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化草原锦鸡儿属灌丛扩增对牧草产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璞 解李娜 +3 位作者 满良 王金龙 李清芳 马成仓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215-1223,共9页
本研究通过样方调查、生物量测定和多样性指数计算,研究了内蒙古荒漠化草原锦鸡儿(Caragana)属灌丛扩增对牧草产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锦鸡儿灌丛内草本植物高度显著高于灌丛外和非灌丛化草地(P <0.05),灌木栽培区草地平... 本研究通过样方调查、生物量测定和多样性指数计算,研究了内蒙古荒漠化草原锦鸡儿(Caragana)属灌丛扩增对牧草产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锦鸡儿灌丛内草本植物高度显著高于灌丛外和非灌丛化草地(P <0.05),灌木栽培区草地平均草本植物生物量显著大于天然灌丛化草地和非灌丛化草地。2)灌木栽培区草地和天然灌丛化草地的牧草产量显著高于非灌丛化草地,且栽培区草地的牧草产量显著高于天然灌丛化草地,说明锦鸡儿灌丛明显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在人工种植灌丛草地作用更加显著。3)灌木栽培区草地和天然灌丛化草地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低于非灌丛化草地,这表明锦鸡儿灌丛对草本植物多样性有一定的消极作用。4)锦鸡儿灌丛明显提高了建群种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的优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属灌丛 草本植物 地上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克氏针茅 灌木扩张 草地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对高羊茅生长及其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灿灿 多立安 赵树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20,共5页
采用PVC管种植高羊茅,研究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处理对高羊茅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mmol/kg EDT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植物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P<0.05),10mmol/kg和15mmol/kg处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 采用PVC管种植高羊茅,研究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处理对高羊茅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mmol/kg EDT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植物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P<0.05),10mmol/kg和15mmol/kg处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mmol/kg EDTA处理增加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10mmol/kg和15mmol/kg处理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EDTA处理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EDTA应用于土壤重金属修复过程时,其浓度不宜超过10mmol/kg,否则会给植物生长及土壤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草坪植物 高羊茅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血细胞图像流式分类分析
3
作者 孔磊 陈宇翔 +4 位作者 崔雨辰 张宁 张亦陈 刘逸尘 孙金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比较优化适用于多种甲壳动物血细胞分析的流式方法和分类标准。[方法]对比分析了图像流式细胞术和显微观察法在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2种海产甲壳动物血细胞分类中的应用。[结果]显微观察参考可辨的胞内颗粒,从2种动物血细胞中区分... [目的]比较优化适用于多种甲壳动物血细胞分析的流式方法和分类标准。[方法]对比分析了图像流式细胞术和显微观察法在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2种海产甲壳动物血细胞分类中的应用。[结果]显微观察参考可辨的胞内颗粒,从2种动物血细胞中区分出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及大颗粒细胞3种,但分类标准主观性较强,批次统计波动相对较大;流式测量以更加客观的侧向散射强度和面积测量值为标准,将血细胞清晰分为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和大颗粒细胞4类,其中无颗粒细胞占比均在30%左右,含有颗粒的细胞占比较大,总体与显微观察结果相近。从细胞大小来看,2种方法呈现出一致的分析结果,一方面从无颗粒细胞到大颗粒细胞,呈现逐渐增大的特征;另一方面,口虾蛄的各类血细胞均大于三疣梭子蟹的血细胞。[结论]2种方法评价标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结果相近;在适用范围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流式测量能区分4类细胞,而且通量高,适合大量样本的精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口虾蛄 血细胞 流式细胞术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小麦Brock中抗白粉病相关基因TaRPP13-1B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颖 张驰 +6 位作者 王雪晴 杨晨晓 王光钰 卞云迪 方芳 王颖 王振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发掘抗病基因并实现抗病基因转育是提高作物抗病性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克隆了一个位于小麦染色体1B上、具有典型CC、NBS和LRR结构域的基因TaRPP13-1B。接种白粉菌后,TaRPP13-1B基因在抗病小麦B... 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发掘抗病基因并实现抗病基因转育是提高作物抗病性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克隆了一个位于小麦染色体1B上、具有典型CC、NBS和LRR结构域的基因TaRPP13-1B。接种白粉菌后,TaRPP13-1B基因在抗病小麦Brock和BJ-1中表达量虽然出现上下调波动,但平均表达水平一直高于感病小麦品种京411。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和转基因过表达技术进行功能分析,发现抑制目标基因表达,抗病小麦品种Brock对白粉菌的抗性显著降低;过表达TaRPP13-1B的转基因小麦津强5号对白粉菌抗性明显提高。说明TaRPP13-1B基因参与小麦抗白粉病的防御反应过程。该研究为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备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NBS-LRR类基因 TaRPP13-1B 抗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介导的GFP-ATG8在小麦上的表达和在自噬活性监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蕊洁 杨向芸 +4 位作者 贾磊 李玉如 项月 岳洁瑜 王华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71-2378,共8页
自噬相关因子ATG8定位于自噬结构的膜上,荧光蛋白标记的ATG8在过表达细胞内所呈现的点状荧光常用于表征自噬结构和监测自噬活性。病毒介导的过表达(virus-mediated over-expression,VOX)是一种简便、快速制备目的基因过表达植株的技术... 自噬相关因子ATG8定位于自噬结构的膜上,荧光蛋白标记的ATG8在过表达细胞内所呈现的点状荧光常用于表征自噬结构和监测自噬活性。病毒介导的过表达(virus-mediated over-expression,VOX)是一种简便、快速制备目的基因过表达植株的技术。采用基于狗尾草花叶病毒FoMV的VOX技术(FoMV-VOX)在小麦植株中表达GFP标记的小麦ATG8家族成员TaATG8a,建立小麦活体植株的自噬活性监测技术平台。构建了融合基因GFP-TaATG8a的FoMV-VOX载体,采用Agroinfiltration方法在本氏烟草叶片中表达携带GFP-TaATG8a的FoMV基因组RNA和组装病毒粒子,将烟草汁液中的病毒粒子摩擦接种于小麦幼苗植株叶片,对接种植株叶片和根组织中的荧光信号进行观察和特征鉴定。结果表明,采用FoMV-VOX技术在小麦植株上不仅可以实现GFP-TaATG8a在接种叶片中的高效表达,还可以借助病毒的系统侵染实现该融合基因在未接种叶片和根组织中的高效表达。经饥饿处理激活自噬,融合蛋白GFP-TaATG8a在植株叶表皮、叶肉以及根细胞中呈现表征自噬结构的点状荧光。采用FoMV-VOX技术获得的GFP-TaATG8a过表达植株可以应用于小麦多种组织类型中的自噬活性调节机制和生理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毒介导的过表达 ATG8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开花时间基因OsDTH10的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莹莹 熊炜 +2 位作者 宋婷 曹振华 栾维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开花时间(抽穗期)是农作物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调节农作物的开花抽穗时间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揭示水稻开花时间基因OsDTH10在水稻抽穗期调控中的功能,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了水稻OsDTH10基... 开花时间(抽穗期)是农作物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调节农作物的开花抽穗时间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揭示水稻开花时间基因OsDTH10在水稻抽穗期调控中的功能,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了水稻OsDTH10基因过量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植株,分析目的基因在过量表达条件下的功能。结果表明,过量表达OsDTH10导致水稻的抽穗期推迟;RT-PCR检测结果表明OsDTH10的表达量在晚抽穗的转基因株系中明显提高,但在没有表型的转基因株系及野生型中表达量较低,说明晚抽穗的表型是由于OsDTH10过量表达所致。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OsDTH10在植物的不同器官中都有表达,但在水稻的茎、叶鞘中表达量较高。分析OsDTH10在不同叶龄叶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OsDTH10在未完全展开的剑叶叶片及倒2叶中的表达量较高,但在下部较老的倒3叶及倒4叶中的表达量下降。另外,分析OsDTH10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昼夜节律性表达,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日照还是长日照条件下,OsDTH10都在白天(光期)有表达高峰,在夜晚(暗期)表达降低,表明OsDTH10可能涉及光周期调控通路调节水稻的抽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DTH10 过量表达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自噬相关基因ATG10的克隆及白粉菌侵染诱导的ATG10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微 孙鸿 +2 位作者 邢莉萍 卫晓静 王华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2-1402,共11页
细胞自噬是一种保守的真核生物细胞内物质分解和循环利用机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等过程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自噬相关蛋白ATG10是参与自噬小体形成的关键因子之一。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经白粉病菌诱导48 h的小麦材料92R137/扬... 细胞自噬是一种保守的真核生物细胞内物质分解和循环利用机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等过程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自噬相关蛋白ATG10是参与自噬小体形成的关键因子之一。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经白粉病菌诱导48 h的小麦材料92R137/扬麦1587中克隆了ATG10基因家族3个成员(TaATG10a、TaATG10b和TaATG10c)。序列特征分析、物种间的比较和进化分析,以及酵母功能互补实验结果证实,这3个基因均为酵母ATG10的功能性同源基因。TaATG10a和TaATG10b的基因组序列具有相似的6外显子-5内含子基因结构。RT-PCR分析还发现这2个基因都具有2种可变剪接产物。TaATG10a和TaATG10b的GFP融合蛋白被定位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质中。白粉菌侵染能够诱导TaATG10a和TaATG10b表达,因此推测,小麦针对白粉菌侵染的免疫反应涉及对TaATG10及其参与的自噬过程的调控,其调控模式因小麦抗、感白粉病反应、不同类型抗病基因介导的免疫反应和不同遗传背景下的感病反应而差异明显,说明TaATG10及其参与的自噬过程与小麦—白粉菌互作反应关系的复杂性。从外源激素处理诱导的表达情况还发现,抗、感白粉病的表型差异可能涉及抗、感材料TaATG10基因对同种激素(SA、乙烯或ABA)信号的不同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自噬相关基因 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18菌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蛋白质和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侯金丽 冯欣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604-4606,4610,共4页
基于Sr18菌(Syncephalastrum racemosum)代谢产物在8 h内具有显著的杀线虫活性,测定了其在8h内对松树线虫体内总蛋白质含量、SOD、CAT、TCh E和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 h时处理组总蛋白质的含量陡增至0.544 2 mg/m L,显著高于对照... 基于Sr18菌(Syncephalastrum racemosum)代谢产物在8 h内具有显著的杀线虫活性,测定了其在8h内对松树线虫体内总蛋白质含量、SOD、CAT、TCh E和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 h时处理组总蛋白质的含量陡增至0.544 2 m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0.429 1 mg/m L,Sr18菌代谢产物干扰了线虫体内蛋白质的代谢;在8 h内,处理组的SOD、CAT、TCh E和ATP酶这4种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Sr18菌代谢产物对线虫体内这4种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结果为利用Sr18菌代谢产物研究和开发微生物源杀线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18菌(Syncephalastrum racemosum)代谢产物 线虫 蛋白质含量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18菌代谢产物对线虫应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侯金丽 冯欣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605-607,共3页
基于Sr18菌代谢产物在24 h内具有显著的杀线虫活性,为进一步探究其杀线虫机理和作用规律,测定其在16 h内对线虫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h时处理组对外界条件刺激的敏感性明显提高,运动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4 h为Sr18菌代谢产物... 基于Sr18菌代谢产物在24 h内具有显著的杀线虫活性,为进一步探究其杀线虫机理和作用规律,测定其在16 h内对线虫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h时处理组对外界条件刺激的敏感性明显提高,运动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4 h为Sr18菌代谢产物对线虫产生作用的转折点;8 h后处理组活跃程度明显减弱,对刺激的反应较对照组缓慢,随着刺激时间增加,处理组的活跃性有所增加但不显著,表明Sr18菌代谢产物已产生明显的药效作用,致使线虫对刺激反应迟钝。Sr18菌代谢产物对线虫应激能力的影响呈现"平稳-上升-下降"的规律,进一步探究Sr18菌代谢产物的作用机理为实践中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18菌代谢产物 线虫 应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同源异型域转录因子OsHox9的反向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艾丽萍 申奥 +3 位作者 高志超 李政龙 孙琼琳 栾维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同源异型域(Homeobox,HB)转录因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主要涉及细胞分化、形态建成、内外环境信号应答等多个方面。为了研究该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水稻中的功能,构建了该家族成员OsHox9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利用反向遗... 同源异型域(Homeobox,HB)转录因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主要涉及细胞分化、形态建成、内外环境信号应答等多个方面。为了研究该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水稻中的功能,构建了该家族成员OsHox9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利用反向遗传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功能。与野生型对照植株相比,RNAi转基因植株株高变矮,分蘖数减少。实时PCR表达分析表明OsHox9基因在有表型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下调,但在没有表型转基因植株中OsHox9表达量与野生型植株差异不显著,说明RNAi载体起到了干涉作用,转基因植株的表型是由RNAi造成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OsHox9在水稻的根、茎、叶、茎顶端分生组织及不同时期的幼穗中均有表达,但在茎顶端分生组织及幼穗中表达量较高。为了查明OsHox9的亚细胞定位,构建了OsHox9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载体并导入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OsHox9定位于细胞膜上,在细胞膜上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 Hox9 RNA 干涉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茸菌丝体液体培养方式及其最适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丽 郭成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5-247,共3页
首次通过对松茸菌丝体的液体培养方式的比较,选择以间歇性手摇的方式进行筛选,以松茸菌丝体生物量(干质量)为主要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筛选出2种最适碳氮源,再结合L9(34)正交设计方法,最终得到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蔗糖30.00 g/L... 首次通过对松茸菌丝体的液体培养方式的比较,选择以间歇性手摇的方式进行筛选,以松茸菌丝体生物量(干质量)为主要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筛选出2种最适碳氮源,再结合L9(34)正交设计方法,最终得到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蔗糖30.00 g/L,麦芽糖20.00 g/L,酵母粉2.50 g/L,麦麸25.00 g/L(浸提液),KH2PO42.50 g/L,MgSO4·7H2O 1.50 g/L,维生素B18 mg/L,pH值自然条件。25℃静置培养12 h,再每隔12 h水平往复手摇约5 min,培养72 h,其生物量可达10.92 g/L。与前人试验结果相比,该方式周期更短,生物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间歇性手摇 菌丝体 生物量 液体培养基 正交设计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sDUF393基因编辑突变体的创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荃 石雨鹭 +5 位作者 邳瑞雪 孔晓聪 靳亚军 梁闪闪 张泗举 栾维江 《中国稻米》 2019年第2期40-45,共6页
DUFs家族是一类未知功能结构域蛋白家族,转录谱和蛋白谱分析发现,DUFs蛋白在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DUFs基因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生物体复杂的生长发育机制。目前该家族基因功能仍鲜见报道。为了探究水稻(Ory... DUFs家族是一类未知功能结构域蛋白家族,转录谱和蛋白谱分析发现,DUFs蛋白在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DUFs基因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生物体复杂的生长发育机制。目前该家族基因功能仍鲜见报道。为了探究水稻(Oryza sativa)OsDUF393(Domains of Unknown Function 393)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水稻DUFs家族基因OsDUF393的载体,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构建的CRISPR/Cas9载体转化水稻品种中花11中,经潮霉素抗性基因鉴定,获得了100株T0代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靶位点进行测序分析后发现有单碱基插入和大片段DNA序列缺失2种类型。通过RT-PCR分析突变体中OsDUF39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不同纯合编辑突变体中转录水平均有下降。上述结果表明,CRISPR/Cas9重组载体成功实现了对OsDUF393基因的定向编辑。这些编辑突变体材料为后续该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DUF393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化荒漠区中间锦鸡儿灌丛土壤线虫群落
13
作者 宋承承 梅续芳 +4 位作者 张鹏 王业林 王德凯 解李娜 马成仓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0-589,共10页
为了探究灌木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采用湿漏斗法(Baermann法),调查了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区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灌丛内和灌丛外不同土层(0−10、10−20、30−40 cm)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结构。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提高了... 为了探究灌木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采用湿漏斗法(Baermann法),调查了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区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灌丛内和灌丛外不同土层(0−10、10−20、30−40 cm)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结构。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提高了灌丛内表层土土壤线虫总数(P<0.05),但对其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灌丛内土壤线虫总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逐渐减少。2)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增加了表层土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总数;土壤深度显著影响食细菌、植物寄生和杂食捕食线虫总数(P<0.05),且无论是灌丛内还是灌丛外,均表现为表层土或次表层土最多。3)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影响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maturity index/plant parasitic index,PPI/MI)比值(P<0.05),表现为灌丛外大于灌丛内;土壤深度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4)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中间锦鸡儿灌丛内土壤线虫向居住者类型(persister,cp3–cp5)转变;而灌丛外向殖民者类型(colonizer,cp1或cp2)转变。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速效磷(P)和速效钾(K)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且不同属和不同营养类群的土壤线虫对环境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群落 多样性指数 功能性指数 top-down效应 草原化荒漠 中间锦鸡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区柠条锦鸡儿灌丛土壤线虫群落研究
14
作者 赵芳 王春雯 +1 位作者 解李娜 马成仓 《草学》 2021年第5期26-33,共8页
本文比较了荒漠区柠条锦鸡儿灌丛内外不同土层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灌丛内的土壤线虫总数、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于灌丛外;土壤深度仅对线虫总数影响显著,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2)灌丛增加了食细菌类群的相对丰度而... 本文比较了荒漠区柠条锦鸡儿灌丛内外不同土层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灌丛内的土壤线虫总数、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于灌丛外;土壤深度仅对线虫总数影响显著,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2)灌丛增加了食细菌类群的相对丰度而降低了植物寄生类群的相对丰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灌丛内外食细菌类群相对丰度逐渐降低,但捕食杂食类群相对丰度逐渐增加。(3)灌丛内土壤线虫PPI/MI指数低于灌丛外,表明灌丛内的土壤环境更稳定,受干扰程度更小。(4)灌丛内外30~40cm土层土壤线虫CI指数小于50,其他土层CI指数均大于50,表明30~40cm土层土壤食物网分解途径以细菌分解途径为主,其他土层以真菌分解途径为主。(5)灌丛内外不同土层SI和EI组合样点全部分布在D象限,表明灌丛虽然对荒漠环境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仍受较高程度的干扰。(6)冗余分析表明,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锦鸡儿 土壤线虫 生态指示 沃岛效应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