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地区海积软土的孔压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 被引量:5
1
作者 雷华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9,共4页
确定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是土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对天津市欠固结海积软土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了孔隙水压力变化的主要特征。已有的孔压模型中孔压与应力应变的关系不唯一,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孔隙水压力模型,并确定了模... 确定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是土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对天津市欠固结海积软土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了孔隙水压力变化的主要特征。已有的孔压模型中孔压与应力应变的关系不唯一,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孔隙水压力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海积软土 孔压模型 孔隙水压力 固结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便携式机械故障智能诊断系统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学欣 王太勇 +1 位作者 陈珊 万淑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2,84,共4页
在分析机械故障诊断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数据采集的实时性要求、故障循检的便携式要求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便携式机械故障智能诊断系统 ,该系统具有快速、实时信号采集和智能数据分析功能。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 在分析机械故障诊断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数据采集的实时性要求、故障循检的便携式要求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便携式机械故障智能诊断系统 ,该系统具有快速、实时信号采集和智能数据分析功能。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 ,通过对标准方波信号的实验分析 ,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 故障诊断 数据采集 DSP 信号分析 智能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储能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李巾锭 宋关羽 +8 位作者 樊林浩 张寿行 李斯奇 王惟宇 尹燕 凌国维 潘刚 焦魁 王成山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8-1726,共9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储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关乎未来国家能源产业发展和新型储能技术革新。储能作为新兴技术,产业链上中下游人才需求强劲,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新型交叉学科,肩负培养未来引领储能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发...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储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关乎未来国家能源产业发展和新型储能技术革新。储能作为新兴技术,产业链上中下游人才需求强劲,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新型交叉学科,肩负培养未来引领储能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紧缺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自2020年以来,我国已有84所高校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各高校对于储能领域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储能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及实践育人模式更是需要从0到1的原始创新。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等多学科的知识,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融会贯通,是储能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急需构建一套符合当前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储能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加快培养储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本文立足天津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发挥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优势,依托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优势资源,构建了三层次储能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突出学科交叉、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将多学科知识通过基础类实验、专业类实验、项目式实验、模块式实验、综合性实验进行融会贯通,并在天津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实验教学 新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品平台和机械总线的爬行机器人可适应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永亮 焦明生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6-279,317,共5页
简要介绍了可适应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并以模块化原理、产品平台为基础,结合机械总线技术进行了可适应爬行机器人实例探索.设计了爬行平台,开发了燕尾槽式总线接口,通过接口的开放扩展性,与两个不同的最终功能执行模块相连接,完成了... 简要介绍了可适应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并以模块化原理、产品平台为基础,结合机械总线技术进行了可适应爬行机器人实例探索.设计了爬行平台,开发了燕尾槽式总线接口,通过接口的开放扩展性,与两个不同的最终功能执行模块相连接,完成了管外喷涂和管外缠带两个不同的任务,从而实现了基于一个平台对两种不同功能变易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适应设计 机械总线 模块 产品平台 爬行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随机参数的机械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柏岩 朱志辉 +1 位作者 王树新 韩崇昭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5年第7期5-8,共4页
在工程中,机械多体系统的参数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如设计公差、制造和装配误差、磨损等因素导致零件的几何尺寸具有随机性;工作温度的影响使得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产生变异。传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往往忽略了参数的随机性,因此存在... 在工程中,机械多体系统的参数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如设计公差、制造和装配误差、磨损等因素导致零件的几何尺寸具有随机性;工作温度的影响使得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产生变异。传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往往忽略了参数的随机性,因此存在局限性。文章基于Kane方程,采用随机理论处理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讨论了含随机参数的多体系统建模问题;并采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解算,最终得到统计意义上的结果。对一含随机参数的柔性机械臂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随机参数 MONTE-CARLO方法 柔性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多体系统运动功能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柏岩 刘宝栋 +1 位作者 王树新 韩崇昭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5年第8期7-9,12,共4页
机械多体系统都存在不确定性问题,设计公差、装配误差、环境温度、摩擦磨损等因素使得机械系统具有不确定性。故机械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响应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在系统建模时考虑不确定性参数因素的影响。文章提出采用机械多体系统... 机械多体系统都存在不确定性问题,设计公差、装配误差、环境温度、摩擦磨损等因素使得机械系统具有不确定性。故机械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响应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在系统建模时考虑不确定性参数因素的影响。文章提出采用机械多体系统运动功能可靠性的概念对动力学响应进行可靠性评价。机械多体系统运动功能可靠性定义为机械系统的某些关键部件的运动学参量满足预定容许范围的概率,这些参量包括位置、方向、速度、加速度等。文章还给出了常用运动功能可靠性的定义与计算方法。运动功能可靠性可用于评价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和实现特定运动功能的能力,并有助于指导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多体系统 不确定性 随机参数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并联机械手视觉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钱慧 杨志永 黄田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4-38,共5页
针对智能型pick-and-place机械手高速、高精度的特点,介绍了该系统视觉处理软件开发中的主要技术。首先概述了视觉系统的组成,并根据机械手的特点和其控制系统的开发环境选择NIPCI-1428图像采集卡和LabVIEW作为视觉处理环境;随后详尽论... 针对智能型pick-and-place机械手高速、高精度的特点,介绍了该系统视觉处理软件开发中的主要技术。首先概述了视觉系统的组成,并根据机械手的特点和其控制系统的开发环境选择NIPCI-1428图像采集卡和LabVIEW作为视觉处理环境;随后详尽论述了软件的开发步骤。最后,将该视觉软件应用于三自由度pick-and-place并联机械手上,实验结果可以保证机械手高速高精度的特性,从而验证了该软件的可行性及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and—place LabVIEW 视觉系统 软件开发技术 并联机械手 视觉处理 高速 环境选择 图像采集卡 主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计算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雪梅 韩雪松 王树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0-42,9,共4页
在精密加工中应用分子动力学仿真技术,存在仿真模型较小、计算速度太慢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并行分子动力学仿真技术,它是在原来的分子动力学仿真技术里面加入并行的思想,用并行的优势来弱化原仿真的劣势,可以扩大仿真规模,提高运算速度,... 在精密加工中应用分子动力学仿真技术,存在仿真模型较小、计算速度太慢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并行分子动力学仿真技术,它是在原来的分子动力学仿真技术里面加入并行的思想,用并行的优势来弱化原仿真的劣势,可以扩大仿真规模,提高运算速度,使仿真模型更加接近于实际,从而促进超精密加工微观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并行计算 分子动力学 MPI P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AD VBA的机械零件特征造型及参数化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彩 陈树昌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3年第5期49-50,共2页
本文介绍了采用MCADVBA对MechanicalDesktop6.0(MDT6)进行二次开发,通过MCADActiveXAutomation界面交互方法,实现机械零件的参数化设计和特征造型的方法。
关键词 机械零件 特征造型 参数化设计 MCAD-VBA 机械设计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实践教学新模式 开发创新教育新载体——写在高教版《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出版之际
10
作者 栾学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4期55-56,共2页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和工程技术类专业“机械基础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的实践教材——《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秋季出...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和工程技术类专业“机械基础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的实践教材——《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秋季出版发行,这不仅满足了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全面实施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的迫切需要,也标志着从1992年开始在全国职业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和工程技术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并经过10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在形成职业教育新特色、创建实践教学新模式、开发创新教育新载体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职业学校 机械类专业 创新教育 高教版 《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 教学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N+X”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在储能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巾锭 樊林浩 +7 位作者 张寿行 李斯奇 王惟宇 杜青 凌国维 潘刚 焦魁 王成山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99-2106,共8页
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我国高度重视先进储能技术创新。在国家政策和产业需求的推动下,储能技术高速发展,导致储能领域规模化发展所需基础人才缺口严峻、高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教育部在2020年新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满足储能领... 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我国高度重视先进储能技术创新。在国家政策和产业需求的推动下,储能技术高速发展,导致储能领域规模化发展所需基础人才缺口严峻、高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教育部在2020年新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满足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培养需求。而储能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由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渗透、融合形成的新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学科覆盖面广、知识结构复杂,因此其高端人才培养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以上难题,天津大学基于丰富的新工科教育改革经验,突破现有学科和专业束缚,依托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实施储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共建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企业导师队伍建设等系列举措构建“1+N+X”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在天津大学储能专业研究生培养、本科生企业实习、项目制实践教学、高端培训等人才培养环节进行实践与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对储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三维残余变形的主动脉生理稳态建模
12
作者 高鹏 郭宝磊 +2 位作者 张明 戴向晨 刘浩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17,共8页
目的 考虑三维残余应力场,计算主动脉壁各个微观组分在生理稳态下的预拉伸。方法 将主动脉壁理想化为双层厚壁圆管。基于三维张开角实验计算血管壁的三维残余应力场,获得平均血压下在体应力的分布特征,进而拟合获得血管壁各微观组分在... 目的 考虑三维残余应力场,计算主动脉壁各个微观组分在生理稳态下的预拉伸。方法 将主动脉壁理想化为双层厚壁圆管。基于三维张开角实验计算血管壁的三维残余应力场,获得平均血压下在体应力的分布特征,进而拟合获得血管壁各微观组分在生理稳态下的预拉伸。根据在体测量得到的猪主动脉内压-半径关系构建反问题,以主动脉生理稳态为参考状态,在整合三维残余应力场的同时实现主动脉在体材料参数的反演识别。结果 未考虑残余应力时,中膜平均应力大于外膜;考虑残余应力时,外膜应力大于中膜,外膜对中膜起保护作用。考虑残余应力时,中膜各组分预拉伸小于未考虑残余应力时,而外膜各组分预拉伸大于未考虑残余应力时;生理稳态下,主动脉外膜内胶原纤维的预拉伸大于中膜内胶原纤维的预拉伸。以生理稳态作为参考构型在体识别主动脉材料参数,所得各组分占比与组织学实验结果一致。反之,以无加载零应力构型作为初始构型在体识别材料参数,所得外膜中弹性蛋白的占比被严重高估,与实验结果不符。结论 残余应力对主动脉壁各微观组分的预拉伸及生理稳态力学状态影响显著,故准确建立主动脉壁的生理稳态需要充分考虑残余应力的影响,材料参数的在体识别也需要充分考虑残余应力的三维特性和层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生理稳态 本构模型 材料参数 反演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工程训练教学中心 被引量:46
13
作者 陈金水 刘伯伟 张定昭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当前各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讨论工程训练教学中心建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 高校 工程实践教学 工程训练教学中心 金工实习 师资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电机定子的振动与模态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韩伟 贾启芬 邱家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91-94,115,共5页
准确计算异步电机定子的振动模态和固有频率是降低电机噪声和振动的基础。基于异步电机简化的物理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全面研究了异步电机定子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根据等效替换原理,利用多个离散的耦合单元体等效替换铁芯的有... 准确计算异步电机定子的振动模态和固有频率是降低电机噪声和振动的基础。基于异步电机简化的物理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全面研究了异步电机定子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根据等效替换原理,利用多个离散的耦合单元体等效替换铁芯的有限元模型,有效的提高了定子的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在综合考虑散热筋、加强筋、底脚和铁芯叠片结构对定子固有频率计算结果准确度的影响后,使得该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达到了很高的准确度。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噪声 模态 固有频率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瞬态热线法测量固体导热系数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丽新 刘秋菊 +3 位作者 刘圣春 李春英 苗素君 吴本信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利用瞬态热丝法测量固体与流体导热系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固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既有理论意义又包含了测量参数、既严格又简便的新表达式;分析与定量计算了模型误差、截断误差、热阻误差、热容忽视误差及测量系统的合成误... 在利用瞬态热丝法测量固体与流体导热系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固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既有理论意义又包含了测量参数、既严格又简便的新表达式;分析与定量计算了模型误差、截断误差、热阻误差、热容忽视误差及测量系统的合成误差;并指出了减小误差的措施。在实验研究中,建立了试件测试台和自动化参数采集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测控系统。测量结果表明,所测得的3种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值与文献参照值相差约5%。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固体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非线性振动系统参、强联合激励的分岔 被引量:9
16
作者 贾启芬 于雯 +1 位作者 邱家俊 郎作贵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4-627,共4页
建立机电耦联非线性电机模型的数学方程。利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非固定参数的渐近法 ,研究由电磁力激发的参数激励、强迫激励联合作用下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由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得到系统的分岔转迁集和四种分岔响应曲线。在... 建立机电耦联非线性电机模型的数学方程。利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非固定参数的渐近法 ,研究由电磁力激发的参数激励、强迫激励联合作用下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由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得到系统的分岔转迁集和四种分岔响应曲线。在实验的基础上揭示各种电磁参数及机械参数对主参数共振的振幅、运动稳定性及共振曲线的拓扑结构的影响 ,同时显示系统的运动状态及其稳定域 ,分析结果为有效地控制电机的稳定运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耦联 非线性振动 分岔 参数激励 强迫激励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结构振动有限元法分析及减振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苏欣平 闫祥安 张承谱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对管道振动机理进行了分析 ,运用弹性力学理论 ,建立了管道系统结构振动数学模型 ,并采用有限元方法 ,通过计算机仿真 ,分析了管道系统的结构振动 ,得出了管道系统结构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分布 ,掌握了结构参数对结构振动的影响规律 。
关键词 管道 结构振动 有限元法 减振 计算机仿真 弹性力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内松质骨空间分布和力学性能变化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马信龙 付鑫 +3 位作者 马剑雄 董宝康 沈珉 王志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65-470,共6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加载强度和偏轴角对股骨头内松质骨空间分布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断层磨削后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的方法建立得到股骨近端骨结构三维模型,按照与主压力小梁方向成0°、15°、45°分别...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加载强度和偏轴角对股骨头内松质骨空间分布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断层磨削后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的方法建立得到股骨近端骨结构三维模型,按照与主压力小梁方向成0°、15°、45°分别选取相同大小的松质骨试件。计算试件的三维空间结构参数,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单轴压缩试验,观察松质骨试件应力、应变分布,探讨不同加载强度和离轴角度对松质骨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基于建立的人股骨头内松质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松质骨试件单轴压缩试验,发现不同加载强度和偏轴角度在松质骨试件中≥5 000με(微应变)的松质骨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内松质骨小梁空间分布与力学适应性密切相关。结构与功能的不相适应降低了股骨头内部松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反复不良刺激引起的骨重塑、改建可能在股骨头坏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松质骨 生物力学 有限元方法 骨改建 应变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伟 胡明艳 +1 位作者 王蓉 李庆兴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12期172-176,182,共6页
分析了区域信息化市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市场特征,确定了市场要素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互动因子,探讨了区域信息化市场互动模式,为研究制造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成方案与合成方法奠定了基础。进而,从系统动力学观点出发,以相关统计数据为基... 分析了区域信息化市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市场特征,确定了市场要素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互动因子,探讨了区域信息化市场互动模式,为研究制造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成方案与合成方法奠定了基础。进而,从系统动力学观点出发,以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量化关联模型,对多个典型区域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系统的特征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信息化 指标体系 区域信息化市场 互动模式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造型的再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敏 于爱兵 +1 位作者 赵宇 李冕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32,共3页
根据我国机床造型设计发展现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床产品造型再设计的观点。结合工业设计基本理论,通过色彩、形态、宜人性分析数控机床造型的优缺点,总结出数控机床造型设计原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数控机床造型再设计方案。在此基... 根据我国机床造型设计发展现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床产品造型再设计的观点。结合工业设计基本理论,通过色彩、形态、宜人性分析数控机床造型的优缺点,总结出数控机床造型设计原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数控机床造型再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以两台数控车床为例进行了造型的再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造型 再设计 造型设计 产品造型 工业设计 设计原则 设计方案 数控车床 优缺点 宜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