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风力机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静 郭剑鹏 +3 位作者 张世界 徐子扬 闫俊慧 吉科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0-308,共9页
针对目前风力机柔性齿轮箱动力学研究时简化电气系统的问题,以某8 MW永磁同步风力机为对象,建立包含详细电气系统和柔性传动链的风力机模型。基于该模型探究电气系统效应对风力机齿轮箱啮合刚度、动态接触应力、振动加速度等动力学特性... 针对目前风力机柔性齿轮箱动力学研究时简化电气系统的问题,以某8 MW永磁同步风力机为对象,建立包含详细电气系统和柔性传动链的风力机模型。基于该模型探究电气系统效应对风力机齿轮箱啮合刚度、动态接触应力、振动加速度等动力学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电气系统效应使系统转速、时变啮合刚度、接触应力相位滞后且波动减小;电气系统效应抑制各级齿轮角加速度及箱体振动加速度高频成分并减小传动链振动;风速突变时,电气系统效应可减小高速级齿轮峰值啮合力,增强风力机传动链抵御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齿轮 柔性结构 机电耦合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柔性对大型风电机组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宇豪 魏静 +3 位作者 张世界 徐子扬 郭剑鹏 吉科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4-182,共9页
齿轮、轴和箱体结构柔性会影响齿轮啮合刚度和支撑刚度,而这两者是齿轮系统动力学响应最重要的内部激励。为研究不同部件柔性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对比不同建模方式之间的差别,以8 MW大型风电机组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齿... 齿轮、轴和箱体结构柔性会影响齿轮啮合刚度和支撑刚度,而这两者是齿轮系统动力学响应最重要的内部激励。为研究不同部件柔性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对比不同建模方式之间的差别,以8 MW大型风电机组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齿轮传动系统全柔体动力学模型和将不同类型部件考虑为刚性体的系统模型,结合时域与频域分析方法研究结构柔性化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箱体柔性是系统动态特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轴系的柔性并不影响齿轮啮频在相邻传动级出现,齿轮柔性并不影响轴系转频特征边频带的出现,而这2种频率成分的提取是识别系统特性和工作状态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柔性结构 动力学仿真 齿轮 多点约束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修形的斜齿轮系统非线性激励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魏静 王刚强 +3 位作者 秦大同 张爱强 赖育彬 汝学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1-572,共12页
斜齿轮的啮合刚度与轮齿误差的求解是三维空间问题,其修形后的啮合刚度计算方法不同于直齿轮,而传统解析方法在计算斜齿轮啮合刚度时没有考虑斜齿轮啮合线和啮合位置的三维空间位置,无法准确得到修形后的斜齿轮系统啮合刚度激励与误差... 斜齿轮的啮合刚度与轮齿误差的求解是三维空间问题,其修形后的啮合刚度计算方法不同于直齿轮,而传统解析方法在计算斜齿轮啮合刚度时没有考虑斜齿轮啮合线和啮合位置的三维空间位置,无法准确得到修形后的斜齿轮系统啮合刚度激励与误差激励。建立综合考虑齿廓修形和齿向修形的刚度与误差非线性耦合激励模型,研究不同齿廓修形参数与齿向修形参数对斜齿轮啮合刚度以及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以系统振动加速度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斜齿轮系统的最佳修形值,利用数值方法得到斜齿轮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幅频响应曲线,研究结果发现:选取的最佳修形参数可有效降低斜齿轮齿数交替区啮合刚度的波动,大幅度降低共振点附近的振动加速度幅值;最后通过建立的齿轮传动系统实验平台进行系统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及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齿廓修形 齿向修形 非线性激励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P及应变能理论的高速动车齿轮箱结构优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魏静 李震 +1 位作者 孙伟 郭爱贵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8-564,共7页
为获得高速动车齿轮箱最优结构设计方案,针对目前国产高速动车牵引齿轮箱箱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于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材料插值模型及应变能理论,利用软件HyperMesh中的拓扑优化与形状优化模块对动车齿... 为获得高速动车齿轮箱最优结构设计方案,针对目前国产高速动车牵引齿轮箱箱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于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材料插值模型及应变能理论,利用软件HyperMesh中的拓扑优化与形状优化模块对动车齿轮箱箱体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和局部形状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动车齿轮箱结构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有大幅度降低,能有效提高齿轮箱箱体的刚度和强度。文中结果可为设计性能优异的国产化高速动车齿轮箱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模型 高速动车齿轮箱 拓扑优化 形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矿用电铲推压减速器齿轮齿向修形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迎辉 侯庚 +2 位作者 何卫东 周峰 汝学斌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2-688,共7页
大型矿用电铲推压减速器齿轮为低速重载硬齿面齿轮,挖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齿轮偏载情况,通过对其齿向修形可实现提高其承载能力、改善其接触状态的目的。利用齿轮薄片理论模型,将电铲挖掘过程的统计平均载荷作为修形参考载荷,以电铲... 大型矿用电铲推压减速器齿轮为低速重载硬齿面齿轮,挖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齿轮偏载情况,通过对其齿向修形可实现提高其承载能力、改善其接触状态的目的。利用齿轮薄片理论模型,将电铲挖掘过程的统计平均载荷作为修形参考载荷,以电铲挖掘过程中统计平均推压力最大位置的齿轮接触应力最小为目标,进行推压减速器两级小齿轮(主动轮)的齿向斜度修形,进而以各挖掘位置均不会出现过大的齿面边缘载荷为目标,进行两级小齿轮的齿向鼓形修形。相比修形前,已修形的齿轮在电铲挖掘过程中所受最大应力(包括齿面接触应力与齿根弯曲应力)明显减小,并且齿面边缘接触状况明显改善。当修形后齿轮受到电铲挖掘过程中统计最大载荷作用时,齿轮应力值依然小于其许用应力。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大型矿用电铲推压减速器齿轮齿向修形,对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和改善齿面接触状况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电铲 推压减速器 齿轮 齿向修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台架的高铁牵引齿轮箱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汝学斌 王刚强 +1 位作者 赖育彬 朱万刚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9-595,共7页
根据高铁牵引齿轮箱特性,确定齿轮箱振动、噪声、应力测试的不同工况,并搭建试验台进行测试。箱体额定负载不变工况下,箱体的加速度幅值、空气噪声值和应力值,随转速的升高呈增大趋势。当转速值为2 500 r/min和3 500 r/min时,箱体的加... 根据高铁牵引齿轮箱特性,确定齿轮箱振动、噪声、应力测试的不同工况,并搭建试验台进行测试。箱体额定负载不变工况下,箱体的加速度幅值、空气噪声值和应力值,随转速的升高呈增大趋势。当转速值为2 500 r/min和3 500 r/min时,箱体的加速度幅值出现峰值。在额定转速和额定负载工况下,对箱体加速度和空气噪声值进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箱体振动主要由啮合频率及其倍频引起,在啮合频率及其倍频旁存在边频带,边频间隔为输出轴转频、输入轴转频;箱体的最大空气噪声值为89.74 dB,出现在2 400 Hz附近,对应啮合频率2 391.7 Hz。试验结果可为箱体的理论分析提供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 箱体 振动 噪声 应力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弹耦合的斜齿轮接触特性及修形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汝学斌 王刚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利用ANSYS-APDL参数化建模,建立可以考虑不同齿顶修缘量的斜齿轮啮合模型。通过赫兹接触理论和摩擦学原理,计算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载荷,得到齿轮副本体温度场的分布。将齿轮本体温度场作为体载荷施加在啮合齿轮副上,分别对齿轮系统... 利用ANSYS-APDL参数化建模,建立可以考虑不同齿顶修缘量的斜齿轮啮合模型。通过赫兹接触理论和摩擦学原理,计算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载荷,得到齿轮副本体温度场的分布。将齿轮本体温度场作为体载荷施加在啮合齿轮副上,分别对齿轮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热变形分析以及热弹耦合分析。通过对比结构分析和热弹耦合分析结果中齿轮变形和应力分布以及传动误差的分布,研究齿轮系统温度场对齿轮接触特性的影响,确定考虑齿轮系统热变形的齿廓修形参数。将修形前后齿面温度场的分布结果以及热弹耦合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轮齿热变形对啮合性能影响显著,因此修行时应考虑齿轮热变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齿廓修形 热变形 热弹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的剩余强度模型及其动态可靠度 被引量:13
8
作者 林小燕 魏静 +3 位作者 赖育彬 秦大同 张爱强 汝学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76-1483,共8页
针对现有剩余强度模型不适用于体积大、寿命长、造价高的齿轮传动的寿命预测问题,本文应用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建立剩余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参数由S-N曲线确定,以避免进行大量破坏性实验。结合损伤等效理论推导二级加载剩余强度预... 针对现有剩余强度模型不适用于体积大、寿命长、造价高的齿轮传动的寿命预测问题,本文应用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建立剩余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参数由S-N曲线确定,以避免进行大量破坏性实验。结合损伤等效理论推导二级加载剩余强度预测公式,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材料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考虑齿轮传动强度及所受载荷随机性的特点,以应力-强度干涉理论为基础,建立齿轮传动动态可靠度功能函数;并利用摄动法及Rackwitz-Fiessler法(JC验算点法)得到齿轮传动服役过程中可靠度指标及可靠度动态变化曲线。研究表明:齿轮服役前期,应关注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可靠度;齿轮服役中后期,应关注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可靠度及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疲劳损伤 齿轮传动 剩余强度 损伤等效 动态可靠度 接触疲劳 弯曲疲劳 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