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芯片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占科 雷万生 常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46,共2页
生物芯片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学、微加工技术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多学科和领域。它针对DNA、RNA、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分子,将不连续的、离散的分析过程集成在一起,完成样品预处理、亲和结合反应以及信号检测等过程,
关键词 微球荧光编码 微球阻抗编码 生物芯片 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中医脉象复放系统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学民 宋鹏 +3 位作者 周鹏 陆小左 王玥 曹宏梅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4-1609,共6页
为了改进当前脉象模拟技术一致性较差,未考虑中医师的取脉位置和应指压力等缺点,设计了新型脉象发生器和仿生手,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智能检测中医师的取脉位置和应指压力,实现人体26种临床脉象和被试者脉象的准确复放。经过实验验... 为了改进当前脉象模拟技术一致性较差,未考虑中医师的取脉位置和应指压力等缺点,设计了新型脉象发生器和仿生手,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智能检测中医师的取脉位置和应指压力,实现人体26种临床脉象和被试者脉象的准确复放。经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复放波形、脉图与输入波形间的相关系数R xy均大于0.85,具有显著相关性;脉象主要特征值误差在5%以内。经多名老中医盲测,一致认为本复放系统可应用于中医脉诊课堂教学测试、职业中医师培训考核、中医脉诊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脉象 脉象复放 多传感技术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积分球和锁相放大测量的近红外多波长光学参量测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晨曦 赵会娟 +2 位作者 王秋殷 宋扬 徐可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11-1815,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近红外LD光源及锁相检测技术的双积分球组织光学参量测量系统,波长范围为1300~1600nm,正弦电调制光信号,光开关切换不同波长.提出了积分球系统改进措施,测量了散射/吸收混合溶液在1310nm下的光学参量,结果显示,约化散射... 介绍了一种基于近红外LD光源及锁相检测技术的双积分球组织光学参量测量系统,波长范围为1300~1600nm,正弦电调制光信号,光开关切换不同波长.提出了积分球系统改进措施,测量了散射/吸收混合溶液在1310nm下的光学参量,结果显示,约化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测量相对偏差分别<5%和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光学 光学参量 近红外光 双积分球 锁相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光谱法对提高近红外无创血液成份检测精度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刚 王焱 +3 位作者 李秋霞 李晓霞 林凌 刘玉良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5-348,共4页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液成分检测因测量方法具有优越性,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除血氧以外,目前还没有进入临床应用的报道,其原因在于个体差异和测量条件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研究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检测方法-动态光谱法可使...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液成分检测因测量方法具有优越性,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除血氧以外,目前还没有进入临床应用的报道,其原因在于个体差异和测量条件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研究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检测方法-动态光谱法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先从检测原理出发,研究了传统的近红外无创血液成分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造成测量精度较低的因素;再分析了动态光谱法对这些因素的抑制或克服.从理论上得到了动态光谱法可以大大提高血液成分无创检测精度的结论,为基于光谱法的无创血液成分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浓度 无创检测 动态光谱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个体条件测量差异的动态光谱及其频域提取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刚 李晓霞 +2 位作者 林凌 刘玉良 王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266,共4页
在近红外光谱的皮肤无创检测中,个体差异是一个相当大的技术难题。在血液成分无创检测中,个体差异包括毛发、角质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研究表明,个体差异随着个体不同而不同,是阻碍血液成分无创检测技术实用化的重... 在近红外光谱的皮肤无创检测中,个体差异是一个相当大的技术难题。在血液成分无创检测中,个体差异包括毛发、角质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研究表明,个体差异随着个体不同而不同,是阻碍血液成分无创检测技术实用化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了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的产生机理和傅里叶变换的检测血液成分浓度的新方法———频域提取法,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测量中由于皮肤组织和肌肉组织产生的差异;提出了动态光谱的概念,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说明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并通过实验直接提取了各波长中仅由血液成分产生的吸光度光谱图,对于近红外光谱无创检测血液成分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近红外光谱 无创检测 脉搏波动 个体差异 频域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信息交互的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明东 蒋晟龙 +2 位作者 王忠鹏 綦宏志 万柏坤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9-1100,共12页
外骨骼机器人是集人体信息检测、机器人自动控制、神经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高科技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研发技术现状和应用市场前景,分别从外骨骼动力驱动和运动测量技术角度剖析了支撑典型外骨骼机器人实现其运动辅助... 外骨骼机器人是集人体信息检测、机器人自动控制、神经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高科技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研发技术现状和应用市场前景,分别从外骨骼动力驱动和运动测量技术角度剖析了支撑典型外骨骼机器人实现其运动辅助功能的主要技术基础,重点从神经信息交互角度出发,讨论了构建人机信息交互环路中的技术瓶颈,以及如何更为高效准确地获取人体运动意图.最后展望了其未来技术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外骨骼 人机信息环路 运动意图识别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光谱的脉搏血氧测量精度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刚 李尚颖 +3 位作者 林凌 王焱 李晓霞 卢志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21-1824,共4页
脉搏血氧仪具有连续、无创、快速、准确监测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功能,现已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法结合分光光度测定法和容积描记法2个基本方法,用红光和红外光同时对手指及耳垂等组织照射和检测。红外光和... 脉搏血氧仪具有连续、无创、快速、准确监测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功能,现已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法结合分光光度测定法和容积描记法2个基本方法,用红光和红外光同时对手指及耳垂等组织照射和检测。红外光和红光的容积描记图的波幅比值,随动脉血氧饱和程度而变化。目前使用的脉搏血氧仪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由于其结果受到测量原理,测量条件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精度不能令人满意。文章从动态光谱的观点出发,通过分析传统脉搏血氧测量原理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从理论上推导出实现高精度脉搏血氧测量的方法。动态光谱方法在原理上具有抑制或克服个体差异和测量条件对检测光谱影响的优点。采用该方法可以消除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的理论上的绝大部分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饱和度 脉搏血氧测定法 动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信号的多尺度熵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葛家怡 周鹏 +2 位作者 赵欣 刘海婴 王明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5,19,共4页
给出了多尺度熵的算法步骤,对生理信号中两种常见噪声白噪声和1/f噪声的多尺度熵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1/f噪声有比白噪声更为复杂的结构,探讨了混沌信号logistic映射的多尺度熵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睡眠时期脑电信号的多尺度熵进行了比... 给出了多尺度熵的算法步骤,对生理信号中两种常见噪声白噪声和1/f噪声的多尺度熵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1/f噪声有比白噪声更为复杂的结构,探讨了混沌信号logistic映射的多尺度熵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睡眠时期脑电信号的多尺度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脑电信号具有复杂结构,醒期熵值最高,睡眠Ⅳ期熵值最低;睡眠Ⅰ期、睡眠Ⅱ期和醒期复杂度较高,变化趋势接近;睡眠Ⅲ期、睡眠Ⅳ期和快速眼动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尺度后复杂度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非平稳 多尺度熵 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光谱频域提取的FFT变换精度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刚 李秋霞 +3 位作者 林凌 李晓霞 王焱 刘玉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77-2180,共4页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液成分检测因其测量方法的优越性,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除血氧饱和度外,目前还没有进入临床应用成果的报道,其关键在于个体差异和测量条件对检测精度的影响。文章先介绍一种可以消除个体差异的新的...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液成分检测因其测量方法的优越性,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除血氧饱和度外,目前还没有进入临床应用成果的报道,其关键在于个体差异和测量条件对检测精度的影响。文章先介绍一种可以消除个体差异的新的检测方法———动态光谱法,再从其原理出发,推导出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动态光谱频域提取法。同时,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采样率,采样周期个数,非同步采样对(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采样率,采样信号周期个数、并利用现有的加窗和插值算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动态光谱数据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检测 动态光谱 血液成分 测量精度 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爽 仝晶晶 +4 位作者 郭冬月 柯余锋 许敏鹏 万柏坤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4-732,共9页
情绪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决策等认知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记忆系统,在知觉、记忆与人类认知行为之间搭起信息交流的平台。现有研究证明,情绪状态会影响正常人的工作记忆,而情绪障碍性疾... 情绪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决策等认知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记忆系统,在知觉、记忆与人类认知行为之间搭起信息交流的平台。现有研究证明,情绪状态会影响正常人的工作记忆,而情绪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工作记忆易受负性情绪影响而受到损伤,所以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特别是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一直是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研究情绪如何影响工作记忆,从情绪与工作记忆基本概念入手,分别综述其相关生理机制、经典理论、常用实验范式和已有研究成果,最后讨论其存在问题并预测其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工作记忆 脑电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欣 陈志堂 +3 位作者 王坤 王仲朋 周鹏 綦宏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93,共10页
基于运动想象(MI)的脑-机接口(BCI)作为一项新的运动损伤康复手段,在帮助改善和恢复丧失的身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MI-BCI走向实用化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MI诱发生理信号空间分辨率低、使用者训练时间较长和异步控... 基于运动想象(MI)的脑-机接口(BCI)作为一项新的运动损伤康复手段,在帮助改善和恢复丧失的身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MI-BCI走向实用化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MI诱发生理信号空间分辨率低、使用者训练时间较长和异步控制MI-BCI系统难以有效实现等。简要阐述MI相关的机制研究,然后针对以上问题从信号采集、信号处理算法分析、范式设计和异步控制研究等,综述相关解决方案及其研究现状,最后概述MI-BCI的应用,并展望MI-BCI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脑-机接口 信号处理 系统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lolens的增强现实脑-机接口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力新 张裕坤 +3 位作者 柯余峰 杜佳乐 许敏鹏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8,共8页
当前脑-机接口(BCI)发展迅速,但高性能无创BCI往往需要借助显示设备诱发特定脑电信号,其中最常用的为计算机屏幕,因其难以实现可穿戴而限制BCI的便携性。将增强现实技术(AR)与BCI相结合形成AR-BCI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提升BCI的实用性。然... 当前脑-机接口(BCI)发展迅速,但高性能无创BCI往往需要借助显示设备诱发特定脑电信号,其中最常用的为计算机屏幕,因其难以实现可穿戴而限制BCI的便携性。将增强现实技术(AR)与BCI相结合形成AR-BCI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提升BCI的实用性。然而已有AR-BCI研究仅有少量报道,且识别正确率与速度均有待提升。通过采用微软的可穿戴增强现实设备Hololens作为显示设备,实现一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AR-BCI,通过Hololens设备产生视觉刺激诱发八种频率的SSVEP信号,分别开展在线与离线实验,并与基于计算机屏幕的刺激进行比较。参与实验的12名被试成功在增强现实环境中诱发出明显的SSVEP信号,利用1和2 s长的EEG信号分别实现平均88.67%和98.6%的在线识别正确率。该研究表明,AR-BCI有望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可穿戴的便携化高性能控制型BCI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增强现实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激光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钠通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乔晓艳 李刚 贺秉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利用波长670nm、功率5mW的半导体激光器照射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其电压门控Na+通道的特性.实验发现:弱激光作用5min时,Na+通道激活电位和峰值电位开始向负电位方向移动,7min激光作用达稳定;激... 利用波长670nm、功率5mW的半导体激光器照射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其电压门控Na+通道的特性.实验发现:弱激光作用5min时,Na+通道激活电位和峰值电位开始向负电位方向移动,7min激光作用达稳定;激光照射对Na+通道电流峰值无影响,对照组和激光照射组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为(-383.51±26.93)pA/pF和(-368.36±33.14)pA/pF(n=8,P>0.05);激光作用降低了Na+通道的激活阈值电位和峰值电位,对照组通道电流在-40mV激活,-30mV达峰值,激光照射组通道电流在-60mV激活,-40mV达峰值;激光照射改变了Na+通道半数激活电压和斜率因子,对照组和激光照射组的半数激活电压分别为(-42.091±1.537)mV和(-54.971±1.846)mV(n=8,P<0.01),斜率因子分别为(1.529±0.667)mV和(2.634±0.519)mV(n=8,P<0.05).结果表明,弱激光照射海马神经元可改变Na+通道的激活特性,从而影响动作电位的去激化过程,进而会引起神经元细胞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通道 膜片钳技术 弱激光照射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用于抑郁症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力新 郭冬月 +3 位作者 刘爽 刘潇雅 盛悦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6-624,共9页
以显著持久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极严峻的公共心理健康隐患。抑郁症治疗除常用的药物、心理和物理等方法外,近年兴起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物理疗法,因其使用方... 以显著持久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极严峻的公共心理健康隐患。抑郁症治疗除常用的药物、心理和物理等方法外,近年兴起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物理疗法,因其使用方便、副作用少且无需麻醉、经济实惠等突出优点受到广泛关注。TDCS可无创穿过颅骨,直接以微弱电流刺激前额叶皮层来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以此达到调理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尝试将tDCS用于抑郁症治疗的多年研究已确认:tDCS有显著抗抑郁疗效,并可改善抑郁患者的认知心理状况,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抑郁症治疗新手段。从其治疗机理、作用疗效、安全操作与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综述tDCS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认知心理 治疗机理 作用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射光层析成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会娟 姜颖婷 +3 位作者 缪辉 高峰 YUKARI Tanikawa YUKIO Yamada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2-1146,共5页
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时间分辨光学层析成像测量系统的光学参量预测能力、多个测量通道的一致性,表明了本测量系统具有层析成像的潜力.研究了采用特征数据量(平均飞行时间、广义脉冲谱技术为基础的用数据类型R)及全时间分辨数据的图像重... 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时间分辨光学层析成像测量系统的光学参量预测能力、多个测量通道的一致性,表明了本测量系统具有层析成像的潜力.研究了采用特征数据量(平均飞行时间、广义脉冲谱技术为基础的用数据类型R)及全时间分辨数据的图像重建算法在光学参量重建准确度、重建出的对象尺寸、空间分辨率等方面的各自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成像 近红外光 时间分辨 光学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刺激用平面线圈结构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乔清理 王秀宏 +1 位作者 朱贻盛 王明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6-329,363,共5页
文中建立了采用任意形状平面线圈磁刺激仪的RLC模型 ,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优化线圈 ,将磁刺激仪线圈的性能指标分为反映线圈输出性能的峰值磁能和反映线圈结构的几何变量。在磁刺激激活函数达到阈值条件下 ,调整平面螺旋线... 文中建立了采用任意形状平面线圈磁刺激仪的RLC模型 ,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优化线圈 ,将磁刺激仪线圈的性能指标分为反映线圈输出性能的峰值磁能和反映线圈结构的几何变量。在磁刺激激活函数达到阈值条件下 ,调整平面螺旋线圈的结构并计算出依赖于线圈结构参数的输出性能值 ,从而 ,寻找最优的线圈几何参数。优化结果表明 :线圈外半径是关键因素 ,给定阈值条件 ,选择合适的线圈外半径 ,可以大大降低线圈峰值磁能 ;另外 ,现在使用的圆环线圈并非最优 ,D形线圈优于圆环线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优化 峰值磁能 D型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小波收缩消噪技术及确定消噪门限的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邢占峰 张凯 吕扬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37-41,共5页
本文阐述了一种改进的小波收缩消噪技术 ,将在小波系数域进行的收缩改进到模值域上进行 ,并根据统计知识和李氏指数的理论推导出了噪声各个阶次小波变换模值上界之间的关系及对模值上界的估计方法。进而提出了各个阶次消噪阈值的自动确... 本文阐述了一种改进的小波收缩消噪技术 ,将在小波系数域进行的收缩改进到模值域上进行 ,并根据统计知识和李氏指数的理论推导出了噪声各个阶次小波变换模值上界之间的关系及对模值上界的估计方法。进而提出了各个阶次消噪阈值的自动确定技术 ,实现了无人工干预的小波消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斑噪声 小波收缩 噪声抑制 李氏指数 B型超声诊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同源样本捆绑法的情绪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爽 仝晶晶 +2 位作者 杨佳佳 綦宏志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77,共6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中,新理论方法的提出使得情绪的识别准确率有了进一步提高。然而,一旦走向实际应用,识别率大幅度下降,建立高精确率的情绪识别模型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同源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中,新理论方法的提出使得情绪的识别准确率有了进一步提高。然而,一旦走向实际应用,识别率大幅度下降,建立高精确率的情绪识别模型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同源样本携带的非情绪信息使情绪识别模型更容易识别测试集的样本,使得传统的情绪识别方法出现识别正确率虚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样本划分方法-同源样本捆绑法,并对10名被试开展情绪诱发实验,利用情绪图片和视频诱发平静、愉悦、难过和恶心等4种情绪状态。提取6个频段的脑电信号(θ∶4~8 Hz,α:8~12 Hz,β1:13~18 Hz,β2:18~30 Hz,γ1:30~36 Hz和γ2:36~44 Hz)的功率谱特征,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情绪识别,并对比传统随机方法与同源样本捆绑法的情绪识别效果。结果显示,对于图片诱发任务,随机法四分类平均正确率为43.92%,而捆绑法只得到34.15%的平均正确率;在视频诱发任务下,随机法和捆绑法分别得到94.45%和37.88%的平均正确率,随机法显著高于捆绑法,证明传统的样本随机划分方法会带来虚高情绪识别率。最后利用基于递归筛选的支持向量机(SVM-RFE)算法剔除基于同源样本捆绑法下的非情绪特征,提高情绪识别正确率,图片和视频诱发任务分别得到76.22%和72.53%的平均识别正确率。综上,所提出的同源样本捆绑法可以剔除非情绪因素的影响,避免传统的样本划分方法带来的虚高情绪识别率,是情绪识别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重要且必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情绪识别 支持向量机(SVM) 同源样本捆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P情绪状态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仝晶晶 刘爽 +2 位作者 郭冬月 柯余峰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7-304,共8页
近年来,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建设作用正逐步受到关注,尤其是情绪对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刷新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组织16名青年受试者参与动态工作记忆任务实验,探讨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类不同情绪状态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实验首先... 近年来,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建设作用正逐步受到关注,尤其是情绪对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刷新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组织16名青年受试者参与动态工作记忆任务实验,探讨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类不同情绪状态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实验首先采用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使受试者分别进入三类情绪状态,随后执行4个数字的动态工作记忆任务。结果发现,积极情绪状态下工作记忆刷新时间显著增长(积极情绪状态:(1.016±0.338)s;中性情绪状态:(0.814±0.347)s,P<0.05);刷新ERP在额中央部N2幅值显著小于中性情绪;工作记忆刷新的后期(400~1 000 ms),在频带13~30 Hz处的能量降低显著低于中性情绪。消极情绪状态下工作记忆刷新时间与中性情绪无显著差异;工作记忆刷新的早期(0~400ms),在频带0~8Hz处的能量升高显著低于中性情绪。以上结果说明积极情绪对工作记忆刷新存在干扰作用,但未发现消极情绪对工作记忆刷新的显著影响。有关情绪状态影响工作记忆刷新机制的初步研究将为提高工作记忆刷新绩效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工作记忆 脑电 事件相关电位 刷新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时间效应对情绪识别模型的影响及解决措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爽 仝晶晶 +6 位作者 郭冬月 柯余锋 孟佳圆 陈龙 许敏鹏 綦宏志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中。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建立高精确度的情绪识别模型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剔除或降低脑电信号的时间效应,进而提高情绪识别模型的时间鲁棒性。拟通过增加情绪模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中。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建立高精确度的情绪识别模型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剔除或降低脑电信号的时间效应,进而提高情绪识别模型的时间鲁棒性。拟通过增加情绪模型中训练样本的天数,降低时间效应对识别模型的影响。利用视频诱发被试的正性、中性、负性3种情绪状态,共9名被试参与实验,每名被试需在1个月内进行5次数据采集,每次采集的时间间隔分别是1天、3天、1周和2周。采集被试60导联的脑电信号,并提取6个频段的功率谱特征。在模式识别阶段,分类器的训练样本分别来自N天的样本(N=1,2,3,4),剩余(5-N)天的数据则作为测试样本,得到不同训练天数下的分类正确率。结果表明:脑电时间效应的确会影响情绪识别的正确率,当训练集与测试集中的样本来源于不同的两天时,识别率显著下降(P<0.01);随着训练集样本天数的增加,正确率提高,正确率与训练样本的天数呈正相关;当训练集中样本来源于2~4天时,相比于1天的情况,平均正确率的提高率分别为6.45%(P=0.006)、10.48%(P=0.000)、14.40%(P=0.000),即增加训练集中样本的来源天数,能显著降低时间效应对分类效果的影响。结果证实,脑电时间效应能显著降低情绪识别模型的识别正确率,增加训练样本的天数可降低时间效应对识别模型的影响,并提高情绪识别模型的时间鲁棒性,从而为情绪模型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情绪识别 时间效应 鲁棒性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