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调miR-31表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
作者 张雅琪 米靖 +2 位作者 杨景荣 李欣明 李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2-419,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m同时加入XAV939)。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DPSCs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中钙质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成骨分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DPSCs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上调miR-31可促进DP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1 牙髓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细胞增殖 Β-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粘接剂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肖喜梅 邢路 +2 位作者 许海平 江喆 苏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345,349,共4页
目的比较4种粘接剂对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并观察粘接界面,评估其抗力性能。方法采用Prime&BondNT(PBNT)、Tetric N-Bond(TNB)、Clearfil SE Bond(CSEB)、G Bond(GB)4种粘接剂粘接树脂于离体下颌第三磨牙的咬合面和近中面,近中面进行... 目的比较4种粘接剂对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并观察粘接界面,评估其抗力性能。方法采用Prime&BondNT(PBNT)、Tetric N-Bond(TNB)、Clearfil SE Bond(CSEB)、G Bond(GB)4种粘接剂粘接树脂于离体下颌第三磨牙的咬合面和近中面,近中面进行剪切力实验,记录断裂峰值;咬合面部分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TBS)测定,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形态。结果在剪切力实验中,PBNT与TNB的抗剪切粘接强度(SBS)最大,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NT的SBS高于CSEB与GB(P<0.05);TNB的SBS高于GB(P<0.05),与CSEB的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剪切力实验结果一致,PBNT和TNB的TBS高于CSEB和GB(P<0.05)。扫描电镜下,PBNT和TNB的树脂突比较细长,粘接层较厚;CSEB树脂突短小,GB树脂突更加稀疏。结论全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较自酸蚀粘接剂高,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强度最低;粘接剂的界面形态与粘接强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粘接 酸蚀 微拉伸粘接强度 抗剪切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出早期窝沟龋效能的体外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代晓华 姚晖 +4 位作者 连小丽 李燕妮 王英瑛 刘晓斌 邢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4-569,共6页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与临床探视诊对人牙窝沟早期釉质龋的检出效能。方法获取77颗人离体恒磨牙猞面的97个可疑早期龋位点OCT二维图像,由3位临床医师双盲法分别通过OCT图像和探视诊方法对这些位点进行评分,以偏光显微...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与临床探视诊对人牙窝沟早期釉质龋的检出效能。方法获取77颗人离体恒磨牙猞面的97个可疑早期龋位点OCT二维图像,由3位临床医师双盲法分别通过OCT图像和探视诊方法对这些位点进行评分,以偏光显微镜获取的组织学图像为金标准,评估OCT、临床探视诊检出早期窝沟龋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其与组织学评分结果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检测者问评分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非参数法Z检验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对于脱矿局限于釉质表层外1/2的窝沟早期龋,OCT检出率(14/25)明显优于探视诊(3/25)。OCT检出窝沟早期釉质龋的SE、SP、PPV、NPV(0.83、0.64、0.87、0.57)均高于探视诊(0.79、0.60、0.85、0.50)。OCT与探视诊检测窝沟早期龋的AUC(95%CI)分别为0.737(0.569~0.822)、0.696(0.614~0.859),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评分与组织学评分呈正相关(r=0.559,P〈0.05),检测者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中等。结论OCT能够敏感、无创、有效地检出早期窝沟龋,具有辅助临床探视诊检出早期窝沟龋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龋 早期龋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探视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SMU.2055蛋白晶体结构及其小分子抑制剂设计与筛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晓丹 展秀荣 +2 位作者 吴昕彧 赵春燕 赵望泓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研究变异链球菌UA159中SMU.2055蛋白的三维晶体结构,并基于其结构进行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与筛选。方法运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方法,通过基因克隆和表达、蛋白质纯化、晶体筛选、晶体衍射数据收集,解析SMU.2055蛋白三维晶体结构,并运... 目的研究变异链球菌UA159中SMU.2055蛋白的三维晶体结构,并基于其结构进行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与筛选。方法运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方法,通过基因克隆和表达、蛋白质纯化、晶体筛选、晶体衍射数据收集,解析SMU.2055蛋白三维晶体结构,并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利用Libdock、Autodock两种程序,通过虚拟筛选和精确对接方式,建立与SMU.2055结构相匹配的小分子抑制剂虚拟模型。结果获得SMU.2055蛋白结晶,解析SMU.2055蛋白三维晶体结构,晶体衍射率为0.23 nm,属于C22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20 nm,b=9.46 nm,c=19.39 nm,溶剂体积分数为56.7%。设计并筛选出与SMU.2055蛋白结构匹配度高的5个小分子化合物。结论变异链球菌SMU.2055蛋白质晶体学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变异链球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筛选出的5个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成为SMU.2055的有效小分子抑制剂,所建立的小分子抑制剂虚拟模型为基于蛋白质结构的防龋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蛋白质晶体学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牙根管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邹慧儒 秦宗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5-328,共4页
下颌前牙多为单根单管,但根管变异亦屡见不鲜,因而遗漏根管导致下颌前牙根管治疗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回溯国内外近年来下颌前牙根管形态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下颌前牙根管形态特点及根管变异与根管治疗效果的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下颌前牙多为单根单管,但根管变异亦屡见不鲜,因而遗漏根管导致下颌前牙根管治疗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回溯国内外近年来下颌前牙根管形态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下颌前牙根管形态特点及根管变异与根管治疗效果的关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根管系统 根管形态 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侧切牙2根2根管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朋朋 刘志顺 秦宗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2-563,共2页
上颌侧切牙多为1根1根管,2根2根管者较罕见。现报道1例2根2根管上颌侧切牙成功进行显微根管治疗。
关键词 上颌侧切牙 显微根管治疗 根管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功率对体外根尖倒预备的影响
7
作者 刘晓斌 李桂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超声功率对体外根尖倒预备的影响。方法 58颗体外牙常规根管预备、冲洗以及热牙胶充填后,沿垂直牙体长轴方向切除根尖3 mm,将其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用高、中、低3种功率进行超声倒预备,深度3 mm,... 目的研究不同的超声功率对体外根尖倒预备的影响。方法 58颗体外牙常规根管预备、冲洗以及热牙胶充填后,沿垂直牙体长轴方向切除根尖3 mm,将其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用高、中、低3种功率进行超声倒预备,深度3 mm,对照组不做倒预备。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根尖断面微裂、边缘完整性和牙胶清除率,记录操作时间。结果高功率组的微裂数量和范围明显多于中、低功率组,边缘完整性则低于中、低功率组,低功率组的牙胶清除率明显低于中、高功率组。功率越大,其操作时间越短。结论在中等功率下进行超声倒预备,微裂少,破坏性小,牙胶清除相对彻底,用时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功率 倒预备 扫描电子显微镜 根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宋芳 邹慧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干细胞可修复受损组织并保存组织功能。牙源干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更适用于组织工程,其多向分化潜能不仅可分化为成牙细胞,而且还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牙源干细胞主要有牙髓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根尖乳... 干细胞可修复受损组织并保存组织功能。牙源干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更适用于组织工程,其多向分化潜能不仅可分化为成牙细胞,而且还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牙源干细胞主要有牙髓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根尖乳头干细胞和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等。在再生医学中,利用牙源干细胞再生牙组织,将会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转录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仇元新 方绍伟 秦宗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2-794,共3页
葡萄糖基转移酶是变异链球菌自身合成的一种重要的固有酶,是变异链球菌重要的致龋因子,它以蔗糖作为代谢底物,合成生物膜重要的胞外多糖葡聚糖,葡聚糖一方面介导细菌蔗糖依赖的生物膜形成,另一方面当外源性糖源缺乏时,被降解供细菌继续... 葡萄糖基转移酶是变异链球菌自身合成的一种重要的固有酶,是变异链球菌重要的致龋因子,它以蔗糖作为代谢底物,合成生物膜重要的胞外多糖葡聚糖,葡聚糖一方面介导细菌蔗糖依赖的生物膜形成,另一方面当外源性糖源缺乏时,被降解供细菌继续代谢。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葡萄糖基转移酶而控制龋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变异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转录的调控因子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葡萄糖基转移酶 基因转录 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临床株表面相关蛋白表达差异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兴福 江山 +1 位作者 黄晓晶 闫福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临床株在中性条件下表面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进一步了解龋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方法在pH7.0条件下采用Homer法提取临床分离株的表面相关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和二维电泳(2DE)确定蛋白...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临床株在中性条件下表面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进一步了解龋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方法在pH7.0条件下采用Homer法提取临床分离株的表面相关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和二维电泳(2DE)确定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条带及位点,差异位点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并结合数据库进行检索和鉴定蛋白质。结果经过对电泳图谱的分析发现:593号菌株存在14个高表达蛋白质位点和8个特异蛋白质位点,其中丙酮酸激酶、ABC运载体(腺苷三磷酸结合蛋白)特异表达,葡糖基转移酶高表达。结论两菌株在中性条件下出现了某些蛋白质的高表达和特异表达,可能是致龋性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蛋白质组学 临床分离株 表面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β防御素-2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天 陶人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8-151,155,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β防御素(hBD)-2及其mRNA在舍格伦综合征(SS)患者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D-2在SS临床以及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及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30例SS患者涎腺组织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hBD-2的表... 目的研究人类β防御素(hBD)-2及其mRNA在舍格伦综合征(SS)患者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D-2在SS临床以及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及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30例SS患者涎腺组织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hBD-2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了其表达、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P法和ISH的结果均提示,SS患者较正常的涎腺组织中hBD-2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伴有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SS患者较未伴有的hBD-2阳性表达率升高;病理分级4级的SS患者较3级SS患者的hBD-2阳性表达率高(P<0.05)。结论 hBD-2可能参与了SS的特异性免疫病理过程,为利用唾液进行早期诊断涎腺疾病的易感性或风险因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格伦综合征 涎腺 人类β防御素-2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治疗与根管壁微裂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朋朋 秦宗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78-482,共5页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研究表明:根管治疗的多个环节都会产生根管壁的微裂,微裂在咀嚼负荷等因素作用下可能进展成为根折,降低患牙的远期生存率。本文将就根管治疗与根管壁微裂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根管治疗 微裂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根管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与MTAD联合冲洗根管去除玷污层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08-210,共3页
MTAD是一种新的根管冲洗剂,是由多西环素、枸橼酸和清洁剂等构成的混合物,次氯酸钠和MTAD二者联合应用对去除根管壁玷污层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次氯酸钠联合MTAD行根管冲洗去除玷污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根管冲洗剂 MTAD 玷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no Ⅲ和Prime & bond NT治疗楔状缺损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然 彭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通过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III和全酸蚀粘结系统Prime&bond NT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在楔状缺损1年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患者共98颗楔状缺损分两组进行Z350树脂充填治疗,每组49颗牙,一组用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III粘结,一组用全酸... 目的:通过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III和全酸蚀粘结系统Prime&bond NT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在楔状缺损1年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患者共98颗楔状缺损分两组进行Z350树脂充填治疗,每组49颗牙,一组用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III粘结,一组用全酸蚀粘结系统Prime&bond NT粘结。临床观察3、6、12个月,用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的评定系统(USPH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自酸蚀粘结剂的保持率为XenoIII93%,Prime&bond NT为91%。比较两个粘接系统1年后的失败率没有明显差异。1年后对继发龋、解剖形态、术后的敏感度都很满意。结论:两种不同粘结系统在1年里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酸蚀粘接系统 全酸蚀粘结系统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