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东润 宋国祥 +1 位作者 孙丰源 何彦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20年间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后进行随访分析,女性12例,男性9例;年龄15~61岁,平均37.5岁。放射治疗采取60Co,直线加速器(电子、光子),... 目的回顾总结20年间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后进行随访分析,女性12例,男性9例;年龄15~61岁,平均37.5岁。放射治疗采取60Co,直线加速器(电子、光子),γ刀及后装近距离治疗+外照射,放射野为正位、侧位或斜侧位。结果10例随访3年无复发,其中6例随访5年无复发,1例10年以上无复发,平均随访3年。放疗的并发症:皮疹、脱发秃睫、放射性白内障。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包括放射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保存患病器官的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泪腺腺样囊性癌 眼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随访 联合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γ刀治疗眼眶脑膜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唐东润 徐德生 +2 位作者 宋国祥 孙丰源 郑立高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观察γ刀在眼眶脑膜瘤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证.方法 对43例经γ刀治疗的眼眶脑膜瘤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其中34例得到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γ刀放射治疗平均中心剂量32.22 Gy,等剂量曲线范围为79%~95%,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 治疗... 目的 观察γ刀在眼眶脑膜瘤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证.方法 对43例经γ刀治疗的眼眶脑膜瘤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其中34例得到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γ刀放射治疗平均中心剂量32.22 Gy,等剂量曲线范围为79%~95%,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 治疗后肿瘤缩小19例,消失2例,无变化6例,增大3例,4例未做影像学检查;肿瘤控制率为90.0%(27/30).治疗后视力提高12例,减退4例,丧失3例,不变15例.除1例因脑血管疾病死亡外,无死亡病例.结论 γ刀治疗对眼眶脑膜瘤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可保留一部分视力,适用于视神经鞘脑膜瘤向视神经管内蔓延、眶内异位脑膜瘤及蝶骨嵴脑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脑膜瘤 Γ刀 立体放射外科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在眼眶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晓冬 宋国祥 +1 位作者 何彦津 张红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了解P53、GST-π、P170和鼠抗人MDR相关蛋白(MRP)在眼眶腺样囊性癌(A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眼眶ACC标本和10例正常眼眶组织中P53、GST-π、P170和MRP的表达状况。结果P53、GST-π和P170在眼眶ACC组织中... 目的了解P53、GST-π、P170和鼠抗人MDR相关蛋白(MRP)在眼眶腺样囊性癌(A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眼眶ACC标本和10例正常眼眶组织中P53、GST-π、P170和MRP的表达状况。结果P53、GST-π和P170在眼眶AC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4%、100%和82·35%,与眼眶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3和P170在实体型ACC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腺样-管状型中的表达率;P53在复发组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初发组中的表达率;各指标之间在表达上无相关性。结论眼眶ACC的多药耐药性与P53、GST-π和P170的过表达有关,但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各指标的检测对于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眼眶 多药耐药 P53 P170 GST-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皮样囊肿125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虹 宋国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联合应用超声、CT、MRI对眼眶皮样囊肿进行检查 ,并对比分析 ,以术前得出正确诊断。方法 利用15年期间诊治的眼眶皮样囊肿 12 5例做回顾性分析 ,对比各种检查结果的特征。结果 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均可发现病变。... 目的 联合应用超声、CT、MRI对眼眶皮样囊肿进行检查 ,并对比分析 ,以术前得出正确诊断。方法 利用15年期间诊治的眼眶皮样囊肿 12 5例做回顾性分析 ,对比各种检查结果的特征。结果 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均可发现病变。超声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声学性质和内部血流情况 ;CT能够准确定位 ,并且在揭示继发改变 ,如骨增生、骨缺失等方面优于超声 ;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物颅内或颞窝蔓延。结论 联合应用超声、CT及MRI多种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皮样囊肿 超声 CT MRI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眼眶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玉皓 张新 +1 位作者 宋国祥 何彦津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SURVIVIN 眼眶横纹肌肉瘤 基因表达 细胞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 凋亡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附分子与甲状腺相关眼病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毅 孙丰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90,共4页
甲状腺相关眼病(TA)是最常见的眼眶病。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在免疫反应局部表达的粘附分子起关键的调节作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其受体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相互作用对于... 甲状腺相关眼病(TA)是最常见的眼眶病。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在免疫反应局部表达的粘附分子起关键的调节作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其受体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相互作用对于TAO的进展和持续起重要作用。其功能包括:激活并使单核细胞进入球后结缔组织,协助单核细胞在血管外移动并选择靶细胞识别并呈递抗原。可溶性粘附分子,尤其是ICAM-1和ELAM-1,可以作为TAO球后结缔组织炎症的标志。现综述粘附分子及其与甲状腺相关眼病关系的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甲状腺相关眼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琳 宋国祥 张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背景嗜神经侵袭是泪腺腺样囊性癌(ACC)有别于其他泪腺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涎腺ACC嗜神经侵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GDNF对A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研究GDNF对体外培养的... 背景嗜神经侵袭是泪腺腺样囊性癌(ACC)有别于其他泪腺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涎腺ACC嗜神经侵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GDNF对A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研究GDNF对体外培养的人ACC-2细胞增生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ACC的神经侵袭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ACC-2细胞系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100u/mI(商品单位)青霉素、0.1g/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ACC-2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以2x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实验组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20、60、80、100、120μg/L的GDNF,对照组为仅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细胞培养48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CC-2细胞中GDNF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GDNF作用不同时间后人ACC-2细胞的吸光度(A。)值;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GDNF作用不同时间后迁移的ACC-2细胞数目。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GDNF可在ACC-2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标准培养48h后,随着GDNF质量浓度的提高,ACC-2细胞A”D值明显增加,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6,P=0.026)。与对照组比较,各质量浓度GDNF组ACC-2细胞A。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μg/LGDNF作用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CC-2细胞A570值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9.979,P=0.000),各时间点GDNF组间ACC-2细胞A570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总体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3.212,P=0.003)。GDNF作用细胞30h后,随着GDNF质量浓度的增加,ACC-2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886,P=0.000)。用100μg/LGDNF培养24、30、40h,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CC-2细胞系迁移数量明显增加,且各时间点GDNF组细胞迁移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46.747,P=0.000;F组别=63.786,P=0.000)。结论GDNF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人ACC-2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能力,并且分别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腺样囊性癌 细胞增生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