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雷小峰 赵佩 +1 位作者 牛争平 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08-716,共9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6 g/ml)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行为学评价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30、60、180 min)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与高、低剂量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于高剂量预防组(P=0.031,0.000,0.000),并于制模后60和180 min时高于低剂量预防组(均P=0.000);制模后30 min时高剂量预防组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低剂量预防组(P=0.029)。结论预防性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显著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大于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三叉神经核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路易(小)体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加俊 田明秀 +1 位作者 李兴安 胡林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0-1106,共7页
原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出现于中脑特定脑区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PD病人LBs和/或路易轴突也出现于脑内... 原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出现于中脑特定脑区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PD病人LBs和/或路易轴突也出现于脑内其他脑区非多巴胺能神经元,比如蓝斑(locus coeruleus,LC)等脑干个别脑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额前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颞叶皮层(temporal cortex,TC)等大脑多个脑区胆碱能神经元.为了明确LBs的蛋白质构成,本文通过蛋白质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就LBs的蛋白质构成归纳了5个方面的要点:a.LBs的组织结构单元是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表征的2类纤维状聚集物和6类非纤维状聚集物(通常被称为寡聚物);b.病理性α-SYN在LBs内存在5种化学修饰形式;c.19个α-SYN相关蛋白质分别与α-SYN共定位于LBs;d.117个LBs的已知蛋白质被划分为10组不同蛋白质功能群组;e.LBs的蛋白质组学鉴定数据库包含了分别在LC、SNpc和PFC脑区组织水平鉴定的84、124和120个候选蛋白质,在TC脑区细胞水平鉴定的108个候选蛋白质,以及在TC脑区亚细胞水平鉴定的29个候选蛋白质.上述要点广泛、深入地概括了LBs的蛋白质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病 路易(小)体 蛋白质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侧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董银华 籍延华 韩小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研究左、右侧半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变量的不同。方法:本研究包括了自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2年间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7例首次脑卒中患者,分析两侧半球梗死患者之间的年龄分布、性别、前循环(颈动脉系统)、后循环... 目的:研究左、右侧半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变量的不同。方法:本研究包括了自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2年间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7例首次脑卒中患者,分析两侧半球梗死患者之间的年龄分布、性别、前循环(颈动脉系统)、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分型(OCSP)、合并的脑血管危险因素、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等因素。其中左侧半球卒中患者147例,右侧半球卒中患者140例。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OCSP分型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6 h之内就诊与左侧卒中显著相关。另外左侧部分前循环的患者6 h以内到医院就诊的明显多于右侧患者(P<0.05)结论:两侧半球卒中存在多变量差异,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右侧半球缺血性卒中造成的功能缺损,以给右侧卒中患者提供更早、更恰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右半球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管理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谷亚伟 张利霞 +3 位作者 梁雪梅 范宏光 赵岚 王利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74-2176,F0003,共4页
妊娠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国内外没有专门的妊娠合并GBS的指南出版,不同诊疗机构的诊治方案和流程存在差异。系统、规范的临床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并发症和母婴死亡率。因此,有必要就近年... 妊娠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国内外没有专门的妊娠合并GBS的指南出版,不同诊疗机构的诊治方案和流程存在差异。系统、规范的临床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并发症和母婴死亡率。因此,有必要就近年的妊娠合并GBS的临床管理经验进行整理,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62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培英 梁雪梅 田明秀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每天8:00给予阿司匹林片200 mg,po,连续2周后改为100 mg,qd,长期口服。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每天8:00给予阿司匹林片200 mg,po,连续2周后改为100 mg,qd,长期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20:00口服氯吡格雷75 mg,连续用2周后停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7%,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较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更有效,能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缺血 短暂性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