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载吲哚菁绿和Nrf2-siRNA的多功能纳米粒子对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体外作用研究
1
作者 付凯钰 常云汉 +1 位作者 史恩宇 史澍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2-428,共7页
目的:构建共载吲哚菁绿(indo cyanine green,ICG)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短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粒子,并探究其联合光热疗法与抗氧化抑制作用增效的... 目的:构建共载吲哚菁绿(indo cyanine green,ICG)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短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粒子,并探究其联合光热疗法与抗氧化抑制作用增效的光动力疗法协同对抗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体外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超声乳化法和静电力吸附作用制备基于聚氨基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且共载ICG和Nrf2-siRNA的纳米粒子PPI-siRNA。表征PPI-siRNA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和分布、表面电位及其载药情况;评价PPI-siRNA纳米粒子对ICG和Nrf2-siRNA的胞内递送以及Nrf2-siRNA逃逸溶酶体吞噬的性能;通过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25随激光照射的升温效应、热休克蛋白60表达和活性氧生成水平考察PPI-siRNA纳米粒子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考察细胞内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表达水平,从而探究Nrf2-siRNA助力光动力效应的作用机制;运用噻唑蓝比色法考察PPI-siRNA联合激光照射对SCC-25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PPI-siRNA纳米粒子呈形貌规则的球状结构,粒径约为180 nm,并成功共载ICG与Nrf2-siRNA;PPI-siRNA纳米粒子可以高效递送ICG和Nrf2-siRNA入胞,且可以确保Nrf2-siRNA逃逸溶酶体吞噬,从而发挥基因沉默作用;PPI-siRNA纳米粒子具备良好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Nrf2-siRNA可以通过下调抗氧化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显著提升光学疗法的抗肿瘤效率。结论:PPI-siRNA纳米粒子可以联合光热疗法与基因沉默作用增效的光动力疗法并有效抑制SCC-25的体外生长,在OSCC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纳米粒子 光热/光动力疗法 基因沉默 抗氧化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钛合金表面氢化TiO_(2)纳米管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郭雅彤 张正 +1 位作者 陈溯 张研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7-614,共8页
目的:研究在3D打印钛合金(Ti 6Al 4V)表面制备氢化TiO_(2)纳米管,材料的表面性能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echnology,SLM)制... 目的:研究在3D打印钛合金(Ti 6Al 4V)表面制备氢化TiO_(2)纳米管,材料的表面性能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echnology,SLM)制备3D打印钛合金(3D-Ti),并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在其表面制备TiO_(2)纳米管得到3D-TNTs,对3D-TNTs进一步高温氢化处理,从而获取3D-H_(2)-TNTs。选取光滑的钛合金(MP-Ti)作为对照组,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接触角测量仪、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MP-Ti、3D-Ti、3D-TNTs、3D-H_(2)-TNTs的表面形貌、亲水性、粗糙度进行测量及分析。在4组材料表面培养HGFs,应用SEM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应用荧光染色、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的早期黏附及增殖情况;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情况。结果:3D-Ti的微米钛球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得到了呈放射状、排列规则有序的纳米管结构,经过进一步氢化处理后,材料表面获得了接触角小于5°的超亲水特性。SEM可观察到在培养早期4 h内,HGFs在3D-H_(2)-TNTs表面的形态最为铺展,有更多更长的伪足,且细胞的黏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当培养时间延长至1、3、5 d,HGFs在3D-Ti、MP-Ti、3D-H_(2)-TNTs和3D-TNTs上的增殖呈依次递减趋势,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H_(2)-TNTs在细胞培养初期促进细胞生长的优势作用在后期逐渐消失;在3D-H_(2)-TNTs表面培养4 h和1 d时,HGFs的黏附相关基因整联蛋白-β1(integrin-beta 1,ITG-β1)、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黏着斑蛋白(vinculin,VCL)的表达量及FN分泌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应用电化学阳极氧化与高温氢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3D打印钛合金表面构建超亲水性的微纳复合生物层,可促进HGFs的早期黏附和增殖,增强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钛合金 TiO_(2)纳米管 氢化处理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掺杂口腔复合树脂材料的近红外光固化
3
作者 乐鑫 贾庭芳 +4 位作者 陈瑶 周远柱 曲佳菲 李聪 申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5,共8页
为了提高现有复合树脂材料在近红外光下的固化效果和生物相容性,合成了一种无细胞毒性的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REUCNPs)掺杂的口腔复合树脂材料.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REUCNPs在808nm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射出450~475nm的可见光,可被光引发... 为了提高现有复合树脂材料在近红外光下的固化效果和生物相容性,合成了一种无细胞毒性的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REUCNPs)掺杂的口腔复合树脂材料.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REUCNPs在808nm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射出450~475nm的可见光,可被光引发剂樟脑醌(CQ)有效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将该REUCNPs掺入树脂基质中,可增强树脂单体的固化性能、机械性能和单体转化率,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当该口腔复合树脂材料中含有1%(质量分数)樟脑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Q/DMAEMA)和4%(质量分数)REUCNPs时,在808nm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实现了最佳的固化效果,并可掺杂质量分数为40%的改性SiO_(2)无机填料以获得较好的机械强度.REUCNPs掺杂的口腔复合树脂材料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具有较好的固化效果和生物相容性,为龋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前途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上转换纳米粒子 口腔复合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内镜在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于寰 康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51,共8页
牙周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在内的牙周非手术治疗、牙周手术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明确,但存在一定的限制。非手术治疗可能会因视野不清,难以直视等原因影响牙石清除率;手术治疗可能因患者存... 牙周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在内的牙周非手术治疗、牙周手术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明确,但存在一定的限制。非手术治疗可能会因视野不清,难以直视等原因影响牙石清除率;手术治疗可能因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或惧怕手术而难以适用。牙周内镜具有可视性及微创性,可以在损伤较小的情况下引导医生更清晰地观察并清除龈下牙石,为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牙周内镜还可用于辅助牙周牙体疾病的诊断、牙周手术及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时,可以加深学生对牙周诊疗工作的认识。虽然其诊断及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争议,但为牙周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牙周内镜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内镜 牙周非手术治疗 牙周手术治疗 诊断 口腔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材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敏 邹慧儒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口腔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口腔医学数字教材建设如火如荼。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各类学习需求,充分运用各种技术,编写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教材,以适应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的全新要求,成为当前口腔...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口腔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口腔医学数字教材建设如火如荼。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各类学习需求,充分运用各种技术,编写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教材,以适应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的全新要求,成为当前口腔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挑战。本文结合网络教育时代背景,就口腔医学数字教材的主要呈现形式(包括音视频动画、网络媒体、虚拟仿真等)及教学效果进行介绍,与纸质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当前数字教材尚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展望,为今后口腔医学数字教材的进一步改进与开发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口腔医学 教育数字化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及评价
6
作者 廖晓玲 李乐 +4 位作者 王鸿鹏 林欣 彭文涛 戴艳梅 陈春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2-576,共5页
文章旨在评价自行研发的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在口腔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共纳入南开大学口腔医学专业55名本科生,采用理论讲授和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后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教学评价。问卷调... 文章旨在评价自行研发的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在口腔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共纳入南开大学口腔医学专业55名本科生,采用理论讲授和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后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虚拟仿真课程非常感兴趣(56.36%),非常有兴趣尝试其他形式的虚拟仿真课程(52.73%),激发了深入学习口腔修复学的兴趣(52.73%)及对未来工作环境的期待(54.55%),并对虚拟仿真效果表示非常满意(52.73%)。大二与大四学生相对比,其中三项调查问题统计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是否有兴趣深入学习口腔修复学、对于未来工作的环境是否有所期待及能否清楚了解“牙的基本解剖结构”以及“桩”、“核”、“根管”等基本概念,其余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系统应用于口腔本科生教学效果良好,可以在不同年级不同教学进度及时机开展,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学 纤维桩 虚拟仿真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性腹泻病毒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裴晓萌 于静 +6 位作者 杜勇君 颜艳 魏治静 王静 刘园园 王悦 吴萌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8-11,共4页
牛流行性腹泻病毒(BVDV)可导致黏膜疾病、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生殖功能障碍和持续感染,为全球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快速检测BVDV感染,该研究针对BVDV 5’-UTR序列设计了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和探针加入量、退火温度进行了优... 牛流行性腹泻病毒(BVDV)可导致黏膜疾病、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生殖功能障碍和持续感染,为全球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快速检测BVDV感染,该研究针对BVDV 5’-UTR序列设计了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和探针加入量、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成功建立了BVD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细小病毒(BIPV)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在1×10^(2)~1×10^(7)copies/μ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6 7,最低检出限为1×10^(2)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2%,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该研究建立的BVDV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BVDV快速诊断,有助于BVDV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功能化表面对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洋 程威 +4 位作者 芮忠颖 张凌韬 徐云强 张西正 李瑞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471,共7页
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炎症是关节置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常需要二次手术进行修复,易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经济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受不同刺激所表达的功能表型即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延长的M1极化可导致长期炎症的延续,及时有效... 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炎症是关节置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常需要二次手术进行修复,易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经济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受不同刺激所表达的功能表型即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延长的M1极化可导致长期炎症的延续,及时有效的M2巨噬细胞表型会增强骨生成、细胞因子分泌以及随后的骨整合,对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炎的发展与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外基质局部微环境作为巨噬细胞活化、迁移、增殖与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者主要通过生物材料的表面性能(表面形貌、润湿性、化学组成、生物蛋白)同巨噬细胞之间的串扰联系进行深入了解。巨噬细胞作为一种效应细胞,能够通过对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与生理环境接触形成的理化环境进行感知,同时做出复杂的时空间细胞功能响应。对近年来巨噬细胞极化与材料表面性能相关发现进行总结与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植入 功能化表面 表面性能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可信性研究
9
作者 朱国慧 陈春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中文大语言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领域问题解答中的可信性,并探究如何通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已有模型在口腔专业问题解答中的可信度。方法:选取4个国内领先的中文大型语言模型——百川大模型3.0(A)... 目的: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中文大语言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领域问题解答中的可信性,并探究如何通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已有模型在口腔专业问题解答中的可信度。方法:选取4个国内领先的中文大型语言模型——百川大模型3.0(A)、智谱清言GLM-4(B)、文心一言3.5(C)及通义千问(D),针对十个典型前牙美学修复问题进行了测试。通过权威资料、学术文献及专家意见确立标准答案,并对比模型回答的准确性。采用柱状图直观展示各模型在每个问题上的召回率和幻觉率,以便于性能比较。在与大语言模型交互时加入了思维链(CoT)技术,观察是否能够对模型回答前牙美学修复相关问题时的召回率和幻觉率产生积极影响。针对A和B两款模型,打开联网功能,观察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是否可改进模型的回答质量。结果:A~D组模型平均召回率分别为0.4167±0.13、0.3505±0.20、0.3587±0.01和0.5619±0.04,平均幻觉率分别为0.4651±0.04、0.6946±0.13、0.5018±0.08和0.3119±0.09。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D组和A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组在召回率和幻觉率上的优势较显著(t≈15.53,P<0.05)。引入CoT技术与模型交互,发现整体召回率有所提升,某些模型的幻觉率也出现了增长现象。当启用A模型和B模型的检索增强生成(RAG)功能时,显著提升了问题解答的召回率并降低了幻觉率(P<0.05)。结论: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所采用的方法或特性在提高答案准确性和减少不实信息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在前牙美学修复问题解决上展现了更高的可信性。应用GoT虽能提升部分模型的正确率,也可能导致幻觉率上升。RAG策略能提高大语言模型的正确率,减少不实输出,增强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领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前牙美学修复 召回率 幻觉率 思维链 检索增强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ot BP plus在因龋露髓成熟恒牙活髓保存中的应用
10
作者 郑金鑫(综述) 鲍萍萍(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7-561,共5页
随着新型生物盖髓材料的发展及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对外界刺激防御和修复性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活髓保存治疗的理念和治疗策略相应改变。不仅是根尖孔未发育完全的年轻恒牙、意外/外伤穿髓且穿髓孔不超过0.5 mm的成熟恒牙,因龋露髓且穿髓... 随着新型生物盖髓材料的发展及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对外界刺激防御和修复性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活髓保存治疗的理念和治疗策略相应改变。不仅是根尖孔未发育完全的年轻恒牙、意外/外伤穿髓且穿髓孔不超过0.5 mm的成熟恒牙,因龋露髓且穿髓孔大于0.5 mm的成熟恒牙亦能成功保存活髓。iRoot BP plus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生物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及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作用广泛应用于活髓保存治疗中。文章就iRoot BP plus在因龋露髓成熟恒牙活髓保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BP plus 成熟恒牙 龋源性露髓 牙髓炎 活髓保存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微创手术中再生材料选择及疗效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晶 康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牙周再生手术中微创理念的提出,在减小创伤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保证了软组织的完整性,为牙周再生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软组织条件,从而可以更好地关闭创口,以获得更好的牙周组织再生效果。微创术式多种多样,如龈乳头保存技术、改良龈乳头保存... 牙周再生手术中微创理念的提出,在减小创伤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保证了软组织的完整性,为牙周再生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软组织条件,从而可以更好地关闭创口,以获得更好的牙周组织再生效果。微创术式多种多样,如龈乳头保存技术、改良龈乳头保存技术等,不同学者术式选择各不相同,同时微创再生术中是否使用屏障膜、是否使用釉质基质衍生物和骨替代材料,以及使用的骨替代材料的类型,各个学者的报道不一。本文就上述问题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实行微创手术时再生材料的选择及不同类型材料的再生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实施牙周微创手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再生 微创手术 引导组织再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miR-31表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2
作者 张雅琪 米靖 +2 位作者 杨景荣 李欣明 李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2-419,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m同时加入XAV939)。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DPSCs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中钙质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成骨分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DPSCs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上调miR-31可促进DP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1 牙髓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细胞增殖 Β-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苷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小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溪川 刘璐 +1 位作者 王占利 姚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目的探讨甘草苷(Liquiritin,LIQ)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和分子机制并通过裸鼠模型进行验证。方法:CCK-8检测LIQ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实验检测凋亡情况;Western b... 目的:目的探讨甘草苷(Liquiritin,LIQ)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和分子机制并通过裸鼠模型进行验证。方法:CCK-8检测LIQ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实验检测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变化;构建裸鼠瘤模型,连续给药20 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LIQ可以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裸鼠瘤体积增长,并诱导细胞凋亡;LIQ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结论:LIQ能够在体内外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产生抗癌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苷 人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凋亡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爽 邱林 +4 位作者 刘涵 孙晓倩 代晓华 张军 刘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NF-κB通路在调节口腔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用脂多糖(LPS)激活舌鳞癌细胞系SCC-15中的NF-κB通路,检测IL-6和COX-2的转录水平及NF-κB、E-cadherin、Vimentin和ZEB2的表达以及p65蛋白核染色情况;观察NF-κ... 目的:探讨NF-κB通路在调节口腔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用脂多糖(LPS)激活舌鳞癌细胞系SCC-15中的NF-κB通路,检测IL-6和COX-2的转录水平及NF-κB、E-cadherin、Vimentin和ZEB2的表达以及p65蛋白核染色情况;观察NF-κB激活状态下SCC-1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LPS激活NF-κB通路,并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上调p65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上调IL-6和COX-2 mRNA表达(P<0.05),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ZEB2表达(P<0.05)。NF-κB激活状态下SCC-1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NF-κB通路可以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促进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是一个抑制OSCC转移的靶向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迁移 侵袭 口腔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键基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军 刘丽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9-823,共5页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潜在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数集GSE74530、GSE78060和GSE138206,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影响OSCC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结果:FN1、COL1A1、COL1A2、COL3A1、CD44、COL4A1、COL5A1、...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潜在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数集GSE74530、GSE78060和GSE138206,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影响OSCC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结果:FN1、COL1A1、COL1A2、COL3A1、CD44、COL4A1、COL5A1、CXCL8、POSTN和CXCL10被鉴定为hub基因。生存分析显示FN1、CD44、COL5A1、CXCL8的高表达和COL3A1的低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FN1、CD44、COL5A1、CXCL8和COL3A1可作为OSCC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 口腔鳞状细胞癌 hub基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e曲线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子源 谢文婷 +1 位作者 李文龙 张锡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90-95,共6页
Spee曲线是牙列形态的重要特征,是正畸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参考指标。口腔修复学领域认为保持Spee曲线的合理深度至关重要,而正畸学领域中经常追求Spee曲线的完全整平。本文探讨了Spee曲线的定义及近年来的研究发展,并论述了口腔... Spee曲线是牙列形态的重要特征,是正畸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参考指标。口腔修复学领域认为保持Spee曲线的合理深度至关重要,而正畸学领域中经常追求Spee曲线的完全整平。本文探讨了Spee曲线的定义及近年来的研究发展,并论述了口腔修复与正畸领域对Spee曲线的不同看法,以期有助于正畸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曲线 咬合 正畸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有效成分DATS对粪肠球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立媛 申思敏 白锡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观察大蒜素有效成分二烯丙基化三硫(DATS)对感染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选取60颗健康单根管恒牙,45颗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分为4组(n=15):阴性对照组(未感染组)、DATS组、氢氧化钙组和阳性对照(无抗菌处理)组。二... 目的:观察大蒜素有效成分二烯丙基化三硫(DATS)对感染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选取60颗健康单根管恒牙,45颗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分为4组(n=15):阴性对照组(未感染组)、DATS组、氢氧化钙组和阳性对照(无抗菌处理)组。二倍稀释法测定DATS对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于实验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取根管内层牙本质粉末,置于2 mL BHI中培养72 h,电子比浊仪读取肉汤上层液体浊度。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DATS对粪肠球菌的MIC和MBC(μg/mL)分别为2 560和5 120。第1天,DATS组、氢氧化钙组、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浑浊度,DATS组小于氢氧化钙组(P<0.05);第3天时,DATS组与阴性对照组浑浊度无统计学差别(P=0.454),已基本杀灭细菌;第7天时,氢氧化钙糊剂组与阴性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各时间点阳性对照组浑浊度最高。结论:DATS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感染根管中的粪肠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二烯丙基化三硫 粪肠球菌 氢氧化钙 根管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根吸收影响的mirco-CT研究
18
作者 宿晨曦 张程 +1 位作者 何姝姝 邹淑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使用mirco-CT探究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将72只8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均分为去势组、特立帕肽组和对照组,对去势组及特立帕肽组行去卵巢手术并对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12周后,对大鼠左上第... 目的:使用mirco-CT探究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将72只8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均分为去势组、特立帕肽组和对照组,对去势组及特立帕肽组行去卵巢手术并对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12周后,对大鼠左上第一磨牙施加50 g牙移动力;每日给予特立帕肽组大鼠特立帕肽溶液皮下注射,去势组及对照组给予等量的PBS溶液。牙移动第0、7、14、21天处死大鼠、取材并行micro-CT扫描分析。结果:各组从7 d起可开始观察到牙根吸收陷窝,且陷窝体积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去势组大鼠的牙根吸收与对照组相比较为严重,特立帕肽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骨质疏松大鼠牙移动21 d时的牙根吸收。结论:骨质疏松状态可加重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间歇性应用特立帕肽可以减少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正畸牙移动 特立帕肽 牙根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刺激-淫羊藿苷耦合环境中YAP介导细胞黏附调控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罗睿 王亚楠 +2 位作者 王天 李瑞欣 沈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8-248,共1页
目的力学刺激和淫羊藿苷(ICA)能促进成骨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的黏附及成骨,但黏附对成骨、分化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拟探讨力学刺激-ICA耦合环境中成骨细胞黏附作用的变化及YAP介导细胞黏附调控成骨分化的机制,并明确相关调... 目的力学刺激和淫羊藿苷(ICA)能促进成骨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的黏附及成骨,但黏附对成骨、分化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拟探讨力学刺激-ICA耦合环境中成骨细胞黏附作用的变化及YAP介导细胞黏附调控成骨分化的机制,并明确相关调控途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ICA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后细胞黏附、增殖能力的变化,以筛选出适宜的ICA浓度。将细胞分为以下4组:空白培养组、ICA组、力学刺激组(2500με)和力学刺激-ICA耦合组(2500με),比较不同干预后细胞黏附作用的变化。上调或抑制YAP表达,分析YAP对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上调或抑制整合素β1(integrinβ1)/β-actin,以分析其对YAP的调控作用。结果当ICA浓度为10-7 mol/L时,MC3T3-E1细胞增殖最活跃,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最强,因此选择该浓度进行后续研究。与单一ICA或力学刺激相比,耦合作用能够显著提升MC3T3-E1细胞integrinβ1、β-actin、YAP的表达,增强细胞的黏附和成骨分化能力。抑制YAP会降低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抑制integrinβ1会影响力学刺激下细胞骨架的排列,同时降低YAP表达。结论力学刺激-ICA耦合刺激能够提高成骨细胞的黏附作用,细胞黏附可通过影响YAP表达调控后续成骨分化,且integrinβ1/β-actin途径在该过程中对YAP表达具有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整合素Β1 成骨细胞 细胞共培养 细胞黏附 成骨分化 淫羊藿苷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延长术后疗效观察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彦 于寰 +3 位作者 张研 石雪 王志涛 张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观察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延长术后治疗效果,确定其风险因素;探讨风险因素个数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2021年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接受牙冠延长术的下颌第二磨牙314颗。6周复查时,按照拟定标准将其分为效果良好组和效果欠佳组。筛... 目的:观察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延长术后治疗效果,确定其风险因素;探讨风险因素个数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2021年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接受牙冠延长术的下颌第二磨牙314颗。6周复查时,按照拟定标准将其分为效果良好组和效果欠佳组。筛选影响两组患牙疗效的风险因素,并分析其数量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314颗患牙中,成功者占88.54%,失败者为11.46%。龈缘-断端距离(P<0.01)、术前断端-嵴顶距离(P=0.032)及牙根形态(P=0.006)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风险因素。随着风险因素数量的增加,手术失败率呈线性增长的趋势,风险因素达到3个时,失败风险明显增高(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龈缘-断端距离、术前断端-嵴顶距离及牙根形态是影响冠延长疗效的风险因素,其数量与手术失败率之间呈正相关,风险因素达到3个时,失败风险明显增高,需谨慎选择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 牙冠延长术 治疗效果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