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雨桐 刘德帅 +2 位作者 冯美 齐迅 姚文孔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在果树育种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发重要。本文主要对不同果树育种的分子标记类型及分子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鉴定、抗性育种、无核育种、早熟育种、品质改良育种、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数量性状座位(QTL)基因...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在果树育种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发重要。本文主要对不同果树育种的分子标记类型及分子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鉴定、抗性育种、无核育种、早熟育种、品质改良育种、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数量性状座位(QTL)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果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对100份樱桃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祥 刘宜洋 +5 位作者 罗璐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王晓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1,共10页
【目的】探究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种质资源在银川平原地区的适应性,评价适合银川平原地区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樱桃番茄育种材料。【方法】以收集到的100份樱桃番茄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测定... 【目的】探究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种质资源在银川平原地区的适应性,评价适合银川平原地区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樱桃番茄育种材料。【方法】以收集到的100份樱桃番茄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基于主成分计算出综合得分,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加权关联度,DTPOSIS法计算出相对贴近度。【结果】100份樱桃番茄的主要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7.78%~306.46%之间,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26个表型性状综合成了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901%。以3种评价方法对各种质进行排名,结果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共有4份材料均排在前10名,分别是T55、T83、T42和T87,表明T55、T83、T42和T87是表现优良的种质,其中T55的表现最为优异。【结论】T55是最适宜银川平原地区栽培的种质材料,可作为重要的育种基础材料;上述3种方法对樱桃番茄的评价结果略有不同,但无巨大差异,说明方法可行,有利于种质资源评价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种质资源 多元统计 灰色关联度分析 DTOPSIS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幼胚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的筛选
3
作者 王凯彬 王晓敏 +5 位作者 王林 赵雯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目的】筛选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中各因素的最佳处理,建立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体系。【方法】以自交系大果红色番茄的幼胚为材料,依次设置不同胚龄、预处理方式、诱导培养基类型及激素配比、生根培养基,对比不同处理下番茄组培苗的萌发率、... 【目的】筛选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中各因素的最佳处理,建立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体系。【方法】以自交系大果红色番茄的幼胚为材料,依次设置不同胚龄、预处理方式、诱导培养基类型及激素配比、生根培养基,对比不同处理下番茄组培苗的萌发率、污染率、株高、茎粗、根总长、根总体积、根总表面积、根平均直径、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番茄幼胚胚龄为15 d和20 d时,幼胚萌发率均为72.70%,15 d污染率最小为8.13%,显著优于其他处理,15 d和20 d胚龄的幼胚离体培养生长综合评价排名分别为第1(0.57)和第2(0.54);最适宜的幼胚预处理方式为培养皿中加10 mL无菌水37℃处理2 d,萌发率为68.20%,污染率为10.51%,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幼胚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52);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萌发率为60.00%、茎粗为1.89 m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60);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上激素配比为0.3 mg/L NAA+1.0 mg/L 6-BA+0.2 mg/L IAA,萌发率为68.00%、株高为11.85 mm、茎粗为2.00 m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64);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0.3 mg/L NAA+1.0 g/L活性炭,其株高(20.06 mm)、根总长(99.21 mm)、根总体积(3.03 mm^(3))、根总表面积(42.78 mm^(2))、根平均直径(1.15 mm)和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83.30%)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84)。【结论】番茄幼胚离体培养最适体系:15 d胚龄的幼胚,置于培养皿中加10 mL的无菌水于37℃预处理2 d,经MS+0.3 mg/L NAA+1.0 mg/L 6-BA+0.2 mg/L IAA的培养基诱导发芽,再经MS+0.3 mg/L NAA+1.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幼胚 离体培养 激素配比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份番茄种质资源精简化栽培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4
作者 刘宜洋 周鹏 +5 位作者 刘晶晶 王晓敏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精简化栽培下不同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适合于精简化栽培番茄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03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露地精简化栽培管理,测定13项质量... 【目的】分析与评价精简化栽培下不同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适合于精简化栽培番茄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03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露地精简化栽培管理,测定13项质量性状和11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聚类、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结果】2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2%~185.25%;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32~2.062;在276对性状相关性中,显著相关(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的性状各有28对;103份番茄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Ⅲ类材料株型较为直立,果实整齐度和单株产量高,可作为适于精简化栽培杂交组合的亲本材料。13个性状归纳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5.969%;D值排序排名前5的材料依次是21CL2597、21CL2577、21CL2571、21CL2631和21CL2654。【结论】103份种质材料精简化栽培下遗传多样性丰富,21CL2597、21CL2577、21CL2571、21CL2631和21CL2654适于精简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种质资源 精简化栽培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简化栽培番茄种质的评价与筛选
5
作者 刘宜洋 陈祥 +5 位作者 刘晶晶 王晓敏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番茄精简化栽培是一种在植株生长过程中无需搭架、整枝和打杈的新型栽培管理方式,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增加番茄的经济效益。为筛选适合精简化栽培的番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以37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为... 番茄精简化栽培是一种在植株生长过程中无需搭架、整枝和打杈的新型栽培管理方式,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增加番茄的经济效益。为筛选适合精简化栽培的番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以37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露地精简化栽培和常规栽培,测定并比较花序、果实、品质、产量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最终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精简化栽培下果形优秀的材料21份,品质优秀的材料10份,产量优秀的材料10份;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精简化栽培下番茄的21个性状归纳提取成6个主成分,总贡献率达到80.614%,借助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37份番茄种质分为4类,其中第Ⅱ类是适合精简化栽培的番茄种质,包含3份种质,分别是1号、20号、2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种质资源 精简化栽培 综合评价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春4号小麦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变异分析
6
作者 豆飞飞 任毓昭 +7 位作者 王石磊 刘春颖 王晓东 王昭懿 刘彩霞 刘凤楼 王掌军 李清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01,共10页
【目的】为加快盐碱地小麦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丰富遗传多样性,构建宁春4号EMS突变体库。【方法】采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10 000粒小麦品种宁春4号种子,构建M1代突变体库,对其表型性状突变率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M1代材料进... 【目的】为加快盐碱地小麦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丰富遗传多样性,构建宁春4号EMS突变体库。【方法】采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10 000粒小麦品种宁春4号种子,构建M1代突变体库,对其表型性状突变率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M1代材料进行250 mmol/L的NaCl溶液定向筛选,得到耐盐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以及形态指标、物质积累、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M1代成活3 709株,成株率37.09%,其中,有表型突变性状的1 226株,突变率为33.05%。1 226株突变类型丰富,包含叶部性状突变151株,穗部性状突变212株,分蘖突变161株,株高突变133株,育性和生育期突变130株,其他性状突变75株,突变率分别为13.89%、5.72%、4.34%、3.59%、3.50%和2.02%。经过盐胁迫处理后,宁春4号与突变体相比表现为,叶片黄化萎蔫,苗高、最大根长、初生根数、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冠比均表现显著差异,而根干重无显著变化;在生理指标方面,突变体的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显著低于野生型,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可溶性糖(SS)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宁春4号为野生型材料诱变产生的突变体类型丰富,为快速定位小麦优异性状基因并研究其功能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宁春4号 EMS诱变 突变体库构建 表型变异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西瓜、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晓敏 王禄星 +5 位作者 宋建宇 刘艳 高艳明 李建设 张海英 许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3-91,共9页
【目的】针对宁夏特色优势作物西瓜、甜瓜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的问题.【方法】采用镜检法、ITS序列分子鉴定和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宁夏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11份病菌样本... 【目的】针对宁夏特色优势作物西瓜、甜瓜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的问题.【方法】采用镜检法、ITS序列分子鉴定和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宁夏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11份病菌样本进行白粉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种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鉴定方法对23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11份病菌样本的分生孢子形态符合单囊壳白粉菌的形态特征,有纤维状体,病菌样本的rDNA-ITS序列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ITS序列聚为一类,病菌样本对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与瓜单囊壳白粉菌生理小种1表现一致.【结论】引起宁夏地区西瓜、甜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且其生理小种为小种1,未发现其他生理小种.筛选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材料有148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高抗材料有1464、Sweet和抗病F-3800共3份(发病率低且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甜瓜 白粉病 生理小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掌军 刘妍 +5 位作者 张双喜 刘凤楼 李清峰 张晓岗 刘生祥 贾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7-687,共11页
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_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_2代分别鉴定... 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_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_2代分别鉴定出68、54、52个单株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比例依次为20.54%、16.32%、15.71%,其中,50个单株同时抗白粉病和条锈病,44个抗白粉病和叶锈病,32个抗条锈病和叶锈病,29个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_2代群体中检测到239个单株携带Pm16基因,22.59%携带该基因的单株表现田间抗白粉病;202个携带Yr2基因,16.83%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246个携带Lr24,17.07%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148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Yr2,18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Lr24,15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Yr2和Lr24,119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Yr2和Lr24。新开发的6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0个抗病性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涉及2A、5A、3B、5D等4条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15~0.08,对表型贡献率为2%~4%,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0.40,其中,5A、3B和5D染色体存在抗病的QTL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后代 抗病性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RIL群体抗稻瘟病基因的聚合效应与表达分析
9
作者 苏思荣 关睿捷 +2 位作者 张玉智 田蕾 张银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70,共14页
[目的]改良国家优质米NJ43的稻瘟病抗性。[方法]以YF47×NJ43杂交的水稻RIL F5-6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喷雾法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通过PCR扩增技术检测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组成,并通过qRT-PCR... [目的]改良国家优质米NJ43的稻瘟病抗性。[方法]以YF47×NJ43杂交的水稻RIL F5-6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喷雾法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通过PCR扩增技术检测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组成,并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抗稻瘟病(R)基因pib、pid2、Pik-h、pikm、pi5、pi9在水稻材料中的分布、基因组合、基因表达量及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结果]在RIL群体中达到中感的材料最多,占RIL群体的65.11%,达到抗病、中抗和感病的材料分别占RIL群体的13.95%,9.30%和11.63%,没有达到高感和高抗的材料。各抗性基因Pik-h、pib、pid2、pikm、pi5和pi9在供试材料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0.00%,90.70%,74.42%,60.47%,69.77%和46.51%,且这些R基因聚合成了14种不同类型的基因型,不同基因型所含抗性基因数量从1~6个不等,且随着抗性基因数量的增加抗性不是递增,说明不同抗性基因发挥的作用及基因聚合效应不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携带的基因与RIL的稻瘟病抗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抗性基因pid2和Pik-h对稻瘟病抗性有正向的显著贡献,而pikm基因对稻瘟病抗性有负向的显著贡献,pi5基因对稻瘟病抗性有负向的极显著贡献。对不同基因型的平均抗性及聚合效应分析发现,基因型7、8和14所聚合的基因Pik-h、pid2和pib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重叠效应、互补效应和正向聚合效应;基因型4(pib+Pik-h+pikm+pi9)、基因型8(pid2+Pik-h)和基因型14(pib+pid2+Pik-h)的抗性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且存在显著的正向互作效应。对不同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发现,pid2、pikm和pi9基因的表达量在接种后7 d达到最高,Pik-h和pib基因的表达量在接种后48 h达到最高,且在RIL群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亲本(YF47),在抗性材料中的表达较感病材料显著上调,说明其在RIL群体中能有效高表达。[结论]抗性基因pid2和Pik-h及基因型pid2+Pik-h、pib+pid2+Pik-h和pib+Pik-h+pikm+pi9可作为宁夏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的主要抗性基因及基因聚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基因聚合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饲用高粱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伏兵哲 常巍 +1 位作者 李泽亚 高雪芹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1-1758,共8页
为筛选出适合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应用的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品种,本试验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6个高粱品种的7个生长指标和6个营养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特性上大奖2180抗倒伏能力较强,海牛和丰甜在株高、茎粗... 为筛选出适合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应用的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品种,本试验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6个高粱品种的7个生长指标和6个营养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特性上大奖2180抗倒伏能力较强,海牛和丰甜在株高、茎粗、鲜重和干重要优于其他品种;营养成分上大奖2180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丰甜和大奖2180的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海牛的粗灰分含量要优于其他品种。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6个高梁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丰甜、大奖2180和海牛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高粱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适于露地精简化栽培番茄杂交组合的筛选
11
作者 罗璐 刘宜洋 +3 位作者 李建设 胡新华 付金军 王晓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6,共16页
以47个番茄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基于23个数量性状,采用4种评价方法对宁夏露地番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3个数量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特征值大于1提取出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341%;在灰色局势决策法、DTOPSIS... 以47个番茄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基于23个数量性状,采用4种评价方法对宁夏露地番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3个数量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特征值大于1提取出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341%;在灰色局势决策法、DTOPSIS法、灰色关联度及多元统计法共4种评价方法中,23ZJ05均处于前10,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 8、0.790 4、0.657 7、0.612 0;23ZJ28在灰色局势决策与灰色关联度评价中均排名第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 3、0.696 2;23ZJ15在DTOPSIS法评价中排名第1、在多元统计法评价中排名第2,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 9、0.701 8;各评价方法对番茄杂交组合评价结果可靠性的综合表现由高到低依次为灰色局势法的综合量化优势值、DTOPSIS的相对贴近度、灰色关联度的加权关联度、多元综合评价值。23ZJ05、23ZJ28、23ZJ15是综合表现优良的番茄杂交组合,灰色局势决策法在评价番茄杂交组合的结果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杂交组合 精简化栽培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份小黑麦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娇娇 张丹婷 +4 位作者 王蕊 王彬 马巧丽 代红军 马天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0-209,共10页
据统计,宁夏引黄灌区有近20万hm^(2)的盐碱地有待高效开发利用。种植耐盐碱小黑麦饲草可提高宁夏盐碱地利用效率,增加区内饲草产量,促进区内特色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29份小黑麦种质资源进行苗期200、300 mmol/L NaCl的高盐梯度胁... 据统计,宁夏引黄灌区有近20万hm^(2)的盐碱地有待高效开发利用。种植耐盐碱小黑麦饲草可提高宁夏盐碱地利用效率,增加区内饲草产量,促进区内特色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29份小黑麦种质资源进行苗期200、300 mmol/L NaCl的高盐梯度胁迫处理,测定胁迫处理动态过程(2、4、6、8、10、12、14、16、18 d)中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含量以及氮含量;盐胁迫18 d时,测定小黑麦的株高、黄叶率和鲜重等生长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分别对9个处理时间点和盐胁迫处理18 d的小黑麦种质资源进行苗期耐盐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不同种质资源的株高、SPAD值、氮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合2种分析方案的研究结果筛选出小黑麦苗期耐盐材料1份(49区-JS923),筛选出敏盐性材料4种,分别是92区-JS1057、93区-JS1058、90区-JS1055和86区-JS1050。本研究为后续在盐碱地利用小黑麦提供了候选种质资源,为深入研究小黑麦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优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苗期 种质资源 隶属函数 耐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粳稻种质资源穗部形态建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维儒 宋佳伟 +6 位作者 段凯蓉 乔承彬 冯培媛 马帅国 李培富 罗成科 田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7,共18页
盐碱胁迫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解析不同盐碱逆境对水稻穗部形态的影响,筛选耐盐碱水稻种质,对耐盐碱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正常稻田土为对照(CK),设置两种不同类型盐碱土的逆境胁迫,处理Ⅰ以盐胁迫为主,处... 盐碱胁迫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解析不同盐碱逆境对水稻穗部形态的影响,筛选耐盐碱水稻种质,对耐盐碱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正常稻田土为对照(CK),设置两种不同类型盐碱土的逆境胁迫,处理Ⅰ以盐胁迫为主,处理Ⅱ以碱胁迫为主。通过测定164份粳稻种质资源的11个穗部性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综合评价了不同盐碱逆境下粳稻种质穗部性状的优劣。结果表明:在两种盐碱处理下,粳稻种质的7个穗部性状,即穗长、每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一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相较于CK均显著降低。处理Ⅰ的穗长、每穗粒数、二次枝梗着粒密度、二次枝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均显著高于处理Ⅱ,说明盐胁迫对上述性状的影响小于碱胁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11个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处理Ⅰ和处理Ⅱ的千粒重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K条件下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CK、处理Ⅰ和处理Ⅱ的穗部性状主成分分析均提取到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0.412%、86.441%和83.861%。结合主成分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每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一次枝梗粒数和一次枝梗数4个指标可作为评价盐碱土条件下粳稻穗部形态的重要指标。基于穗部性状的综合D值,筛选到辽粳1201、平粳8号、丰稻508、松820、宁恢1号5份耐盐碱种质,可作为复杂盐碱环境下水稻株型育种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种质资源 盐碱胁迫 穗部 形态建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NH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4
作者 王昭懿 崔原瑗 +10 位作者 韩梦荞 刘正文 邓习 豆飞飞 任毓昭 刘彩霞 刘凤楼 王掌军 孙洋洋 任民 李清峰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8,共10页
植物钠氢反转运蛋白(NHX,Na^(+)/H^(+)antiporter)在植物钠钾离子平衡、细胞pH值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为探究黑麦耐盐性与NHX的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流程对黑麦的NHX基因进行鉴定与分析,结合RT-qPCR技术对ScNHXs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 植物钠氢反转运蛋白(NHX,Na^(+)/H^(+)antiporter)在植物钠钾离子平衡、细胞pH值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为探究黑麦耐盐性与NHX的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流程对黑麦的NHX基因进行鉴定与分析,结合RT-qPCR技术对ScNHXs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检测,为探究NHX基因在黑麦中的潜在功能以及黑麦耐盐基因挖掘等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共鉴定获得10个黑麦NHX基因家族成员(ScNHX1~ScNHX1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可分为Vac和Endo 2个亚家族,分别包含4,6个基因。其编码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分子质量为27.92~59.72 ku,氨基酸数目为253~546 aa,等电点为5.17~8.81,大多数蛋白属于酸性蛋白,均未预测到信号肽存在但均具有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预测ScNHXs定位于质膜和液泡中。空间结构预测显示,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基因结构和motif分析发现,ScNHXs的外显子数为13~24,且均具有保守的Na^(+)/H^(+)交换结构域。此外,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ScNHXs启动子区域中均发现众多与激素响应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生物过程相关的元件。黑麦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在黑麦的不同组织中ScNHXs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RT-qPCR分析表明,ScNHXs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并且在较长时间内能够持续响应盐胁迫。综上所述,ScNHXs可能参与黑麦对盐胁迫的生物调节相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NHX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盐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AS分析挖掘水稻穗部一次枝梗数候选基因
15
作者 张哲 刘继虎 +4 位作者 姚鑫杰 胡宁艳 徐强 王敏 李培富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0,共7页
水稻穗部一次枝梗数量(PBN)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穗部性状。为了挖掘水稻穗部一次枝梗数相关基因,选取来自12个国家的139份粳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在2023—2024年连续两年测定穗部一次枝梗数,结合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255501个高质量SNP标记... 水稻穗部一次枝梗数量(PBN)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穗部性状。为了挖掘水稻穗部一次枝梗数相关基因,选取来自12个国家的139份粳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在2023—2024年连续两年测定穗部一次枝梗数,结合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255501个高质量SNP标记,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与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两年数据分析,在2个模型中共鉴定到10个共定位的相关QTL位点。进一步对显著QTL位点候选区域内存在的候选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LOC_Os07g23760和LOC_Os11g28000共2个候选基因的不同单倍型在两年种植条件下表型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GWAS 穗结构 候选基因 一次枝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粳稻种质资源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段凯蓉 冉杰 +10 位作者 宋佳伟 乔承彬 孔维儒 董悦 刘松瑞 张碧 许昊 马东花 李培富 罗成科 田蕾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7,共12页
以164份粳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环境下种植,研究盐碱胁迫[正常稻田土(对照,CK)、碱化盐土(T1)和碱土(T2)]对水稻株高(PH)、单株分蘖数(NT)、茎基粗(SD)、播始历期(S-FHD)、单株有效穗数(PNPP)、单株总粒数(SPP)、千粒质量(TGW)... 以164份粳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环境下种植,研究盐碱胁迫[正常稻田土(对照,CK)、碱化盐土(T1)和碱土(T2)]对水稻株高(PH)、单株分蘖数(NT)、茎基粗(SD)、播始历期(S-FHD)、单株有效穗数(PNPP)、单株总粒数(SPP)、千粒质量(TGW)、结实率(SSR)、单株产量(YPP)的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全生育期耐盐碱种质,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不同盐碱胁迫下影响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指标,为培育耐盐碱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T1和T2处理下,粳稻种质的PH、SPP、YPP均显著低于CK;T1和T2处理间上述9个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SPP、S-FHD间及PH与TGW、YPP等在所有处理下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T1和T2处理下,PNPP与PH、S-FHD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TGW与SSR、YP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在CK下以上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CK、T1和T2处理下均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550%、82.530%和79.076%。结合各主成分关键因子载荷值和9个性状与综合耐盐碱能力D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R2值确定PH、SPP和S-FHD是影响盐碱胁迫下粳稻种质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关键指标。依据D值筛选出六粳2号和毕粳45号2份耐盐碱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盐碱胁迫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7
作者 毛馨缘 杜怀东 +3 位作者 董悦 于雪然 王敬文 李培富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了优良品质稻米的培育,利用来自国内外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22—2023年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进行表型分析,结合全基因组测序(覆盖深度10×)所得255501个SNP标记,利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避免假阳性影响选取... 为了优良品质稻米的培育,利用来自国内外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22—2023年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进行表型分析,结合全基因组测序(覆盖深度10×)所得255501个SNP标记,利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避免假阳性影响选取阈值最高位置的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和基因功能注释预测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相关基因,通过实时荧光PCR对预测基因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139份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属于中度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21.66%,20.65%,符合正态分布;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个环境下共获得显著SNPs 55个,分布在1,2,4,5,6,8,11,12号染色体上,其中有16个连续且上下游区间不超过100 kb的SNPs分布于11号染色体;进一步对11号染色体显著SNPs位点的上、下游50 kb(±50 kb)范围内的区间关联性强的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结合基因功能注释以及灌浆期籽粒相对表达量分析的结果,初步推测LOC_Os11g08460与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相关,编码Dnak/Hsp70s蛋白家族。综上,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139份水稻种质资源的总蛋白含量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及单倍型分析,为稻米品质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基因,加速稻米改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 总蛋白含量 全基因组关联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施水杨酸对白粉菌侵染小麦的影响及白粉菌转录组分析
18
作者 李成花 豆飞飞 +4 位作者 任毓昭 刘彩霞 刘凤楼 王掌军 李清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2-280,共9页
【目的】白粉病作为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外施水杨酸探究其对白粉菌侵染的调控作用,并结合白粉菌转录组分析揭示其侵染机制及水杨酸介导的抗病分子基础。【方法】以白粉菌侵染感病普通小麦中作9... 【目的】白粉病作为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外施水杨酸探究其对白粉菌侵染的调控作用,并结合白粉菌转录组分析揭示其侵染机制及水杨酸介导的抗病分子基础。【方法】以白粉菌侵染感病普通小麦中作9504发病后采集的小麦白粉菌为材料,对小麦叶片感病后1-4 d的小麦白粉菌进行转录组分析,同时通过外施水杨酸以观察植物激素对白粉菌侵染小麦的影响。【结果】白粉菌转录组结果显示,与1 d相比,4 d时上调了399个基因,下调了1110个基因。上调基因富集在次级代谢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蛋白酶体等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等通路。对上述基因进行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图,发现BGTH12_LOCUS642、BGTH12_LOCUS3045和BGTH12_LOCUS5497为白粉菌核心hub基因,表明这3个基因在侵染小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研究发现外源施加SA显著提高了小麦中ERF109、PP2C30、TIFY6B、HSP70、At4g15970和HERK1这6个hub基因的表达量,进而降低白粉菌的危害。【结论】白粉菌在侵染小麦的过程中有大量差异基因的表达,BGTH12_LOCUS642、BGTH12_LOCUS3045和BGTH12_LOCUS5497为白粉菌核心hub基因。外施水杨酸可以诱导小麦中抗性基因表达来对抗白粉菌致病基因进而抑制分生孢子的生长发育,从而一定程度上减缓白粉菌的侵染,为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增加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白粉菌侵染 水杨酸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19
作者 王静 赵雨萌 张虹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9-1136,共8页
为了建立甜叶菊高效率的遗传转化体系,以甜叶菊中山2号叶片为外植体,首先对诱导愈伤形成和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生长调节剂进行了筛选;设计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农杆菌种类、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以及抗生素的使用... 为了建立甜叶菊高效率的遗传转化体系,以甜叶菊中山2号叶片为外植体,首先对诱导愈伤形成和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生长调节剂进行了筛选;设计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农杆菌种类、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以及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为了进一步提高甜叶菊遗传转化效率,探讨了影响基因枪法转化效率的轰击压力、轰击距离。结果表明,最佳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30 mg·L^(-1)蔗糖+0.5 mg·L^(-1)吲哚乙酸(IAA)+1.5 mg·L^(-1)6-苄氨基嘌呤(BAP)+0.5 mg·L^(-1)激动素(KT),不定芽分化率为67.5%;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5 mg·L^(-1)萘乙酸(NAA)+2 mg·L^(-1)赤霉素(GA4+7),生根率为95.7%;农杆菌介导法适宜的农杆菌菌株为GV3101,农杆菌菌液浓度OD550为0.4~0.6,共培养2 d,阳性愈伤转化率为90.3%,阳性转基因再生植株的获得率为47.3%,导入的外源sGFP基因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基因枪法适宜的轰击压力为1100 psi,轰击距离为9 cm,但是转基因外植体分化能力明显下降。本研究为甜叶菊基因功能研究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品种改良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组织培养 农杆菌介导法 基因枪法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宁夏番茄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郑福顺 王晓敏 +10 位作者 李国花 李洪磊 周鹏泽 王林 白圣懿 刘珮君 张雪艳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为解决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数量多、保存难度高、更新负担大、优良品种选育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欧氏距离和不加权类... 为解决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数量多、保存难度高、更新负担大、优良品种选育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欧氏距离和不加权类平均法,分别选用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按10%取样比例分别构建核心种质,并对其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480份番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欧式距离为1.25时,分为6大类群;成功构建出3组核心种质R1、P1和D1,其中,分别通过随机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构建的R1和D1符合核心种质的构建原则;3组核心种质均具有良好的异质性,且通过优先取样法构建的P1获得了更大的遗传变异。本研究构建的宁夏地区番茄核心种质,可为该地区番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方法,也可为该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番茄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