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多策略改进蜣螂算法的避障路径规划 被引量:14
1
作者 万怡华 张雪梅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为了实现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路径规划的高效搜索能力,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策略的改进蜣螂算法。首先,引入改进ISPM混沌策略用于初始化蜣螂的初始种群,使初始总体分布更均匀,并降低算法落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性。然后,将贪婪选择策略与... 为了实现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路径规划的高效搜索能力,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策略的改进蜣螂算法。首先,引入改进ISPM混沌策略用于初始化蜣螂的初始种群,使初始总体分布更均匀,并降低算法落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性。然后,将贪婪选择策略与改进透镜成像反向学习策略相结合,改进蜣螂觅食行为的位置更新,平衡算法的局部开发和全局搜索能力,提高算法的收敛能力;最后,利用莱维飞行策略并加入改进动态权重更新方式,改进蜣螂偷窃行为的位置更新,改变最优全局解,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为了验证改进算法的性能,采用基本测试函数和路径优化方面仿真,将改进后算法与其他四种群体智能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显著提高了收敛速度和优化精度,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蜣螂算法 路径规划 混沌映射 莱维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增强与迁移学习的破损绝缘子识别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庆 苗海东 +2 位作者 晏永 霍婷婷 李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79,共5页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电能传输的关键,随着无人机技术和机器视觉的快速发展,为电力线路绝缘子识别提供了便捷。基于无人机拍摄的输电线路破损绝缘子图像识别,能有效降低人工巡检的成本和安全隐患。为了提高绝缘子识别精确度,提出一种基...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电能传输的关键,随着无人机技术和机器视觉的快速发展,为电力线路绝缘子识别提供了便捷。基于无人机拍摄的输电线路破损绝缘子图像识别,能有效降低人工巡检的成本和安全隐患。为了提高绝缘子识别精确度,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灰度均衡化和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增强算法。灰度均衡化算法能够改善图像的对比度,提高图像清晰度;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增强算法实现了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从而使图像清晰度更高、真实度更强。通过使用VGG16作为特征提取和分类器,结合迁移学习实现模型的训练,对增强后的彩色图像数据集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精度。在权威数据集CPLID上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与高识别精度,并比较了不同算法模型的精确度,所提出的深度迁移学习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效降低人工巡检的成本和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损绝缘子 无人机 图像识别 灰度均衡化 超分辨率增强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复杂环境下细纱落纱机的纱锭和管纱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小鹏 杨雅宁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2,共11页
为了解决传统自动细纱落纱机在拔管和插管操作中存在的漏拔、漏插问题,将机器视觉技术引入自动细纱落纱机中,提出了一种两次识别分割的方法,以准确识别管纱和纱锭,降低漏拔和漏插发生的概率。针对复杂环境对原始图像造成的严重干扰,首... 为了解决传统自动细纱落纱机在拔管和插管操作中存在的漏拔、漏插问题,将机器视觉技术引入自动细纱落纱机中,提出了一种两次识别分割的方法,以准确识别管纱和纱锭,降低漏拔和漏插发生的概率。针对复杂环境对原始图像造成的严重干扰,首先在图像预处理时调整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突出纱锭和管纱的图像特征;然后在目标识别过程中进行初始识别和二次识别。为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分别在图像预处理和目标识别阶段进行改进,在预处理中通过图像乘法融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对比度,在目标筛选决策中引入目标数量特征以提高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场景下的纱锭和管纱的识别准确率超过98.40%,实现了在复杂背景下纱锭和管纱的精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落纱机 纱锭识别 管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t Creator的农业大棚远程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艳 刘瑞 +1 位作者 张庆 霍婷婷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为使农作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结合物联网技术与Qt Creator开发环境,设计一款农业大棚远程自动监控系统。系统由数据采集存储、视频监控、数据显示及反馈控制4部分组成。部署在大棚内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大棚内的环境数据,采用单片机作... 为使农作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结合物联网技术与Qt Creator开发环境,设计一款农业大棚远程自动监控系统。系统由数据采集存储、视频监控、数据显示及反馈控制4部分组成。部署在大棚内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大棚内的环境数据,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并通过WIFI将大棚的测控系统与Qt Creator结合起来。同时,系统支持自动和手动2种控制模式,用户可以通过Qt Creator界面查看大棚环境的实时数据,并对大棚内的补光灯、降温风扇、喷洒开关和换气风扇等设备进行操控。通过测试可得,Qt Creator显示温度与大棚实际温度的相对误差分布于-0.44%~0.43%之间,Qt Creator显示湿度与大棚实际湿度的相对误差分布于-1.52%~2.13%之间;在各环境数据异常情况下,相关设备均能自动关闭和打开。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且自动控制实时性高,能够实现农业大棚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Qt Creator 单片机 智慧农业 自动监控 视频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双缀饰四波混频缀饰相互作用的功率控制
5
作者 麻晓宇 桑苏玲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3-1618,共6页
主要研究Y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缀饰场功率控制的级联双缀饰四波混频的缀饰相互作用。首先,基于缀饰态理论求解当两个缀饰场同时入射非线性光学介质时的缀饰态的本征值,研究缀饰能级的位置与缀饰场功率的关系。接着,使用改变缀饰场功率,... 主要研究Y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缀饰场功率控制的级联双缀饰四波混频的缀饰相互作用。首先,基于缀饰态理论求解当两个缀饰场同时入射非线性光学介质时的缀饰态的本征值,研究缀饰能级的位置与缀饰场功率的关系。接着,使用改变缀饰场功率,扫描探测场失谐的方法,研究四波混频的缀饰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当两个缀饰场的失谐不同时,原子介质中会产生三个缀饰能级,相同时则会产生两个缀饰能级;而且两个缀饰场功率的变化都会令缀饰能级的位置发生偏移,偏移的程度决定于缀饰场的失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四波混频 缀饰态 电磁诱导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模型构建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艳红 杨文正 柳立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12,共8页
MOOC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具有课程内容短小精良、教学评价客观和学习支持服务多样的优点。相对于面对面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以及在学生合作精神、情商和道德意识培养,驱散学习孤独感方面的天然优势,"慕课热"的背... MOOC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具有课程内容短小精良、教学评价客观和学习支持服务多样的优点。相对于面对面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以及在学生合作精神、情商和道德意识培养,驱散学习孤独感方面的天然优势,"慕课热"的背后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融合式教学意在将MOOC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自定步调与交互协作、内容定制与交互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深度融合,实现比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方式任一种单一进行教学的更好效果。要想让高校课堂发生"传统教学+MOOC"的"蝶变效应",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该文以融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融合后现代课程观和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构建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生态模型。模型注重教学系统的整体关联和动态平衡,并从系统内部能量流、信息流、知识流、能力流和价值流的指向和转换重新设计教学要素。该研究所构建的模型拓展了MOOC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范围,可以作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一个范例,为相关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后现代课程观 教育生态学 融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场中气泡间次Bjerknes力和气泡群聚现象 被引量:7
7
作者 马艳 林书玉 徐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4,56,共6页
基于双气泡耦合振动方程,研究了强声场中初始半径为10μm以上的两个球形气泡之间的次Bjerknes力,并探讨了驱动声压振幅、驱动频率、气泡间距和双泡的初始半径对次Bjerknes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声场中气泡运动的非线性效应,使泡间的次Bj... 基于双气泡耦合振动方程,研究了强声场中初始半径为10μm以上的两个球形气泡之间的次Bjerknes力,并探讨了驱动声压振幅、驱动频率、气泡间距和双泡的初始半径对次Bjerknes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声场中气泡运动的非线性效应,使泡间的次Bjerknes力增加,进而导致气泡大量聚集,互相牵制,形成稳定的气泡结构,即气泡群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Bjerknes力 气泡 非线性 气泡群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F_3纳米晶体中Sm^(3+)/Eu^(3+)能量传递效应的光谱学特性(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伏振兴 刘碧蕊 杨秉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86-2691,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分散性,均匀性良好的LaF_3:Sm^(3+),LaF_3:Eu^(3+)和LaF_3:Sm^(3+)/Eu^(3+)纳米晶体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等手段,分别对Sm^(3+)/Eu^(3+)单掺和共掺LaF_3纳...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分散性,均匀性良好的LaF_3:Sm^(3+),LaF_3:Eu^(3+)和LaF_3:Sm^(3+)/Eu^(3+)纳米晶体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等手段,分别对Sm^(3+)/Eu^(3+)单掺和共掺LaF_3纳米晶体的物相,表面形貌,晶粒尺寸和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XRD和TEM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LaF_3纳米晶体呈六方晶体相,平均粒径在40 nm左右。当采用波长为442 nm的He-Cd连续激光器激发Sm^(3+)/Eu^(3+)共掺LaF3样品中的Sm^(3+)时,在样品发射光谱中观测到了Eu^(3+)的特征荧光发射谱线,实现了Sm^(3+)向Eu^(3+)的能量传递。采用光谱学研究方法讨论了能量传递的机理和效率。结果表明,能量传递过程是Sm^(3+)的~4G_(5/2)激发态与Eu^(3+)的~5D_1和~5D_0激发态之间的交叉驰豫所致,并且随着Eu^(3+)的掺杂浓度的增大,共掺LaF_3:Sm^(3+)/Eu^(3+)样品的发射谱中的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强度也随之增强,这说明增加受主Eu^(3+)的掺杂浓度能够有效地提高Sm^(3+)→Eu^(3+)能量传递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LaF3纳米晶体 Sm^3+/Eu^3+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场中椭球形气泡的体积振动研究
9
作者 马艳 林书玉 +1 位作者 徐洁 唐一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共5页
利用Lagrange方程得到了3个半轴呈一定比例的椭球形气泡的体积振动方程,探讨了不同驱动声场、不同半轴比例下椭球形气泡的体积振动和共振频率,并与同样体积下的球形气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样声场驱动下,椭球形气泡的体积变化振幅小... 利用Lagrange方程得到了3个半轴呈一定比例的椭球形气泡的体积振动方程,探讨了不同驱动声场、不同半轴比例下椭球形气泡的体积振动和共振频率,并与同样体积下的球形气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样声场驱动下,椭球形气泡的体积变化振幅小于球形气泡体积变化振幅,椭球形气泡越偏离球形,气泡体积改变量越小,反之亦然;椭球形气泡的共振频率取决于其3个半轴长度的比值和气泡均衡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GRANGE方程 椭球形气泡 体积振动 共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硅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压痕过程 被引量:4
10
作者 惠治鑫 陆万顺 +1 位作者 柳小林 马旭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9-426,共8页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Tersoff势函数与Lennard-Jones势函数,结合速度形式的Verlet算法,首先对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纳米压痕力学过程的模拟.通过模拟得到单层石墨烯薄膜的荷载-位移曲线,并对其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Tersoff势函数与Lennard-Jones势函数,结合速度形式的Verlet算法,首先对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纳米压痕力学过程的模拟.通过模拟得到单层石墨烯薄膜的荷载-位移曲线,并对其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弹性模量和强度,通过和已有研究结论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建立了由双层石墨烯薄膜构成的硅功能化石墨烯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纳米压痕力学过程的模拟.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得到了硅碳比(硅原子数与碳原子数之比)为0.65%的双层硅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分别为0.98 TPa和247.33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硅功能化石墨烯 纳米压痕 势函数 硅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友好的酸浸煤矸石制备α-氧化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成龙 李艳 +3 位作者 梁浩 夏举佩 叶飞 马新贤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4-67,共4页
基于环境友好的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采用绿色化工工艺对煤矸石进行酸浸,并以浸出的铁盐溶液为母液制备氧化铁红产品。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探究了沉淀剂碳酸钠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二价铁离子质量浓度等对氧化铁红品质的影响,... 基于环境友好的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采用绿色化工工艺对煤矸石进行酸浸,并以浸出的铁盐溶液为母液制备氧化铁红产品。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探究了沉淀剂碳酸钠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二价铁离子质量浓度等对氧化铁红品质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工艺条件:碳酸钠质量浓度为70 g/L、反应温度为45℃、二价铁离子质量浓度为18.06 g/L、反应时间为2.0 h。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氧化铁红产品纯度可达97%,其纯度指标满足GB/T 1863—2008《氧化铁颜料》中A级氧化铁红产品的要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表征手段对氧化铁红产品进行了分析,表明产品的物相是α-氧化铁,微观形貌为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资源化利用 α-氧化铁 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蛇行运动GA-LQR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晏永 曾京 +1 位作者 翟玉江 张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42-2648,共7页
基于简化低自由度车辆模型与整车蛇行运动模型,研究性能指标对车辆主动悬挂LQR控制效果差异,利用遗传算法迭代得到最优的LQR控制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简化1/4车辆模型与整车模型设计出的主动控制器控制效果相差很大;性能指标的选择对... 基于简化低自由度车辆模型与整车蛇行运动模型,研究性能指标对车辆主动悬挂LQR控制效果差异,利用遗传算法迭代得到最优的LQR控制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简化1/4车辆模型与整车模型设计出的主动控制器控制效果相差很大;性能指标的选择对车辆悬挂优化控制至关重要;对比2种不同性能指标条件,车体前、后端Sperling指数均有明显下降,而合理的性能指标会达到更加优异的主动控制效果,可以在较大运行速度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蛇行运动 主动控制 LQR控制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光通信系统信号质量参数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俊芳 张方娟 张艺飞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159,共5页
光通信系统信号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因素之间互相干扰,导致当前光通信系统信号的质量难以达到最佳,为了提高光通信系统信号的质量,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光通信系统信号质量参数分析方法。首先收集光通信系统信号的质量参数,并对参... 光通信系统信号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因素之间互相干扰,导致当前光通信系统信号的质量难以达到最佳,为了提高光通信系统信号的质量,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光通信系统信号质量参数分析方法。首先收集光通信系统信号的质量参数,并对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参数和光通信系统信号质量间的联系,得到光通信系统信号质量参数分析模型,最后与其他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光通信系统信号质量参数分析精度高,可以保证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技术 影响因素 通信质量 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阻尼与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晏永 曾京 +1 位作者 徐坤 赵飞燕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84-1790,共7页
为避免或抑制轨道车辆一次蛇行稳定性问题,在分析悬挂参数对轨道车辆蛇行运动模态频率变化规律基础上,选择阻尼比为0与5%分别计算车体一次蛇行运动对应的模态稳定性与悬挂阻尼参数的关系,得到通过优化悬挂参数提高车辆一次蛇行运动稳定... 为避免或抑制轨道车辆一次蛇行稳定性问题,在分析悬挂参数对轨道车辆蛇行运动模态频率变化规律基础上,选择阻尼比为0与5%分别计算车体一次蛇行运动对应的模态稳定性与悬挂阻尼参数的关系,得到通过优化悬挂参数提高车辆一次蛇行运动稳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选择不同阻尼比计算车体一次蛇行临界稳定性时阻尼参数范围差异较大;一定区间的横向阻尼或较大的垂向阻尼皆有利于保持车体上心滚摆稳定;过大或过小的垂向阻尼、过小横向阻尼又不利于车体下心滚摆稳定性;横、纵向阻尼增大有利于车体摇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蛇行运动 模态分析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RLC串联电路冲激响应的分析及仿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俊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23-326,335,共5页
为提高二阶RLC串联电路冲激响应的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对RLC二阶串联电路建模,使用变换域分析法分析其冲激响应,并通过Multisim14仿真平台对其冲激响应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系统分析结果相吻合。此方法提高了二阶串联电路冲激响应教学的直... 为提高二阶RLC串联电路冲激响应的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对RLC二阶串联电路建模,使用变换域分析法分析其冲激响应,并通过Multisim14仿真平台对其冲激响应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系统分析结果相吻合。此方法提高了二阶串联电路冲激响应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RLC串联电路 冲激响应 系统分析 Multisim14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溶胶-凝胶法制备CoPd合金纳米颗粒及其磁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连强 唐志雄 +1 位作者 唐少龙 都有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87-1591,共5页
通过对一种新颖的溶胶-凝胶技术进行改进,在不借助氢气还原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面心立方相CoPd合金纳米颗粒,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CoPd合金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CoPd合金纳米颗粒的晶粒... 通过对一种新颖的溶胶-凝胶技术进行改进,在不借助氢气还原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面心立方相CoPd合金纳米颗粒,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CoPd合金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CoPd合金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介于4~12nm之间,平均约为9nm;其在室温下展示出超顺磁性,阻塞温度为250K。这项新颖的溶胶-凝胶技术在合成纳米合金颗粒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合金 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法 超顺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二阶GLC电路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德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112,共5页
GLC电路是无源二阶电路主要结构之一,理论上多以RLC串联电路为主进行分析,而GLC电路理论分析的却很少,但由于GLC电路测试方便,而且其过阻尼状态、临界阻尼状态和欠阻尼状态3种状态过度平稳、波形易测等特点,在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又非常的... GLC电路是无源二阶电路主要结构之一,理论上多以RLC串联电路为主进行分析,而GLC电路理论分析的却很少,但由于GLC电路测试方便,而且其过阻尼状态、临界阻尼状态和欠阻尼状态3种状态过度平稳、波形易测等特点,在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又非常的广泛。鉴于此,通过理论和对偶定律对GLC电路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EDA软件对电路功能进行了仿真,采用了交互式仿真和图表仿真两种方式对电路的波形和状态轨迹波形进行了虚拟测试,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从而弥补了GLC电路在理论分析的缺失,对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有一个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二阶电路 GLC电路 电子设计自动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酸浸物制备氢氧化铝产品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艳 刘成龙 +2 位作者 夏举佩 自桂芹 张维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25-1428,1433,共5页
固原六盘山热电厂粉煤灰酸浸制得铝酸盐溶液,以Na OH溶液为调整剂制备氢氧化铝产品,考察了反应温度、Na OH用量(实用量/理论量)、Na OH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Na OH用量(实用量/理论量)2.0倍,Na OH浓度35%,反... 固原六盘山热电厂粉煤灰酸浸制得铝酸盐溶液,以Na OH溶液为调整剂制备氢氧化铝产品,考察了反应温度、Na OH用量(实用量/理论量)、Na OH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Na OH用量(实用量/理论量)2.0倍,Na OH浓度35%,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5 h。在该条件下,氢氧化铝平均产率97.83%。SEM、XRD及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氢氧化铝为球状颗粒,晶相为β'-三水铝石,性能指标达到了GB/T 4294—2010的要求。研究将为该地区粉煤灰高附加值资源化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酸浸物 氢氧化铝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摇鳍系统的变结构自适应鲁棒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俊芳 张方娟 张艺飞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7-9,共3页
船舶的操作性能会受到横摇的影响,随着横摇的加剧,轻则会使船舶的运营率下降,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船体抨击或甲板上浪等事故,对于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尤为不利。因此,必须对船舶的横摇运动进行控制。减摇鳍在控制船舶横摇运动方面的效果较好... 船舶的操作性能会受到横摇的影响,随着横摇的加剧,轻则会使船舶的运营率下降,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船体抨击或甲板上浪等事故,对于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尤为不利。因此,必须对船舶的横摇运动进行控制。减摇鳍在控制船舶横摇运动方面的效果较好,为使该装置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应当采用相应的控制系统。从减摇鳍的控制原理及系统构成分析入手,提出基于变结构自适应鲁棒控制的减摇鳍系统构建。通过对减摇鳍控制系统的开构建,能够对减摇鳍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减摇的作用,保证船舶航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摇鳍 变结构 自适应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技术的多路并行通信信号采集系统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飞燕 蔺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7-30,35,共5页
为解决传统通信信号采集系统信号采集强度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FPGA技术的多路并行通信信号采集系统。对多路并行通信信号采集模拟电路进行优化,降低信号采集过程中受到的干扰。结合模糊规则原理对多路通信信号采集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利... 为解决传统通信信号采集系统信号采集强度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FPGA技术的多路并行通信信号采集系统。对多路并行通信信号采集模拟电路进行优化,降低信号采集过程中受到的干扰。结合模糊规则原理对多路通信信号采集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利用十字交叉路口信息采集理论设计通信系统相位采集控制,优化通信系统信号采集神经网络,实现对多路并行的信号采集。实验结果证实,基于FPGA技术的多路并行通信信号采集系统比传统系统的采集强度提高了10%以上,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仿真模拟 FPGA技术 通信频率 信号采集 多相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