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比例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翱翔 余岳 +1 位作者 孟然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前穿刺标本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比例与术后病理评估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156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肿物穿刺后病理证实为浸...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前穿刺标本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比例与术后病理评估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156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肿物穿刺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及手术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穿刺标本中TIL比例,并分为高、中、低组,利用组织病理学评价标准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8.2%(122/156),高TIL比例组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于低TIL比例组(P<0.01),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TIL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P<0.01)。新辅助化疗疗效仅与TIL比例相关,与激素受体状态、HER-2受体状态、Ki-67阳性细胞比例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穿刺标本中的TIL比例是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因子,TIL比例较高的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常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新辅助化疗 化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姜黄素代谢产物四氢姜黄素抗乳腺癌Hormesis效应的剂量学分析
2
作者 孙小虎 王柯乜 曹旭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姜黄素代谢产物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THC)对乳腺癌抗肿瘤Hormesis效应的剂量学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HC对人乳腺癌MCF-7和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系进行处理,通过细胞活力检测、细胞周期检测、测量细胞中的活性氧(... 目的探究中药姜黄素代谢产物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THC)对乳腺癌抗肿瘤Hormesis效应的剂量学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HC对人乳腺癌MCF-7和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系进行处理,通过细胞活力检测、细胞周期检测、测量细胞中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划痕愈合迁移实验以及侵袭实验比较细胞状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的THC(4、8μmol/L)处理后MCF-7和4T1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刺激,大剂量THC(16、32μmol/L)处理后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小剂量的THC(2、4、8μmol/L)处理导致MCF-7和4T1细胞的G_(0)/G_(1)期细胞积累减少,S和G_(2)/M期的细胞数量增加。大剂量的THC(16μmol/L和32μmol/L)处理导致MCF-7细胞的G_(0)/G_(1)期细胞积累增加,并且该周期中细胞数量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增加。随着剂量的增加,MCF-7细胞和4T1细胞的ROS水平升高。在低剂量THC(4μmol/L)处理后,MCF-7和4T1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有所增强,而在高剂量(16μmol/L和32μmol/L)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MCF-7和4T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THC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低浓度时可能表现出促生长和促转移的特性,而高浓度时则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四氢姜黄素 乳腺癌 Hormesis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乳术后放疗对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郑瑛 陈钦 +2 位作者 贾苗苗 梁至洁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PMRT)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不同的pN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术后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PMRT)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不同的pN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术后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8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行保乳手术并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LNR和pN分期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并在LNR基础上,根据PMRT与否比较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52例患者被分为pN1(114例)、pN2(23例)、pN3(15例),其中LNR〈0.21为114例,位于0.21~0.65为26例,〉0.65为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切检总数、pN、LN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状态、放疗与否均与DFS、OS具有相关性(P〈0.05),诊断年龄和化疗方案仅与OS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PMRT依然是DFS、OS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而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时仅在LNR〈0.21术后放疗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R作为一个独立预测指标,可用于评价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针对不同的LNR分级,需要进一步细化PMRT的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淋巴结转移率 术后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肖盟 赵洪猛 +3 位作者 杨正军 汤小川 曹旭晨 王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4-619,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55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MBC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及... 目的:分析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55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MBC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MBC患者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阳性组(13例)及淋巴结阴性组(39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将其分为化疗组(40例)和非化疗组(15例)、放疗组(12例)及非放疗组(43例)和内分泌治疗组(5例)及非内分泌治疗组(50例)。并且每例MBC患者与3例同期年龄及临床TNM分期情况基本类似,均接受手术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170例匹配。结果:MBC患者5年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5.0%及48.2%,显著低于TNBC患者5年DFS 74.7%及OS 83.5%,且两者之间比较5年OS和D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接受化疗与否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化疗组5年OS和DFS明显高于非化疗组的OS(P=0.008)和DFS(P=0.033)。淋巴结阳性组的MBC患者接受放疗可明显提高其5年OS(P=0.030)。结论:MBC是一种侵袭性强的罕见的乳腺癌特殊类型,预后较TNBC差,化疗使其5年OS及DFS获益,且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使患者获益更大,对淋巴结阳性患者应行术后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化生性癌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新技术——腋窝反向淋巴制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贾苗苗(综述) 梁至洁(综述) +1 位作者 陈钦(综述) 曹旭晨(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相关临床试验,分析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显示方法,评估保留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可行性,评价ARM技术对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 淋巴结 淋巴管 上肢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穆兰 邢芳 +1 位作者 肖盟 王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13-1415,共3页
糖尿病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并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二甲双胍作为一种降糖药除了能降低血糖外,尚有抑制多种癌症的作用,并对乳腺癌有独特的作用,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被证实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甚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且曲妥... 糖尿病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并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二甲双胍作为一种降糖药除了能降低血糖外,尚有抑制多种癌症的作用,并对乳腺癌有独特的作用,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被证实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甚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且曲妥株单抗耐药的乳腺癌细胞、乳腺癌干细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二甲双胍尚能减低糖尿病患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乳腺癌组织学级别、增加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阐明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的抑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乳腺癌 糖尿病 癌症 发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监测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邢芳 肖盟 +1 位作者 穆兰 王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13-51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诱发高血糖的临床特征,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29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化疗期间分为99例血糖浓度<7 mmol/L组和130例血糖浓度≥7...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诱发高血糖的临床特征,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29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化疗期间分为99例血糖浓度<7 mmol/L组和130例血糖浓度≥7 mmol/L组,按随访结束时血糖水平分为130例正常组、61例糖耐量受损(IGT)组及38例糖尿病组,165例内分泌治疗组进一步分为76例他莫昔芬(TAM)组及89例芳香化酶抑制剂(AI)组。结果:化疗期间的血糖波动水平在不同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组织学分级、肿瘤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截至随访结束共有15例患者死亡,正常组、IGT组及糖尿病组分别为1例(6.7%)、5例(33.3%)和9例(60.0%),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在随访结束时其血糖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而TAM组、AI组中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52、40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患者化疗期间的血糖水平越高,随访结束时血糖水平异常的可能性越大,且异常血糖状态会造成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此监测血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糖尿病 化疗 血糖浓度 他莫昔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划分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间隔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昊天 段晶晶 +1 位作者 毛洁飞 曹旭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癌症病灶,是多发癌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病间隔时间的长短又分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sBPBC)...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癌症病灶,是多发癌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病间隔时间的长短又分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sBPBC)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mBPBC),但是到底以多长的发病间隔时间为标准进行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的划分,国内外尚未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同时性 异时性 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雅贤 蔺巧莲 甘宝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7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评价“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7月—12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将... 目的:评价“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7月—12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将两组患者分别收治于不同楼层,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指导,干预组实施“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表和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上肢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可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互联网+” 健康教练技术 上肢功能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城旗 王凯元 +6 位作者 王桂月 陈翱翔 于凯丽 张斌 黄胜川 斯朗旺姆 尹毅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2-615,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s blockⅡ,PECSⅡ)联合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muscle plane,TTM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s blockⅡ,PECSⅡ)联合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muscle plane,TTM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择期单侧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PECSⅡ联合TTMP组(P组)30例和全身麻醉组(C组)30例,C组给与常规麻醉诱导,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PECSⅡ联合TTM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后1、6、12、24 h患者静息和咳嗽运动时疼痛强度,记录围术期阿片类药物总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采血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于术后24 h行15项恢复质量(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QoR-15)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P组在术后1、6、12 h静息和咳嗽运动时VAS评分均未超过3分,显著降低(P<0.001)。术后24 h静息时VAS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98),而咳嗽运动时P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24 h的P组芬太尼总消耗量为(240.97±18.76)μg,明显低于C组的(318.37±22.63)μg(P<0.001)。P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血清中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01)。P组术后24 h的QoR-15评分为(136.63±4.41)分,高于C组的(130.13±3.52)分(P<0.001)。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全身麻醉复合PECSⅡ联合TTMP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24 h疼痛强度和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早期的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胸神经阻滞 胸横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 术后镇痛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管镜临床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肖盟 邢芳 +1 位作者 穆兰 王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99-1201,共3页
乳头溢液患者的检查方式主要采用彩色超声、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头溢液涂片、乳腺导管造影等方法,检测的结果均是间接征象,且阳性率较低。纤维乳管内视镜(FDS)可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明确病理性乳头溢液病因及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在... 乳头溢液患者的检查方式主要采用彩色超声、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头溢液涂片、乳腺导管造影等方法,检测的结果均是间接征象,且阳性率较低。纤维乳管内视镜(FDS)可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明确病理性乳头溢液病因及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在FDS直视下放置定位针可准确判断乳管内病变的位置,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及时采取适当的手术治疗,并可对乳管扩张及乳腺炎性病变进行乳管内介入治疗。本文就FDS作为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一种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乳头溢液 诊断 治疗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敬岩(综述) 尹健(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6-809,共4页
应用不同影像学方法评估游离皮瓣的穿支血管走行及血供特性在乳房再造术中的重要作用腹壁下动脉穿支(l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FP)皮瓣属穿支皮瓣,穿支血管细小,解剖变异大,术前影像评估穿支血管的位置,管径大小及其走行... 应用不同影像学方法评估游离皮瓣的穿支血管走行及血供特性在乳房再造术中的重要作用腹壁下动脉穿支(l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FP)皮瓣属穿支皮瓣,穿支血管细小,解剖变异大,术前影像评估穿支血管的位置,管径大小及其走行,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评估血管的方法包括手持多普勒、色彩双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核磁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以及吲哚菁绿激光辅助的血管造影等,本文初步介绍不同检查方法评估DIEP皮瓣血管走行及血供特性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分布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