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我国家猫弓形虫感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刚地弓形虫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百度学术数据库选择性文献调查检索,检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地区家猫弓形...目的了解我国家猫弓形虫感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刚地弓形虫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百度学术数据库选择性文献调查检索,检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地区家猫弓形虫血清流行率的调查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对中国地区家猫弓形虫感染状况进行空间定位与表达。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84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86项符合条件的研究,涵盖28个省级行政区,涉及20722只猫。ArcGIS分级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家猫弓形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4.78%(3080/20836,95%CI:14.07%~15.03%)。西藏自治区、天津市、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至今尚未见猫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是山西省(60%,54/90,95%CI:49.82%~70.18%),其次是河北省(57.33%,43/75,95%CI:46.07%~68.59%)、河南省(45.53%,173/380,95%CI:40.52%~50.54%)和云南省(43.64%,24/55,95%CI:30.49%~56.79%),而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最低的地区是江西省(2.47%,2/81,95%CI:-0.90%~5.90%)。我国北方地区的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12%(2044/14481,95%CI:12.34%~15.90%),而南方地区的阳性率为16.30%(1036/6355,95%CI:15.40%~17.20%),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6.60,P<0.05)。此外,时间分布结果显示,1984-2023年我国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弓形虫在我国家猫中广泛传播,流行周期稳定且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由于宠物猫在我国日益流行,以及这些猫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可能会带来重大的暴露风险。因此,养猫与人类弓形虫感染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减少人类通过猫接触弓形虫和猫弓形虫卵囊污染环境,需要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CD8^(+)T细胞的表达,探讨新型TIGIT阻断药物替瑞利尤单抗对TNBC患者外周...目的:观察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CD8^(+)T细胞的表达,探讨新型TIGIT阻断药物替瑞利尤单抗对TNB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IGIT在TNBC肿瘤组织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NB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IGIT、程序性死亡蛋白(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的共表达与细胞因子分泌功能。构建CD8^(+)T细胞与TNBC细胞系HCC-1937、MDA-MB-231细胞共培养模型,使用流式细胞术、共聚焦荧光成像检测替瑞利尤单抗对TNBC患者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结果:TIGIT在TNBC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CD8^(+)T细胞中表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NBC患者外周血TIGIT+PD1+CD8^(+)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CD8^(+)T细胞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颗粒酶B(granzyme B,GB)分泌能力显著降低,TIGIT+CD8^(+)T细胞IFN-γ、TNF-α分泌能力较TIGIT-CD8^(+)T细胞明显降低(P<0.05)。替瑞利尤单抗处理后,TIGIT+CD8^(+)T细胞IFN-γ和TNF-α分泌能力明显增强(P<0.05)。在共培养模型中,替瑞利尤单抗可恢复TNBC患者CD8^(+)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与恩沃利单抗联合使用能进一步增强其诱导凋亡能力。结论:替瑞利尤单抗可改善CD8^(+)T细胞免疫抑制状态,恢复其肿瘤杀伤功能,与恩沃利单抗的联合使用能进一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我国牛源弓形虫的流行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牛源弓形虫疾病监测和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百度学术和PubMed数据库,搜集我国区域近40年(1985—2022年)的牛源弓形虫相关文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目的了解我国牛源弓形虫的流行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牛源弓形虫疾病监测和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百度学术和PubMed数据库,搜集我国区域近40年(1985—2022年)的牛源弓形虫相关文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对我国牛源弓形虫的流行情况进行空间定位与表达。结果我国牛源弓形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1.08%(8139/73480,95%CI:10.96%~11.20%)。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的牛源弓形虫病问题严重,南方地区牛源弓形虫感染率为14.74%(4332/29383,95%CI:13.46%~16.02%),而北方地区感染率为9.23%(4294/46501,95%CI:8.97%~9.49%),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7.964,P>0.05)。牛源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的省份有浙江(27.64%,76/275,95%CI:22.34%~32.94%)、重庆(27.25%,94/345,95%CI:22.57%~31.93%)、西藏(21.97%,76/346,95%CI:22.57%~26.35%)和湖南(20.26%,487/2404,95%CI:12.93%~36.13%)。江西、湖北、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尚未见对牛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牛源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集中在青海、河南、云南、新疆和甘肃等省份,尤其青海地区,涉及的地级县市高达20个。我国牦牛弓形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6.27%(1469/9029,95%CI:15.51%~17.03%)。牦牛弓形虫阳性率较高的省份有四川(33.73%,85/252,95%CI:30.75%~36.71%),西藏(26.96%,62/230,95%CI:21.23%~32.67%)和甘肃(22.53%,639/2836,95%CI:21.00%~24.06%)。与1985—2004年采集的牛源和牦牛源弓形虫感染率相比,2005—2022年我国牛源和牦牛源弓形虫总感染率明显降低(χ^(2)=1393.914,P<0.05)。结论应用GIS技术可视化展现了我国牛源弓形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牛源弓形虫在我国广泛传播,流行周期稳定,且不同地区间的弓形虫阳性率差异很大,应加强对牛源弓形虫感染的监测和防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我国家猫弓形虫感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刚地弓形虫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百度学术数据库选择性文献调查检索,检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地区家猫弓形虫血清流行率的调查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对中国地区家猫弓形虫感染状况进行空间定位与表达。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84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86项符合条件的研究,涵盖28个省级行政区,涉及20722只猫。ArcGIS分级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家猫弓形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4.78%(3080/20836,95%CI:14.07%~15.03%)。西藏自治区、天津市、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至今尚未见猫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是山西省(60%,54/90,95%CI:49.82%~70.18%),其次是河北省(57.33%,43/75,95%CI:46.07%~68.59%)、河南省(45.53%,173/380,95%CI:40.52%~50.54%)和云南省(43.64%,24/55,95%CI:30.49%~56.79%),而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最低的地区是江西省(2.47%,2/81,95%CI:-0.90%~5.90%)。我国北方地区的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12%(2044/14481,95%CI:12.34%~15.90%),而南方地区的阳性率为16.30%(1036/6355,95%CI:15.40%~17.20%),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6.60,P<0.05)。此外,时间分布结果显示,1984-2023年我国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弓形虫在我国家猫中广泛传播,流行周期稳定且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由于宠物猫在我国日益流行,以及这些猫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可能会带来重大的暴露风险。因此,养猫与人类弓形虫感染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减少人类通过猫接触弓形虫和猫弓形虫卵囊污染环境,需要进一步研究。
文摘目的:观察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CD8^(+)T细胞的表达,探讨新型TIGIT阻断药物替瑞利尤单抗对TNB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IGIT在TNBC肿瘤组织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NB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IGIT、程序性死亡蛋白(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的共表达与细胞因子分泌功能。构建CD8^(+)T细胞与TNBC细胞系HCC-1937、MDA-MB-231细胞共培养模型,使用流式细胞术、共聚焦荧光成像检测替瑞利尤单抗对TNBC患者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结果:TIGIT在TNBC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CD8^(+)T细胞中表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NBC患者外周血TIGIT+PD1+CD8^(+)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CD8^(+)T细胞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颗粒酶B(granzyme B,GB)分泌能力显著降低,TIGIT+CD8^(+)T细胞IFN-γ、TNF-α分泌能力较TIGIT-CD8^(+)T细胞明显降低(P<0.05)。替瑞利尤单抗处理后,TIGIT+CD8^(+)T细胞IFN-γ和TNF-α分泌能力明显增强(P<0.05)。在共培养模型中,替瑞利尤单抗可恢复TNBC患者CD8^(+)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与恩沃利单抗联合使用能进一步增强其诱导凋亡能力。结论:替瑞利尤单抗可改善CD8^(+)T细胞免疫抑制状态,恢复其肿瘤杀伤功能,与恩沃利单抗的联合使用能进一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文摘目的了解我国牛源弓形虫的流行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牛源弓形虫疾病监测和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百度学术和PubMed数据库,搜集我国区域近40年(1985—2022年)的牛源弓形虫相关文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对我国牛源弓形虫的流行情况进行空间定位与表达。结果我国牛源弓形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1.08%(8139/73480,95%CI:10.96%~11.20%)。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的牛源弓形虫病问题严重,南方地区牛源弓形虫感染率为14.74%(4332/29383,95%CI:13.46%~16.02%),而北方地区感染率为9.23%(4294/46501,95%CI:8.97%~9.49%),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7.964,P>0.05)。牛源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的省份有浙江(27.64%,76/275,95%CI:22.34%~32.94%)、重庆(27.25%,94/345,95%CI:22.57%~31.93%)、西藏(21.97%,76/346,95%CI:22.57%~26.35%)和湖南(20.26%,487/2404,95%CI:12.93%~36.13%)。江西、湖北、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尚未见对牛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牛源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集中在青海、河南、云南、新疆和甘肃等省份,尤其青海地区,涉及的地级县市高达20个。我国牦牛弓形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6.27%(1469/9029,95%CI:15.51%~17.03%)。牦牛弓形虫阳性率较高的省份有四川(33.73%,85/252,95%CI:30.75%~36.71%),西藏(26.96%,62/230,95%CI:21.23%~32.67%)和甘肃(22.53%,639/2836,95%CI:21.00%~24.06%)。与1985—2004年采集的牛源和牦牛源弓形虫感染率相比,2005—2022年我国牛源和牦牛源弓形虫总感染率明显降低(χ^(2)=1393.914,P<0.05)。结论应用GIS技术可视化展现了我国牛源弓形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牛源弓形虫在我国广泛传播,流行周期稳定,且不同地区间的弓形虫阳性率差异很大,应加强对牛源弓形虫感染的监测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