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嵌负泊松比结构的波纹夹芯板吸能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飞 王根伟 +2 位作者 宋辉 苏启亮 郭轩甫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5-803,共9页
【目的】提出一种内嵌负泊松比结构的双波纹夹芯板(DCSP-NPR)来研究其吸能特性。【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加载计算,研究其变形行为和吸能能力,接着与没有填充负泊松比结构的双波纹夹芯板(DCSP)的准静态压... 【目的】提出一种内嵌负泊松比结构的双波纹夹芯板(DCSP-NPR)来研究其吸能特性。【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加载计算,研究其变形行为和吸能能力,接着与没有填充负泊松比结构的双波纹夹芯板(DCSP)的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研究星型负泊松比结构的壁厚对夹芯板吸能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在准静态压缩载荷下,与DCSP结构相比DCSP-NPR结构(星型负泊松比结构壁厚为0.1 mm)在密实化之前的最大比吸能可以提高41.2%。动态加载下,高速加载下的比吸能远大于低速加载,但其初始峰值力大大增加,平台载荷波动剧烈。最后,夹芯板密实化之前的最大SEA随着星型负泊松比结构壁厚的增加近似呈抛物线关系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 双波纹夹芯板 吸能特性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et-truss点阵结构的断裂行为研究及结构增韧设计
2
作者 何婉青 王宇航 +1 位作者 罗伟洪 王志勇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Octet-truss点阵结构具有高强、高韧以及轻质化的特征,是工程领域的优选材料之一。对具有浅预制裂纹的Ti6Al4V Octet-truss点阵结构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对断裂过程进行观测。为... Octet-truss点阵结构具有高强、高韧以及轻质化的特征,是工程领域的优选材料之一。对具有浅预制裂纹的Ti6Al4V Octet-truss点阵结构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对断裂过程进行观测。为了深入研究点阵结构的断裂韧性,针对结构的三点弯曲断裂行为进行有限元分析,利用各向同性弹塑性力学模型表征结构杆件组元的力学响应,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结构的弹塑性断裂行为,利用J积分法计算Octettruss点阵结构的断裂韧性。结果表明,Octet-truss点阵结构的断裂韧性与其相对密度、杆件长度的平方根呈正相关。对于裂纹尖端处的杆件组元,不同平面的杆件在相同截面尺寸下具有不同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模式。针对结构的失效模式,通过优化不同平面杆件之间的截面尺寸比例平衡各杆件的应力状态,实现相同相对密度下的结构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et-truss点阵结构 数字图像相关 J积分 数值模拟 结构增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的三点弯曲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志强 郭章新 +3 位作者 卫世义 梁建国 李永存 郑伟鹏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4-590,共7页
通过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铝蜂窝夹芯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面板类型(碳纤维面板、玻璃纤维面板、碳纤维/玻璃纤维面板)以及面板厚度和芯体孔径大小对结构破坏模式、极限载荷和能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铝... 通过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铝蜂窝夹芯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面板类型(碳纤维面板、玻璃纤维面板、碳纤维/玻璃纤维面板)以及面板厚度和芯体孔径大小对结构破坏模式、极限载荷和能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铝蜂窝夹芯结构相较于其他两种结构,其极限载荷和能量吸收更强;面板越厚,芯体孔径越小,结构的极限载荷和能量吸收越强;面板厚度对于能量吸收影响较大,芯体孔径对极限载荷影响较大。对碳纤维/铝蜂窝夹芯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对其破坏变形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后,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试验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蜂窝夹芯结构 三点弯曲 极限载荷 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的表面织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强 林乃明 +5 位作者 邹娇娟 谢瑞珍 王振霞 马永 王志华 唐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50,共10页
钢铁材料广泛应用于诸多工程领域,但其耐磨性差,源于材料表面的摩擦会引起磨损损伤、阻力大、噪声污染等问题,从而导致材料损伤或失效,影响部件局部或整体的正常使用。在材料表面形成表面织构可有效实现减摩/抗磨、减阻、降噪的效果,从... 钢铁材料广泛应用于诸多工程领域,但其耐磨性差,源于材料表面的摩擦会引起磨损损伤、阻力大、噪声污染等问题,从而导致材料损伤或失效,影响部件局部或整体的正常使用。在材料表面形成表面织构可有效实现减摩/抗磨、减阻、降噪的效果,从而达到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的目的。综述了表面织构在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方面的研究现状,对钢铁材料表面减摩/抗磨、减阻和降噪表面织构的设计与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简要阐述了相关机理。干摩擦和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通过发挥捕捉磨屑、储存润滑剂、流体动压润滑的作用来实现减摩/抗磨;与流体和空气摩擦时,表面织构通过产生二次涡达到减小表面与流体/空气接触面积等作用实现减阻和降噪。最后,展望了能够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的表面织构的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 摩擦学 表面织构 减摩 抗磨 减阻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带金属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数值模拟 被引量:8
5
作者 崔俊杰 郭章新 +3 位作者 朱明 李永存 栾云博 杨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0-4158,共9页
使用Abaqus/Explicit建立表面带金属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复合材料裸板低速冲击有限元模型,与已有文献对比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对复合抗弹结构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采用Johnson⁃Cook本构关系模拟铝合金和钛合金层的力学行为,... 使用Abaqus/Explicit建立表面带金属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复合材料裸板低速冲击有限元模型,与已有文献对比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对复合抗弹结构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采用Johnson⁃Cook本构关系模拟铝合金和钛合金层的力学行为,选用Hashin准则对复合材料层内损伤进行失效判断,用二次应力准则来模拟粘结层Cohesive单元的层间失效。结果表明,相同铺层与冲击能量下,表面带铝合金层合板对内部纤维的保护性能优于表面带钛合金层合板,表面带钛合金层合板的抗冲击性能优于复合材料裸板;[§/0°/90°/0°/90°/0°]s铺层层合板的抗冲击性能优于[§/-45°/90°/0°/45°/-45°]s铺层层合板的抗冲击性能;在子弹刚冲破层合板与子弹完全离开层合板阶段,表面带铝合金层合板对子弹动能吸收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低速冲击 铺层顺序 冲击能量 冲击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体单片墙结构的平面内静力与动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岩 刘沛允 +3 位作者 秦宇 张恩 杨会伟 路国运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3-1279,1420,共8页
利用LS-DYNA建立了砌体单片墙的离散化有限元模型,对砌体单片墙在面内荷载作用下的静、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在数值分析过程中使用接触算法代替砂浆模拟砌块之间的粘结作用,获得了面内荷载作用下墙体的荷载-位移曲线。由结果可... 利用LS-DYNA建立了砌体单片墙的离散化有限元模型,对砌体单片墙在面内荷载作用下的静、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在数值分析过程中使用接触算法代替砂浆模拟砌块之间的粘结作用,获得了面内荷载作用下墙体的荷载-位移曲线。由结果可知,在单调荷载作用下,其载荷-位移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强化"阶段、承载力下降阶段。并对竖向压力对单片墙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作了讨论,得出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载荷-位移曲线呈现梭形或捏拢形骨架曲线,解释了滞回曲线在每个循环过程的变化规律以及开洞对墙体滞回性能的影响,得出砌体单墙在面内方向有良好的变形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单片墙 LS-DYNA 接触算法 抗剪承载力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材料混凝土的带隙特征及对冲击波的衰减效应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恩 路国运 +2 位作者 杨会伟 曹瑞东 陈鹏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4,共9页
借鉴超材料的研究思路,在混凝土中引入谐振骨料,设计出具有消波特性的超材料混凝土。首先,通过结构动力学方法计算超材料混凝土的有效质量,从而建立了超材料混凝土带隙起始频率及截止频率的简化模型,并给出了带隙起始频率及截止频率的... 借鉴超材料的研究思路,在混凝土中引入谐振骨料,设计出具有消波特性的超材料混凝土。首先,通过结构动力学方法计算超材料混凝土的有效质量,从而建立了超材料混凝土带隙起始频率及截止频率的简化模型,并给出了带隙起始频率及截止频率的理论表达式。然后,分析了涂层弹性模量、芯柱密度、基体密度、骨料体积占比和芯柱边长与软涂层厚度比对超材料混凝土带隙特征的影响。最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了超材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对冲击波的衰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低弹性模量涂层能够形成低频带隙,但带隙宽度较窄,而高弹性模量涂层能够形成较宽的带隙,但带隙起始频率较高;(2)通过选择高密度芯柱材料和低密度基体材料,可以得到低频、宽带隙特征;(3)通过增大骨料体积占比和芯柱边长与软涂层厚度比可以实现扩宽带隙的目的;(4)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超材料混凝土对冲击波具有更好的衰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混凝土 带隙特征 起始频率 截止频率 衰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章新 李忠贵 +4 位作者 崔俊杰 朱明 贺奇 李永存 栾云博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4期22-31,共10页
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夹芯结构材料,是将芯材和上下面板交织连接在一起,芯材和面板构成一个整体。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面板与芯材为一体结构且一次固化成型,因此具有优异的抗分层、抗冲击、高损伤容限等性能。研究三维... 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夹芯结构材料,是将芯材和上下面板交织连接在一起,芯材和面板构成一个整体。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面板与芯材为一体结构且一次固化成型,因此具有优异的抗分层、抗冲击、高损伤容限等性能。研究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其结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详细介绍了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平压性能、侧压性能、剪切性能、弯曲性能等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以后的发展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 平压性能 侧压性能 剪切性能 弯曲性能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陶瓷夹层结构冲击响应及BP神经网络预测
9
作者 罗浩舜 牛欢欢 +2 位作者 王木飞 陈佳君 李志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1-86,共16页
首先,选择以蓝宝石陶瓷为迎弹层、二氧化硅无机玻璃和聚碳酸酯有机玻璃为吸能层和聚氨酯为胶结材料的透明夹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级轻气炮对试样进行了冲击实验,试样呈现陶瓷层弯曲失效破坏主导和冲击压缩破坏主导的2种破坏模式,通... 首先,选择以蓝宝石陶瓷为迎弹层、二氧化硅无机玻璃和聚碳酸酯有机玻璃为吸能层和聚氨酯为胶结材料的透明夹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级轻气炮对试样进行了冲击实验,试样呈现陶瓷层弯曲失效破坏主导和冲击压缩破坏主导的2种破坏模式,通过高速摄像详细记录裂纹动态扩展过程。然后,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多组结构层厚度配比的透明夹层结构进行120、150、180 m/s速度的弹体冲击模拟,针对陶瓷材料引入了基于JH-2本构模型的子程序,并结合单元删除法,对裂纹扩展和碎片飞溅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冲击点后侧位移峰值进行了预测,单层和多层神经网络模型平均计算耗时分别为1和3 min,与位移峰值的数值模拟结果相比,2种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6%和3.2%。该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时效和精度都满足要求,相比传统消耗5 h的有限元计算,节省大量时间,可对透明夹层结构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夹层结构 JH-2本构模型 BP神经网络 轻气炮冲击实验 裂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孔金属泡沫流场分布和流动阻力的数值分析
10
作者 郑紫君 王根伟 +1 位作者 宋辉 韩鹏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90,共10页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开孔金属泡沫中空气流场的流动特性和传热传质特性。【方法】使用几何表示法构建12面体开孔泡沫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不同入口速度下,泡沫韧带截面形状、孔径密度PPI和流场高度方向泡沫结构对称性等参数对流...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开孔金属泡沫中空气流场的流动特性和传热传质特性。【方法】使用几何表示法构建12面体开孔泡沫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不同入口速度下,泡沫韧带截面形状、孔径密度PPI和流场高度方向泡沫结构对称性等参数对流场分布、传质和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泡沫韧带截面顶点曲率减小,韧带阻滞作用减弱,流场沿程损失h_(f)减少;增大孔径密度可以提高流场对流强度分布均匀性;在高度方向非对称边界流场对流强度更大,且韧带周围对流强度分布趋向均匀,对称结构则相反;对称边界流场的上下边界处对流速度比非对称边界略大,对称边界更有利于边界物质输运;泡沫结构特征和气体入口速度对流场分布和流动阻力的影响明显。流动问题的量纲分析结果表明,泡沫孔数量越多,流场的沿程损失与气体初始动能的比值越大,增大气体入口速度则比值减少,当入口速度超过6 m/s后,比值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金属泡沫 韧带截面形状 泡沫结构对称性 孔径密度 沿程损失 传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离子氮化复合处理改善316不锈钢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乃明 谢瑞珍 +3 位作者 郭俊文 邹娇娟 王志华 唐宾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8,共11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低、摩擦因数大、耐磨性差等问题,对316不锈钢进行电化学处理获得表面织构,再对获得表面织构的试样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在干摩擦和脂润滑条件下研究了316不锈钢基材和复合处理试样与GCr15钢球和Si3N4陶瓷球配副...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低、摩擦因数大、耐磨性差等问题,对316不锈钢进行电化学处理获得表面织构,再对获得表面织构的试样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在干摩擦和脂润滑条件下研究了316不锈钢基材和复合处理试样与GCr15钢球和Si3N4陶瓷球配副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后试样表层主要由ε相、γ′相和CrN相组成,表面硬度为1 048HV0.1;在干摩擦条件下,表面织构未被完全破坏,在摩擦过程中起到了捕捉磨屑、降低磨损的作用;在脂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起到了储存油脂提供二次润滑源的作用。与两种摩擦配副在两种测试条件下,复合处理试样的磨损失重量均远低于316不锈钢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摩擦磨损 表面织构 离子氮化 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化提高钛及钛合金表面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秦建峰 王馨舶 +4 位作者 邹娇娟 林乃明 马永 王志华 唐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热氧化作为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原位生长、薄膜厚度大以及性价比高等特点。通过热氧化表面处理技术能够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较厚的由钛氧化层和氧的扩散层组成的硬质氧化膜,氧化膜对材料起到有效... 热氧化作为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原位生长、薄膜厚度大以及性价比高等特点。通过热氧化表面处理技术能够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较厚的由钛氧化层和氧的扩散层组成的硬质氧化膜,氧化膜对材料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材料单一耐磨性、耐蚀性以及生物活性或综合表面性能。从热氧化工艺原理及其对钛及钛合金表面性能影响的角度,综述了热氧化对钛及钛合金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合理控制氧化温度、氧化时间、氧化气氛及冷却方式等工艺条件,从而得到连续、致密且疲劳性能较好的金红石型TiO_2和氧的扩散层是改善钛及钛合金性能的关键。将热氧化处理与其他工艺相结合,针对性地提高膜层厚度及材料的耐磨性、耐蚀性、生物性能等,以实现复合涂层的制备将是热氧化在钛及钛合金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及钛合金 热氧化 耐磨性 耐蚀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矿用移动式救生舱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志强 白博 +2 位作者 谢青海 王志华 曹世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46-151,共6页
矿用救生舱作为煤矿井下重要的逃生装备,舱体的抗爆炸冲击性能直接决定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了评估某型移动式救生舱的动强度,建立舱体在瓦斯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全尺寸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动态显式算法对舱体的整体和局部动态响应进行了分... 矿用救生舱作为煤矿井下重要的逃生装备,舱体的抗爆炸冲击性能直接决定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了评估某型移动式救生舱的动强度,建立舱体在瓦斯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全尺寸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动态显式算法对舱体的整体和局部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按照国家暂行规定获得了舱体正面和侧面承受最大峰值压力分别为0.72 MPa和0.36 MPa,研究结果为舱体的改进设计和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抗爆炸冲击 动态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圆柱壳受大质量低速冲击的屈曲变形 被引量:5
14
作者 路国运 段晨灏 +2 位作者 雷建平 韩志军 张善元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对钢质和铜质金属圆柱壳的轴向冲击动力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记录了两种不同材料圆柱壳在大质量低速冲击下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得到其屈曲模态。采用高速摄像及模拟技术给出了钢质圆柱壳渐进屈曲的全过程,为理解钢质圆柱壳的屈曲机理提供... 对钢质和铜质金属圆柱壳的轴向冲击动力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记录了两种不同材料圆柱壳在大质量低速冲击下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得到其屈曲模态。采用高速摄像及模拟技术给出了钢质圆柱壳渐进屈曲的全过程,为理解钢质圆柱壳的屈曲机理提供了直观的结果。黄铜质圆柱壳在大质量低速冲击下,出现整个壳面滿布屈曲波纹的塑性动力屈曲现象,说明高速冲击不是产生塑性动力屈曲的充要条件。像铜这样具有高密度的韧性材料,在大质量低速冲击下,会在轴向产生持续的压缩塑性流作用而出现塑性动力屈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塑性动力屈曲 落锤 圆柱壳 塑性累进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爆索切割航空有机玻璃板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志强 王志华 +1 位作者 刘晓明 赵隆茂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0-974,共5页
采用六硝基芪Ⅱ(HNSⅡ)微爆索切割航空有机玻璃(PMMA)板。在改进的实验装置上,针对3种不同长度的PMMA板材,在3种不同温度下,完成了45次微爆索爆炸切割PMMA板实验,研究温度、尺寸和边界约束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 采用六硝基芪Ⅱ(HNSⅡ)微爆索切割航空有机玻璃(PMMA)板。在改进的实验装置上,针对3种不同长度的PMMA板材,在3种不同温度下,完成了45次微爆索爆炸切割PMMA板实验,研究温度、尺寸和边界约束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温度、尺寸和边界约束条件对爆炸切割PMMA板的效果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元件的实验参数和结果,可以直接用来指导真实件实验,为弹射救生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弹射救生系统 微爆索 爆炸切割 有机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YB-3有机玻璃在不同应变率下的一维屈服行为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小秋 李志强 +2 位作者 周志伟 王志华 姚小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2-319,共8页
对MDYB-3有机玻璃进行了多组不同应变率(10-3~3 000s-1)下的压缩实验,得到准静态下的屈服应力与动态下的峰值应力。沿其增强与面内2个方向进行准静态压缩实验,以分析定向拉伸对屈服应力的影响,修正了Ree-Eyring模型与Cooperative模型... 对MDYB-3有机玻璃进行了多组不同应变率(10-3~3 000s-1)下的压缩实验,得到准静态下的屈服应力与动态下的峰值应力。沿其增强与面内2个方向进行准静态压缩实验,以分析定向拉伸对屈服应力的影响,修正了Ree-Eyring模型与Cooperative模型以描述定向有机玻璃的屈服行为。采用Johnson-Cook模型描述屈服后的黏塑性行为。结果表明Cooperative屈服模型比Ree-Eyring屈服模型更接近实验结果,且能准确描述准静态屈服应力。动态压缩下的峰值应力为失效应力,说明试样在1 500s-1以上应变率下未达到屈服应力时已经发生破坏。Johnson-Cook模型对于单条曲线拟合良好,但无法准确描述材料的应变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准静态/动态压缩 Johnson-Cook模型 屈服应力 MDYB-3有机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椅弹射救生系统穿盖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志强 王志华 +1 位作者 刘晓明 赵隆茂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7-573,共7页
拟针对战斗机微爆索预破碎座舱盖弹射救生系统中人/椅系统穿盖过程中弹射通道的畅通性,座舱盖的破坏模式以及人体重要部位的冲击损伤程度。考虑微爆索在舱盖内表面沿中央和四周2种不同的切割布局,建立人/椅系统撞击舱盖的解耦模型,采用... 拟针对战斗机微爆索预破碎座舱盖弹射救生系统中人/椅系统穿盖过程中弹射通道的畅通性,座舱盖的破坏模式以及人体重要部位的冲击损伤程度。考虑微爆索在舱盖内表面沿中央和四周2种不同的切割布局,建立人/椅系统撞击舱盖的解耦模型,采用非线性动态显式算法对穿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第2种布局较第1种布局更有利于形成畅通的弹射通道,也有助于减轻人体的损伤,同时给出2种布局切割槽深度的临界值。研究结果可为弹射救生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破坏模式 解耦模型 弹射救生系统 微爆索 舱盖 冲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支架柔顺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清丽 韦明堂 +2 位作者 由衷 安美文 李志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设计一种新型镍钛合金颅内动脉瘤导流支架,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表面筋宽度、厚度和内弧半径的非对称支架模型,系统分析了在弯曲状态下几何参数对其最大等效单轴拉应变及纵向柔顺性的影响,并与Neuroform3颅内支架和PED(pipel... 设计一种新型镍钛合金颅内动脉瘤导流支架,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表面筋宽度、厚度和内弧半径的非对称支架模型,系统分析了在弯曲状态下几何参数对其最大等效单轴拉应变及纵向柔顺性的影响,并与Neuroform3颅内支架和PED(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支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弯曲过程中,该支架最大等效单轴拉应变很小,始终处在镍钛合金可恢复应变范围内;最大等效单轴拉应变及弯矩随着支架筋宽度和内弧半径增加而增大,筋厚度对弯曲性能的影响较小;支架柔顺性优于Neuroform3支架和PED支架,能顺利到达目标血管,合理的支架设计对脑动脉瘤血管重建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导流支架 有限元分析 纵向柔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分形维数评价Ni-P化学镀层的耐蚀性
19
作者 林乃明 刘强 +5 位作者 谢瑞珍 张红彦 邹娇娟 韩鹏举 王志华 唐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8-523,共6页
采用化学镀Ni-P镀层改善RB400钢的耐蚀性,并对镀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通过Matlab计算其分形维数,并研究其表面分形维数与耐蚀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i-P合金层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分形维数先增大后减小,350℃热处理镀层的表面... 采用化学镀Ni-P镀层改善RB400钢的耐蚀性,并对镀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通过Matlab计算其分形维数,并研究其表面分形维数与耐蚀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i-P合金层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分形维数先增大后减小,350℃热处理镀层的表面分形维数最大。而镀层的耐蚀性能在400℃较好,分形维数的变化与镀层的耐蚀性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通过镀层表面形貌分形维数的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其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化学镀 NI-P 热处理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0
作者 雷欣 林乃明 +3 位作者 邹娇娟 林修洲 刘小萍 王志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2,共13页
综述了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成膜机理,论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的特点。基于铝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氧化时间、占空比、电压、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基体粗糙度、纳米颗粒添加剂以及复合工艺等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 综述了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成膜机理,论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的特点。基于铝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氧化时间、占空比、电压、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基体粗糙度、纳米颗粒添加剂以及复合工艺等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如电流密度会影响涂层的生长机理,使膜层的表面结构和内部缺陷产生较大的差异;采用不同的电解液所得到的膜层的厚度和粗糙度有明显的区别;在不同的电压参数下膜层的均匀性及膜层中微孔的尺寸大不相同;制备微弧氧化复合涂层以及采用纳米增强颗粒可使膜层的结构和性能有大幅提升。通过改变以上影响因素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和结构加以调控,从而实现了对膜层性能的优化,如膜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能的提高。最后对铝合金微弧氧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组织 摩擦 腐蚀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