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原发腹膜后卵黄囊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晓露 杨继洲 涂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原发腹膜后卵黄囊瘤(yolk sactumor,Y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幼儿原发腹膜后YS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特点。结果患儿男性,18个月大。送检腹膜后标本为灰白色实性肿块;镜下肿瘤具有疏松网... 目的探讨婴幼儿原发腹膜后卵黄囊瘤(yolk sactumor,Y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幼儿原发腹膜后YS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特点。结果患儿男性,18个月大。送检腹膜后标本为灰白色实性肿块;镜下肿瘤具有疏松网状结构,嗜酸性小球、SD小体等特点;免疫组化:肿瘤组织表达CK及AFP。结论婴幼儿原发腹膜后YST十分少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结果、患者年龄、部位及临床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腹膜后 卵黄囊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3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4 位作者 岑红兵 袁晓露 周刚 赵建红 敖启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为正确的诊断、避免误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LC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点并将LCA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为正确的诊断、避免误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LC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点并将LCA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将5例海绵状血管瘤和4例正常脾窦岸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13例LCA患者包括7名男性和6名女性,年龄从39~70岁,平均54.2岁,中位年龄55岁,这些肿瘤患者中,6例伴有腹腔内恶性、良性肿瘤或者炎症,7例由体格检查被偶然发现。肿瘤标本大体观发现脾内含有直径为0.5~6.2 cm孤立性或者多发性灰白色结节。肿瘤组织学特征为由相互吻合的血管腔隙构成,血管腔隙内排列丰富的、从圆形到立方状窦岸细胞,并延伸到血管腔,通常可以看到在肿瘤的一些区域中,覆盖于乳头状结构中的窦岸细胞延伸到血管腔内,在血管腔中还可以辨认出另外一种组织细胞样细胞,大小比窦岸细胞大,两种细胞均未显示细胞学非典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所有病例中的窦岸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物(如CD21、CD31、CD68、多克隆FⅧRAg和ERG)呈阳性表达,而这些细胞对CD8、CD34和WT-1呈阴性表达,表明LCA中的窦岸细胞的免疫表型与对照组不同。结论:LCA是一种良性病变,多发生在老年人,它的病因尚不清楚,然而,由于在一些病例中伴随的其他肿瘤或炎症,因此免疫失调可能和该肿瘤存在关联,LCA中的窦岸细胞在免疫组织化学中呈内皮细胞-组织细胞混合性表型,因此这些细胞可能具有介于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特征,强调组织学检查和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岸细胞血管瘤 免疫表型分型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中STAT6、PAX8和CD3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3 位作者 岑红兵 袁晓露 夏丹萍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STAT6、PAX8和CD34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M-HPC、22例神经鞘瘤、25例脑膜瘤以及10例肿瘤旁正常... 目的探讨STAT6、PAX8和CD34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M-HPC、22例神经鞘瘤、25例脑膜瘤以及10例肿瘤旁正常脑膜组织中STAT6(单/多克隆)、PAX8及CD34的表达。比较STAT6、PAX8和CD34在诊断M-HPC及其相似肿瘤中的价值。结果不论单/多克隆抗体,26例M-HPC中STAT6均呈弥漫核强阳性,阳性率为100%(26/26);57.7%(15/26)的SFT/脑膜HPC中PAX8呈核阳性;92.3%(24/26)的M-HPC中CD34呈膜阳性;而在其他类型肿瘤及脑膜组织中所有抗体均阴性。相比PAX8和CD34,STAT6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M-HPC是一种罕见的纤维母细胞软组织肿瘤。特别是不典型病例,其形态学谱容易与其他间充质肿瘤混淆。相比PAX8和CD34,STAT6单/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更好地阐明M-HPC的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脑膜血管周细胞瘤 单克隆/多克隆抗体 STAT6 PAX8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支气管良性颗粒细胞瘤1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魏建国 袁晓露 孙爱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354,共1页
患者男性,60岁,因咯血1个月,发热胸闷7天于2011年7月入院。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轻度喘息貌,双肺呼吸音粗,有散在湿哕音;叩诊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余未见明显异常。外院胸部X线片示:左侧肺门半球形结节影,大小约70m... 患者男性,60岁,因咯血1个月,发热胸闷7天于2011年7月入院。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轻度喘息貌,双肺呼吸音粗,有散在湿哕音;叩诊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余未见明显异常。外院胸部X线片示:左侧肺门半球形结节影,大小约70mm×45mm;于外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下叶背段开口处紧贴管壁可见2个白色小结节,大小约100mm×75mm,将左半支气管管腔堵塞,初步诊断为错构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颗粒细胞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木平 刘汉忠 +2 位作者 刘倩萍 胡友红 龙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163,共2页
报告1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患者女,58岁。右侧枕部肉红色结节50年,渐增大并菜花样变8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部分表皮下陷形成囊腔样结构,囊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囊壁及乳头状突起由两排细胞构成,可见断头分泌;邻近... 报告1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患者女,58岁。右侧枕部肉红色结节50年,渐增大并菜花样变8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部分表皮下陷形成囊腔样结构,囊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囊壁及乳头状突起由两排细胞构成,可见断头分泌;邻近一侧真皮内有数个基底样细胞形成的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管囊腺瘤 乳头状 上皮瘤 基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发性肌上皮癌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兰 刘汉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8-479,共2页
患者男性,47岁,因“无明显诱因咯血4天”人院。咳鲜红色血,约150ml,当时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止血,外院胸部CT示:左下肺门影增大,左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闭塞,局部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7.5cm×6.1cm,可见分叶,密度... 患者男性,47岁,因“无明显诱因咯血4天”人院。咳鲜红色血,约150ml,当时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止血,外院胸部CT示:左下肺门影增大,左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闭塞,局部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7.5cm×6.1cm,可见分叶,密度不均,其内散在片状、结节样钙化影,肿块部分突人舌叶,包绕邻近支气管(图1),考虑肺癌可能性大。骨扫描正常,头颅正常,腹部CT正常,逐行手术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肌上皮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并胚胎性癌成分肺转移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兰 刘汉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9-720,共2页
患者男性,32岁,因“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血”入院。无其他不适症状,外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灶,行抗生素治疗1周余,右上肺肿块无改变。患者自述10年前左侧睾丸开始无痛性增大,未做任何检查及治疗,本院行睾丸检查示左侧睾... 患者男性,32岁,因“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血”入院。无其他不适症状,外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灶,行抗生素治疗1周余,右上肺肿块无改变。患者自述10年前左侧睾丸开始无痛性增大,未做任何检查及治疗,本院行睾丸检查示左侧睾丸内见一大小3.92 cm ×2.04 cm的低回声,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逐行手术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肺转移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菊花中单萜和倍半萜类成分的GC-MS分析
8
作者 夏新中 肖静 夏庭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637-2639,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湖北金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挥发性组分,利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湖北金菊花共分离出92种组分,鉴定80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挥发性成分...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湖北金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挥发性组分,利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湖北金菊花共分离出92种组分,鉴定80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挥发性成分中单萜和倍半萜类成分,与4大药用菊花比较具有12种独特主要成分,9种共有主要成分,且金菊花中β-倍半水芹烯(9.113%)、芳-姜黄烯(8.526%)、β-丁香烯(3.354%)含量最高。湖北金菊花与四大药用菊花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 单萜 倍半萜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H19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安莉 沈浩元 +5 位作者 阳仕雄 邓春燕 胡超华 刘汉忠 王舒 钱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7-735,共9页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及耐药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且lncRNA H19在乳腺癌组织及血浆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但其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相关临床病理学特...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及耐药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且lncRNA H19在乳腺癌组织及血浆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但其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lncRNA H19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45例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根据其病理学类型及一般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及周期,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动态检测新辅助治疗前,新辅助治疗2、4、6个周期后及手术后外周血lncRNA H19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在新辅助治疗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lncRNA H19表达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并于手术后根据病理学特征评估新辅助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可在外周血血浆中检测到lncRNA H19的表达。入组的45例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有20例(44.4%)患者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pCR),25例(55.6%)患者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non-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non-pCR),且达到pCR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前H19水平显著高于non-pCR患者(P<0.05);pCR组的H19表达随着新辅助治疗的进行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而non-pCR组的H19表达水平在新辅助治疗后无明显下降趋势;在新辅助治疗动态变化中,lncRNA H19的表达量在新辅助治疗2、4和6个周期后及手术后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P<0.0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血浆H19表达量显著高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P<0.05),但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NBC患者显著低于激素受体阳性型(P<0.05);在新辅助治疗动态变化中,lncRNA H19的表达量在新辅助治疗2、4和6个周期后及手术后均明显下降(P<0.05);乳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TNM分期与lncRNA H19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残余负荷与lncRNA H19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19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50%。结论:HER2+乳腺癌患者血浆H19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亚型,血浆中的lncRNA H19表达量在新辅助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且下降更明显的患者更容易达到pCR,因此血浆H19可作为预测不同分子亚型新辅助治疗效果的潜在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H19 病理学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