关节与平台式机器人。训练频率每次20~45 min,每天1~2次,每周1~7 d,共2~10周。RAGT显著改善脑卒中和脊髓损伤患者的步态参数和下肢肌力,但在功能独立性上的效果存在异质性。自适应控制策略(如按需辅助)较固定参数模式更优。基于跑台的系统(如Lokomat)和地面外骨骼(如EKSO-GT)各具优势,前者适用于早期康复,后者更促进真实环境适应。结论RAGT是脑卒中和脊髓损伤患者步态和下肢功能康复的有效手段,干预效果取决于外骨骼机器人的个别化以及适应性的控制策略和模式的建构,3类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自适应控制模式。在康复训练中,要设计特定的下肢活动任务,并且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自适应活动和控制模式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脊髓损伤 步态 下肢运动功能 外骨骼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建国 袁立勇 +1 位作者 陈林 姜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全麻下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 mg/k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生理...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全麻下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 mg/k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患儿疼痛程度(如患儿不配合按照小儿疼痛评分方法),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及48 h(T3)测定血浆前列腺素E2浓度。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曲马多的使用情况及术后48 h患儿或家属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及曲马多使用率较低,术后48 h时患儿或家属对镇痛的满意度升高(P<0.05)。两组患儿血浆前列腺素E2浓度均在T0、T1和T2时升高,但实验组升高的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前预注射帕瑞昔布钠,可以降低术后血浆前列腺素E2浓度,减轻术后疼痛,并降低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小儿 腹腔镜手术 超前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9
12
作者 林波 刘合建 +1 位作者 王学敏 谢鸿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按家长意愿,将98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引导式教育。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总分进行评定。...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按家长意愿,将98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引导式教育。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总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项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常规康复能更有效地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引导式教育 康复 粗大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郁耀平 王丽君 +5 位作者 朱海峰 何建国 陶亮 周艳杰 蒋佩龙 张达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7-871,共5页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国际疼痛学会又将SHS归属为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肩手综合征一般作为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国际疼痛学会又将SHS归属为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肩手综合征一般作为脑卒中、脑损伤、心肌梗死、上肢创伤、颈椎病等疾病的并发症而出现,上述病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损伤 微创治疗 颈椎病 心肌梗死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蓉霞 唐敏 +4 位作者 王正春 王贺 李婉怡 李娟 王钦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25-2335,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治疗是目前AD治疗的主要策略,但仅起到延缓或减轻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各种感觉刺激和多感官刺激对AD的影响,并解释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对光刺激疗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治疗是目前AD治疗的主要策略,但仅起到延缓或减轻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各种感觉刺激和多感官刺激对AD的影响,并解释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对光刺激疗法、气味刺激疗法、声音刺激疗法、节律性刺激、多感官刺激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感觉和多感官刺激可以有效改善AD的病理状态,唤起记忆,改善认知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光刺激疗法 气味刺激治疗 声音刺激疗法 节律性刺激 多感官刺激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的体液免疫水平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鸿翔 林波 +2 位作者 刘合建 刘楠 邬刚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调查脑瘫患儿免疫功能水平。方法脑瘫患儿59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评估,检测患儿及非脑瘫儿童61名(对照组)血清Ig G、Ig A、lg M,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瘫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lg M,补... 目的调查脑瘫患儿免疫功能水平。方法脑瘫患儿59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评估,检测患儿及非脑瘫儿童61名(对照组)血清Ig G、Ig A、lg M,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瘫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lg M,补体C3、C4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间,Ig G、Ig M、补体C4有显著性差异(P<0.05),Ig A、补体C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瘫患儿可能存在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并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强化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莉 戴朝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78,共3页
脑卒中生存患者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存在,其中步行障碍对患者的ADL能力影响很大,多数患者呈痉挛性偏瘫步态,因为存在肌张力、肌力、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等方面的问题而影响生存质量,因此,尽快恢复和提高行走功能成为多数脑卒中患... 脑卒中生存患者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存在,其中步行障碍对患者的ADL能力影响很大,多数患者呈痉挛性偏瘫步态,因为存在肌张力、肌力、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等方面的问题而影响生存质量,因此,尽快恢复和提高行走功能成为多数脑卒中患者首要的最迫切的愿望,在康复治疗中,这也是一个较为复杂、棘手的难题。近年研究发现,水中平板步行训练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对脑卒中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恢复 ADL能力 脑卒中患者 步行障碍 偏瘫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多关节多方向训练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莉 章峰冰 +1 位作者 葛飞飞 胡亚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2-923,共2页
脑卒中生存患者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存在,其中超过50%的卒中患者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损害要重于下肢,况且其恢复也较下肢困难。
关键词 上肢功能恢复 脑卒中患者 训练系统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偏瘫患者 早期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荷膝关节矫形器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及行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鑫 胡亚飞 宋作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3-975,共3页
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变引起的一类关节疾患。最早出现症状是膝关节内侧腔(股骨内髁和胫骨内侧平台部),这种病理变化是由于膝关节的应力分布不均衡所造成的,久而久之,也会出现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和滑膜层张力不均衡,关节面上的软骨... 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变引起的一类关节疾患。最早出现症状是膝关节内侧腔(股骨内髁和胫骨内侧平台部),这种病理变化是由于膝关节的应力分布不均衡所造成的,久而久之,也会出现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和滑膜层张力不均衡,关节面上的软骨逐渐变性、坏死、缺损。随着退变日益加重,继而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半月板磨损,导致关节失稳,局部炎症引发疼痛,并继发产生关节的生物力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行走能力 疼痛 矫形器 关节软骨退变 干预 关节间隙狭窄 胫骨内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表面肌电和神经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晓广 杨学民 +2 位作者 龚雷 周珠琪 孙盛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水中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s EMG)和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42例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1)和实验组(n=21)。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另加水中步行... 目的探讨水中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s EMG)和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42例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1)和实验组(n=21)。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另加水中步行训练,共6周。训练前后测量股四头肌及胫前肌平均肌电值(AEMG),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下肢运动功能、感觉指数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ASIA下肢运动、感觉功能评分显著改善(t>10.871,P<0.001),股四头肌及胫前肌AEMG明显改善(t>5.763,P<0.01);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4.036,P<0.01)。结论水中步行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水中步行训练 表面肌电图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躯干旋转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ADL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国强 陈方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1-1083,共3页
平衡功能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如步行、穿衣、用餐、洗澡、如厕)的完成都依赖于身体的平衡功能。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损害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对人体平衡起重要作用的躯干... 平衡功能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如步行、穿衣、用餐、洗澡、如厕)的完成都依赖于身体的平衡功能。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损害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对人体平衡起重要作用的躯干节段进行强化旋转控制训练,观察对患者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ADL能力 训练 躯干 生存质量 人体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