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听觉刺激的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宁 杨帆 +3 位作者 李中振 韩雅美 李济丞 徐桂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4-1444,共11页
目的目前对意识障碍(DOC)患者的分级评估仍是相关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因效性网络可以通过时间序列间的因果关系直观地反映信息传递方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患者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互作用。本文结合脑电图和因效性网络探讨听觉刺激... 目的目前对意识障碍(DOC)患者的分级评估仍是相关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因效性网络可以通过时间序列间的因果关系直观地反映信息传递方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患者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互作用。本文结合脑电图和因效性网络探讨听觉刺激下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S)患者与最低意识状态(MCS)患者的脑功能连通性差异。方法共纳入23例DOC患者,采集并分析唤名刺激下的脑电信号,通过多元格兰杰因果方法构建脑功能网络,利用脑网络节点度、聚类系数、全局效率以及因果流向性等参量从脑区之间协同工作的角度对比研究听觉刺激下不同意识水平患者的网络特征。结果唤名刺激下MCS患者的脑功能连通性强于VS患者,且呈现出因果流向差异,MCS与VS患者四个脑区的信息传递方向均不相同。结论唤名听觉刺激下MCS患者的信息传递能力强于VS患者;与VS患者相比MCS患者为因果源的电极通道数增多,对其他脑区的信息输出增多。本研究可为DOC患者意识水平的分级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听觉刺激 多元格兰杰因果 脑电图 脑功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程轶峰 冯珂珂 +3 位作者 陈蕾 王春娟 赵光锐 尹绍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290,共8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脑深部电刺激术的41例帕金森病患者,于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脑深部电刺激术的41例帕金森病患者,于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Beck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睡眠障碍和嗜睡,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运动症状,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LEDD)评估术后对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依赖程度。结果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前后BDI⁃Ⅱ评分(P=0.000),HAMA总评分(P=0.000)及其躯体性焦虑(P=0.000)、精神性焦虑(P=0.000)分评分,PSQI总评分(P=0.000)及其主观睡眠质量(P=0.000)、入睡时间(P=0.000)、睡眠时间(P=0.000)、睡眠效率(P=0.000)、睡眠障碍(P=0.000)、睡眠药物应用(P=0.015)和日间功能障碍(P=0.000)分评分,ESS评分(P=0.000),UPDRSⅢ评分(P=0.000)及LEDD(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3、6和12个月时BDI⁃Ⅱ评分、HAMA总评分、PSQI总评分和ES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46.00%、33.58%、34.67%和34.30%,49.69%、35.01%、38.19%和36.20%,50.51%、35.24%、39.77%和39.44%,术后不同观察时间点各项评分及其分评分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手术前后MMSE总评分及其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功能分评分,以及MoCA总评分及其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分评分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以及情绪和睡眠障碍两项非运动症状,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但对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认知障碍 焦虑 抑郁 睡眠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