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中缝背核的异常连接组:一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1
作者 张明玉 李亚迪 +5 位作者 程萍 汪淑媛 王洁 刘惠芬 周文华 郭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1,共7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基于功能连接的图论分析及效应连接分析方法,探讨中缝背核(DRN)在甲基苯丙胺(MA)成瘾中的作用.方法:提取46名MA成瘾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中的DRN作为感兴趣区(ROI).分析DRN与...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基于功能连接的图论分析及效应连接分析方法,探讨中缝背核(DRN)在甲基苯丙胺(MA)成瘾中的作用.方法:提取46名MA成瘾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中的DRN作为感兴趣区(ROI).分析DRN与大脑其他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和效应连接.此外,构建一个包含247个脑区节点的静息态功能网络,用于分析DRN的局部拓扑属性.同时,分析MA成瘾患者中异常的脑网络指标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A成瘾患者中,DRN与包括视觉皮质、海马和杏仁核等脑区在内的多个大脑区域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功能连接(PTFCE校正<0.05).MA成瘾组中DRN的局部节点效率、介数中心性、强度和脆弱性显著增加(Pperm<0.05),这些异常的拓扑属性与焦虑-抑郁因子、思维障碍因子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效应连接分析显示,右侧顶下小叶到DRN的效应连接显著增加(PTFCE校正<0.05).结论:在MA成瘾患者中,DRN与多个大脑区域(特别是视觉和奖赏通路)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功能连接,突出了其在药物相关线索反应和MA成瘾维持中的作用.从右侧顶下小叶到DRN的效应连接的增加可能影响决策过程,进一步强调了DRN在药物相关线索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中缝背核 功能连接 效应连接 图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疗效与副作用的神经影像机制
2
作者 沈若冰 沈雯雯 高树贵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17-1832,共16页
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是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伴随的一过性记忆损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为探索MECT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视角。MECT可广泛影... 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是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伴随的一过性记忆损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为探索MECT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视角。MECT可广泛影响脑结构和功能,包括前额叶、海马、杏仁核等脑区灰质体积增加,以及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凸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SN)和中央执行网络(central executive network,CEN)的功能连接改变。其中,右侧海马体积增长、DMN核心节点(如后扣带回-内侧前额叶)连接正常化、背外侧前额叶(属于CEN)到右角回(属于DMN)的有效连接增强等,与抗抑郁疗效相关;而左侧海马及齿状回体积增长、DMN连接异常增强、左丘脑-楔前叶(属于DMN)功能连接减弱等,则与记忆损伤相关。海马可能是MECT双重效应的关键靶点,但现有证据尚不能确定其变化是否同时导致抑郁缓解和记忆损伤。临床观察显示,抑郁改善与记忆损伤程度往往不相关,提示不同海马亚区可能分别介导不同效应:右侧海马体积增加与情绪改善相关,左侧齿状回体积则与记忆功能受损相关。此外,前额叶增厚、纹状体铁沉积减少、DMN核心节点连接恢复和CEN-DMN的功能连接重建等改变与抗抑郁相关,DMN内连接异常增强及跨网络交互则可能干扰语义记忆。目前研究受限于样本量不足和方法学差异,难以定论MECT的双重机制。未来需结合大样本、多时间点随访、高场强MRI及多模态分析,深入探究海马结构-功能协同效应及网络耦合机制,以精准区分疗效与副作用靶点,优化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抑郁 改良电休克治疗 脑功能 认知损伤 记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啡肽受体激动剂调节腹侧被盖区CREB/BDNF抑制大鼠海洛因复吸
3
作者 陈杉珊 赖苗军 +4 位作者 周漪颖 刘慧珍 王方敏 王雨婷 周文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5年第10期721-730,共10页
目的 探究孤啡肽受体(NOPR)激动剂Ro 64-6198对大鼠海洛因奖赏效应、奖赏动机和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进行海洛因奖赏效应、奖赏动机测试、线索诱导复吸、海洛因引燃诱导的复吸测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固... 目的 探究孤啡肽受体(NOPR)激动剂Ro 64-6198对大鼠海洛因奖赏效应、奖赏动机和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进行海洛因奖赏效应、奖赏动机测试、线索诱导复吸、海洛因引燃诱导的复吸测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固定比率1强化程序训练海洛因0.05 mg·kg^(-1)自身给药,建立稳定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1%DMSO,sc)和Ro 64-6198(0.3、1和3 mg·kg^(-1),sc)处理组,每组6只,分别sc给予相应药物,30 min后进行奖赏效应测试,恢复1 d训练后再次随机分组,在累进比率程序下进行奖赏动机测试,处理同奖赏效应测试。在完成奖赏效应和动机测试后,大鼠戒断14 d,并进行连续3 d消退训练。第31天进行条件性线索(CS)诱导的复吸测试,将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1%DMSO,sc)、Ro 64-6198(0.3、1和3 mg·kg^(-1),sc)处理组,每组6只,测试前30 min sc给予溶剂或相应药物。第32天,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1%DMSO,sc),海洛因引燃组,Ro 64-6198(0.3、1和3 mg·kg^(-1),sc)处理组,每组6只。除溶剂组外,各组在测试前10 min ip给予海洛因0.5 mg·kg^(-1),进行海洛因引燃诱导(0.5 mg·kg^(-1),ip)的复吸测试。在另一组CS诱导的复吸测试中,将大鼠随机分成溶剂组(1%DMSO,sc)和Ro 64-6198 1 mg·kg^(-1)单独处理组、SB-612111 1 mg·kg^(-1)单独处理组、Ro 64-6198和SB-612111联合处理组(各1 mg·kg^(-1),sc),每组6只,分别sc给予溶剂或相应药物,30 min后进行CS诱导的复吸测试。复吸测试结束后,取腹侧被盖区(VTA)组织,将组织分为空白组、溶剂组(1%DMSO,sc)和Ro 64-61981 mg·kg^(-1)处理组,每组3只,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VTA中NOPR及磷酸化CREB(p-CREB)的定位与表达水平,分组及处理同Western印迹法实验。结果 急性给予Ro 64-6198 3 mg·kg^(-1)可降低海洛因摄入量及动机断点值,Ro 64-6198 0.3、1和3 mg·kg^(-1)能显著降低完成最后一针的有效鼻触数。在复吸行为测试中,Ro 64-6198 1和3 mg·kg^(-1)显著抑制CS和海洛因引燃诱导的复吸行为,Ro 64-61981 mg·kg^(-1)的抑制效应在联合给予NOPR 1 mg·kg^(-1)拮抗剂SB-612111后消失。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溶剂组相比,Ro 64-6198 1 mg·kg^(-1)处理使线索暴露后VTA中p-CREB及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溶剂组相比,Ro 64-6198 1 mg·kg^(-1)处理使酪氨酸羟化酶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中NOPR及p-CREB表达水平升高,而小清蛋白阳性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中NOPR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NOPR激动剂抑制海洛因奖赏效应、奖赏动机及由条件性线索或海洛因引燃所诱导的复吸行为。NOPR激活可能通过调节VTA的CREB/BDNF信号通路,介导海洛因复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受体 孤啡肽 阿片类药物 成瘾 复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