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海峰 常津 +2 位作者 张爽男 原续波 姚康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采用复合乳液 溶剂挥发法制得明胶 聚乳酸载五氟脲嘧啶 (5 Fu)微球 ,以混合型乳化剂Tween 80∶Span 80 =5∶1 作为初乳乳化剂 ,O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复乳乳化剂 ,考察了明胶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对微球的成球性、药物包封率及体... 采用复合乳液 溶剂挥发法制得明胶 聚乳酸载五氟脲嘧啶 (5 Fu)微球 ,以混合型乳化剂Tween 80∶Span 80 =5∶1 作为初乳乳化剂 ,O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复乳乳化剂 ,考察了明胶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对微球的成球性、药物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选择、内部水相药物浓度和PLA分子量等均对载药微球的结构与性能产生影响 ,经优化条件得到了成球性和体外释放都比较好的载药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聚乳酸 载药 纳米微球 制备 体外释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量子点纳米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德娜 张兵波 +4 位作者 马贵平 刘旭辉 田惠 张泰平 常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通过超声乳化(O/W)法,在CdSe/CdS荧光量子点外包覆一层双亲性高分子外壳,制得水溶性量子点纳米微球.用荧光发射光谱(PL)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量子点纳米微球(70nm)具有良好的... 通过超声乳化(O/W)法,在CdSe/CdS荧光量子点外包覆一层双亲性高分子外壳,制得水溶性量子点纳米微球.用荧光发射光谱(PL)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量子点纳米微球(70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以及较强的荧光发射强度.用这种改性后的量子点标记的免疫球蛋白分子能够识别专一抗原,因此这种纳米粒子将有望进一步应用于生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双亲性高分子 超生乳化 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O-CMC载药纳米微粒的体外降解及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云霞 原续波 +2 位作者 郭毅 常津 宋存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2-497,共6页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高达18.9%。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1)前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具有一级释放特性;(2)在20d内的释药动力学符合零级释放特性。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子对TJ905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聚糖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微粒 抗癌药物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明 梁超 +6 位作者 李安民 张嘉靖 闫润民 傅相平 张志文 薛菁晖 常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性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流体、胆固醇和紫杉醇制备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磁响应性。将制备的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经尾静...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性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流体、胆固醇和紫杉醇制备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磁响应性。将制备的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头部置0.5T均匀磁场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榆测不同处理组各观察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紫杉醇浓度,观察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磁滞曲线显示,制备的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具有超顺磁性。磁靶向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脑组织紫杉醇浓度均高于非磁靶向组和单纯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靶区药物浓度较单纯药物组提高5~30倍,且可维持局部药物浓度>16h。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沉积于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结论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有效提高脑组织内化疔药物浓度,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靶向神经细胞而发挥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酚 磁力学 药物载体 纳米技术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抗肿瘤药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占科 雷万生 常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46,共2页
生物芯片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学、微加工技术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多学科和领域。它针对DNA、RNA、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分子,将不连续的、离散的分析过程集成在一起,完成样品预处理、亲和结合反应以及信号检测等过程,
关键词 微球荧光编码 微球阻抗编码 生物芯片 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体外实验 被引量:25
6
作者 常津 刘海峰 +4 位作者 许晓秋 原续波 姚康德 尤永平 蒲佩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519,529,共6页
本实验以聚乳酸和O 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 ,并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携带寡核苷酸转染TJ90 5人脑胶质瘤细胞 ,并通过RT PCR方法... 本实验以聚乳酸和O 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 ,并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携带寡核苷酸转染TJ90 5人脑胶质瘤细胞 ,并通过RT PCR方法对细胞的转染情况作了一系列的体外检测。结果表明 ,携带寡核苷酸的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能有效地转染TJ90 5人脑胶质瘤细胞 ,同时也能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细胞中端粒酶RNA、端粒酶催化亚基RNA的表达和端粒酶的活性 ,从而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 ,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O-羟甲基壳聚糖 纳米微球 基因载体 胶质瘤 基因治疗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云霞 原续波 +2 位作者 张晓金 郭毅 常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O 羧甲基壳聚糖作乳化剂和表面修饰剂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 ,并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进行表面修饰 ,然后分别对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和肿瘤细胞抑制率等...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O 羧甲基壳聚糖作乳化剂和表面修饰剂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 ,并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进行表面修饰 ,然后分别对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和肿瘤细胞抑制率等微粒性能进行考察与评价。实验证明 ,O 羧甲基壳聚糖可用于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系统 ,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制备起到很好的乳化性能和表面修饰作用。采用复乳法制备包载 5 Fu的PLA/O CMC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在 5 0nm ,在PBS缓冲溶液中释放时间可达 12d。在对胃癌、乳腺癌和大肠癌三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测定实验中 ,PLA/O CMC纳米微粒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分别可以达到 72 .8%、77.3%和 75 .6 % ,接近或等同于游离 5 Fu药物的抑制率。在作用时间上 ,PLA/O CMC载药纳米微粒也显示出良好的缓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聚糖 聚乳酸 纳米微粒 表面修饰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化单分散量子点/二氧化硅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细胞标记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兵波 宫晓群 +4 位作者 林婷婷 何彦津 成靖 单顺阳 常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6-249,共4页
通过反向微乳液法,在油溶性量子点表面包裹二氧化硅外壳,使油溶性量子点水溶性化,再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在已形成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制备富含氨基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量子点荧光纳米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通过反向微乳液法,在油溶性量子点表面包裹二氧化硅外壳,使油溶性量子点水溶性化,再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在已形成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制备富含氨基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量子点荧光纳米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析、zeta电位检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荧光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二氧化硅量子点纳米球(45nm)具有单分散性、水溶性好及光化学稳定性强等优点.通过静电作用,所制备的单分散氨基化二氧化硅量子点对肿瘤细胞表面膜电荷进行了初步标记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氨基 二氧化硅 细胞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1
9
作者 姚鹏 黄杰 +2 位作者 康春生 浦佩玉 常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建立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方法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超顺磁特性的纳米载体粒子,并将跨膜肽(Tat)、人转铁蛋白(Tf)和抗癌药物甲氨喋呤(MTX)与其结合,构建成兼具跨血脑屏障、磁性和受体介导双靶向及... 目的建立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方法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超顺磁特性的纳米载体粒子,并将跨膜肽(Tat)、人转铁蛋白(Tf)和抗癌药物甲氨喋呤(MTX)与其结合,构建成兼具跨血脑屏障、磁性和受体介导双靶向及抗癌复合功能的纳米载体系统(MTX-O-MNPs-Tat-Tf)。应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震动样磁力计表征该纳米载体系统的形貌、粒径、磁性能并选择大鼠C6细胞考察MTX-O-MNPs-Tat-Tf载体粒子的抗肿瘤特性。结果纳米磁性粒子MTX-O-MNPs-Tat-Tf平均粒径为75nm,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特性。初步动物实验表明,采用放射性元素锝标记,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检测,复合功能载体系统成功跨越大鼠血脑屏障。结论MTX-O-MNPs-Tat-Tf载体系统的建立为今后跨过血脑屏障治疗脑部疾病等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性粒子 血脑屏障 靶向治疗 O-羧甲基壳聚糖 跨膜肽 转铁蛋白 甲氨喋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磁靶向热疗及药物化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安民 闫润民 +6 位作者 赵明 梁超 张嘉靖 傅相平 张志文 薛菁晖 常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39-543,共5页
药物化疗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主要辅助方法,在技术学领域尚无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发展,磁性微粒负载化疗药物作为一种新的靶向化疗系统,在外置磁场的作用下将携载的化疗药物定向聚集于靶区,增加局... 药物化疗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主要辅助方法,在技术学领域尚无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发展,磁性微粒负载化疗药物作为一种新的靶向化疗系统,在外置磁场的作用下将携载的化疗药物定向聚集于靶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有效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在提高化疗药物效果的同时,明显减少正常组织和代谢器官的毒性作用。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具备良好的生物膜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电磁物 高温 诱发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载药毫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燕 常津 +3 位作者 郭艳霜 原续波 刘新玲 李筱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3-588,共6页
采用碳二亚胺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抗人晶状体免疫毫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 ,使毫微球表面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再将抗人晶状体上... 采用碳二亚胺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抗人晶状体免疫毫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 ,使毫微球表面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再将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和结构 ,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载药毫微球粒径。ELISA法检测偶联后的抗体活性 ,MTT法检测免疫毫微球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和细胞内化过程。结果显示载药毫微球表面光滑 ,平均粒径为 191.0± 0 .2 0 2nm ,其载药率为 8.2 % ,药物利用率为2 4 .6 %。免疫载药毫微球中的单克隆抗体HILE6保留达到原免疫活性 84 % ,2 4h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抑制率可达6 8.4 2 %。该免疫载药毫微球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30min后可吸附到晶状体上皮细胞上 ,在 4h内进入细胞质最后进入细胞核。该实验为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后囊混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毫微球 聚乳酸毫微球 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壳聚糖季铵盐载体介导VEGF siRNA转染RPE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妍 刘新玲 +5 位作者 李筱荣 李春晖 杨纪忠 王效武 彭瑶 李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6-620,共5页
背景 将目的基因安全、有效地导入并使其适度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病毒载体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及致突变性等缺点,而非病毒载体以其安全、价廉、灵活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O-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胆固醇(OQLCS/cho... 背景 将目的基因安全、有效地导入并使其适度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病毒载体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及致突变性等缺点,而非病毒载体以其安全、价廉、灵活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O-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胆固醇(OQLCS/chol)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研究OQLCS/chol脂质体的性能及其作为非病毒载体的最适转染条件. 方法 常规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株;根据GeneBank人(NM-0017162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已知序列制备和抽提质粒DNA,采用电泳阻滞法研究OQLCS/chol脂质体与质粒DNA在不同质量比、不同作用时间及是否存在血清等条件下的包载效能,筛选最优转染条件;采用高速离心法进行体外释放动力学实验,绘制体外释放曲线;将培养的细胞分为OQLCS/chol脂质体组和Lipo2000组,采用共培养法分别用OQLCS/chol脂质体和Lipo2000转染R PE细胞,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染色法比较和评价其转染效率;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OQLCS/chol脂质体转染后RPE细胞的存活率,确定OQLCS/chol脂质体的最佳转染安全质量浓度. 结果 OQLCS/chol脂质体纳米粒平均有效粒径为134 nm,Zeta电位为±39.64 mV.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质粒DNA的OQLCS/chol脂质体的体外快速释放相在最初5d,质粒释放量约为70.0%,至14 cl缓释量呈稳态相.OQLCS/chol的最高安全质量浓度为20 μg/ml,OQLCS/chol与质粒DNA质量比≥2∶1、混合时间为30~40 min、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转染条件为最优.载质粒DNA的OQLCS/chol脂质体转染组RPE细胞转染率为71.05%,lLipo2000转染组为7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4,P=0.465). 结论 自行制备的跨膜肽修饰的OQLCS/chol脂质体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Zeta电位高、细胞毒性小、能在较短时间释放达到治疗质量浓度的基因且后续可缓慢平稳释放等特性.OQLCS/chol脂质体将VEGFsiRNA转染到RPE细胞的转染效率与Lipo2000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传递 纳米粒 非病毒载体 小干扰RNA 细胞转染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磁性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与表征(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丽娟 李双艳 +2 位作者 韩磊 黄杰 常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57-1863,共7页
制备了一种新的基因载体材料——赖氨酸修饰的壳聚糖(CTS-lys)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优化制备了CTS-lys原料,红外(IR)和核磁(1H-NMR)检测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大量氨基被赖氨酸修饰.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赖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磁性纳米颗粒(CTS-... 制备了一种新的基因载体材料——赖氨酸修饰的壳聚糖(CTS-lys)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优化制备了CTS-lys原料,红外(IR)和核磁(1H-NMR)检测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大量氨基被赖氨酸修饰.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赖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磁性纳米颗粒(CTS-lys-MNPs).利用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分析仪、磁力计(VSM)和X射线衍射(XRD)对CTS-lys-MNPs进行了表征,并通过U293细胞,研究了CTS-lys-MNPs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CTS-lys-MNPs的平均粒径为100nm,具有较好的超顺磁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凝胶电泳实验观察了CTS-lys-MNPs和DNA的结合情况,并通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研究了CTS-lys-MNPs和DNA的复合物在动物体内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结果表明,CTS-lys-MNPs是一种较好的磁靶向基因载体并能成功地跨越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赖氨酸 磁性纳米颗粒 靶向 基因载体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诊疗导管表面修饰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爽男 许晓秋 +1 位作者 李景庆 常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0-64,共5页
采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PVP)与聚氨酯 (PU)预聚体生成的拟互穿网络对介入诊疗导管的基材进行表面修饰 ,获得了遇水即变润滑的表面 ,并对该表面进行了润滑性、牢固性、毒性、亲水性、抗凝血性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 ,经表面修饰的... 采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PVP)与聚氨酯 (PU)预聚体生成的拟互穿网络对介入诊疗导管的基材进行表面修饰 ,获得了遇水即变润滑的表面 ,并对该表面进行了润滑性、牢固性、毒性、亲水性、抗凝血性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 ,经表面修饰的导管的润滑性、牢固性和抗凝血性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表面修饰 润滑性 抗凝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GMA磁微球的纳米机械免疫传感器的片上磁分离
15
作者 高鹏 姚素英 +2 位作者 常津 李二茂 王伟才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8,共6页
应用具有磁性和抗体双重靶向功能的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磁微球,设计出新型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借助微平面电感线圈,实现在液相环境中,加电流时磁微球吸附,去电流时磁性微球解析并重新分布,解决传统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的不足.着重... 应用具有磁性和抗体双重靶向功能的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磁微球,设计出新型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借助微平面电感线圈,实现在液相环境中,加电流时磁微球吸附,去电流时磁性微球解析并重新分布,解决传统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的不足.着重研究片上磁分离机理,梁上微电感线圈结构,微磁场对磁微球的吸引,设计并优化出满足新型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所需线长200μm、宽10μm、线间距厚10μm、1μm的钛金材料蛇形微平面电感线圈.通过生物磁分离实验,验证了设计及优化的结果,实现了用于生物分子分离的片上磁分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磁微球 片上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长循环高分子脂质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生 王化泉 +5 位作者 王汉杰 苏文雅 王亮亮 彭瑶 韩磊 常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3-1069,共7页
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基因载体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仍然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差、易发生团聚、难以多功能化等缺点.通过使用合成的双亲性高分子共轭亚油酸修饰聚赖氨酸(PC)代替小分子磷脂制备的高分子脂质体(PLs),不仅保留了脂质体的优势... 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基因载体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仍然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差、易发生团聚、难以多功能化等缺点.通过使用合成的双亲性高分子共轭亚油酸修饰聚赖氨酸(PC)代替小分子磷脂制备的高分子脂质体(PLs),不仅保留了脂质体的优势,并且克服了上述缺点;通过对高分子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可使制备的高分子脂质体具有长循环性.结果表明,高分子脂质体粒径为纳米级,具有药物缓释性能、较低的细胞毒性及较高的细胞内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药物载体 高分子脂质体 聚赖氨酸 共轭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纳米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新玲 李筱荣 +1 位作者 常津 刘晓燕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聚乳酸纳米毫微粒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5Fu聚乳酸纳米毫微粒,观察毫微粒的大小、表面形态和结构,毫微粒载药率和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取传3代晶状体... 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聚乳酸纳米毫微粒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5Fu聚乳酸纳米毫微粒,观察毫微粒的大小、表面形态和结构,毫微粒载药率和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取传3代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对比试验,设5Fu纳米毫微粒、5Fu原药、空载纳米毫微粒组、空白对照组。设0.5~62.5mg·L-14个剂量组,作用24h、72h、120h、168h后光镜下观察细胞性状,MTT法检测抑制作用。结果(1)制备的5Fu纳米毫微粒平均粒径(191.000±0.202)nm;载药率为8.1%;首日药物突释率为38.3%,缓释时间20d;(2)5Fu纳米毫微粒和5Fu原药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并随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空载聚乳酸纳米毫微粒对细胞无抑制作用;(3)作用初期各剂量组5Fu纳米毫微粒的抑制作用低于或等于原药,随时间延长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超过原药,差异有显著性。结论5Fu聚乳酸纳米毫微粒性状稳定,可长期释放药物,有效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随时间延长作用明显高于原药,可以作为靶向缓释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纳米毫微粒 晶状体上皮细胞 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载药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英文) 被引量:18
18
作者 梁晓飞 王汉杰 +2 位作者 田惠 罗浩 常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9,共7页
通过羧甲基壳聚糖接枝二甲基十八烷基环氧丙基氯化铵,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和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QACMC).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谱(1H-NMR)、X射线衍射(XRD)谱、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等对其分子结构、... 通过羧甲基壳聚糖接枝二甲基十八烷基环氧丙基氯化铵,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和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QACMC).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谱(1H-NMR)、X射线衍射(XRD)谱、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等对其分子结构、结晶和热性能进行研究,同时研究QACMC的吸湿保湿性能,并与透明质酸(HA)、壳聚糖(chitosan)和羧甲基壳聚糖(CM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QACMC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结晶度可达72.3%;其吸湿保湿性低于透明质酸(HA)和羧甲基壳聚糖,而受季铵基团取代度和QACMC分子量的影响,羧酸盐和季铵盐两种亲水基团对QACMC吸湿性的影响不具有协同作用;QACMC对亲脂性药物盐酸米诺环素的载药率可达10.9%(质量分数),远高于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 结晶性 吸湿 保湿 载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可共载水溶和脂溶药物的壳聚糖季铵盐乙醇脂质体的载药性能表征(英文) 被引量:13
19
作者 梁晓飞 胡晶莹 +2 位作者 陈复华 李宗海 常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7-902,共6页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可包载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乙醇脂质体,研究了OQCMC乙醇高分子脂质体的相图、粒径和电位、对药物的包封及释放能力及共载水溶性和脂溶性荧光染料后的细胞内递送能力.结果表明:OQCM...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可包载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乙醇脂质体,研究了OQCMC乙醇高分子脂质体的相图、粒径和电位、对药物的包封及释放能力及共载水溶性和脂溶性荧光染料后的细胞内递送能力.结果表明:OQCMC上长链季铵盐分子的取代度和共乳化剂乙醇的加入量对相图中微乳区域的面积影响不大;微乳液法可制备包载水溶性长春新碱(VCR)、脂溶性消炎痛(IMC)或二者共载的OQCMC载药微球,微球粒径为(52.40±0.55)nm,分布均匀;微乳液体系对VCR的最大载药率为22.7%,对IMC的最大载药率为20.1%,二者共载时,VCR的最大载药率为12.2%,IMC的最大载药率为10.0%;载药微球对药物具有缓控释功能.OQCMC乙醇高聚物脂质体可有效地包载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水溶性)和尼罗红(脂溶性),并将二者递送到卵巢癌HO8901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表面活性剂 纳米颗粒 药物递送 微乳液 乙醇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疾病诊断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成像探针的构建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兵波 宫晓群 +7 位作者 李卓权 郭方方 蔡少瑜 孔继烈 杨秋花 马浩 常津 时东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2-985,共4页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技术,以钆离子、近红外低毒量子点、二氧化硅和聚丙烯酸(PAA)等为原料,采用一系列纳米载体自组装技术,构建出MRI弛豫率/荧光效率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结果表明,与未螯合GdⅢ的...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技术,以钆离子、近红外低毒量子点、二氧化硅和聚丙烯酸(PAA)等为原料,采用一系列纳米载体自组装技术,构建出MRI弛豫率/荧光效率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结果表明,与未螯合GdⅢ的量子点纳米探针相比,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更高的弛豫率;t1-加权MRI成像也证实了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很好的阳性造影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近红外量子点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