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仲朋 王文磊 +2 位作者 陈龙 刘秀云 明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8-883,共6页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基础,既往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评价主要基于行为量表测验、影像学检查等,易受主观因素和外界的干扰,发展客观高效的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评价方法是当前研究热点,神经电生理监测安全、客观、操作简单,可...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基础,既往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评价主要基于行为量表测验、影像学检查等,易受主观因素和外界的干扰,发展客观高效的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评价方法是当前研究热点,神经电生理监测安全、客观、操作简单,可实现实时连续监测。本文总结脑诱发电位和脑电图在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评价中的应用范式和分析方法,以为改进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诊断与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意识障碍 神经电生理监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光电应用的多峰发射金团簇及其变温荧光特性
2
作者 陈贞达 戴海涛 +8 位作者 张晓东 郝希晨 邓嘉辰 曹雅娴 Arain SAMIA Ahmad ANEELA 刘昌龙 李珉璇 冯守中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9-817,共9页
金纳米团簇作为一种准零维半导体荧光材料,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和光稳定特性,它在生物成像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该材料在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等方面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提升金纳米团簇的荧光特性,本文设计了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机制... 金纳米团簇作为一种准零维半导体荧光材料,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和光稳定特性,它在生物成像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该材料在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等方面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提升金纳米团簇的荧光特性,本文设计了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机制(TADF)的配体工程策略,通过对三重态激子的有效利用来提升AuCs的荧光特性。首先基于配体工程成功制备了粒径为(1.97±0.31)nm且具备TADF的超小核壳结构TPA-DCPP/TOAB/AuCs纳米团簇(CS-AuCs)。随后根据CS-AuCs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进一步结合变温吸收光谱、变温发射光谱及瞬态荧光(TRPL)光谱,对其电子能级结构、激子行为和跃迁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S-AuCs的短波荧光峰(507 nm和528 nm)表现出TADF特性,即其发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薄膜形态CS-AuCs的荧光峰增强最高能达到5.10倍@80℃。长波发射峰(797 nm)则表现出常规荧光峰的变温特性,即发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时成膜实验证明,该核壳结构在保持荧光特性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兼容性和成膜特性,提升了金纳米团簇在电致发光二极管等显示器件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团簇 热激活延迟荧光 核壳结构 激子动力学 变温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控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安琪 王玲 +3 位作者 王宁 杨佳佳 郑晨光 明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76-2286,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目前针对A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只能延缓其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有限,且常伴随副作用。近些年,神经调控...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目前针对A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只能延缓其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有限,且常伴随副作用。近些年,神经调控作为一种可以靶向刺激调节目标脑区活动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逐渐被应用于AD的治疗和研究,包括无创的经颅磁刺激、电刺激以及有创的脑深部电刺激、光遗传刺激等。本文从作用效果、作用机制、刺激脑区、刺激参数等方面对这四种典型的神经调控方法在AD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神经调控应用于临床治疗A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神经调控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深部电刺激 光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水平依赖的海马-前额叶神经节律交互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雪玲 王伊萌 +1 位作者 杨佳佳 郑晨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7-921,共15页
海马(HPC)和前额叶皮层(PFC)的协同作用是记忆加工过程的关键,其相互作用对学习和记忆功能至关重要.大量证据表明,情景记忆的形成、巩固与检索依赖于特征神经节律在PFC和HPC脑区间的同步作用,这些节律包括theta节律、gamma节律和sharp w... 海马(HPC)和前额叶皮层(PFC)的协同作用是记忆加工过程的关键,其相互作用对学习和记忆功能至关重要.大量证据表明,情景记忆的形成、巩固与检索依赖于特征神经节律在PFC和HPC脑区间的同步作用,这些节律包括theta节律、gamma节律和sharp wave ripples (SWRs)节律等.在精神类疾病中患者往往伴随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基于人类和动物的脑电研究均发现以上3种神经节律在HPC和PFC之间的同步性下降,可能作为反映精神病理下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本文从HPC-PFC网络中的神经节律研究出发,总结了theta节律、gamma节律和SWRs节律在两脑区间的协调交互模式在情景记忆中的作用,以及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状态下HPC-PFC通路上神经节律的异常表现及其潜在损伤机制,为今后精神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前额叶 神经节律 情景记忆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钾通道的调控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雨蕉 常超 +2 位作者 吴振华 张艺扉 田裕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9,共15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包括离子通道在内的众多作用靶点,通过作用于这些靶点,可以有效保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体健康。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家族K_V7通道和大电导钙离子激活的钾离子通道(BK_(Ca))广泛...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包括离子通道在内的众多作用靶点,通过作用于这些靶点,可以有效保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体健康。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家族K_V7通道和大电导钙离子激活的钾离子通道(BK_(Ca))广泛表达于机体的各类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或病理功能。本综述围绕K_V7和BK_(Ca)通道,根据对已有报道的汇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大K_V7和BK_(Ca)通道的电流幅值,其中对K_V7通道电流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其电压依赖特性和最大电导值,而对BK_(Ca)通道电流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其孔道区域关闭态的构象。此外,多不饱和脂肪酸对K_V7和BK_(Ca)通道功能的调节也会受到共表达的辅助亚基影响,但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深入理解多不饱和脂肪酸对K_V7和BK_(Ca)通道调节作用效果和分子机制,有助于全面理解K_V7和BK_(Ca)通道的生理意义,并为相关疾病诊疗策略研究提供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K_V7通道 BK_(Ca)通道 脂类分子 通道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在社交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魏赣江 王玲 +5 位作者 朱菁楠 王笑 臧禹然 郑晨光 杨佳佳 明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社交行为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极其重要。社交行为障碍已成为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征,对个体的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前额叶皮层作为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参与了社交、情绪、决策等高级功能,其内部神经元、神经胶... 社交行为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极其重要。社交行为障碍已成为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征,对个体的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前额叶皮层作为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参与了社交、情绪、决策等高级功能,其内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变化及相互作用对调节社交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前额叶皮层与其他脑区之间的协作也会影响不同的社会行为。本文回顾了前额叶皮层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以及脑区投射与社交行为关系的最新研究,系统综述了前额叶皮层在社交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期为社交障碍的神经机制和有效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皮层 社交行为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ma节律:认知障碍疾病的潜在诊断靶点 被引量:5
7
作者 白杨 杨佳佳 郑晨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3-537,共15页
神经精神类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的特点,且患者通常伴随有认知障碍.长期以来,临床针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治疗手段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且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开发高效客... 神经精神类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的特点,且患者通常伴随有认知障碍.长期以来,临床针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治疗手段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且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开发高效客观的诊疗方式是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难点.脑电图是反映脑功能变化的一种临床检查方式,其特征性节律的检测可作为大脑损伤的指标.Gamma节律(γ节律)作为与认知相关的一个重要神经节律,在大脑高级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众多研究发现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和动物模型伴随有γ节律的紊乱,这预示着基于认知核心脑区γ节律的神经检测与调控可能实现精准诊疗.本文综述了面向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开展的γ节律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中γ节律在调节认知、学习记忆时的特征规律和相关分子基础,提出γ节律可能成为未来临床检测神经精神疾病无创高效的客观靶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γ节律 阿尔兹海默病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纤维密度重测信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骆义超 严经国 +1 位作者 陈元园 范秋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0-430,共11页
扩散加权成像已广泛应用于人脑白质组织的量化研究。表观纤维密度(AFD)是基于纤维取向分布函数(FOD)的量化指标,可以反映白质组织纤维相对密度,在健康发育和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已得到初步应用。然而,AFD的测量高度依赖实验参数设... 扩散加权成像已广泛应用于人脑白质组织的量化研究。表观纤维密度(AFD)是基于纤维取向分布函数(FOD)的量化指标,可以反映白质组织纤维相对密度,在健康发育和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已得到初步应用。然而,AFD的测量高度依赖实验参数设置,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重测信度尚未有系统性评估。本研究采用人脑连接组计划(HCP)和Connectome Diffusion Microstructure Dataset(CDMD)两个独立数据集中共42位受试者的两次重复实验数据,通过基于纤维束单元的分析(FBA)方法计算纤维束单元(fixel)水平的AFD值,采用TractSeg进行纤维束分割,计算纤维束平均AFD,研究AFD在不同扩散加权值(b值)条件下的重测信度。结果显示,对于HCP数据集中的数据(n=35),在fixel水平上,AFD检测值在两次重复实验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和组内相关系数(ICC)随着b值增加,分别从0.7969和0.8985升高至0.8828和0.9414,绝对偏差从0.1241减小至0.1073。对于CDMD数据集中的数据(n=7),也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纤维束平均水平上,两个数据集中的AFD值在各b值条件下均具有较高可重复性。本研究评估了b值在1000~5000 s·mm^(-2)范围内AFD检测值的可重复性,有望为AFD测度在未来神经生物学应用研究中提供实验设计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纤维密度 扩散加权成像 组内相关系数 重测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