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 |
冯晨昱
和学新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2
|
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 |
和学新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8
|
|
3
|
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 |
和学新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1
|
|
4
|
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的教育转型 |
和学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6
|
|
5
|
教育转型: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
和学新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6
|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解读 |
和学新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7
|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时代使命--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年会第一分论坛暨教育理论分会2016年会综述 |
王毓珣
薄存旭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8
|
历史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
王静
和学新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9
|
慕课的缘起与特性考释 |
王毓珣
王颖
王海莹
肖庆顺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0
|
学生主体性若干基本概念辨析 |
和学新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2003 |
43
|
|
11
|
主体性教学:内涵与特征 |
和学新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9
|
|
12
|
在回归生活与超越生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策略 |
和学新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3
|
论数学教学的表达策略 |
和学新
|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4
|
课程实验的概念厘定及其价值取向 |
和学新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5
|
课程意识与教学改革——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思考 |
和学新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5 |
5
|
|
16
|
生态文明视域下学校文化的改造 |
王颖
王毓珣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7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组织与管理 |
和学新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8
|
论学校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策略和途径 |
和学新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9
|
论教师的成长应成为教学的目的之一 |
焦燕灵
和学新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