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干扰抑制HMGB1基因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邱媛媛 郝权 +3 位作者 田菁 陈颖 付欣 张山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9-74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l,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质,在多种高转移性肿瘤中高表达。前期研究结果证实,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癌HeLa细胞中高表达,并与肿瘤临床分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 背景与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l,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质,在多种高转移性肿瘤中高表达。前期研究结果证实,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癌HeLa细胞中高表达,并与肿瘤临床分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HMGB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HMGB1 siRNA真核表达质粒PGCsi3.0-1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以转染PGCsi3.0-Neg(无关序列siRNA)质粒的细胞和未转染HeLa细胞作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PGCsi3.0-1组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12和0.10±0.44,PGCsi3.0-Neg组分别为1.19±0.25和1.90±0.35,未转染组分别为1.42±0.14和2.55±0.32,前组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PGCsi3.0-1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PGCsi3.0-1组穿膜细胞数为18.0±4.2,低于PGCsi3.0-Neg组的62.0±3.5和未转染组的58.0±4.9(P<0.05)。结论:应用RNAi能有效抑制HMGB1基因表达,进而抑制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RNA干扰 宫颈癌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绍艳 王慧玉 +4 位作者 杜晓琴 姜丽 付欣 田菁 郝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6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25例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6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25例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分期、恶性程度、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5例PFGSL患者平均年龄41.2岁,病变部位分别位于卵巢(11例)、宫颈(7例)、子宫(5例)和外阴(2例)。其中B细胞来源22例,T细胞来源1例,来源不明2例。按照国际工作分类(IWF),PFGSL低、中度恶性占78.3%,高度恶性占21.7%。按AnnArbor分期,ⅠE期8例(32.0%),ⅡE和ⅣE期各6例(24.0%),ⅢE期5例(20%)。治疗方法采用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采用手术+放疗+化疗3例,手术+化疗18例,放疗+化疗2例,单纯手术2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25个月,5年生存率32.0%。研究发现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及IWF不同,其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原发于卵巢者预后最差,晚期(ⅢE,ⅣE)、高度恶性的病例预后明显差于早期(IE,ⅡE)、低度恶性的病例。结论:PFGSL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较差,治疗方法应采用手术及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及IWF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女性生殖系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A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山岭 郝权 +3 位作者 孙和熙 冯慧 鞠宝辉 田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genel,MTAl)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9例子宫内膜组织中MTAl的蛋白表达水平,其中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4...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genel,MTAl)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9例子宫内膜组织中MTAl的蛋白表达水平,其中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4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0例,x。检验分析比较3组MTAl表达水平差异,分析MTAl蛋白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关系。结果:MTAl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癌组织中呈现显著的过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与不同的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l表达水平的增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可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确定其能否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有效生物学标志,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A1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A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田菁 肖会廷 +2 位作者 冯慧 鞠宝辉 郝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gene1,MTA1)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研究MTA1对卵巢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的潜在靶点。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0例卵巢癌组织中MTA1的蛋白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gene1,MTA1)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研究MTA1对卵巢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的潜在靶点。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0例卵巢癌组织中MTA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MTA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与腹腔转移的关系。并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psilenter2.0-MTA1-siRNA转染入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特异性siRNA对MTA1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应用划痕损伤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TA1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TA1随卵巢癌组织学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MTA1的表达随着FIGO分期期别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MTA1的表达随卵巢癌腹腔转移而增加,呈正相关。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成功抑制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中MTA1的表达。划痕损伤实验显示转染后划痕损伤愈合明显减慢,迁移率明显降低,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后穿膜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MTA1表达水平的增高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体外研究显示抑制MTA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使细胞生长、侵袭及转移能力均受到抑制,提示MTA1在卵巢癌的远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A1 卵巢癌 SIRNA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47单克隆抗体对卵巢癌细胞靶向治疗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鞠宝辉 黄宇婷 +4 位作者 田菁 冯慧 胡林萍 袁卫平 郝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抗CD47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对巨噬细胞吞噬卵巢癌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样本45例(包含卵巢癌组织样本39例,正常卵巢组织样本6例),获得的组织细胞通过流式细... 目的:探讨抗CD47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对巨噬细胞吞噬卵巢癌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样本45例(包含卵巢癌组织样本39例,正常卵巢组织样本6例),获得的组织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47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功能学实验观察抗CD47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卵巢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和卵巢癌组织细胞中CD47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卵巢上皮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疾病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抗CD47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可促进巨噬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的吞噬作用,各实验组(1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分别较空白对照组吞噬指数显著增加,并且随抗体浓度的增加吞噬指数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10μg/mL浓度组吞噬指数达到峰值,同20μg/mL浓度组吞噬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7高表达于卵巢癌组织细胞,且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抗CD47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可促进巨噬细胞对卵巢癌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靶向治疗 巨噬细胞 CD47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4例宫颈腺癌临床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文欣 陈颖 杨广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44例浸润性宫颈腺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59.0%,其中Ⅰ、Ⅱ、Ⅲ... 目的:探讨浸润性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44例浸润性宫颈腺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59.0%,其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0.1%、59.7%、6.3%、0。单因素分析显示非外生型肿瘤、肿瘤直径>4cm、临床期别增加、病理为黏液腺癌和透明细胞癌、低分化肿瘤的患者预后较差。10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和深肌层浸润者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形态、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形态、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及个体化综合治疗对于提高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提倡给予辅助放化疗,对于年轻的早期患者应保留卵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腺癌 临床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A1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山岭 郝权 +3 位作者 孙和熙 冯慧 鞠宝辉 田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30-633,共4页
目的:通过siRNA(小干扰RNA)抑制MTA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中的表达,研究MTA1对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索抑制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特异性siRNA表... 目的:通过siRNA(小干扰RNA)抑制MTA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中的表达,研究MTA1对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索抑制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r2.0-MTA1-siRNA转染入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以转染无关序列组psilencer2.0-neg及non-transfected组做对照,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特异性siRNA对MTA1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应用划痕损伤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TA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以及体外实验验证应用RNA干扰技术以MTA1为靶点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可行性。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成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中MTA1的表达。划痕损伤实验显示转染后划痕损伤愈合明显减慢,迁移率明显降低,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后穿膜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体外实验显示,应用脂质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可有效抑制MTA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表达,使之生长、侵袭及转移能力均受到抑制,提示MTA1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相关基因-1 子宫内膜癌 SIRNA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c-myc基因扩增和Rb1基因缺失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宇婷 胡林萍 +6 位作者 田菁 鞠宝辉 葛菁 李惠智 袁卫平 程涛 郝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47-1551,1555,共6页
目的: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基因组不稳定性逐渐积累的结果,表现为染色体数值异常、结构重排(基因缺失、扩增和染色体异位)、点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本研究使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o-Colour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yzation,D-F... 目的: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基因组不稳定性逐渐积累的结果,表现为染色体数值异常、结构重排(基因缺失、扩增和染色体异位)、点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本研究使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o-Colour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yzation,D-FISH)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水肿瘤细胞c-myc和Rb1基因的拷贝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癌患者的腹水标本61例,使用染色体核型分析选取二倍体的病例58例。同时检测细胞核中c-myc和Rb1基因的拷贝数变化。结果:在58例二倍体上皮性卵巢癌中,41例出现c-myc基因扩增(70.69%),24例出现Rb1基因缺失(41.38%)。20例同时出现c-myc基因扩增和Rb1基因缺失(34.48%)。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Rb1基因缺失与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P<0.01)均相关。结论:上皮性卵巢癌中同时存在着癌基因c-myc的扩增和抑癌基因Rb1的缺失,多基因发生拷贝数变化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C-myc Rb1基因拷贝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DK7对子宫内膜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文欣 陈颖 郝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893-897,共5页
目的:研究沉默CDK7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根据CDK7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不同的CDK7 siRNA片段并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RNA干扰的效果后,选择效果最优的CDK7 siRNA片... 目的:研究沉默CDK7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根据CDK7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不同的CDK7 siRNA片段并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RNA干扰的效果后,选择效果最优的CDK7 siRNA片段特异性沉默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DK7的表达,采用MTT细胞毒性实验、流式细胞仪及Hochest/PI双染色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转染前后该细胞系对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共选择了4个位点设计CDK7 siRNA并成功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验证了各组的干扰作用,证实CDK7-423干扰效果最强,达70%以上。选择CDK7-423转染HEC-1-A,MTT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发现在CDK7表达被抑制后,DDP的IC50由45.122 g/mL降为3.200 g/mL,细胞毒性显著增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CDK7低表达组细胞平均凋亡率细胞为37.57%,与高表达组细胞(11.66%)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Hochest/PI双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CDK7低表达组HEC-1-A细胞与亲代细胞比较,凋亡小体明显增多。结论:通过CDK7 siRNA转染下调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DK7的表达以后,可以明显增强子宫内膜癌细胞对DDP的化疗敏感性,使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增加。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靶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CDK7 RNA干扰 顺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在导致吉非替尼耐药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虹 杨茂 +1 位作者 刘文欣 郭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4-637,共4页
目的:研究针对K-ras突变小分子NSC-741909是否可特异性杀伤吉非替尼原发耐药细胞,并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H322(K-ras野生)及A549(K-ras突变)人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观察吉非替尼对不... 目的:研究针对K-ras突变小分子NSC-741909是否可特异性杀伤吉非替尼原发耐药细胞,并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H322(K-ras野生)及A549(K-ras突变)人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观察吉非替尼对不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NSC-741909作用于吉非替尼耐药细胞,观察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DCFH-DA荧光探针标记细胞内ROS,FCM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JNK通路蛋白变化。结果:K-ras突变型细胞对吉非替尼原发耐药,但NSC-741909可使这种原发耐药细胞出现凋亡;细胞内产生ROS,p-JNK表达增加而总JNK无改变,MKP1表达受抑制。结论:针对K-ras突变的小分子NSC-741909可使吉非替尼耐药细胞产生凋亡,NSC-741909通过使细胞内产生ROS持续激活JNK通路,是其导致吉非替尼耐药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耐药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