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NA恒温扩增技术分析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朝 王维 +4 位作者 郭伟 吕玲 李维超 李会强 林书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RNA恒温扩增技术(SAT)在MP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 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RNA检测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RNA恒温扩增技术(SAT)在MP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 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RNA检测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年5月-2018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MP总检出率为39.79%,男性患儿MP检出率为36.62%,女性为43.63%,女性患儿平均年龄及MP检出率均高于男性(χ~2=9.04,P<0.05)。MP感染见于各年龄组住院儿童,新生儿与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患儿的MP检出率分别为9.76%、26.28%、48.08%和63.51%。MP感染全年可见,春夏秋冬四季检出率分别为23.15%、31.65%、59.50%和44.73%,秋冬季MP检出率高于春夏季(χ~2=114.70,P<0.05)。肺泡灌洗液、痰液、咽拭子和胸腹水的MP-RNA阳性率分别为77.89%、20.38%、32.15%和27.27%。MP-RNA与MP-DNA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女性患儿MP检出率高于男性,总的MP检出率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而增高,MP检出率秋季最高,肺泡灌洗液MP-R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标本类型。RNA恒温扩增技术适用于MP感染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检测 RNA恒温扩增技术 流行病学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oQuick提取人血清外泌体方法改良及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仁峰 耿振 +5 位作者 李朝阳 鲍会静 李雪 周迪苏 宋士伟 刘运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58-2462,共5页
目的:优化经Exo Quick提取人血清中外泌体(exosome)的方法以获得高质量exosome,并与超速离心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Exo Quick试剂盒及其改良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血清exosome。利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2,2-联喹啉-4,4-二甲酸... 目的:优化经Exo Quick提取人血清中外泌体(exosome)的方法以获得高质量exosome,并与超速离心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Exo Quick试剂盒及其改良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血清exosome。利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BCA)法进行蛋白定量;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表面标志物CD6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3种方法均可提取到血清exosome,电镜下观察到圆形或椭圆形膜性囊泡结构;Exo Quick试剂盒法及其改进方法提取所得样本浓度显著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P<0.05);SDS-PAGE显示3种方法提取样本蛋白表达强度及丰度存在差异;Western blot表明3种方法提取exosome均表达其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63,且含同浓度蛋白的情况下,Exo Quick试剂盒法及改良法其CD63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结论:3种方法均能提取血清中exosome,Exo Quick试剂盒法及改良方法提取exosome效率更高,同时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提取样品中的杂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超速离心法 ExoQuick试剂盒法 方法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2
3
作者 冯香梅 王国庆 +3 位作者 陈瑛 王蓉 谷雅君 刘运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SCC、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肺癌组132例、肺良性疾病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92例的血清SCC、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NSE、CE... 目的:探讨SCC、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肺癌组132例、肺良性疾病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92例的血清SCC、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NSE、CEA、CYFRA21-1在肺癌组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SCC肺癌组高于正常对照组,CEA和CYFRA21-1肺良性疾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EA在肺腺癌中的水平较高,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较高,而SCC、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水平较高。单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敏感性:NSE>CEA>CYFRA21-1>SCC;在腺癌中CEA敏感性最高(58.8%),鳞癌中CYFRA21-1敏感性最高(71.4%),小细胞肺癌中NSE敏感性最高(50.0%)。NSE、CEA、CYFRA21-1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0.034、0.957±0.026、0.964±0.023,显示诊断准确性较高。SCC曲线下面积虽然大于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在肺癌诊断中NSE、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最高(75.6%),特异性也较好(90.7%);腺癌诊断中SCC、NSE、CEA组合敏感性最高(73.5%),鳞癌诊断中NSE、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最高(75.8%),小细胞肺癌中SCC、NSE、CYFRA21-1组合敏感性最高(75.0%)。结论:SCC、NSE、CEA、CYFRA21-1对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不同病理类型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组合有利于对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鉴别诊断肺癌与肺感染患者的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6
4
作者 段红茹 王庆艳 +3 位作者 马玉株 宋林 葛鹏 孙续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与肺感染患者之间生化成分含量以及蛋白组学变化,用于筛选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分别测定肺癌和肺感染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等10项生化成分含量,进一步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胸... 目的:探讨肺癌与肺感染患者之间生化成分含量以及蛋白组学变化,用于筛选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分别测定肺癌和肺感染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等10项生化成分含量,进一步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胸腔积液与血清的比值。(2)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TTR蛋白化学修饰。结果:(1)肺癌患者血清中CHO、ApoA-1、TTR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肺感染患者;而肺感染患者胸腔积液中ADA的活性高于肺癌患者。(2)计算个体胸腔积液与血清生化成分含量比值,肺癌患者TTR蛋白比例显著高于肺感染患者,ADA减低,与血清变化趋势相同,但更加明显。(3)肺癌患者及肺感染患者血清TTR蛋白均出现3种修饰类型,而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cysgly-TTR明显增高。结论:联合分析胸腔积液与血清TTR蛋白的比值和化学修饰,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癌与肺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感染 转甲状腺素蛋白 胸腔积液 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淀粉样变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葛鹏 宋敬敬 +4 位作者 兰杰 苏桂新 李晓亮 丁红梅 孙续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目的:报道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伴发骨髓淀粉样变实验室指标特征,进一步分析MM伴发淀粉样变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方法:临床诊断MM患者44例,骨髓涂片刚果红染色结合偏振光确定淀粉样变,将MM划分为淀粉样变阳性和阴性... 目的:报道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伴发骨髓淀粉样变实验室指标特征,进一步分析MM伴发淀粉样变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方法:临床诊断MM患者44例,骨髓涂片刚果红染色结合偏振光确定淀粉样变,将MM划分为淀粉样变阳性和阴性两组。分别对两组进行全血细胞、血清酶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同时依据细胞形态学分析两组骨髓各系幼稚与成熟细胞及骨髓瘤细胞数量。结果:MM发现骨髓淀粉样变阳性患者免疫标志物IgG含量明显低于阴性组,κ和λ含量均值有降低趋势,但是未见统计学差异。淀粉样变阳性患者血清LDH和LDH1活性明显高于阴性组,而PT、Alb、PA、Glo、血液RBC、WBC和PLT数量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M患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降低及LHD和LDH1增高有可能作为辅助检查MM骨髓淀粉样变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淀粉样变 骨髓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鼠肺组织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玉水 王志华 卢金海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大鼠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MP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95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阿奇霉素组(n=25)、地塞米松组(n=25)、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组(n=25)和对照组(n=20)。各组大...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大鼠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MP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95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阿奇霉素组(n=25)、地塞米松组(n=25)、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组(n=25)和对照组(n=20)。各组大鼠均予肺炎支原体(MP)菌液(1×106CFU.mL-1)缓慢滴入大鼠鼻腔,100μL.d-1,共4 d。各组均在MP最后1次接种后第2天开始给予干预,阿奇霉素组皮下注射阿奇霉素10 mg.kg-1.d-1,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0.5 mg.kg-1.d-1,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1.d-1和地塞米松磷酸钠0.5 mg.kg-1.d-1,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治疗后第1、3、5、8和10天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对肺组织炎症浸润程度进行评分。结果①治疗后第1天,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实质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第5天,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仍可见细支气管及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阿奇霉素组和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组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减轻。第10天,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可见肺组织及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阿奇霉素组和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组可见终末支气管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②各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示,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点,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和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治疗后不同时点,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呈显著增高趋势,提示炎症浸润程度的加重;阿奇霉素组和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组在治疗后第5、8和10天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组低于阿奇霉素组。结论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可明显减轻MPP大鼠肺组织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地塞米松 阿奇霉素 病理学 大鼠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栓形成和再狭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军锋 王雪艳 +1 位作者 贾克刚 刘运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0-662,共3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每年有4%~8%的患者可能再次出现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症状,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是其主要原因之一。CABG同时损伤冠状动脉和旁路血管,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表现为血管舒张或血管收缩减弱,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再狭窄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实验室检查项目调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淑贞 刘金平 +3 位作者 穆云 苏桂新 杜伟 孙续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607-2608,共2页
目的调查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检查项目,探索合理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诊断程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方法收集25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住院治疗患者的实际检查项目,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清... 目的调查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检查项目,探索合理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诊断程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方法收集25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住院治疗患者的实际检查项目,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清生化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统计患者住院时间、检查频率和检查率。结果尿常规检查率为96.15%,24h尿蛋白定量检查率为65.38%~88.46%;血常规检查率为92.31%~96.15%;血清生物化学检查中,肾功能系列项目检查率与肝脏系列项目、血脂系列项目的检查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合理的诊断流程能够降低患者的临床检查经济负担和提高确诊率,建议实验室检查项目应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要进行分类,划分初次诊断时需要检查的项目和诊断后治疗效果评价时需要检查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费用节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丝亮肽荧光标记物的合成及其在肿瘤治疗靶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简序 傅正 +9 位作者 张燕玲 韩丽霞 朱志峰 徐琼 王莉 周春雷 石琳熙 刘俊燕 陆融 姚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61-1167,共7页
酪丝亮肽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三肽,它可以诱导造成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坏死,从而杀伤肿瘤细胞,但是酪丝亮肽在肝癌细胞的亚细胞定位尚不十分明确.为了达到对酪丝亮肽进行示踪进而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的目的,使用荧光物质(5(6)-羧基... 酪丝亮肽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三肽,它可以诱导造成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坏死,从而杀伤肿瘤细胞,但是酪丝亮肽在肝癌细胞的亚细胞定位尚不十分明确.为了达到对酪丝亮肽进行示踪进而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的目的,使用荧光物质(5(6)-羧基四甲基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5(6)-TAMRASE)对酪丝亮肽进行了标记,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标记酪丝亮肽进行纯化和鉴定.并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荧光标记酪丝亮肽在人肝癌BEL-7402细胞中的分布.结果显示,合成的酪丝亮肽荧光标记物性质稳定,标记的酪丝亮肽在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胞浆中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丝亮肽 肝癌 荧光标记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及抗凝监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军锋 贾克刚 +6 位作者 吴燕 李民 王青 刘运德 张庆祥 陈元禄 张淑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形成及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3、7天,对照组在体检时,分别检测血小板5项参数,TPP...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形成及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3、7天,对照组在体检时,分别检测血小板5项参数,TP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术前PT、INR、D-二聚体和TPP均明显升高(P<0.05,P<0.01),2组血小板5项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患者手术后第7天与第1天比较,血小板、PT、INR、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P<0.05,P<0.01);术后第7天与第3天比较,TPP明显升高(P<0.01)。INR的95% CI为1.80~2.80。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第7天有明显的血栓形成倾向,结合患者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建议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联合检测TPP、D-二聚体、INR、血小板4项参数作为临床抗凝治疗用药的检验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血栓形成 抗凝药 血小板 早期诊断 国际标准化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分析M4患者CD14^+单核细胞中MPO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敬敬 李晓亮 +4 位作者 兰杰 孙朝 葛鹏 洪程程 孙续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71-775,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微流控细胞芯片技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方法,初步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患者CD14+单核细胞的MPO表达。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质材料,二次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微流控细... 目的:建立基于微流控细胞芯片技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方法,初步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患者CD14+单核细胞的MPO表达。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质材料,二次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微流控细胞芯片。选取临床诊断M4患者48例,骨髓象大致正常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设定微流控芯片检测单核细胞MPO方法,测定细胞MPO阳性率和程度。应用微流控细胞芯片法分析M4患者和对照组CD14+单核细胞的MPO表达。结果:设计微流控单细胞分析芯片,粒细胞能够进入相应微流控通道,可分离血细胞,但是白细胞周围存在影形细胞现象,而细胞形态未见有明显改变。M4患者骨髓细胞CD14+单核细胞MPO阳性率和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流控单细胞技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MPO表达,结果显示M4患者CD14+单核细胞MP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可能作为辅助检查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分析 白血病 髓过氧化物酶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伟 胡可胜 孙续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研究TGF-β1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及功能影响。方法:应用100万U/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7d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不成熟DC,加入终浓度20万U/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8h后获得成熟DC的体外... 目的:研究TGF-β1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及功能影响。方法:应用100万U/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7d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不成熟DC,加入终浓度20万U/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8h后获得成熟DC的体外模型,将TGF-β1加入该模型中,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DC分化,成熟阶段细胞表型的变化,应用ELISA检测DCIL-12的分泌水平,应用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TGF-β1对不成熟DC的特征性分子CD1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在诱导DC的成熟阶段,TGF-β1明显抑制CD40、CD86及CD83上调。此外,TGF-β1显著减少DCIL-12的分泌,显著抑制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DC是TGF-β1免疫抑制活性的靶细胞。TGF-β1不影响DC的分化,但抑制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DC刺激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DC IL-12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在血栓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军锋 吴燕 +1 位作者 贾克刚 刘运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0-761,共2页
在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中,凝血酶从纤维蛋白原上切割掉纤维蛋白肽A,余下的部分称为纤维蛋白单体单位。纤维蛋白单体单位有聚合位点,可以彼此聚合。在聚合过程中,凝血酶从其上再切掉一个纤维蛋白肽B,剩下部分被称为desAABB纤维蛋白。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肽A 抗凝药 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免疫识别与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烨 许小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92,共8页
固有免疫是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适应性免疫的基础和启动者,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维持宿主免疫反应和保护感染组织间的平衡,该过程必须被精细识别与调控。近年来,固有免疫在分子水平上的识别及调控机制越来... 固有免疫是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适应性免疫的基础和启动者,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维持宿主免疫反应和保护感染组织间的平衡,该过程必须被精细识别与调控。近年来,固有免疫在分子水平上的识别及调控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哺乳动物的固有免疫识别及调控主要通过一系列胚系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识别病原微生物上表达的保守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来实现,这种形式让机体不但可以发现入侵的病原体,而且能够识别其类型,并通过一系列信号途径活化效应分子,识别自我与非我,激活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并且相互协同或互相调节以形成调控网络,从而控制并清除病原体,在固有免疫中发挥独特的功能。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固有免疫识别与调控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转化将对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目前对于固有免疫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信号通路中各个分子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分子机制 肿瘤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Fab抗体的研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宁征 崔宇杰 阮长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I-Ib/IIIa)Fab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GPⅡb/Ⅲa特异性的噬菌体抗体,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取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抗GPIIb/IIIa)阳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细胞,采用噬菌体抗...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I-Ib/IIIa)Fab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GPⅡb/Ⅲa特异性的噬菌体抗体,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取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抗GPIIb/IIIa)阳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细胞,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人源性抗GPⅡb/Ⅲa Fab噬菌体抗体库,以表达GPⅡb/Ⅲa的CHO123细胞筛选抗体库,并以ELISA法检测噬菌体抗体;用Western blot对抗体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与血小板抗原的结合;观察筛选到Fab抗体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筛选出2株能够与血小板膜GPⅡb/Ⅲa特异性结合的Fab抗体,其序列与人免疫球蛋白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表达纯化的Fab抗体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成功地从人源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Fab抗体库筛选出特异性识别GPⅡb/Ⅲa,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人源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 噬菌体展示 FAB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伟 杨默 陈志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63-866,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 agglutin in,PHA)刺激引起的T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应用CD3+磁珠分选T淋巴细胞,从骨髓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经照射后与T细胞共培养过夜,经PHA(5μg/ml)作用72小时后,应用B rd... 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 agglutin in,PHA)刺激引起的T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应用CD3+磁珠分选T淋巴细胞,从骨髓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经照射后与T细胞共培养过夜,经PHA(5μg/ml)作用72小时后,应用B rdU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Annexin V/PI的水平。对未经照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的T细胞,用PHA处理72小时后收集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以及CD4和CD25的表达,同时设立未经PHA处理的T细胞与照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及未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的T细胞组。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PHA引起的T细胞的增殖,但不诱导T细胞凋亡。与未处理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中T细胞的CD4+CD8+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但在PHA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中T细胞的CD4+亚群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但CD4+CD25+细胞亚群显著减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PHA刺激所引起的T细胞增殖,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推测其可能的机制与CD4+调节性T细胞的参与有关,但与CD25+T调节细胞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T细胞 免疫抑制 T细胞亚群 植物血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对科研补助满意吗?——补助数额、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铭 王蓉 陆晓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0,共5页
经调查,我国研究生科研补助月均404元,其中博士研究生1020元,硕士研究生283元,不同群体之间差异显著;研究生对科研补助的满意率仅为34.3%;补助数额在现有基础上平均提高37%,满意度可达到"比较满意",提高62%可以达到"非... 经调查,我国研究生科研补助月均404元,其中博士研究生1020元,硕士研究生283元,不同群体之间差异显著;研究生对科研补助的满意率仅为34.3%;补助数额在现有基础上平均提高37%,满意度可达到"比较满意",提高62%可以达到"非常满意";以补助数额为回归模型因变量,高校财力、科研能力、导师水平、背景信息、课程教学等因素影响显著;以补助满意度为因变量,补助数额、科研能力、学生收支、导师作用等因素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科研补助 满意度调查 资助 投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特异性IgE为探针的鸡蛋过敏原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寅 李会强 +2 位作者 王萍 李韶深 孙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030-2032,共3页
目的分析并确定鸡蛋中引起过敏的主要蛋白成分。方法制备蛋清、蛋黄的蛋白粗提液,从临床收集鸡蛋过敏患者血清,Western blot分析并确定鸡蛋中的过敏原组分。结果鸡蛋清中的蛋白条带主要有4条,而其中76×103和15×103附近的2个... 目的分析并确定鸡蛋中引起过敏的主要蛋白成分。方法制备蛋清、蛋黄的蛋白粗提液,从临床收集鸡蛋过敏患者血清,Western blot分析并确定鸡蛋中的过敏原组分。结果鸡蛋清中的蛋白条带主要有4条,而其中76×103和15×103附近的2个蛋白条带与血清有阳性反应,蛋黄中蛋白条带较多,与患者血清的反应存在假阳性。结论蛋清中卵清转铁蛋白和溶菌酶为主要过敏原,蛋黄中有些蛋白组分与人IgE具有相同表位,可能是引起交叉反应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类过敏 免疫球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脏重构及心肌病理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军锋 贾克刚 刘运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9-500,共2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心室复建 心肌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春 王国庆 +1 位作者 王蓉 刘运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5年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初筛及表型确证试验;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5年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初筛及表型确证试验;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产ESBLs菌株的基因类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62.22%(56/90)。产ESBLs菌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SHV型、CTX-M 1型、TEM型、CTX-M-9型的检出率分别为69.64%、51.79%、37.50%、0.00%,同时携带2种、3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分别占35.71%和14.28%。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基因型以SHV、CTX-M-1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