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性髁突吸收致下颌后缩正颌外科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智 侯敏 张春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的渐进性/特异性髁突吸收(PCR/ICR),是一种发生在髁突的罕见的骨吸收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髁突形态改变、体积减小和下颌升支高度降低等,后期往往出现比较严重的下颌后缩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手术作为一种治疗牙颌... 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的渐进性/特异性髁突吸收(PCR/ICR),是一种发生在髁突的罕见的骨吸收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髁突形态改变、体积减小和下颌升支高度降低等,后期往往出现比较严重的下颌后缩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手术作为一种治疗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方案,可以达到功能性及面型美观的改善。本文就PCR致下颌后缩的正颌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特异性髁突吸收 下颌后缩 正颌外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外科技术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大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1-744,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良好咬合以及面部美观要求的提高,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模型外科技术是正颌外科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该文就传统模型外科的重要意义、临床操作流程、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实际应用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良好咬合以及面部美观要求的提高,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模型外科技术是正颌外科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该文就传统模型外科的重要意义、临床操作流程、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外科 中间牙合板 终末牙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三维建模和术后咬合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楚晴 李阳 +1 位作者 毕绍洋 林阳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根据CT扫描数据,基于4种软件建立光顺的上颌骨三维几何模型,模拟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固定方案,对患者术后咬合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初步处理CT图像,建立STL模型。将模型导入Inspire Studio软件中,建立光滑的P... 目的根据CT扫描数据,基于4种软件建立光顺的上颌骨三维几何模型,模拟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固定方案,对患者术后咬合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初步处理CT图像,建立STL模型。将模型导入Inspire Studio软件中,建立光滑的PolyNURBS几何模型。使用SpaceClaim软件,模拟手术截骨及钛板、钛钉固定方案。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术后患者咬合情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仿真结果显示,在磨牙咬合状态下有限元模型的连接关系建立准确无误。在共计6 N的咬合力作用下,钛板最大等效应力为73 MPa。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上颌骨建模和分析方法可获得适用于仿真分析的光滑几何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为各类正颌手术的固定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建模 有限元分析 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外置式牵引治疗严重上颌发育不全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敏 柳春明 +2 位作者 张海钟 张洪杰 高全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外置式牵引治疗严重上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下行LeFortⅡ型截骨,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对8例严重上颌发育不全成年患者前牵引治疗,其中3例采用面弓弹性前牵... 目的:探讨两种外置式牵引治疗严重上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下行LeFortⅡ型截骨,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对8例严重上颌发育不全成年患者前牵引治疗,其中3例采用面弓弹性前牵引,5例采用坚固外固定支架牵引,治疗前后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采用坚固外固定支架前牵引治疗的5例患者按术前设计的要求顺利完成牵引成骨,患者咬合关系和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上颌平均前移11.6mm。面弓弹性前牵引的3例患者中,1例达到预期效果,2例弹性牵引后效果不明显改为坚固外固定支架前牵引后达到效果,其中1例由于额部因长期压迫出现局部缺血改换为坚固外固定支架。结论:RED是治疗严重上颌后缩畸形的有效方法,对唇腭裂严重上颌发育不全患者慎用面弓弹性牵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上颌发育不全 LE FORT Ⅱ型截骨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青香 侯敏 +1 位作者 杨佑成 肖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小;下颌骨的宽度将增加。结论:BSSRO术后下颌角变小,下颌骨宽度增加;将使患者的面貌变宽,咬合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下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偏斜的三维分析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家龙 林阳阳 +2 位作者 宋大立 皮纳 侯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以面部及下颌骨正中矢状面为参考平面,从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2个方面对面部偏斜进行分析和分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roplanCMF根据86例面部偏斜患者的术前CBCT资料构建骨组织的三维模型及三维测量体系,从颌骨位置和下... 目的:以面部及下颌骨正中矢状面为参考平面,从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2个方面对面部偏斜进行分析和分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roplanCMF根据86例面部偏斜患者的术前CBCT资料构建骨组织的三维模型及三维测量体系,从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2个方面分析偏斜特点并建立一种分类体系。结果:颌骨偏斜分为3类:位置偏斜、下颌骨形状偏斜、位置和下颌骨形状均偏斜。位置偏斜有T类(水平向偏斜)和V类(垂直向偏斜)。T1和T3类中,偏侧的下颌骨体长度、下颌升支高度、正面升支倾斜度、侧面升支倾斜度和对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下颌平移偏斜病例数太少,不纳入统计分析;V类中,偏侧的正面升支倾斜度、下颌升支高度与对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下颌骨体长度、侧面升支倾斜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与对侧的轮廓测量项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偏斜分类系统能够详细的反映颌骨位置和下颌骨形状的偏斜特点,对疾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偏斜 正中矢状面 下颌骨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牵张成骨术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皮纳 侯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6-938,共3页
随着牵张成骨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牵张成骨被认为是治疗先天或后天性颌面部缺损的有效手段。由于颞下颌关节与牵引的下颌骨段是一个整体,在牵张成骨过程中,持续的牵引力会传递到颞下颌关节,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在不同部位牵张成骨时... 随着牵张成骨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牵张成骨被认为是治疗先天或后天性颌面部缺损的有效手段。由于颞下颌关节与牵引的下颌骨段是一个整体,在牵张成骨过程中,持续的牵引力会传递到颞下颌关节,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在不同部位牵张成骨时,髁突所受应力大小和方向却并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将对不同部位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颞下颌关节 髁突 特发性髁突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对下颌近心骨段位移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阳阳 侯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18-723,共6页
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BSSRO)术是目前治疗下颌骨畸形最经典的手术方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术中的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等方面,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同时学者们也开始关注BSSRO术后近心骨段的位移变化,这种改变... 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BSSRO)术是目前治疗下颌骨畸形最经典的手术方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术中的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等方面,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同时学者们也开始关注BSSRO术后近心骨段的位移变化,这种改变不仅可能与术后复发及颞下颌关节症状的产生有关,同时对患者术后的面型也有影响,因此本文将就BSSRO术对髁突及下颌角区位移变化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矢状骨劈开术 颞下颌关节 近心骨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优先模式颌骨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赟琪 林阳阳 侯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先行正颌手术,再行术后正畸的治疗模式,称为手术优先模式。国内外也报道了许多该模式治疗的病例,相较于传统主流模式,手术优先模式缩短了整体治疗时间,术后即刻改善面容,更符合成年正颌患者的治疗需求。但是,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术后患者的颌骨稳定性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确立适应证,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都是临床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手术优先模式下的颌骨稳定性及其与过渡性咬合、手术设计、正畸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 颌骨稳定性 过渡性咬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承力点前牵引颅面骨骼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敏 柳春明 +2 位作者 张海钟 张萍 白绍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不同部位承力颅面骨骼前牵引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分别以牙列承力前牵引和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比较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以... 目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不同部位承力颅面骨骼前牵引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分别以牙列承力前牵引和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比较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以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矢向位移面中上1/2前移比牙列承力的前牵引多,面中下1/2位移相对较少,垂直向及侧向位移值均小于牙列承力的前牵引,等效应力集中范围明显小于牙列承力的前牵引,鼻根区压应力减少明显。结论:与传统的牙列承力的前牵引比较,以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可整体前移上颌,减少上颌的逆向旋转,减少硬腭前部压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颅面复合体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