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ss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 被引量:6
1
作者 岑慧萍 章晓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6期60-61,共2页
Nuss手术是微创治疗小儿漏斗胸,是在胸腔镜辅助下的胸骨抬举术,无骨切除,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内置支撑架等特点。我院2005年成功开展了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10例患儿的漏斗胸,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NUSS手术 小儿 护理 漏斗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菌耐药性变迁的儿童穿孔性阑尾炎抗菌药物使用策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寿铁军 程孝强 +2 位作者 龚晟 宋磊 李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70-3074,共5页
背景细菌耐药性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相关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处于不断变迁中,影响了抗菌药物治疗,给临床用药选择带来挑战。目的探究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细菌耐药性变迁情况,并分析其抗菌药物方案的变化,旨在为... 背景细菌耐药性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相关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处于不断变迁中,影响了抗菌药物治疗,给临床用药选择带来挑战。目的探究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细菌耐药性变迁情况,并分析其抗菌药物方案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461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患儿分至G1组(n=214),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儿分至G2组(n=247)。分析患儿阑尾炎术中腹腔脓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结果461例患儿中,451例进行了细菌培养,10例未送检(原因系穿孔阑尾脓液极少、难以留取)。细菌培养结果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咽峡炎链球菌检出株数均居G1组和G2组前3位,分别占G1组的60.8%(129/212)、10.4%(22/212)、6.1%(13/212)和G2组的59.5%(163/274)、12.0%(33/274)、4.7%(13/274)。G1组和G2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呋喃妥因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头孢替坦、呋喃妥因、亚胺培南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抗菌药物方案中,前3位分别为头孢曲松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地嗪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氯化钠、头孢曲松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甲硝唑磷酸二钠;G2组抗菌药物方案中,前3位分别为头孢他啶+甲硝唑磷酸二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甲硝唑磷酸二钠、头孢替安+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相较于G1组,G2组头孢曲松使用减少,同时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使用增加。结论细菌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头孢曲松等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首选用药地位已经被质疑,亚胺培南作为三线用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正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药敏试验结果对指导经验性用药有重要意义,需要重视细菌耐药性动态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肠穿孔 儿童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心脏手术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席大伟 俞承忠 邱海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过程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技术进行体外循环的有益尝试。方法 15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28 d,平均(15.67±2.22)d,体重2.3~4.8 kg,平均(3.75±0.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过程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技术进行体外循环的有益尝试。方法 15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28 d,平均(15.67±2.22)d,体重2.3~4.8 kg,平均(3.75±0.19)kg,胸骨正中切开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全组患儿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均使用VAVD技术。结果全组病例15例,体外循环时间50~343 min,平均(170.3±26.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172 min,平均(85.8±14.6)min,全组术中无肉眼血尿,无引流不畅,无腔静脉插管困难,均顺利停机,无负压产生微气栓导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术后腔静脉梗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例术后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 VAVD技术操作简便且费用低廉,比较安全有效,合适的负压可以使血液克服较细静脉插管阻力,加快血液引出速度,保证良好腔静脉引流和适当的灌注流量,减少预充量,为新生儿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体外循环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法腹腔镜在小肠重复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9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钟红继 刘宝富 +1 位作者 黄柳明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诊断和治疗小肠重复畸形。 方法 对 9例术前疑肠重复畸形患儿经二孔法腹腔镜腹腔探查 ,确诊后经脐部 10mmTrocar切口 ,提出肠管 ,在腹腔外行重复畸形肠段切除 ,肠端端吻合术。 结果  9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诊断和治疗小肠重复畸形。 方法 对 9例术前疑肠重复畸形患儿经二孔法腹腔镜腹腔探查 ,确诊后经脐部 10mmTrocar切口 ,提出肠管 ,在腹腔外行重复畸形肠段切除 ,肠端端吻合术。 结果  9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 ,手术时间 30min~ 110min ,平均 80min。术后 4d~5d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结论 二孔腹腔镜对是诊断和治疗小肠重复畸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孔法腹腔镜 小儿 小肠重复畸形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5
作者 丁祺 常玉清 +1 位作者 袁晓琪 方建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背景与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少见的肾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较好,该研究旨在分析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其他亚型鉴别,以免过度治疗。方法:收集7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 背景与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少见的肾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较好,该研究旨在分析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其他亚型鉴别,以免过度治疗。方法:收集7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镜下及临床特点。结果:7例患者肿块均位于肾内,切面灰红或灰黄色,实性或囊实性,镜下肿瘤组织呈腺管状、微囊状或乳头状结构,肿瘤以一种结构为主或多种结构混合存在。细胞质透明,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细胞核分级为1或2级。免疫表型:7例均表达CK7、CK8、vimentin、PAX-8、CA9和CK34βE12,Ki-67增殖指数为5%~10%,7例均不表达CD117、TFE3和CD10。对本组7例患者随访2个月至4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学上与多种具有透明细胞和(或)乳头状细胞的肾癌有重叠,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