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化-β-环糊精新型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甘永江 张毅民 +2 位作者 赵瑜藏 李清霞 张运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研究了甲基化-β-环糊精的绿色合成新工艺。选用绿色的碳酸二甲酯为原料,以DMF为溶剂,在无水碳酸钾催化下,将其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了甲基化-β-环糊精。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β-环糊精和碳酸二甲酯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 研究了甲基化-β-环糊精的绿色合成新工艺。选用绿色的碳酸二甲酯为原料,以DMF为溶剂,在无水碳酸钾催化下,将其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了甲基化-β-环糊精。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β-环糊精和碳酸二甲酯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量对产品的平均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产品平均取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反应温度和β-环糊精与碳酸二甲酯摩尔比;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反应时间为24h、β-环糊精和碳酸二甲酯摩尔比是1:28、反应温度85℃和β-环糊精和催化剂摩尔比为1:14,该条件下,产品的平均取代度达到14.2。采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与用硫酸二甲酯或碘甲烷合成的甲基化-β-环糊精基本一致。该甲基化-β-环糊精合成工艺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方便和无毒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碳酸二甲酯 甲基化-β-环糊精 核磁共振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转化制糠醛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高美香 刘宗章 张敏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8-884,共7页
糠醛是目前只能由生物质转化而得到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一种可再生、绿色的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本文归纳了生物质水解液化及高温分解制备糠醛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综述了生物质水解液化一步法、两步法转化制糠醛... 糠醛是目前只能由生物质转化而得到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一种可再生、绿色的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本文归纳了生物质水解液化及高温分解制备糠醛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综述了生物质水解液化一步法、两步法转化制糠醛的催化剂发展及两种工艺的研究进展。一步法生产工艺及技术从最初的单锅蒸煮,发展到多锅串联以及连续生产工艺。两步法研究较为普遍,在新型催化剂、糠醛提取方式、糠醛收率方面都有很大突破。讨论了水解液化与高温分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机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从生物质原料处理的工序上比较糠醛的收率。并在此基础上,对生物质转化制糠醛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催化剂的开发,开发出环境友好、经济有效的催化剂是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水解 高温分解 糠醛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工艺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毅民 王娜 +1 位作者 黄德超 白家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6-420,共5页
选用环境友好的碳酸二乙酯为原料,研究了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绿色合成新工艺。β-环糊精和碳酸二乙酯在无水碳酸钾的作用下经酯交换反应生成了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研究了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四个参数... 选用环境友好的碳酸二乙酯为原料,研究了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绿色合成新工艺。β-环糊精和碳酸二乙酯在无水碳酸钾的作用下经酯交换反应生成了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研究了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四个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法进行试验设计,建立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工艺模型。通过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得到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最佳合成工艺:10 gβ-环糊精溶于80 mLDMF中,反应温度126℃,催化剂用量(相对于β-环糊精的质量百分数)为12%,n(DEC):n(β-CD)=20.2:1,反应时间8.5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此条件下,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收率达到9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结果并利用半制备色谱分离获得纯产物,对其进行了FT-IR,MS,1H-NM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碳酸二乙酯 乙氧羰基化 核磁共振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MoO_3/SiO_2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合成草酸二苯酯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边丽 王胜平 +2 位作者 潘发勇 张永光 马新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92,共5页
以钼酸铵、SiO2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MoO3/SiO2催化剂。通过草酸二乙酯(DEO)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合成了草酸二苯酯(DPO)。采用XRD探讨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状态对草酸二乙酯和苯酚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呈高度分散... 以钼酸铵、SiO2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MoO3/SiO2催化剂。通过草酸二乙酯(DEO)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合成了草酸二苯酯(DPO)。采用XRD探讨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状态对草酸二乙酯和苯酚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呈高度分散的无定型MoO3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而大量晶态MoO3的出现导致了催化活性的降低。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摩尔配比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当负载量为6%(质量分数)时,MoO3/SiO2的催化性能最佳,草酸二乙酯的转化率为54.9%,草酸二苯酯的收率为13.7%,乙基苯基草酸酯(EPO)的收率为41.2%;目的产物草酸二苯酯和乙基苯基草酸酯的总选择性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乙酯(DEO) 草酸二苯酯(DPO) 乙基苯基草酸酯(EPO) 负载型M003/SiO2催化剂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双顺反子表达载体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鲲 马媛媛 +4 位作者 邹少兰 洪解放 井欣 刘成 张敏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3,共4页
构建了一系列含有编码硫氧还蛋白(Trx)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双顺反子重组表达质粒,重点考察双顺反子间紧密相连和重迭的间隔序列。诱导表达后,对表达的GFP进行荧光检测,利用GFP的荧光强度来反映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表达... 构建了一系列含有编码硫氧还蛋白(Trx)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双顺反子重组表达质粒,重点考察双顺反子间紧密相连和重迭的间隔序列。诱导表达后,对表达的GFP进行荧光检测,利用GFP的荧光强度来反映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表达载体所表达的GFP的平均荧光强度差距很大,表明双顺反子间的间隔序列对报告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为实现不同功能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顺反子 间隔区 多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乙烯合成钯基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郝秋凤 张敏华 余英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70-2476,共7页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乙烯气相法合成乙酸乙烯(VAc)钯基催化剂表面结构和表面反应、组分金的作用及VAc合成反应机理的实验及理论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Pd-Au催化剂及其催化反应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得到的共性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乙烯气相法合成乙酸乙烯(VAc)钯基催化剂表面结构和表面反应、组分金的作用及VAc合成反应机理的实验及理论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Pd-Au催化剂及其催化反应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得到的共性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单晶钯基催化剂表面原位反应及表征技术等实验研究结合模型催化剂上分子模拟等理论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克服因催化剂合成难以实现结构的微观可控而导致的无法清晰认识其构效关系的局限,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乙烯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乙酯中的载体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婧 张震 马新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668-1670,共3页
采用乙醇气相直接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工艺,考察了活性炭载体预处理和催化剂后处理两种不同碱处理方式及处理液浓度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比较了去离子水浸渍、氢气还原、酸、碱溶液浸渍等预处理方式的差异,发现预处理... 采用乙醇气相直接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工艺,考察了活性炭载体预处理和催化剂后处理两种不同碱处理方式及处理液浓度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比较了去离子水浸渍、氢气还原、酸、碱溶液浸渍等预处理方式的差异,发现预处理有助于改善反应性能,其中负载于KOH溶液和去离子水浸渍处理的活性炭载体上的催化剂效果较好.同时采用BET法检测从比表面积的变化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乙酯 氧化羰基化 活性炭 载体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水解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毅民 梁莹 +3 位作者 吕学斌 杨静 马沛生 张书廷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2-436,共5页
通过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反应温度为121℃时,不同硫酸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水解为木糖的产率以及选择性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木糖产率和选择性系数对硫酸浓度和反应时间的两个二元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借助模型方程及统计软件,... 通过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反应温度为121℃时,不同硫酸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水解为木糖的产率以及选择性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木糖产率和选择性系数对硫酸浓度和反应时间的两个二元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借助模型方程及统计软件,得到了符合木糖产率大于750/0,相关系数大于4.0 g.g-1的水解条件,并找到了硫酸浓度为2.00/0,水解时间为43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非常吻合,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半纤维素的水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稀硫酸 半纤维素 木糖产率 选择性系数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包结物的制备及其光谱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毅民 李潇 +1 位作者 孙聪善 陈春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1-714,共4页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吡嗪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吡嗪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固体包结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格列吡嗪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相溶解度图为典型的AL型,两者形成了1:1的可溶性包结物,在25℃时包结物平衡常数(K1:1)为359L·mol-1。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包结物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包结物是格列吡嗪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到羟丙基-β-环糊精中。包结物的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包结后格列吡嗪的溶解度增加了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结物 红外光谱 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无氧脱氢制丙烯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乔 董秀芹 +1 位作者 余英哲 张敏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3-720,共8页
概述了目前已工业化的几种丙烷无氧脱氢制丙烯的技术,包括美国UOP公司的Olefl ex工艺、Lummus公司的Catofi n工艺、Krupp-Uhde公司的STAR工艺以及德国Linde-BASF公司的Linde工艺和Snamprogetti公司的FBD工艺。介绍了两种常用的丙烷无氧... 概述了目前已工业化的几种丙烷无氧脱氢制丙烯的技术,包括美国UOP公司的Olefl ex工艺、Lummus公司的Catofi n工艺、Krupp-Uhde公司的STAR工艺以及德国Linde-BASF公司的Linde工艺和Snamprogetti公司的FBD工艺。介绍了两种常用的丙烷无氧脱氢催化剂(Cr系和Pt系催化剂),简述了Cr系催化剂及其工艺,详述了Pt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及脱氢机理及其改性的主要途径(加入助剂、改变催化剂载体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等),并探讨了Pt系、Cr系催化剂的失活再生。最后对丙烷无氧脱氢反应及其催化剂的研究前景(包括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助剂的作用和催化剂的稳定性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无氧脱氢 丙烯 铂系催化剂 铬系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镧助剂对镍/二氧化硅催化剂结构和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迎新 陈吉祥 +1 位作者 张继炎 何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14-2118,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La_2O_3改性的Ni/Si O_2催化剂,考察了La_2O_3的引入方法对Ni/Si O_2催化剂催化间二硝基苯加氢制间苯二胺反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TPR和XPS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_2O_3的添加顺...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La_2O_3改性的Ni/Si O_2催化剂,考察了La_2O_3的引入方法对Ni/Si O_2催化剂催化间二硝基苯加氢制间苯二胺反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TPR和XPS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_2O_3的添加顺序对Ni/Si O_2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加氢性能影响非常明显.当镧以先于镍浸渍方式引入时,将大大削弱载体与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镍晶粒度变小,分散度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显著提高,间二硝基苯转化率和间苯二胺收率分别达到97·1%和93·5%.在以镍和镧共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中,La_2O_3的存在也使Ni/Si O_2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有所改善,但效果没有镧先于镍浸渍方式突出.当以先浸镍后浸镧的方式加入助剂时,催化剂中的镍晶粒增大,分散性变差,催化剂的活性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镧助剂 镍/二氧化硅催化剂 间二硝基苯 加氢 间苯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体系下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储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永红 周文涛 +2 位作者 陈英楠 李鑫钢 陈超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7-272,共6页
以正癸烷为分散剂模拟油相体系,一定比例的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在超高速搅拌下形成油包水乳液,在自制的高压反应釜中利用恒容降压法进行甲烷水合物生成实验,探究了搅拌速度、温度、乳化剂质量分数以及'记忆效应'对于甲烷水... 以正癸烷为分散剂模拟油相体系,一定比例的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在超高速搅拌下形成油包水乳液,在自制的高压反应釜中利用恒容降压法进行甲烷水合物生成实验,探究了搅拌速度、温度、乳化剂质量分数以及'记忆效应'对于甲烷水合物生长速率和储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搅拌速度越大,温度越低,乳化剂质量分数越大,水合物生长速率越大;在273.35 K、700 r/min、2%(质量分数)Span80条件下1体积水合物能储存120倍体积的甲烷,相比于纯水体系40倍体积的储气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此外,对乳液体系下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生成速率 储气性能 微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抗溶剂法纳米Al_2O_3-ZrO_2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浩锡 何春燕 +2 位作者 孙焕花 李桂明 张敏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5-1070,共6页
以CO2为抗溶剂介质,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SAS)制备了纳米Al2O3-ZrO2复合氧化物颗粒的前驱体—纳米Al(NO3)3-Zr(NO3)4颗粒,系统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并对前驱体中Al、Zr组分的共抗溶剂效应进行了研究,... 以CO2为抗溶剂介质,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SAS)制备了纳米Al2O3-ZrO2复合氧化物颗粒的前驱体—纳米Al(NO3)3-Zr(NO3)4颗粒,系统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并对前驱体中Al、Zr组分的共抗溶剂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焙烧前驱体Al(NO3)3-Zr(NO3)4制得了纳米Al2O3-ZrO2球形颗粒.采用热重质谱(TG-M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透射电镜(FEG-TEM)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前驱体Al(NO3)3-Zr(NO3)4和Al2O3-ZrO2纳米颗粒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初步考察了Al2O3-ZrO2纳米颗粒负载Ni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研究发现,该纳米复合氧化物比用浸渍?沉淀法制得的Al2O3-ZrO2载体对活性组分Ni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作为新型催化剂载体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抗溶剂法 二氧化碳 纳米颗粒 Al2O3-ZrO2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流杆换热器的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烨琨 刘成 李永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71-1676,共6页
综述了实验研究法与模拟研究法在折流杆换热器研究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二者在折流杆换热器结构改进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拟研究法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所采纳,但模拟过程对计算设备的要求较高。重点介绍了模拟... 综述了实验研究法与模拟研究法在折流杆换热器研究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二者在折流杆换热器结构改进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拟研究法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所采纳,但模拟过程对计算设备的要求较高。重点介绍了模拟方法中多孔介质模型、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周期性全截面模型以及"分段模拟,整体综合"思想等模型与方法在折流杆换热器研究方面的应用,详细分析了各种研究方法与模型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对于指定的研究目的,应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或模型;各种方法与模型需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为折流杆换热器的研究提供全面的流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等信息,正确有效地指导折流杆换热器结构改进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杆换热器 实验法 数值模拟法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织物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GC-MS测试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学洋 李宁涛 +3 位作者 郑来云 李淑芬 王琨 王媛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6,49,共7页
针对涂层织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技术,对纺织品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PAEs)的含量进行测试研究.通过索氏提取和固相萃取净化样品,经总离子流图确证、定性和定量离子分析,建立了纺织品中PAEs含量的Gc—Ms测试... 针对涂层织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技术,对纺织品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PAEs)的含量进行测试研究.通过索氏提取和固相萃取净化样品,经总离子流图确证、定性和定量离子分析,建立了纺织品中PAEs含量的Gc—Ms测试方法.结果表明:7种PAEs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8-0.9999.方法定量限为23~274μg/L,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6.2%~100.9%,相对标准偏差为1.10%-6.87%之间;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用该方法在儿童防水涂层织物、防水油布中检出PAEs的含量超过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涂层织物 邻苯二甲酸酯类 增塑剂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铅电极的制备及用于电还原CO_2制甲酸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金玉 赵明明 王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9-624,共6页
为增加电极的活性面积,采用两步电沉积制备具有高活性面积的铅电极.先以铜棒为基质恒电位氢气泡模板法沉积多孔铜层,再以多孔铜层为基质电沉积铅.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铅为立方结构,扫描电镜(SEM)显示四方柱状铅粒均匀沉积在多孔铜层... 为增加电极的活性面积,采用两步电沉积制备具有高活性面积的铅电极.先以铜棒为基质恒电位氢气泡模板法沉积多孔铜层,再以多孔铜层为基质电沉积铅.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铅为立方结构,扫描电镜(SEM)显示四方柱状铅粒均匀沉积在多孔铜层的孔壁上,呈现三维多孔形貌.电沉积铅电极用于CO2电还原反应,循环伏安(CV)测试结果表明,其比普通铅片电极具有更正的起峰电位和更高的电流密度.在施加电位为-1.7,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KHCO3电解液浓度为0.3,mol/L时,生成甲酸的最高电流效率达到92%.对CO2电还原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在低电流密度区,随电流密度的增加,生成甲酸的电流效率和速率都增加;在高电流密度区,随电流密度增加,生成甲酸的速率增加,而生成甲酸电流效率逐渐降低.时长为1 h的CO2电还原反应中,产物甲酸的电流效率逐渐降低,对比反应前后电沉积铅电极的XRD谱图和SEM图发现,铅仍为立方结构,而形貌发生显著变化,铅由四方柱状变为层状覆盖在多孔铜层颗粒的表面.电极的活性面积减小是甲酸电流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电还原 甲酸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萃取塔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璇雯 刘成 张敏华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64,共6页
综述了填料萃取塔的特点、国内外对填料萃取塔中填料的选择与开发并且详述了部分填料的工业应用,同时详细阐述了研究者使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填料萃取塔的传质特性和流体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其中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经验公式方... 综述了填料萃取塔的特点、国内外对填料萃取塔中填料的选择与开发并且详述了部分填料的工业应用,同时详细阐述了研究者使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填料萃取塔的传质特性和流体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其中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经验公式方法及模拟方法。通过实验,能获得准确的液滴直径、分散相体积分数、液泛速度与滑移速度等数据,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则能获得详细的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等微观信息。可以预见,实验方法、经验公式、计算机模拟的有机结合将成为解决填料萃取塔传质和流体动力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萃取塔 填料开发 传质特性 流体动力学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燃料裂解产物中芳烃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海静 张香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7-874,共8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通过优化程序升温和调制周期,建立了喷气燃料裂解产物中芳烃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多环芳烃(PAH)同分异构体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利用MS检测器谱库检索结果、芳烃标准品及相关的...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通过优化程序升温和调制周期,建立了喷气燃料裂解产物中芳烃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多环芳烃(PAH)同分异构体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利用MS检测器谱库检索结果、芳烃标准品及相关的文献报道,对喷气燃料裂解产物中常见的单环芳烃、二环芳烃、三环芳烃及四环芳烃等共27种芳烃进行了准确定性,并利用外标GC×GC-FID法对其进行定量。定量结果表明,芳烃含量均随着裂解产气率的增加而增大,当裂解产气率达到22%时,二环芳烃开始产生,且其含量随着裂解产气率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该方法与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相比,具有更好的分离及定性能力,可应用于复杂样品的分离及其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 质谱 芳烃 喷气燃料 裂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煤油基吸热型碳氢燃料烃族组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海静 刘国柱 张香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80-785,共6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MS)考察了色谱柱系统、程序升温条件和调制周期3个主要因素对样品组分分离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煤油基吸热型碳氢燃料烃族组成的定性分析方法,并利用GC×GC-FID通过有效碳数校正因子对烃族组...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MS)考察了色谱柱系统、程序升温条件和调制周期3个主要因素对样品组分分离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煤油基吸热型碳氢燃料烃族组成的定性分析方法,并利用GC×GC-FID通过有效碳数校正因子对烃族组成进行定量。对选取的9种燃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定量结果与标准方法 ASTM D2425的结果高度一致,相对误差基本均在±10%以内。利用该方法计算的碳含量结果与元素分析法相比误差均在0.5%以下。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前处理,稀释后可直接进样分析,操作简单,而且可直观地看出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为改进燃料的性能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 烃族组成 碳氢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光电子能谱法研究色素炭黑的表面化学性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道宏 王日杰 +1 位作者 张继炎 何菲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4-638,共5页
色素炭黑是炭黑工业中的高性能、高附加值品种,深入认识色素炭黑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开发利用新品种色素炭黑很重要.通过X光电子能谱法测试表征了用不同方法生产的多种典型色素炭黑的表面元素组成与化学性质,阐明了导致接触法炭黑和... 色素炭黑是炭黑工业中的高性能、高附加值品种,深入认识色素炭黑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开发利用新品种色素炭黑很重要.通过X光电子能谱法测试表征了用不同方法生产的多种典型色素炭黑的表面元素组成与化学性质,阐明了导致接触法炭黑和炉法炭黑表面性质上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炉法炭黑在臭氧化处理过程中表面化学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研究结果指出,接触法炭黑与氧化炉法炭黑的表面在碳 氧键合结构形式及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炉法炭黑的pH值高于接触法炭黑的主要原因是炉法炭黑表面碳 氧双键结构含量较低;炉法炭黑表面臭氧化过程中主要生成的是表面碳 氧单键结构,进一步氧化为双键的程度很低.此外,实验分析了接触法炭黑表面氮元素的组成,结果表明主要是以氨基和硝基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素炭黑 X光电子能谱 表面酸性含氧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