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C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晓灵 戴弘季 +4 位作者 曹明丽 郑红 赵妍蕊 宋丰举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LOCK基因CC型、CT型和TT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12,P=0.008),与CC型相比,杂合型CT可以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41,95%CI:1.07~1.87),携带T等位基因(CTrrr)的个体乳腺癌风险增加35%(OR=1.35,95%CI:1.04-1.76)。分层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绝经后、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的个体患乳腺癌风险增加。结论:CLOCK基因rs3805151C〉T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通过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LOCK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晓灵 张丽娜 +4 位作者 戴弘季 郑红 赵妍蕊 宋丰举 陈可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8-353,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检测1 52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 599名正常女性对照者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三种基因型(TT/GT/GG)在乳腺癌患者和对照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94,P=0.041),与TT基因型相比,G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0.743,95%CI:0.580~0.951),携带至少一个G等位基因(GT/GG)的个体乳腺癌风险降低23.2%(OR=0.768,95%CI:0.606~0.971)。分层分析后发现,rs1056560 T>G保护作用在绝经后妇女、初潮≥13岁、初孕≥25岁、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及流产0~1次妇女中尤为显著。结论:CRY1基因rs1056560 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这一结论有待于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RY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中RUNX2基因拷贝数扩增及其蛋白过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林如 郑红 +5 位作者 杨吉龙 田蔚 潘毅 王国文 廖智超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8-402,共5页
目的: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RUNX2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拷贝数变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RUNX2基因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CGH检测10例新鲜骨肉瘤组织样本RUNX2的基因拷... 目的: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RUNX2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拷贝数变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RUNX2基因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CGH检测10例新鲜骨肉瘤组织样本RUNX2的基因拷贝数变化;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骨肉瘤组织中RUN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例骨肉瘤样本中发现3例(30%)RUNX2基因扩增;RUNX2蛋白在59例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8%(30/59)。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re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NM分期、病理诊断、复发、转移和综合治疗对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性别、pTNM分期、新辅助化疗和疾病转移对患者的总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这些因素均不能作为生存率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RUNX2基因扩增、蛋白过表达以及蛋白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无相关性提示RUNX2基因扩增及其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骨肉瘤发病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RUNX2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基因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7例乳腺癌临床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红艳 宋丰举 +3 位作者 雷蕾 郑红 李海欣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特征及6种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67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P53、Ki-67、VEGF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特征及6种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67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P53、Ki-67、VEGF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53.0%、36.6%;P53、Ki-67、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0%、91.6%、74.7%。肿瘤直径≤2cm组中,ER和PR表达率最高(66.8%和58.8%),而C-erbB-2的表达率最低(32.9%)。在低年龄组(≤50岁)和临床Ⅰ期的患者中,PR表达率均最高,为57.9%和58.5%。C-erhB-2在临床晚期(Ⅲ,Ⅳ期)表达率最高(45.9%)。P53、Ki-67的阳性表达均与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而P53、Ki-67、VEGF的阳性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淋巴结阳性组中P53、Ki-67与ER及P53与C-erbB-2的相关程度均较淋巴结阴性组大。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C-erbB-2与P53、Ki-67和VEGF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该类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指标 Spearman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钼靶X线阳性标准对乳腺癌筛查成本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振华 戴宏季 +2 位作者 闫烨 汪培山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8-330,339,共4页
目的:根据乳腺癌筛查数据,比较不同钼靶X线阳性判定标准对其筛查成本效果的影响,为国家制定乳腺癌筛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2008年7月到2009年9月,对天津、南昌、肥城和沈阳4个城市开展了一个横断面多中心的乳腺癌筛查研究项目。其中21... 目的:根据乳腺癌筛查数据,比较不同钼靶X线阳性判定标准对其筛查成本效果的影响,为国家制定乳腺癌筛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2008年7月到2009年9月,对天津、南昌、肥城和沈阳4个城市开展了一个横断面多中心的乳腺癌筛查研究项目。其中21 986例45~69岁年龄组的妇女进行了乳腺钼靶X线检查,经过1年随访,最后65例乳腺癌新发病例被确诊。根据不同钼靶X线检查阳性判定标准计算其各自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整个筛查过程,计算各自的成本效果比值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模拟筛查过程时,对其进行了3%的折扣。成本效果比值用挽救每个生命年所花的费用来表示,即:$/LYs(life years saved)。结果:将BIRADS分级0级(需进一步影像检查或与前次影像资料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归为阴性,筛查出55例乳腺癌,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8.6%,成本效果比值为45 632$/LYs;若0级为阳性,筛查出56例乳腺癌,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93.9%,成本效果比值为52 392$/LYs。结论:不同的钼靶X线阳性判定标准对其灵敏度影响较小,对特异度和成本效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X线检查 乳腺癌筛查 成本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