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神经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星苗 孙莉 +2 位作者 梁浩 孙国敏 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拮抗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集经体外原代培养第7天的Sprague Dawley胎鼠皮质神经元,通过形态学观察、噻唑蓝法、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磷酸...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拮抗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集经体外原代培养第7天的Sprague Dawley胎鼠皮质神经元,通过形态学观察、噻唑蓝法、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磷酸化PPARγ(pPPARγ,即PPARγ的失活形式)表达水平,以探讨HSYA抗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经谷氨酸处理后神经元发生肿胀、部分崩解、死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谷氨酸不同剂量组(1.00、5.00和10.00mmol/L组)的神经元存活率(66.60%、33.40%和21.60%)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组灰度值:1.06±0.18,谷氨酸5.00和10.00mmol/L组灰度值分别为:0.32±0.09、0.28±0.07(均P=0.000),p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灰度值分别为:0.37±0.05、1.83±0.17和1.75±0.21(均P=0.000)。HSYA与谷氨酸共同处理后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细胞相对存活率提高,谷氨酸5.00mmol/L,HSYA0.01、0.10和1.00mmol/L组分别为33.40%、35.30%、51.00%和72.50%(P=0.742、0.033、0.002),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谷氨酸5.00mmol/L,HSYA0.01、0.10和1.00mmol/L组灰度值分别为:1.20±0.16、0.25±0.06、0.39±0.10、0.41±0.12、0.37±0.08,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p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对照组,谷氨酸5.00mmol/L,HSYA0.01、0.10和1.00mmol/L组灰度值分别为:0.51±0.14、1.91±0.25、1.70±0.26、1.25±0.23、0.85±0.19,(P=0.022、0.004、0.000)。结论 HSYA对由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PPARγ蛋白磷酸化即抑制PPARγ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类 谷氨酸 神经元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路敬叶 周广喜 牛荣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老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密度梯度离心获得...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老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和CD133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24h,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至最低水平(均P〈0.05),且以缺血组更为明显(P〈0.05);至手术后7d,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恢复至正常值范围(P〉0.05);至手术后10d,缺血组方恢复至正常值水平(P〉0.05)。结论老年大鼠急性脑缺血早期即出现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其中以缺血组细胞数目减少更为明显,且恢复至正常值范围的时间较缺血.再灌注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内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血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本恕 江德华 +4 位作者 朱理珩 孙国敏 单书宝 纪志娟 杜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本文报道67例帕金森病(PD)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量的测定结果。PD病人SOD和GSH-Px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但SOD... 本文报道67例帕金森病(PD)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量的测定结果。PD病人SOD和GSH-Px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但SOD,GSH-Px和CAT的活性及LPO量与病程长短无明显关系,也与是否服用美多巴无关。研究结果提示,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可能与PD病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病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LDL-吸附剂对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崔韬 程焱 +1 位作者 王深琪 俞耀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其中s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较 1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于难治性特别是家族性高脂血症 ,药物治疗少有疗效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为此 ,本...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其中s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较 1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于难治性特别是家族性高脂血症 ,药物治疗少有疗效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为此 ,本研究以纤维素为载体 ,以磺酸基 +胆固醇的双亲基团为配基首次合成了双亲型吸附剂 ,分别经体外吸附和体内动物灌流实验 ,检测吸附剂的吸附量。结果显示 :双亲纤维素 5吸附剂对LDL、TC、TG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对HDL无明显的影响 ,而且可以改变LDL的分布谱 ,降低sLDL的百分含量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 吸附剂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4
5
作者 安中平 王艳 +1 位作者 王景华 宁宪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62-564,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 anxiety disorder,PSAD)、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97例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ational i...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 anxiety disorder,PSAD)、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97例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进行记录。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器质性焦虑障碍"、"器质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分别作出PSAD和PSDD的诊断。结果 697例患者中PSAD有76例(10.90%),而PSDD有125例(17.93%)。脑出血组PS-DD发生率(26.61%)高于非脑出血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0,P=0.01)。PSDD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PS-DD组(t=-3.38,P<0.01),而BI评分明显低于非PSDD组(t=4.21,P<0.01)。相关结果显示,所有的情感障碍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HAMD评分、HAMA评分呈正相关(r=0.21,P<0.01;r=0.15,P<0.01);BI评分与HAMD评分、HAMA评分呈负相关(r=-0.18,P<0.01;r=-0.1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BI评分是抑郁的保护因素(OR=0.98,95%CI=0.98~0.99,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卒中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后焦虑障碍 卒中后抑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俏丽 薛蓉 +3 位作者 董丽霞 任丽 周宁 程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缺血性脑血管病及OSAHS患者95例,根据诊断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OSAHS组(合并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伴OSAHS组(脑血管病组...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缺血性脑血管病及OSAHS患者95例,根据诊断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OSAHS组(合并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伴OSAHS组(脑血管病组)35例,单纯OSAHS组(OSSHS组)20例,3组均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定。结果合并组合并高血压、饮酒比例及体重指数高于脑血管病组(P<0.05);MMSE、MoCA评分、执行功能和延迟记忆评分显著低于脑血管病组和OSAHS组(P<0.01);定向力、语言能力和积木试验评分低于OSAHS组(P<0.05)。OSAHS组患者MMSE和MoCA评分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r=-0.371、-0.547,P<0.05)、氧减指数(r=-0.541、-0.594,P<0.01)呈负相关,与夜间平均SaO_2(r=0.404、0.453,P<0.05)呈正相关。结论 OSAHS加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脑缺血 认知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精神状态检查表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玉颖 王艳 +1 位作者 王景华 宁宪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7-739,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D)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697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D)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697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进行记录,并对不同分类中PSDD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PSDD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PSDD发生率(26.6%vs 16.3%,x^2=6.48,P=0.01)。PSD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PSDD患者[(6.00±4.60)分vs(4.52±3.74)分],BI评分明显低于无PSDD患者[(57.40±26.54)分vs(68.1 6±25.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HAMD呈正相关(r=0.21,P<0.01),入院时BI评分与HAMD呈负相关(r=-0.1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BI评分是抑郁的保护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0.02,OR=0.98,95%CI:0.98~0.99,P<0.01)。结论 PSDD与脑卒中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情绪障碍 发病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宝敏 张楠 程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3个亚基(NR1、NR2A、NR2B)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美金刚组,每组10只,后2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3个亚基(NR1、NR2A、NR2B)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美金刚组,每组10只,后2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作VaD大鼠模型。美金刚组于术后1周给予美金刚10mg/(kg·d)灌胃治疗4周,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5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R1、NR2A和NR2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1),跨越目标象限百分率明显减少(P=0.002),海马区NR1、NR2A、NR2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金刚组学习记忆水平明显改善(P<0.05);NR1、NR2A、NR2B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美金刚对VaD大鼠海马区NR1、NR2A和NR2B蛋白表达均具有上调作用,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痴呆 血管性 记忆障碍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和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晨晨 张楠 程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美金刚组、瑞舒伐他汀联合美金刚组(联合组),每组各8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美金刚组、瑞舒伐他汀联合美金刚组(联合组),每组各8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作VaD模型。术后5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记录逃避潜伏期及目标象限百分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区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5周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美金刚组和联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外周血EPC及海马MVD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美金刚和瑞舒伐他汀均能有效的动员VaD大鼠外周血EPC、并增加海马MVD,进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但两药联合较单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美金刚 干细胞 记忆障碍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樊茉丽 周广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醒脑静组。自体血注射法建立脑出血模型,Garcia法评价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检测脑组... 目的探讨醒脑静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醒脑静组。自体血注射法建立脑出血模型,Garcia法评价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根据伊文蓝浓度评价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表达水平。结果经醒脑静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逐渐增加(均P〈0.05),至手术后72h达峰值水平(P〈0.05),且手术后48和72h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出血组(P〈0.05)。手术后72h,出血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均P〈0.05);经醒脑静治疗后,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下降,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减少,与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脑静通过下调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表达水平而达到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安宫牛黄丸 明胶酶类 补体3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自由回忆损害特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庆娜 程焱 +2 位作者 任洪磊 邵晶皓 张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分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iac-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在词语自由回忆中的记忆策略和系列位置效应的特点。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4月-201... 目的分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iac-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在词语自由回忆中的记忆策略和系列位置效应的特点。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4月-2015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认知障碍专科门诊就诊的aMCI患者(aMCI组)和VCIND患者(VCIND组)各50例,同时纳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38例为对照组。通过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试评估3组记忆力、语义聚集率和系列位置效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CI组和VCIND组的学习回忆[(18.87±3.93)分、(19.38±4.02)分vs(25.24±3.69)分]、延迟回忆[(4.13±1.52)分、(5.93±1.51)分vs(8.55±1.46)分]、学习语义聚集率[(0.31±0.09)%、(0.36±0.09)%vs(0.41±0.10)%]、延迟语义聚集率[(0.28±0.13)%、(0.41±0.14)%vs(0.52±0.12)%]和首因效应(0.29±0.08,0.32±0.09 vs 0.38±0.05)均降低(P〈0.01),而3组学习回忆的近因效应无明显差异(P〉0.05)。与VCIND组比较,aMCI组延迟回忆中的正确回忆和语义聚集率及首因效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CI与VCIN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义记忆和位置记忆策略受损,且aMCI组更严重;aMCI和VCIND的近因效应相对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遗忘 痴呆 血管性 记忆障碍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形成中的凝血与免疫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薇 阎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期51-56,共6页
血栓形成是血管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导致凝血的过程,研究表明凝血和炎症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涉及血液级联系统、免疫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血小板、组织因子、凝血酶、接触激活系统、补体系统在促进血栓形成过... 血栓形成是血管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导致凝血的过程,研究表明凝血和炎症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涉及血液级联系统、免疫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血小板、组织因子、凝血酶、接触激活系统、补体系统在促进血栓形成过程启动促炎反应,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激活纤溶的同时促进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炎症过程,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血栓-炎症的产生。本文就凝血与免疫的关系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作简要的阐述,旨在为今后研究炎症和血栓性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免疫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三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晓军 张玉琴 宋毅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91-296,共6页
回顾分析3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学和基因检测、诊断与治疗过程。3例患儿均以局灶性难治性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脑卒中样发作、运动不耐受、身材矮小、发作性... 回顾分析3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学和基因检测、诊断与治疗过程。3例患儿均以局灶性难治性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脑卒中样发作、运动不耐受、身材矮小、发作性头痛和呕吐、认知功能障碍、视觉障碍、血清乳酸水平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头部MRI显示病灶多位于颞顶枕叶;脑电图呈现背景慢波,双侧不对称、发作间期可见后头部样放电,其中2例外周血标本检测到线粒体DNA A3243G点突变,1例未检测到基因突变但肌肉组织活检符合线粒体肌病病理改变;均予托吡酯、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口服抗癫治疗,鸡尾酒疗法对症支持治疗;1例随访46个月,死于癫持续状态,1例随访40个月,脑卒中样发作2~3次/年,1例失访。提示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学和基因检测早期和准确诊断MELAS综合征,以减少误诊和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宁 谢炳玓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肌型27例,全身型13例)分别接受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以平均颤抖值〉正常值上限、〉10%单个肌纤维对颤抖增宽(〉55μs)、伴或...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肌型27例,全身型13例)分别接受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以平均颤抖值〉正常值上限、〉10%单个肌纤维对颤抖增宽(〉55μs)、伴或不伴阻滞作为异常颤抖判断标准]和面神经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以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衰减〉15%作为异常动作电位判断标准),比较两种电生理学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SFEMG测值与重症肌无力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平均颤抖值为(76.42±24.59)μs,颤抖增宽电位对比例(69.01±26.66)%,阻滞电位对比例(46.62±27.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FEMG阳性检出率为82.50%(33/40),高于RNS(35%,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EMG检查敏感度分别为82.50%和77.50%,特异度均为100%;RNS检查敏感度分别为27.50%和22.00%,特异度均为0。结论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是诊断重症肌无力较为敏感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时尚需与其他肌肉单纤维肌电图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试验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眼肌麻痹 肌电描记术 电刺激 神经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知损害及睡眠障碍特点 被引量:16
15
作者 任洪磊 张楠 +2 位作者 孙庆娜 邵晶皓 程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分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在认知损害及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纳入认知障碍专科门诊就诊的aMCI(aMCI组)和VCIND(VCIND组)患者各50例,同时选取36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NC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 目的分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在认知损害及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纳入认知障碍专科门诊就诊的aMCI(aMCI组)和VCIND(VCIND组)患者各50例,同时选取36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NC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和睡眠评估。比较3组人群认知功能及睡眠状况的特点。结果与aMCI组比较,VCIND组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数字符号编码测验和Benton线方向判定评分显著降低(P<0.05),连线A、连线B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及延迟回忆和再认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NC组比较,aMCI组和VCIND组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匹滋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5);VCIND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aMCI延迟记忆和再认能力较VCIND受损严重,而VCIND的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视空间加工能力和执行功能较aMCI受损更为严重。VCIND的睡眠障碍表现较aMCI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痴呆 遗忘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记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晓伟 杨丽 +3 位作者 杨春生 张大启 翟翚 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方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表达... 目的总结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方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表达水平,分析这两项免疫学指标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以眼睑下垂(95例,84.07%)为首发症状,少数以复视(18例,1 5.93%)起病。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9.44%(85/107)和84.85%(84/99),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和血清甲状腺抗体异常率分别为44.32%(39/88)和28%(14/50),胸腺增生和胸腺瘤阳性率分别为16.67%(17/102)和11.76%(12/102);血清AChR抗体阳性率为62.83%(71/113);但MuSK抗体均呈阴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率为12.39%(14/113),其中血清AChR抗体强阳性者(13例,28.26%)显著高于弱阳性者(1例,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7,P=0.032)。结论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大多数患者伴发胸腺和甲状腺异常。血清AChR抗体表达水平升高预示向全身型转化率升高,鲜有MuSK抗体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眼肌麻痹 受体 胆碱能 电刺激 荧光抗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二甲酯对抗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贝贝 程焱 张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研究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fumarate,DMF)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氧化应激的防御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Aβ组、DMF组、Nrf2组和Nrf2+DMF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N... 目的研究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fumarate,DMF)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氧化应激的防御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Aβ组、DMF组、Nrf2组和Nrf2+DMF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氧化酶1(HO-1)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表达水平。结果 Nrf2组较Aβ组、Nrf2+DMF组较DMF组Nrf2、Nqo1和HO-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DMF组较Aβ组Nrf2、Nqo1和HO-1mRNA表达显著升高,Keap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Nrf2+DMF组较Nrf2组Keap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DMF组较Aβ组HDAC表达显著降低(6.41±0.43 vs 9.01±1.54,P<0.05),Nrf2+DMF组较Nrf2组HDAC表达显著降低(6.72±0.30 vs 8.76±0.74,P<0.05)。结论 DMF可能通过抑制HDAC表达,提高Nrf2水平,从而减弱Aβ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氧化性应激 转录因子 星形细胞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