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餐厨垃圾好氧生物处理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5
1
作者 乔长晟 李栋 +2 位作者 杨朋朋 赵男 李振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125,共4页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10株细菌为出发菌株,以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生物安全性、生物拮抗性以及产酶能力为筛选原则,从中筛选得到4株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KFW100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10株细菌为出发菌株,以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生物安全性、生物拮抗性以及产酶能力为筛选原则,从中筛选得到4株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KFW100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TKFW1005)、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TKFW110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KFW1108)。然后将筛选得到的4株细菌按10%的比例添加到30 L固态发酵罐中,再添加10%的麸皮和50%的水为辅料,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态发酵处理。最后将固态发酵结束后得到的产品取出烘干粉碎,经检测:经好氧微生物处理后得到的产品,其有效活菌数、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及蛔虫卵死亡率等指标均达到了农业部农用有机肥标准,此法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具有生产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选育 餐厨垃圾 固态发酵 农用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品中的核苷酸及其对婴儿的生物学功效 被引量:6
2
作者 魏晓琨 王玥 +1 位作者 丁庆豹 欧伶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43,共5页
本文阐述了乳品中的核苷酸成分,分析比较了核苷酸在体内的吸收,并对核苷酸生物学功能和对婴儿的营养保健功能作了综述。与人乳相比,牛乳中的核苷酸成份主为乳清酸,其他核苷酸含量甚微。基于牛乳的婴儿配方奶粉也是如此。核酸及其组成物... 本文阐述了乳品中的核苷酸成分,分析比较了核苷酸在体内的吸收,并对核苷酸生物学功能和对婴儿的营养保健功能作了综述。与人乳相比,牛乳中的核苷酸成份主为乳清酸,其他核苷酸含量甚微。基于牛乳的婴儿配方奶粉也是如此。核酸及其组成物质时入消化道后,很快降解成核苷酸并被吸收,多数停留在肠道的上皮细胞中,并经呼吸和尿液排出体外。小部分则参与体内其它细胞的代谢及合成核酸大分子等。核苷酸除具有常见的生物功能外,乳品的核苷酸还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婴幼儿。婴儿配方粉中添加核苷酸,对提高婴儿的免疫功能,增加铁的吸收,影响脂蛋白的代谢,改善肠道有益菌群,完善肠道功能和肝功能及促进生长有一定的意义,并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近年来中国也提倡婴儿配方粉中添加核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乳制品 代谢 营养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对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检测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树海 范婷 +5 位作者 刘利娟 陈怡 张晓清 沙作良 刘玉良 张娟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6-920,共5页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适配子与被测溶液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我们对玻碳电极进行阳极氧化、氨基化修饰,通过碳二亚胺盐酸盐(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N-羟基...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适配子与被测溶液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我们对玻碳电极进行阳极氧化、氨基化修饰,通过碳二亚胺盐酸盐(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ydroxysuccinimide,NHS)活化作用将适配子结合在电极表面.cTnⅠ最佳检测范围是0.05-5 nmol/L,最低检测限为0.05 nmol/L,检测时间为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生物传感器 cTn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293T细胞生产慢病毒的工艺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取来 顾力行 +6 位作者 周勇 吴寒 祝海川 顾潮江 周经娇 罗学刚 张同存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14-320,共7页
采用L型大泡通气系统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293T悬浮细胞和规模化生产慢病毒载体,通过4种方法驯化293T悬浮细胞,对其慢病毒包装能力进行验证,并建立种子扩增链,在5.5 L工作体积生物反应器中绘制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和包装慢病毒。结果表... 采用L型大泡通气系统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293T悬浮细胞和规模化生产慢病毒载体,通过4种方法驯化293T悬浮细胞,对其慢病毒包装能力进行验证,并建立种子扩增链,在5.5 L工作体积生物反应器中绘制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和包装慢病毒。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50%的293 CD05 Medium无血清基础培养基和体积分数50%的SMM293-TⅡ培养基可以快速驯化293T细胞,成功得到野生型且具有慢病毒包装能力的悬浮细胞系。悬浮细胞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2 d细胞密度可达1.5×106个·mL^(-1)。添加质粒复合物和补料培养基,培养4 d可以收获6.5×107 TU·mL^(-1)滴度的慢病毒粗产品,相比细胞工厂的滴度提高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293T细胞 悬浮培养 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黑曲霉生产葡萄糖二酸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宇飞 闫荣媚 +2 位作者 张小茹 曹威 刘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7-237,共11页
葡萄糖二酸是葡萄糖的一种二元羧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被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本研究以黑曲霉为底盘细胞,通过表达来自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的糖醛酸脱氢酶基因ppudh,成功在黑曲霉中实现了葡萄糖二酸的合... 葡萄糖二酸是葡萄糖的一种二元羧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被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本研究以黑曲霉为底盘细胞,通过表达来自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的糖醛酸脱氢酶基因ppudh,成功在黑曲霉中实现了葡萄糖二酸的合成,产量为18.74 mg/L;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过表达黑曲霉自身来源的肌醇加氧酶(anmioxA)和肌醇-1-磷酸合酶(anino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来源的羧酸转运蛋白(scJEN1),强化了合成通路和外泌途径,将产量提高至102.10 mg/L;通过表达来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sp.cremoris MG1363的NADH氧化酶(llnox),建立NAD~+辅因子循环系统,使产量进一步提高至115.65 mg/L;利用RNA干扰技术对竞争支路中的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pfkA)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zwf)进行弱化表达,葡萄糖二酸最终的产量达到313.65 mg/L。本研究为微生物高效生产葡萄糖二酸和下游相关产品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二酸 黑曲霉 辅因子循环系统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36
6
作者 骆健美 金志华 +1 位作者 岑沛霖 王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3-738,共6页
采用平衡法测定了纳他霉素在纯水(278.15~341.15K)和异丙醇(278.15~318.15K)、甲醇(278.15~313.15K)溶液中的溶解度。在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以在甲醇中溶解效果最好,异丙醇次之,纯水最差。分别用经验模型、理想溶... 采用平衡法测定了纳他霉素在纯水(278.15~341.15K)和异丙醇(278.15~318.15K)、甲醇(278.15~313.15K)溶液中的溶解度。在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以在甲醇中溶解效果最好,异丙醇次之,纯水最差。分别用经验模型、理想溶解度方程和Apelblat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关联效果令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获得了相关模型参数。相对而言,经验模型和Apelblat方程关联的效果较好。实验得到的溶解度数据和关联结果对纳他霉素结晶工艺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溶解度 模型关联 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L-乳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年发 孙晓雯 +1 位作者 许俊艳 刘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2,共3页
利用热葡糖苷酶芽胞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TL-4厌氧发酵生产L-乳酸,为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以农产品及副产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TL-4产L-乳酸的碳源及氮源,并运用正交试验对摇瓶发酵不同氮源的组合进行了研... 利用热葡糖苷酶芽胞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TL-4厌氧发酵生产L-乳酸,为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以农产品及副产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TL-4产L-乳酸的碳源及氮源,并运用正交试验对摇瓶发酵不同氮源的组合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酸的主要因子及配比。优化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60g/L,小肽发酵液10g/L,玉米浆5g/L,摇瓶发酵L-乳酸产量可达152.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葡糖苷酶芽胞杆菌 L-乳酸 L-乳酸发酵 玉米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提取山药中多种水溶性成分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希 张黎明 王玲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用碱性蛋白酶法一步提取了山药中多种水溶性化学成分。考察了原料与提取液质量比、酶用量、酶解时间、pH和温度对山药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酶法提取物中各水溶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立了酶法提取山药蛋白的... 用碱性蛋白酶法一步提取了山药中多种水溶性化学成分。考察了原料与提取液质量比、酶用量、酶解时间、pH和温度对山药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酶法提取物中各水溶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立了酶法提取山药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m(山药粉)∶m(提取液)=1∶10,酶用量70 U/g(山药粉),提取时间1.5 h,pH=9.5,温度45℃。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物得率为13.20%,山药蛋白质、糖蛋白、多糖、皂苷以及脂肪酸的提取率分别为67.14%,38.01%,78.81%,44.24%和16.42%。由此推断,上述酶法提取工艺对山药中各营养成分均起到很好的浓缩富集作用,提取物溶解性良好,可以满足食品添加剂、保健药品或化妆品添加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碱性蛋白酶 蛋白质 水溶性成分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适应性面包酵母菌株的杂交选育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青 姜天笑 +1 位作者 毕琳 肖冬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2,共3页
为了改善耐高糖酵母在不同含糖量面团中的发酵力,首先制备了2 4 0株耐高糖酵母单倍体,通过高麦芽糖发酵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了2 8株麦芽糖发酵性能良好的单倍体菌株,通过测定这些单倍体在无糖面团中的发酵力,发现9株单倍体菌株的发酵力优... 为了改善耐高糖酵母在不同含糖量面团中的发酵力,首先制备了2 4 0株耐高糖酵母单倍体,通过高麦芽糖发酵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了2 8株麦芽糖发酵性能良好的单倍体菌株,通过测定这些单倍体在无糖面团中的发酵力,发现9株单倍体菌株的发酵力优于或等于其亲本,其中4株为a型,5株为α型。通过它们之间的杂交得到2 0 0株杂交株,在无糖、中糖、高糖面团中测定这些杂交株的发酵力,获得4株在不同含糖量(0~30 % )面团中都具有高发酵力的高适应性面包酵母杂交株。研究表明,来自同一亲本单倍体之间的杂交有可能改善面包酵母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杂交选育 酵母菌株 面包酵母 发酵力 单倍体 培养基筛选 发酵性能 高麦芽糖 含糖量 耐高糖 面团 无糖 测定 亲本 a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食醋的抗氧化成分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夏婷 姚佳慧 +1 位作者 郑宇 王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85-290,共6页
食醋是一种酸性调味品,采用传统的发酵工艺酿造而成。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多种功能因子。传统食醋中的多酚、黄酮、蛋白黑素等抗氧化活性成分可抵抗机体的氧化应激,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护肝、抗衰老、防癌... 食醋是一种酸性调味品,采用传统的发酵工艺酿造而成。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多种功能因子。传统食醋中的多酚、黄酮、蛋白黑素等抗氧化活性成分可抵抗机体的氧化应激,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护肝、抗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因其良好的保健价值,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传统食醋的主要抗氧化成分以及抗氧化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传统食醋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指导,为新型保健食醋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食醋 抗氧化成分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诱变选育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敏 赵丛 +2 位作者 路福平 蔡兴旺 杜连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利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产中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诱变选育,以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菌株的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在注入剂量为(30~50)×1014ions·cm-2的区域内... 利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产中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诱变选育,以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菌株的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在注入剂量为(30~50)×1014ions·cm-2的区域内具有高的正突变率.在注入能量为30keV、注入剂量为50×1014 ions·cm-2的条件下,经过筛选最终获得1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菌株NP131,其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稳定在15230 U·mL-1左右,较出发菌株提高了71.2%.比较突变菌株NP131与出发菌株的产酶曲线,发现2条曲线的变化规律一致.说明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生物菌种选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中性蛋白酶 诱变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在水和甲醇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13
12
作者 骆健美 金志华 +1 位作者 岑沛霖 王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平衡法测定了纳他霉素在纯水(278.2~341.2K)、甲醇(278.2~313.2K)和不同水-甲醇比例混合溶剂(278.2~308.2K)中的溶解度。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纳他霉素在纯水和甲醇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效果令人满意。纳他霉素在不同水-甲醇比例混... 平衡法测定了纳他霉素在纯水(278.2~341.2K)、甲醇(278.2~313.2K)和不同水-甲醇比例混合溶剂(278.2~308.2K)中的溶解度。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纳他霉素在纯水和甲醇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效果令人满意。纳他霉素在不同水-甲醇比例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水比例的增加而减少。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将实验数据关联为λh方程的形式,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λ、h可表达为水-甲醇比例的函数,用于内插计算,精度满足工程需要。实验得到的溶解度数据和关联结果对纳他霉素结晶工艺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溶解度 平衡法 人工神经网络 λh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广宇 骆健美 +1 位作者 杨德山 王敏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3-78,共6页
采用Plackett-Burman法、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实验(Box-Behnken设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褐黄孢链霉菌合成纳他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蛋白胨、pH和摇瓶装液量是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主要因素。优化后... 采用Plackett-Burman法、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实验(Box-Behnken设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褐黄孢链霉菌合成纳他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蛋白胨、pH和摇瓶装液量是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主要因素。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0 g/L、蛋白胨19.5 g/L、酵母粉7 g/L、pH 7.4~7.5;发酵条件为装液量60 mL/500 mL、接种量15%、发酵温度29℃、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周期96 h。此条件下,纳他霉素的产量较优化前提高了94%,达到2.19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孢链霉菌 纳他霉素 响应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戚薇 王晓媛 +1 位作者 王建玲 杜连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6-469,共4页
本文对蜡状芽孢杆菌CMCC(B)63301产青霉素酶的分离纯化工艺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粗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超滤除盐浓缩、SephadexG-75凝胶层析纯化后得到的青霉素酶液的比活力为68.2×106u/mg,纯化倍数为11.32,酶活回收率为35.... 本文对蜡状芽孢杆菌CMCC(B)63301产青霉素酶的分离纯化工艺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粗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超滤除盐浓缩、SephadexG-75凝胶层析纯化后得到的青霉素酶液的比活力为68.2×106u/mg,纯化倍数为11.32,酶活回收率为35.04%。经SDS-PAGE检测为单一区带。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作用pH范围为6.5~7.0,在0~20℃下存放比较稳定。酶液中添加5%NaCl或5%甘油可提高酶的保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酶 纯化 酶学性质 蜡状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脂豆粕酶法制备大豆肽 被引量:9
15
作者 钱磊 包乐媛 +2 位作者 鄂旭 路福平 杜连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39-43,共5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超声处理对脱脂豆粕蛋白质浸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式超声仪(300 W)浸提蛋白的最佳工艺为:频率30 kHz、料液比(质量体积比)为5%、在pH值8.5下处理20 min,此时上清液中蛋白质浓度增加58.68%。比较了五种蛋白酶对...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超声处理对脱脂豆粕蛋白质浸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式超声仪(300 W)浸提蛋白的最佳工艺为:频率30 kHz、料液比(质量体积比)为5%、在pH值8.5下处理20 min,此时上清液中蛋白质浓度增加58.68%。比较了五种蛋白酶对脱脂豆粕的水解效果,筛选出水解能力最强的碱性蛋白酶,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其水解脱脂豆粕的最佳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5%、酶用量10000 U/g底物、温度55℃、pH值8.5、反应时间4 h,此时大豆肽溶出率为5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肽 脱脂豆粕 超声提取 蛋白酶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淀粉为基质制备低葡萄当量值麦芽糊精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黎明 王宇高 +2 位作者 赵希 杨鑫 季佳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58-261,共4页
研究了以山药淀粉为原料酶法制备低葡萄糖当量(DE值)麦芽糊精的工艺条件。在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麦芽糊精DE值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了其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酶法制备低DE值麦芽糊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保持... 研究了以山药淀粉为原料酶法制备低葡萄糖当量(DE值)麦芽糊精的工艺条件。在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麦芽糊精DE值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了其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酶法制备低DE值麦芽糊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保持淀粉浆液质量分数为15%情况下,α-淀粉酶用量8~16 U/g,酶解温度85~105℃,酶解时间5~15 min。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麦芽糊精DE值为1.63~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淀粉 脂肪替代品 麦芽糊精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离子注入选育少根根霉脂肪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5
17
作者 冀颐之 李政 +2 位作者 谭天伟 杜连祥 林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7-200,共4页
以提高霉菌脂肪酶产量为目的,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少根根霉BUCT-11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经N+离子注入诱变,筛选到高产脂肪酶突变株N103,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测得脂肪酶水解酶活为175U/mL,为出发菌株产量的165%,且具有较好... 以提高霉菌脂肪酶产量为目的,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少根根霉BUCT-11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经N+离子注入诱变,筛选到高产脂肪酶突变株N103,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测得脂肪酶水解酶活为175U/mL,为出发菌株产量的165%,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少根根霉 离子注入 诱变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李果酒的初步研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都振江 罗建华 高年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73,共3页
研制开发具有欧李果独特的香气和风味的干型和甜型欧李果酒,通过对欧李果的特点研究,确定了果实中度破碎,18℃ ̄22℃下低温浸皮发酵,18℃ ̄20℃“苹果酸-乳酸发酵”,再经调配、冷冻、0.2μm无菌膜过滤灌装成品的生产工艺。欧李果酒在保... 研制开发具有欧李果独特的香气和风味的干型和甜型欧李果酒,通过对欧李果的特点研究,确定了果实中度破碎,18℃ ̄22℃下低温浸皮发酵,18℃ ̄20℃“苹果酸-乳酸发酵”,再经调配、冷冻、0.2μm无菌膜过滤灌装成品的生产工艺。欧李果酒在保证酒体稳定性的情况下,钾含量可达4g/L,钙含量可达44.2mg/L,氨基酸含量可达1.7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发酵 防腐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蛋白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敏 赵丛 +2 位作者 路福平 赵洪坤 杜连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1-34,共4页
采用PCR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中扩增得到中性蛋白酶基因npr,与表达载体pET-22b(+)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pET22b-npr,转化大肠杆菌BL21得到重组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其所含有的中性蛋白酶基因可高效表达。研究不同的表达条件对中性蛋白酶表... 采用PCR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中扩增得到中性蛋白酶基因npr,与表达载体pET-22b(+)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pET22b-npr,转化大肠杆菌BL21得到重组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其所含有的中性蛋白酶基因可高效表达。研究不同的表达条件对中性蛋白酶表达水平的影响,发现当培养液的OD_(600)值达到0.6~0.8时,添加诱导剂IPTG至终浓度为0.8 mmol/L,28℃诱导7h,重组工程菌中性蛋白酶的表达量最高,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分子质量约43 ku的特异性蛋白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中性蛋白酶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中苯甲酸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健 高年发 张颖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7,共4页
建立了用固相萃取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中苯甲酸的新方法。食醋中苯甲酸用Strata-x33μmPolymericSorbent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优化了萃取条件。以KromasilC18(5μm,250×4.6mm)为分离柱,10%甲醇/90%(0.02mol/mL)醋酸铵缓... 建立了用固相萃取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中苯甲酸的新方法。食醋中苯甲酸用Strata-x33μmPolymericSorbent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优化了萃取条件。以KromasilC18(5μm,250×4.6mm)为分离柱,10%甲醇/90%(0.02mol/mL)醋酸铵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波长230nm,进行检测,方法回收率在93.5%~102.4%之间,日内、日间R.S.D.在1.2%~2.0%之间,最低检测浓度可达到6.9μg/L,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苯甲酸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