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嘴山市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1
作者 陈彦虎 刘刚 +3 位作者 李志 陈淑娟 沈志宏 马雪原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3期14-17,共4页
近年来,石嘴山市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要求,把富硒功能农业作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的主要举措,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各类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石嘴山市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要求,把富硒功能农业作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的主要举措,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各类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依然面临产业基础薄弱、深加工产品少、品牌竞争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与挑战。为实现富硒功能农业生产高质量反展,本文作者提出了石嘴山市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功能农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石嘴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嘴山市藜麦种植的气象条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舒志亮 程雅茹 +1 位作者 孙学珍 陈彦虎 《南方农机》 2020年第21期76-76,80,共2页
利用2018年4—10月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及藜麦种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气象条件能够满足藜麦的生长所需,≥0℃积温为3947.8℃,累积降水量为327.9mm,日照时数为1631.7h。2018年较201... 利用2018年4—10月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及藜麦种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气象条件能够满足藜麦的生长所需,≥0℃积温为3947.8℃,累积降水量为327.9mm,日照时数为1631.7h。2018年较2017年每亩减产的原因,初步分析为7—9月期间出现的暴雨及降水量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气象条件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趋势研究
3
作者 于慧琴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164-166,共3页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气象观测技术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综合分析了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深入剖析自动化观测、遥感观测、智能识别、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指出了未来气象观测将向着全面自动化、多源数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气象观测技术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综合分析了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深入剖析自动化观测、遥感观测、智能识别、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指出了未来气象观测将向着全面自动化、多源数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应用、业务流程持续优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等方向发展,并提出了推动气象观测技术变革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领域、培养复合人才、深化开放合作、优化管理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自动化 遥感技术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气象观测手段在农作物种植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策略
4
作者 于慧琴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48-150,共3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经济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农业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以现代气象观测手段为例,不仅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提醒农...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经济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农业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以现代气象观测手段为例,不仅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提醒农户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还能在帮助农业部门制定生产决策、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种植效率以及农作物产量,最大限度上保障农户的经济效益。围绕现代气象观测手段的主要服务内容及对农业生产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并探索现代气象观测手段在农作物种植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策略,为加快实现农作物种植的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 农作物种植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北部地区一次大风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翠芳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520-6523,6527,共5页
利用NCEP/NCAR、MM5 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8年5月2~3日宁夏北部地区一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及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空气东移南下和青海低压的发展东移在河套北部形成大的气压梯度是大风形成的主要原... 利用NCEP/NCAR、MM5 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8年5月2~3日宁夏北部地区一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及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空气东移南下和青海低压的发展东移在河套北部形成大的气压梯度是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高空涡度平流、中低空温度平流、南北两支气流相遇促使地面低压强烈发展生成新的锋面气旋是大风形成的中尺度系统;动量下传加大了地面的强风和沙尘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观测业务集约化后常见数据异常原因及对策研究
6
作者 姚淑萍 顾建兵 +1 位作者 于慧琴 于永奎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200-202,共3页
地面观测业务对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自地面观测业务集约化后,数据异常时有发生。基于此,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系统运行3个方面分析气象数据异常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错误、数据采集系统故障是导致数... 地面观测业务对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自地面观测业务集约化后,数据异常时有发生。基于此,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系统运行3个方面分析气象数据异常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错误、数据采集系统故障是导致数据采集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数据质控不到位、数据处理算法错误、数据分析方法不当是数据处理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服务器故障、网络中断、数据库存储问题是系统运行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异常数据有效处理对策,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地面观测业务集约化后顺利稳定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观测业务 集约化 数据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a宁夏平罗县气候变化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浩 薛佩珍 +2 位作者 牛宏宇 张慧 李春艳 《江西农业》 2020年第2期26-27,共2页
利用宁夏平罗县1989-201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近30 a平罗县的气候变化趋势,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近30 a平罗县年平均气温以0.19 ℃/10 a的速度上升,年降水量以6.83 m/10 a的速度缓慢增加,日照时数以9.... 利用宁夏平罗县1989-201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近30 a平罗县的气候变化趋势,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近30 a平罗县年平均气温以0.19 ℃/10 a的速度上升,年降水量以6.83 m/10 a的速度缓慢增加,日照时数以9.0 h/a的速度减少,平均相对湿度以0.16%/a的速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回归分析 平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MOA阻性电流算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曹洪亮 杨仲江 +2 位作者 华荣强 杨海山 任婧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6,共5页
基波电压作用下产生的基波阻性电流ir1和3次阻性电流ir3可以很好地反映MOA工作状态。传统容性电流补偿算法及其改进算法没有考虑谐波电压作用,从理论上产生一定误差。为解决此问题,文中在改进的容性电流算法基础上,提出新的等效电阻修... 基波电压作用下产生的基波阻性电流ir1和3次阻性电流ir3可以很好地反映MOA工作状态。传统容性电流补偿算法及其改进算法没有考虑谐波电压作用,从理论上产生一定误差。为解决此问题,文中在改进的容性电流算法基础上,提出新的等效电阻修正算法,消除一部分谐波对阻性电流的影响,从而提高基波阻性电流和3次阻性电流的精度。MALTAB仿真分析,显示文中算法有效降低了基波阻性电流及3次阻性电流的误差,其中3次阻性电流减少了近一半,说明修正算法有效消除了谐波对阻性电流影响,提高了MOA预判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A 谐波电压 阻性电流 容性电流 修正算法 F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山南市干旱风险区划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惠 朗杰次仁 史学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3期178-181,共4页
利用西藏山南市所辖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日降水量、2013年山南市12区县灾情数据以及山南市1∶25万河网、植被、高程等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山南市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风险因子,探讨山... 利用西藏山南市所辖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日降水量、2013年山南市12区县灾情数据以及山南市1∶25万河网、植被、高程等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山南市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风险因子,探讨山南市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山南市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沿雅鲁藏布江中游的贡嘎、扎朗、乃东、隆子西南部;次高风险区位于山南西部浪卡子大部、加查大部以及南部隆子主体;中等风险区主要落区在沿江一线的桑日、曲松、琼结、措美大部、洛扎西部、错那县北部;次低或低风险区位于琼结与浪卡子交界处、洛扎县东南部、错那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致灾因子危险性 孕灾环境敏感性 承灾体易损性 防灾减灾能力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