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毕旭儿 叶佩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1232,共5页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多药耐药等原因,导致预后较差,治疗后相关毒性、死亡风险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老年AML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之一,随着减低强度预处理(RIC)的改进、供体选择范围的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的改善、支持性护理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老年AML患者选择allo-HSCT。本文对近年allo-HSCT在老年AM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粪菌移植治疗指南
2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学组 浙江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规模转化重点实验室 +22 位作者 陈永平 王晓东 丁惠国 马雄 王辉 卢洁 邬小萍 许烂漫 张文宏 杨长青 杨永平 李用国 张发明 杨永峰 陈达之 张明香 张继明 南月敏 徐小元 唐小平 党双锁 高峰 潘红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1,共8页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直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该疗法最早被用于炎症性肠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良...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直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该疗法最早被用于炎症性肠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粪菌移植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3
作者 缪萍 裘福荣 +6 位作者 曾金 贺敏 王猛猛 陈文文 沈淑娇 符胜光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09,I0008,共6页
目的研究四逆汤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SD大鼠灌服四逆汤水煎液(4 g·kg^(-1)),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目的研究四逆汤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SD大鼠灌服四逆汤水煎液(4 g·kg^(-1)),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日内、日间RSD均<12%,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08±0.38)h、(1.08±0.38)h、(0.61±0.35)h、(1.32±0.76)h、(1.67±0.29)h、(0.25±0.12)h、(2.50±1.32)h和(10.67±2.31)h;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2.68±0.78)h、(2.61±1.68)h、(5.56±3.15)h、(2.47±1.25)h、(9.12±4.89)h、(0.89±0.22)h、(10.50±6.84)h和(7.20±2.97)h;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0.03±0.01)ng·mL^(-1)、(0.02±0.003)ng·mL^(-1)、(1.11±0.15)ng·mL^(-1)、(0.21±0.07)ng·mL^(-1)、(0.06±0.03)ng·mL^(-1)、(14.87±3.84)ng·mL^(-1)、(72.60±35.06)ng·mL^(-1)和(249.83±130.32)ng·mL^(-1);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0.09±0.02)ng·h·mL^(-1)、(0.05±0.009)ng·h·mL^(-1)、(4.09±0.67)ng·h·mL^(-1)、(0.99±0.06)ng·h·mL^(-1)、(0.42±0.03)ng·h·mL^(-1)、(19.04±2.77)ng·h·mL^(-1)、(376.23±48.35)ng·h·mL^(-1)和(2726.65±1172.56)ng·h·mL^(-1)。结论本方法方便、快速,可用于四逆汤各成分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药代动力学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基因下调使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对紫杉醇敏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奕婷 林燕 +1 位作者 杨玮丽 陈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4-943,共20页
目的研究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对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增殖浸润及紫杉醇耐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Cbioportal、TCGA和CPTAC数据库分析BMI1基因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接着对人宫... 目的研究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对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增殖浸润及紫杉醇耐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Cbioportal、TCGA和CPTAC数据库分析BMI1基因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接着对人宫颈癌组织样本和人子宫内膜癌组织样本中BMI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I1敲低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细胞中BMI1下游调控因子的蛋白质水平变化。此外,通过细胞功能实验研究了BMI1在宫颈癌HeLa及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中的功能。最后,通过实验评估si BMI1联合紫杉醇治疗的协同抗生长作用。结果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BMI1在1.5%的子宫颈癌患者及1.9%的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增、错义及剪接突变。此外,高mRNA水平的BMI1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相关,且高蛋白质水平的BMI1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和肿瘤分级及较低的生存率相关。进一步的免疫组化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MI1蛋白水平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的病理分化及浸润深度相关。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BMI1过表达导致HeLa及HEC-1-A细胞对多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其中包括紫杉醇。为了进一步分析BMI1与紫杉醇耐受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MI1敲除后HeLa及HEC-1-A细胞中BMI1下游因子的蛋白质水平变化。结果显示,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随着BMI1的敲低而表达水平下降,而促凋亡相关蛋白BAX则显著升高。此外,细胞功能实验结果显示,体外过表达BMI1可促进HeLa及HEC-1-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BMI1低表达的HeLa及HEC-1-A细胞对紫杉醇更敏感。结论BMI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过表达,BMI1的下调通过调控凋亡通路使CC和EC细胞对紫杉醇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BMI1 BCL-2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每日症状指数的动态监测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蒲犇 江浩 +3 位作者 邬梅红 胡旭姣 方晶晶 许咸加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78,共6页
背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药物已成为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新兴疗法,但如何早期预测疗效仍是一大挑战。目的探讨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预测远期疗效的潜在因子。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首次诊断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 背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药物已成为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新兴疗法,但如何早期预测疗效仍是一大挑战。目的探讨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预测远期疗效的潜在因子。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首次诊断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年龄<18岁、始于住院时连续≥20次的rTMS治疗且有每日症状指数(DI-5)的评分记录、有rTMS治疗前和第20次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的儿童青少年为队列人群,以rTMS治疗最后1次较基线HAMD评分减少≥50%分为应答组和未应答组,对20次DI-5评估结果与HAMD评估行相关性分析,当存在较好的相关结果时,考察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DI-5评估是否能更早预测应答结果。主要结局指标DI-5与HAMD评分相关性。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228例,平均年龄(14.0±3.0)岁,男111例(48.6%),rTMS治疗前和后DI-5分数与HAMD分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TMS治疗20次后应答组101例,未应答组127例,两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单亲家庭比例、留守儿童比例、家族精神病史、症状始发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学习障碍、语言障碍、运动发育障碍、体重、身高、服药时长、心理咨询次数、甲状腺功能异常、入睡时长、经常做梦比例和饮食习惯-挑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I-5和HAMD基线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0次rTMS治疗后DI-5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MD最后1次评分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次rTMS治疗时DI-5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中位数分数减少2分并以此作为分层依据,DI-5量表减少分数<2分组107例(46.9%)在第20次rTMS治疗时有98.1%的概率为未应答,DI-5量表减少分数≥2分组64例(87.4%)在第20次TMS治疗时有89.2%的概率为应答。结论第11次rTMS较治疗前DI-5减分≥2分可能是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rTMS+抗抑郁药物疗效的早期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儿童青少年 抑郁症 结局预测 每日症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K抑制剂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思诗 叶佩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63-2368,共6页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兼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近十几年,针对MCL开发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在MCL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通过结合布鲁顿酪氨...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兼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近十几年,针对MCL开发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在MCL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通过结合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蛋白,BTKi能够阻止B细胞的生长,进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目前全球上市了5种BTKi用于治疗MCL:第一代伊布替尼(ibrutinib)和第二代阿卡替尼(acalabrutinib)、泽布替尼(zanubrutinib)、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以及非共价BTKi吡托替尼(pirtobrutinib)。该文综述了BTKi治疗MCL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MCL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K抑制剂 复发 难治 套细胞淋巴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乐沙福在自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应用策略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方颖 叶佩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2-326,共5页
普乐沙福(plerixafor)是一种小分子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类似物,通过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CXCR4的相互作用,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用于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由于plerixafor在国内获批上市时间较短且价格昂贵,... 普乐沙福(plerixafor)是一种小分子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类似物,通过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CXCR4的相互作用,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用于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由于plerixafor在国内获批上市时间较短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经验较少。临床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索plerixafor的最佳使用策略,提高动员采集成功率并且降低成本。本文对近几年来plerixafor应用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结plerixafor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的最佳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沙福 动员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8
作者 张昱 任瑞平 +1 位作者 万鹏 贺晓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0,共7页
目的构建整合胰腺导管腺癌(PDAC)分子亚型和免疫相关基因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以GSE71729数据集(n=145)为训练集,整合PDAC鳞状和非鳞状亚型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免疫相关基因构建调控网络,筛选发挥主调控鳞状亚型的5个免疫标志基因。... 目的构建整合胰腺导管腺癌(PDAC)分子亚型和免疫相关基因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以GSE71729数据集(n=145)为训练集,整合PDAC鳞状和非鳞状亚型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免疫相关基因构建调控网络,筛选发挥主调控鳞状亚型的5个免疫标志基因。基于患者生存信息和免疫标志基因构建整合免疫评分(IIS)模型来预测PDAC患者的临床预后,并在5个验证集(n=758)中检验其预测效能。结果根据IIS将PDAC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高危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均短于低危组(P均<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IIS是PDAC的独立预后因子(HR=2.16,95%CI=1.50~3.10,P<0.001)。结论IIS可用于PDAC患者的危险分层,并可能成为PDAC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免疫相关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位蛋白基因在FLT3-ITD/DNMT3A R882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善浩 陆滢 +11 位作者 张丕胜 陈冬 刘旭辉 杜小红 曹俊杰 李双月 沙科娅 陈列光 庄贤栩 叶佩佩 林丽 裴仁治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转位蛋白(TSPO)基因在FLT3-ITD/DNMT3A R882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初发AML患者76例,其中伴有FLT3-ITD突变34例,伴有DNMT3A R882突... 目的:观察转位蛋白(TSPO)基因在FLT3-ITD/DNMT3A R882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初发AML患者76例,其中伴有FLT3-ITD突变34例,伴有DNMT3A R882突变27例,伴有FLT3-ITD/DNMT3A R882双突变15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19例。骨髓穿刺留取骨髓3 ml,常规提取RNA,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检测TSPO基因的表达量(使用2^(-ΔΔCT)法计算)。结果:FLT3-ITD单突变组和DNMT3A R882单突变组初诊时TSPO基因表达量分别为2.02±1.04、1.85±0.76,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06,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P=0.821);双突变组初诊时TSPO基因表达量为3.98±1.07,明显高于FLT3-ITD单突变组和DNMT3A R882单突变组(P=0.032,P=0.021);双突变组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时的TSPO基因表达量为1.19±0.87,明显低于其初诊时的水平(P=0.011)。结论:TSPO基因或许可以作为评估FLT3-ITD/DNMT3A R882双突变AML治疗疗效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位蛋白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FLT3-ITD DNMT3A R88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达拉滨联合后置环磷酰胺用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甜甜 曹俊杰 +2 位作者 刘旭辉 裴仁治 陆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Flu)联合后置环磷酰胺(CTX)预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方法。方法:29例患者接受常规BUCY-ATG预处理方案。52例患者接受PTCy(Flu+BUCY+后置CTX预处理)方案(CTX 50 mg/kg,+3 d及+4 d)。结果...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Flu)联合后置环磷酰胺(CTX)预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方法。方法:29例患者接受常规BUCY-ATG预处理方案。52例患者接受PTCy(Flu+BUCY+后置CTX预处理)方案(CTX 50 mg/kg,+3 d及+4 d)。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59 d,所有患者在第+30,+60天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DNA)检测达到完全供体嵌合。PTCy组和BUCY-ATG组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和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5 vs.12)d和(12 vs.13)d,Ⅱ~Ⅳ度急性GVHD(aGVHD)、Ⅲ~Ⅳ度aGVHD和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0.8%vs.31%)、(19.2%vs.24.1%)和(5.8%vs.24.1%)。累计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为65.5%vs.62.1%,1年时的非复发死亡率(NRM)为75%和77%。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EB病毒(EBV)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8.3%vs.50%)和(6.9%vs.3.7%)。结论:在缺乏HLA配型相合同胞供者和非亲缘全和供者的情况下,后置CTX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但移植后的复发和感染仍然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不良因素,寻找合适的移植方案仍然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移植后大剂量环胺(PTCy) 单倍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高原病糖代谢关键酶的表达以及与表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云梅 韩国雄 +4 位作者 薛成辉 方来福 李文倩 沈括 解友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2,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的20例愿意接受骨髓穿刺且结果正常的男性作为对照组,PCR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骨髓上清及血清中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比较两组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和蛋白的水平,以及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S组HK2、GLUT1和GLUT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而HK1、OGDH和COX5B m RNA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CMS组HK2、GLUT1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MS组骨髓上清及血清葡萄糖、乳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而骨髓上清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HK2和GLUT2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r=0.511,0.717)。结论:CMS患者可通过增加HK2的表达增加糖酵解,通过GLUT1和GLUT2的高表达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满足供能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糖代谢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和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葛曙雄 王辉 许中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究组织蛋白酶S(CTS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炎症和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HUVECs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ox-LDL组、ox-LDL+si-CTSS组、oxLDL+si-NC组。ox-LDL组加入... 目的:探究组织蛋白酶S(CTS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炎症和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HUVECs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ox-LDL组、ox-LDL+si-CTSS组、oxLDL+si-NC组。ox-LDL组加入100μg/ml ox-LDL孵育24 h,ox-LDL+si-CTSS组和ox-LDL+si-NC组先用转染试剂将CTSS siRNA或对照siRNA转染至细胞中48 h再加入100μg/ml ox-LDL孵育24 h,对照组不进行处理。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测定实验检测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TSS、EndMT相关蛋白(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VE-cadherin和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Vimentin)、磷酸化p38 MAPK(p-p38)、总的p38 MAPK(t-p38)、p-Akt、Akt、pERK1/2和ERK1/2蛋白含量,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此外,使用p38 MAPK激活剂茴香霉素(AM)进一步验证下调CTSS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中CTSS表达增加,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细胞数目增多,IL-1β和TNF-α含量增加,多数细胞变成纺锤样,CD31和VE-cadherin表达下调,α-SMA和Vimentin表达上调,p-p38/t-p38、pAkt/Akt和p-ERK1/2/ERK1/2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x-LDL组相比,ox-LDL+si-CTSS组中CTSS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增加,凋亡细胞数目减少,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纺锤样细胞数目减少,CD31和VE-cadherin表达上调,α-SMA和Vimentin表达下调,p-p38/t-p38、p-Akt/Akt和p-ERK1/2/ERK1/2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x-LDL+si-CTSS组相比,ox-LDL+si-CTSS+AM组细胞活力减弱,TNF-α含量增多,CD31的表达降低,而α-SMA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CTSS可减弱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炎症和EndMT,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抑制p38 MAPK、Akt和ERK1/2通路的活化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S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间质转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花清瘟颗粒中连翘酯苷A、大黄酸、绿原酸和大黄素的含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鲁善传 赵素君 +2 位作者 吴爱祥 叶树君 周参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建立连花清瘟颗粒中连翘酯苷A、大黄酸、绿原酸以及大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urospher Star RP-18(55 mm×4 mm,3.0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缓冲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5.0μL,流... 目的建立连花清瘟颗粒中连翘酯苷A、大黄酸、绿原酸以及大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urospher Star RP-18(55 mm×4 mm,3.0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缓冲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5.0μL,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0~15 min为325 nm,15~35 min为206 nm,35~40 min为230 nm,40~50 min为223 nm,50~55 min为226 nm。结果①连花清瘟颗粒中连翘酯苷A、大黄酸、绿原酸以及大黄素分别在0.058~0.843(r=0.9998)、0.026~1.034(r=0.9997)、0.051~1.065(r=0.9997)、0.033~1.356 mg(r=0.9998)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②连翘酯苷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6%,大黄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1%,绿原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6%,大黄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9%。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连花清瘟颗粒中4种成分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色谱条件下成分的分离度好,方法的重现性好,样品的稳定性高,为评价连花清瘟颗粒的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 绿原酸 连翘酯苷A 大黄酸 大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2可能参与白细胞介素17A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华英 吕佳佩 +1 位作者 陈丽萍 俞万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764,共7页
目的:研究IL-17A促进小鼠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趋化因子CXCL1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小鼠腹腔注射重组小鼠IL-17A后取小鼠肺组织。采用实时逆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 目的:研究IL-17A促进小鼠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趋化因子CXCL1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小鼠腹腔注射重组小鼠IL-17A后取小鼠肺组织。采用实时逆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逆转录PCR法测定肺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的表达。分离培养正常小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鉴定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将分离的肺成纤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重组小鼠IL-17A共培养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采用实时逆转录PCR法测定细胞中α-SMA、Ⅰ型胶原蛋白和CXCL12的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和CXCL12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组小鼠IL-17A处理后小鼠肺组织中α-SMA、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均P<0.01)。与不同浓度的重组小鼠IL-17A共培养后,小鼠肺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Ⅰ型胶原蛋白和CXCL12的mRNA明显增加(均P<0.01),其培养基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CXCL12的浓度也明显升高(均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IL-17A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加,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而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CXCL12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趋化因子 CXCL12 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Ⅰ型胶原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在较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艺 裴仁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106-2109,共4页
较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具有高度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风险,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当前HR-MDS的标准治疗手段仍以去甲基化药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近年来,BCL-2抑制剂的应用使HR-MDS的治疗快速发展。BCL-2抑制剂... 较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具有高度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风险,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当前HR-MDS的标准治疗手段仍以去甲基化药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近年来,BCL-2抑制剂的应用使HR-MDS的治疗快速发展。BCL-2抑制剂与多种药物联合治疗HR-MDS均显示了高缓解率和可接受的不良反应率。本文就近年来维奈托克在HR-MDS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较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维奈托克 BCL-2抑制剂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出芽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继方 陈芳 +1 位作者 唐佳雯 李红亮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4038-4042,共5页
背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影响患者的手术方案和预后情况,需要寻找能够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协助临床诊疗。目的探讨肿瘤出芽(T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 背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影响患者的手术方案和预后情况,需要寻找能够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协助临床诊疗。目的探讨肿瘤出芽(T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22年3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食管癌根治切除并留存石蜡标本的12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光镜和细胞角蛋白(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患者癌组织中TB分级及TILs密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TB和TILs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OR=20.078,95%CI(6.043,66.713),P<0.001])、TILs[OR=0.218,95%CI(0.071,0.666),P=0.008]、脉管内癌栓[OR=28.609,95%CI(7.512,108.946),P<0.001]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TB分级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95%CI(0.763,0.907)],TILs密度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656[95%CI(0.558,0.753)]。结论TB、TILs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TB分级与TILs密度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食管肿瘤 肿瘤出芽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淋巴转移 LOGISTIC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忻双华 缪萍 +1 位作者 汪卓琼 董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3月—2020年12月在本科收治的44例(44眼...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3月—2020年12月在本科收治的44例(44眼)PC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眼和中医治疗组22眼。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抗VEGF治疗;中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槐花侧柏汤治疗,并随证加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半年对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病灶区视网膜厚度及病灶高度进行检测及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厚度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及治疗6月时中医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黄斑中心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灶区视网膜厚度及病灶高度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中医治疗组的病灶区视网膜厚度及病灶高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花侧柏汤联合康柏西普抗VEGF疗法较单纯康柏西普抗VEGF治疗能更好地促进视网膜水肿消退、网膜下积血和积液吸收,提高患者视力,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病变 中医 槐花侧柏汤 抗VEGF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流式评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颖 李纪鹏 叶佩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1368,共8页
背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金标准”是基于骨髓形态、祖细胞计数和细胞遗传学。但发育不良并非MDS特有,骨髓涂片质量不佳、病态造血不明显或原始细胞无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核型正常的情况下,MDS诊断通常很有挑战性。多参数流式... 背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金标准”是基于骨髓形态、祖细胞计数和细胞遗传学。但发育不良并非MDS特有,骨髓涂片质量不佳、病态造血不明显或原始细胞无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核型正常的情况下,MDS诊断通常很有挑战性。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已成为诊断MDS的重要共同标准。有研究认为整合流式评分(iFS)是MFC诊断MDS的最佳评分系统,但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本研究探索iFS在MDS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临床诊断MDS和评价预后寻找合适的流式细胞术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3例MDS患者(MDS组)和77例非MDS患者(非MDS组)的免疫表型,以MDS组中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小于5%为低级别MDS,包括MDS伴单系病态造血(MDS-SLD)、MDS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MDS伴环形铁粒幼细胞(MDS-RS)、MDS无法分类(MDS-U)、MDS伴孤立5q-(MDS-5q-)。收集MDS组患者染色体核型结果和骨髓形态学结果。根据iFS判读表型异常,比较两组患者各细胞系出现表型异常的概率;绘制iFS和Ogata评分诊断M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等;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DS患者iFS评价等级与细胞遗传学风险分类、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MDS(iFS评价为C)的患者和其他MDS(iFS评价为A或B)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MDS组髓系祖细胞、粒系和/或单核系、红细胞出现表型异常比例分别为71.1%、73.5%和60.2%,高于非MDS组(1.3%、18.8%和14.2%)(P<0.05)。iFS诊断MDS的AUC为0.921〔95%CI(0.876,0.967)〕,特异度为93.5%,灵敏度为81.9%,诊断低级别MDS、核型正常的低级别MDS灵敏度分别为66.7%和65.0%。iFS评价等级与IPSS-R呈正相关(r_(s)=0.411,P<0.05),iFS评价为MDS的患者无事件生存期短于其他MDS患者(χ^(2)=5.71,P<0.05)。结论iFS可弥补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局限,有效诊断MDS和评估其预后,为临床医生提供MDS诊断和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 整合流式评分 诊断 预后 免疫表型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y联合ATG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梦洁 叶佩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99-1904,共6页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有研究使用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联合抗胸腺球蛋白(ATG)这一新方案预防GVHD,表明PTCy联合ATG方案在临床应用于不同类型移植中对预防G...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有研究使用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联合抗胸腺球蛋白(ATG)这一新方案预防GVHD,表明PTCy联合ATG方案在临床应用于不同类型移植中对预防GVHD的发生可能有较好的疗效;而该方案的作用机制、对免疫重建以及对病毒激活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就PTCy联合ATG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后环磷酰胺 抗胸腺球蛋白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及对血清E2、T、Aβ、BNP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辉 邱黎黎 +2 位作者 邵亚 黄丽君 严国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及对患者血清雌二醇(E2)、睾酮(T)、Tβ-淀粉样蛋白(Aβ)、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诊治的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96例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 目的研究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及对患者血清雌二醇(E2)、睾酮(T)、Tβ-淀粉样蛋白(Aβ)、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诊治的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96例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患者血清E2、T、Aβ、BN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2周MMSE、MoCA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1周两组间MMS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MMSE、MoC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E2、T、Aβ、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患者的血清E2、T、Aβ、BNP均有改善,但治疗后1周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的血清E2、T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β、BNP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6/48),对照组为10.4%(5/48),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清Aβ、BNP水平、升高血清E2、T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认知障碍 老年 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 雌二醇 睾酮 Β-淀粉样蛋白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