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冷工况下汽车座舱新风比例智能控制策略及节能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建彬 梁远情 汪爽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开空调引起“实际续航里程显著缩短”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因素,如何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成为现阶段各大主机厂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综合考虑新风需求与能耗之间的平衡,提出制冷工况下汽车座舱新风比例智能控制策略,并针对基准通风方... 开空调引起“实际续航里程显著缩短”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因素,如何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成为现阶段各大主机厂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综合考虑新风需求与能耗之间的平衡,提出制冷工况下汽车座舱新风比例智能控制策略,并针对基准通风方式与智能新风控制方式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新风比例智能控制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环境温度为40℃时,压缩机能耗最大可降低约49.7%,电量为100 kW·h的电动汽车最多可增加实际续航82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新风能耗 控制策略 续航里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抛光技术对汽油机经济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彩霞 黄昭明 +2 位作者 王利 陈泓 潘金元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0-1005,共6页
在一台单缸汽油机上,进行了燃烧室壁面抛光前后燃烧相位、燃烧持续期与平均指示热效率相互影响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缸汽油机以化学计量空燃比、低负荷、低圧缩比运行时,抛光后的燃烧室传热损失减少、经济性改善,平均指示热... 在一台单缸汽油机上,进行了燃烧室壁面抛光前后燃烧相位、燃烧持续期与平均指示热效率相互影响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缸汽油机以化学计量空燃比、低负荷、低圧缩比运行时,抛光后的燃烧室传热损失减少、经济性改善,平均指示热效率从40.8%上升到了42.2%,而随着负荷的增大、压缩比的提高,抛光后燃烧室传热损失减小带来的爆震效果增强,燃烧相位推迟和燃烧持续期延长,最终导致平均指示热效率下降;当汽油机以稀薄燃烧模式运行时,平均指示热效率上升,最高热效率超过45%;当汽油机进入爆震区域以10.5 bar负荷运行时,抛光后燃烧室传热损失减少增强了爆震效果,导致平均指示热效率相比于抛光前总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燃烧室 壁面抛光 燃烧相位 燃烧持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及共振转速研究
3
作者 解云坤 刘辉 +3 位作者 高普 吴云豪 李新毅 周如意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9,共14页
车用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EMT)结构高紧凑、零部件高转速,导致系统机电耦合效应显著,易产生共振。针对串联式EMT系统进行机电耦合固有振动特性分析,推导系统的机电耦合固有振动模型,研究其固有频率及... 车用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EMT)结构高紧凑、零部件高转速,导致系统机电耦合效应显著,易产生共振。针对串联式EMT系统进行机电耦合固有振动特性分析,推导系统的机电耦合固有振动模型,研究其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基于各阶模态的振型特点,总结系统的6种典型振动模式。研究高速运行工况和机电磁耦合效应对系统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影响,并基于坎贝尔图和模态能量法研究宽速域运行范围内系统的共振转速。研究结果表明,机电磁耦合效应改变了系统的低频振动特性,高速运行工况可显著改变系统的某些固有频率,在动力学建模中应对二者进行充分考虑,共振转速研究为系统动力学调控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 机电耦合效应 固有振动特性 高速运行工况 共振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汽油机采用不同缸内稀释技术的性能研究
4
作者 高光辉 沈凯 +2 位作者 黄昭明 陈伟国 单家正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1,共6页
针对一款4缸1.5 L废气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GDI)发动机,进行了废气再循环(EGR)缸内稀释燃烧技术、空气缸内稀释燃烧技术与原机燃烧的经济性、排放特性对比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缸内稀释技术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影响的变动规律,并对比分... 针对一款4缸1.5 L废气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GDI)发动机,进行了废气再循环(EGR)缸内稀释燃烧技术、空气缸内稀释燃烧技术与原机燃烧的经济性、排放特性对比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缸内稀释技术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影响的变动规律,并对比分析了相同稀释率下、采用不同稀释技术时发动机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空气稀释率在49.5%时比油耗相比原机下降6.2%,而EGR稀释率在20.5%时经济性改善4.2%,在相同稀释率时,EGR稀释可采用更为提前的点火角实现更优的燃烧相位,但空气稀释所带来的多变指数提升使其经济性优于EGR稀释,且发动机燃烧系统对空气稀释程度具有更强的容忍性;NO x排放在空气稀释率为11.0%时达到峰值水平,随后随着稀释率的提高不断下降,而EGR稀释的NO x排放随着稀释率的提高持续大幅下降;空气稀释的CO排放水平远低于原机,EGR稀释的CO排放随着稀释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对于HC排放,空气稀释的排放量低于EGR稀释,而当空气稀释率由49.5%增加为68.0%时,HC排放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燃烧 稀薄燃烧技术 缸内汽油直喷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缩比米勒循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对增压直喷汽油机性能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昭明 沈凯 +2 位作者 安宗权 陈伟国 潘金元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通过对一台增压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活塞和凸轮型线的重新设计实现了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废气再循环(EGR),研究了不同压缩比米勒循环和EGR综合作用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压缩比... 通过对一台增压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活塞和凸轮型线的重新设计实现了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废气再循环(EGR),研究了不同压缩比米勒循环和EGR综合作用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压缩比和采用米勒循环技术对爆震影响存在取舍(trade-off)关系,低速全负荷下高压缩比米勒循环相比原机油耗略有上升;而低压冷EGR技术由于缸内稀释冷却作用可以优化燃烧相位,对外特性工况有效燃油消耗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压缩比的增加和米勒燃烧循环可使油耗较原机下降6.3%,在整合低压冷EGR技术后,油耗进一步下降3.1%。可以得出结论,合理地增加压缩比,采用米勒循环技术并匹配低压冷EGR技术,可以大幅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门早关 压缩比 废气再循环 增压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架试验与模拟的轿车B柱耐撞性与轻量化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新华 徐有忠 王其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7-962,973,共7页
为高效地研究B柱总成的重要特性,利用经过验证的整车碰撞仿真模型,验证了基于台架试验条件的B柱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应用该模型在综合考虑耐撞性与轻量化基础上,进行轿车B柱设计方案优化选择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新车型开发... 为高效地研究B柱总成的重要特性,利用经过验证的整车碰撞仿真模型,验证了基于台架试验条件的B柱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应用该模型在综合考虑耐撞性与轻量化基础上,进行轿车B柱设计方案优化选择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新车型开发,结果表明不仅B柱本身结构质量减轻了18%以上,而且整车在相关侧面碰撞试验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轻量化 台架试验 B柱设计 热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ler循环汽油机稀薄燃烧及排放特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尹爱勇 黄昭明 +2 位作者 王利 沈凯 陈伟国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2-409,共8页
针对稀燃过程对增压Miller循环直喷汽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稀燃协同废气再循环(EGR)对汽油机油耗率的影响规律,结合透明发动机对缸内稀燃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当过量空气系数(λ)为1.55时,油耗率降低约... 针对稀燃过程对增压Miller循环直喷汽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稀燃协同废气再循环(EGR)对汽油机油耗率的影响规律,结合透明发动机对缸内稀燃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当过量空气系数(λ)为1.55时,油耗率降低约7%,继续增大λ油耗率反升;稀燃导致强Miller效应,空燃比扩展能力受限,对油耗率的改善程度减小;在λ升高初期,滞燃期每延长曲柄转角(CA)1°,10%~90%燃烧持续期对应延长CA 1°。增大EGR率及提高λ均能有效降低燃油消耗率,且当量燃烧模式下EGR率为14%,相当于稀燃模式下λ=1.35对油耗率的贡献程度;使λ达到1.27时,在相同EGR率14%条件下,稀燃模式比当量燃烧模式油耗率降低可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稀薄燃烧 Miller循环 废气再循环(EGR)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直喷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海娟 张海婷 +2 位作者 陶磊 陈伟国 潘金元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3,60,共7页
基于一台高压直喷汽油机,将汽油直喷喷射器替换为氢气直喷喷射器,试验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氢气与汽油时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差异。采用空气稀释,进一步分析了氢气发动机稀薄燃烧模式下热效率提升潜力及氮氧化物排放特性,明确了氢气燃料对发动... 基于一台高压直喷汽油机,将汽油直喷喷射器替换为氢气直喷喷射器,试验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氢气与汽油时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差异。采用空气稀释,进一步分析了氢气发动机稀薄燃烧模式下热效率提升潜力及氮氧化物排放特性,明确了氢气燃料对发动机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量燃烧模式下,相比汽油发动机,氢气发动机的燃烧持续期明显缩短,有效热效率降低,NO_(x)排放升高,CO及总碳氢(total hydrocarbon,THC)排放显著降低。提高氢气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有助于改善有效热效率。在中等负荷工况下,过量空气系数为2.7时有效热效率可达43.5%。增大过量空气系数,氢气发动机能够在保持较高燃烧稳定性的情况下显著降低NO_(x)排放。在低负荷工况下,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2.3时NO_(x)排放最低可降低至44×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直喷 氢气 热效率 稀薄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钢冲压凹模崩刃分析
9
作者 李传瑞 徐兴来 +1 位作者 乔振亮 孙宇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Cr12钢冲压凹模经1020℃淬火和220℃低温回火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冲压凹模发生了崩刃现象。为此,对Cr12钢冲压凹模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测定不同温度淬火和回火后的硬度和冲击韧性,分析了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以便确定出最佳的热处理加... Cr12钢冲压凹模经1020℃淬火和220℃低温回火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冲压凹模发生了崩刃现象。为此,对Cr12钢冲压凹模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测定不同温度淬火和回火后的硬度和冲击韧性,分析了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以便确定出最佳的热处理加热温度。结果表明,1020℃淬火后硬度高,但韧性低,是导致凹模崩刃的主要原因。而在980℃淬火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以及良好的韧性。建议采用980℃淬火和220℃低温回火处理,可以获得硬度和韧性的合理配合,满足冲压凹模的性能要求,减少该凹模的崩刃现象,提高其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刃 组织 硬度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