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9
1
作者 姜涛 刘彤 王鹏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0-515,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1991年1月—2010年7月公开发表的LS与OS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入选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1...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1991年1月—2010年7月公开发表的LS与OS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入选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14篇RCT共计5 478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分析。LS组与OS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LS组术中出血量较OS组减少125 m l(P<0.001),手术时间延长42 m in(P<0.001),肿瘤直径、淋巴结检出数量、纵向切缘阳性率和环周切缘阳性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以及围术期病死率均较OS组明显降低(P<0.001),其他并发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如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S组穿刺孔肿瘤种植较OS组切口肿瘤种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4)。结论 LS创伤小,可安全地根治结直肠癌,远期效果与OS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VEGF和MMP-9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卫东 姚庆娟 +2 位作者 刘刚 刘天舒 朱理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以明确其在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之肿瘤及切端结肠组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以明确其在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之肿瘤及切端结肠组织中VEGF、MMP-9mRNA转录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MMP-9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VEGF、MMP-9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切端结肠组织(P<0.01),肿瘤组织VEGF、MMP-9的mRNA转录水平分别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肿瘤组织VEGF、MMP-9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17/30)、73.33%(22/30),显著高于切端结肠组织(P<0.01),肿瘤组织VEGF、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无论是在mRNA转录水平,还是在蛋白表达水平,肿瘤组织VEGF与MMP-9两基因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VEGF和MMP-9在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者肿瘤易于侵袭、转移,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进程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高脂血症的胃癌患者PGE2 VEGF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骜 刘嘉 +4 位作者 黄飞 周扬 李卫东 付蔚华 刘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845-848,共4页
目的:比较合并高脂血症的胃癌患者与未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素E2(ptodyshlsnfin E2,PGE2)、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o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胃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探讨高脂血症... 目的:比较合并高脂血症的胃癌患者与未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素E2(ptodyshlsnfin E2,PGE2)、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o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胃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探讨高脂血症对胃癌进展的影响。方法:将全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102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组49例,不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组5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02例胃癌患者血清PGE2、VEGF的浓度及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不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相比,合并高脂血症的胃癌患者,其血清PGE2、VEGF浓度以及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枚数、TNM分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脂血症的胃癌患者可能通过上调PGE2和VEGF的表达促进胃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高脂血症 前列腺素E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晏龙强 李富新 +2 位作者 章帅 王义增 何向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79-3581,共3页
目的监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TT)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分析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行TT的甲状腺癌患者11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内监测血清PTH,分析性别... 目的监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TT)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分析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行TT的甲状腺癌患者11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内监测血清PTH,分析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甲状旁腺保留方式、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超声刀使用等因素对术后血PTH的影响。结果根据术后血PTH水平,将患者分为PTH正常组59例,PTH降低组47例,PTH升高组7例。3组性别、年龄、超声刀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范围、甲状旁腺保留方式、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58.4%)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随访1个月后未发现永久性低钙血症。结论颈淋巴结清扫和甲状旁腺原位保留是影响TT后甲状旁腺功能的主要因素,术中淋巴结清扫时应仔细分离并原位保留或移植保留2枚以上甲状旁腺,对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病例更应重视,以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在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于涛 徐岩岩 +3 位作者 宫婷 邵宜 刘刚 钟殿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70-7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信号通路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存在过度激活及表达,包括白血病、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多发性黑色素瘤、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但其在大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少见。该研究旨在探索大细...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信号通路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存在过度激活及表达,包括白血病、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多发性黑色素瘤、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但其在大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少见。该研究旨在探索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中IL-6/STAT3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外源性IL-6设立5个浓度梯度(终浓度分别为0、1.0、5.0、10.0和20.0 ng/mL),分别对NL9980细胞系进行干预。运用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改变,并确立IL-6干预的最佳浓度。采用RT-PCR技术检测IL-6/STAT3相关基因及其下游调控基因Bcl-2、VEGF和CYCD1的m RNA表达量,并将IL-6/STAT3相关基因与下游基因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外源性IL-6可促进NL9980细胞系的增殖,其最佳干预浓度为5 ng/mL(F=8.11,P<0.05)。信号通路相关基因IL-6及STAT3的m RNA表达量均以5 ng/mL组最高,分别为4.78±0.09和5.17±0.05(P<0.05);下游调控基因中,Bcl-2、VEGF及CYCD1的m RNA表达量均在5 ng/mL组最高,分别为4.52±0.14、4.12±0.12和3.98±0.17,其余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下游基因中Bcl-2、VEGF、CYCD1与IL-6(r=0.952,r=0.836,r=0.880)和STAT3(r=0.995,r=0.746,r=0.800)呈正相关性。结论:IL-6可促进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IL-6/STAT3信号通路并上调相关基因Bcl-2、VEGF和CYCD1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大细胞肺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筛查中的应用调查 被引量:61
6
作者 孙晓红 胡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43-1645,1649,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PG-SGA)量表作为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筛查工具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2—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行择期手术的住院胃肠恶性肿瘤患者100例。使用PG-SGA量表评估其营养状况,将... 目的探讨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PG-SGA)量表作为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筛查工具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2—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行择期手术的住院胃肠恶性肿瘤患者100例。使用PG-SGA量表评估其营养状况,将其分为营养良好〔PG-SGA(A)〕组和营养不良〔PG-SGA(B+C)〕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体质量、1个月内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等客观营养指标。结果经PG-SGA量表评定PG-SGA(A)组44例,PG-SGA(B+C)组5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07,t=-0.941,P>0.05)。PG-SGA(A)组的体质量、BMI、Hb、Alb、TLC均高于PG-SGA(B+C)组,而1个月内体质量下降百分比、PG-SGA总分均低于PG-SGA(B+C)组(P<0.05)。PG-SGA总分与体质量、BMI、Hb、Alb、TLC呈负相关(rs=-0.359、-0.439、-0.632、-0.442、-0.412,P<0.05),与1个月内体质量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s=0.530,P<0.05)。结论 PG-SGA量表可很好地将胃肠恶性肿瘤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患者区分开,不但可以作为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筛查工具,而且为临床医护人员使用PG-SGA量表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筛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 营养筛查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NA-Tg辅助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章帅 张杰 +1 位作者 王义增 何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14-1715,共2页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由滤泡上皮细胞衍生而来,由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s,PTC)和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s,FTC)组成[1],其中PTC最常见,占70%~80%。
关键词 FNA-Tg thyroid 甲状腺乳头状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 滤泡状癌 滤泡上皮细胞 PAPILLARY FOLLICULAR 放射性碘治疗 颈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寿文 何向辉 +1 位作者 田伟军 章志翔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病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在我院接受PD的病人随机分为EN组(n=36)和PN组(n=35)。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肝功能相关指标、营养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肛门排气...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病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在我院接受PD的病人随机分为EN组(n=36)和PN组(n=35)。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肝功能相关指标、营养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2天降低更加明显(P<0.01)。而在术后第8和12天,EN组病人ALT、AST、TBil、DBil较PN组明显降低(P<0.05),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均升高(P<0.05);术后第12天EN组的血淋巴细胞计数(LY)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病人较PN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营养支持费用少(P<0.05)。结论:PD术后EN支持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变化与肿瘤进展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梁晓宇 王鹏志 +4 位作者 朱理玮 章志翔 周德俊 邱宇杰 王倩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胃恶性肿瘤病人氨基酸代谢变化与肿瘤进展程度之间的关系 ,为胃恶性肿瘤氨基酸失衡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 Beckm an- 6 30 0高效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检测 41例胃恶性肿瘤组织和癌旁胃粘膜组织中 19种游离氨基酸的含... 目的 :探讨胃恶性肿瘤病人氨基酸代谢变化与肿瘤进展程度之间的关系 ,为胃恶性肿瘤氨基酸失衡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 Beckm an- 6 30 0高效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检测 41例胃恶性肿瘤组织和癌旁胃粘膜组织中 19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对不同分期肿瘤组织氨基酸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与癌旁胃粘膜组织比较 ,胃恶性肿瘤组织中牛磺酸、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含量升高 (P<0 .0 5 )。进展期肿瘤与早期肿瘤相比 ,脯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升高 (P<0 .0 5 )。 结论 :胃癌组织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癌旁胃粘膜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恶性肿瘤 组织游离氨基酸 肿瘤组织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1和nm23-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承梅 刘刚 +2 位作者 李卫东 邱宇杰 朱理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1-1323,1327,共4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nm23-H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5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和切端组织中KAI-1、nm23-H1的m...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nm23-H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5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和切端组织中KAI-1、nm23-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和nm23-H1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切端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者KAI-1、nm23-H1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且二者会随着浸润深度及Dukes分期的增加而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均与nm23-H1的表达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83和0.327,P<0.05)。结论 KAI-1和nm23-H1低表达均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1 NM23-H1 基因表达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RADS评分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立彬 胡尔维 +2 位作者 姜训圳 张杰 何向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癌患者超声影像特征,通过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对甲状腺癌性结节进行分级,期望对甲状腺癌术前定性做出更好预测。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 目的:观察甲状腺癌患者超声影像特征,通过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对甲状腺癌性结节进行分级,期望对甲状腺癌术前定性做出更好预测。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并经病例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160例共235枚病灶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大小、数量、外部形态、边界清晰程度及病变肿块、周围血流分布特征,235个病灶按TI-RADS分级进行评分,评价TI-RADS评分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病例所示恶性结节176枚,其中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楚144枚(81.8%),内部不均匀低回声或稍低回声152枚(86.4%),内部探及沙砾样钙化灶144枚病灶(81.8%)。TI-RADS分级评分4、5级160枚(90.91%),TI-RADS分级评分2、3级16枚(9.09%)。结论:甲状腺彩超声像图中出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低回声或稍低回声肿块,肿块内探及沙砾样钙化灶,肿块内部丰富血流信号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指标,甲状腺癌病灶结节中TI-RADS分级评分为4、5级者有较高阳性率,对甲状腺癌术前定性预测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 彩色多普勒 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杰 刘媛超 谭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68-872,共5页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的最佳手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结节诊断不明确,于是FNAB结合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分子标志物...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的最佳手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结节诊断不明确,于是FNAB结合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迅速发展。目前研究较多的分子标志物主要为BRAF基因突变、RAS基因突变、RET/PTC基因重排和PAX8/PPARγ基因重排等;以及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的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人类骨髓内皮细胞(human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1,HBME-1)等。本文对目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分子标志物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涛 刘彤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2-264,268,共4页
营养支持是指在病人饮食不能获取或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肠内、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治疗措施。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营养支持在为病人提供能量和氮源等,以适应代谢需求、保持瘦肉体等的基础上,逐步增添了免疫调理、... 营养支持是指在病人饮食不能获取或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肠内、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治疗措施。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营养支持在为病人提供能量和氮源等,以适应代谢需求、保持瘦肉体等的基础上,逐步增添了免疫调理、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等新的内涵,拓展为营养治疗或营养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 免疫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干扰沉默Slug基因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生长和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运生 戚峰 刘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886-1889,共4页
目的:研究RNA干扰Slug表达对结肠癌细胞HCT 116生长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Slug对E-钙黏素(E-cadherin)的调控作用。方法:将表达Slug siRNA的3个载体pGenesi-l/Slug siRNA1-3和阴性对照pGenesi-INC分别转染HCT 116细胞,反转录PCR(RT-PCR)... 目的:研究RNA干扰Slug表达对结肠癌细胞HCT 116生长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Slug对E-钙黏素(E-cadherin)的调控作用。方法:将表达Slug siRNA的3个载体pGenesi-l/Slug siRNA1-3和阴性对照pGenesi-INC分别转染HCT 116细胞,反转录PCR(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lugmRNA和蛋白的表达。选取干扰效果最强的质粒转染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抑制Slug表达后,E-cadherin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3条Slug siRNA干扰序列均能有效抑制Slug表达,其中Slug siRNA3干扰效果最强:与阴性对照相比,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降了85%和80%。Slug siRNA3组HCT 116细胞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划痕愈合的速度以及侵袭至Matrigel胶上的平均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Slug的表达能够显著上调E-cadherin的表达。结论:RNA干扰Slug基因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及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herin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钙黏素 RNA干扰 细肠癌细胞HCT116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制作与比较
15
作者 李富新 李川 +1 位作者 刘彤 王鹏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比较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采用F344(RT11vr)大鼠作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作为受体,构建异系异位和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各8只),术后0~14 d给予皮下注射环孢素。观察术后受体的体质量变化及存... 目的比较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采用F344(RT11vr)大鼠作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作为受体,构建异系异位和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各8只),术后0~14 d给予皮下注射环孢素。观察术后受体的体质量变化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酒精苏木素染色后观察肠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变化。计算两组受体大鼠的成模率。结果异位和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均能长期存活,大部分超过90 d。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3日恢复正常饮食,于术后14 d左右体质量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之后缓慢增长,但大部分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在术后150 d出现持续的体质量下降,且不能被环孢素逆转。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1日恢复进食,于术后25~30 d才能恢复至术前的体质量水平,术后30~90 d期间,体质量逐渐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的小肠组织未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未见明显纤维化,术后163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出现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均出现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和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全部出现特征性病理改变,成模率为100%,与原位小肠移植组成模率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344→Lewis大鼠组合建立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给予小剂量环孢素,均可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出现慢性排斥反应。与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相比,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建模操作简单,慢性排斥反应成模时间较短,病理改变程度相对一致,更适合用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小肠移植 异位小肠移植 大鼠 慢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江琼 闫常帅 +2 位作者 张杰 康楠 胡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评价,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评估、预防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375例PICC置管患者资料,于置管7、14、21、28d进行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检查,判断血栓发生状况;利... 目的构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评价,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评估、预防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375例PICC置管患者资料,于置管7、14、21、28d进行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检查,判断血栓发生状况;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构建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验证和初步评价。结果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糖尿病、血栓史、化疗史、D-二聚体(≥0.5mg/L)为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独立危险因素的优势比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危险度分级;评估模型的最佳截断值为4.5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结论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条目少,可操作性强,预测效能可接受,能用于临床快速筛查PICC置管上肢静脉血栓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风险模型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宝晶 尤胜义 +2 位作者 张志远 马涛 赵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943-2947,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EMO)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SAPLI)的机制。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选取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30)、SAPLI组(n=30)、EMO组(n=30)。SAPLI组和EMO组大鼠胆胰管逆... 目的探讨大黄素(EMO)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SAPLI)的机制。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选取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30)、SAPLI组(n=30)、EMO组(n=30)。SAPLI组和EMO组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建立SAPLI模型,SHAM组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EMO组于造模后1 h腹腔注射EMO,SAPLI组及SHAM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治疗后24 h,SAPLI组死亡11只大鼠,EMO组死亡4只大鼠。检测肺湿重/干重及组织病理学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IL)-6水平、IL-10水平、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率、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 SAPLI组、EMO组大鼠肺湿重/干重、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SHAM组(P<0.05);EMO组大鼠肺湿重/干重、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SAPLI组(P<0.05)。SAPLI组、EMO组大鼠MPO水平高于SHAM组(P<0.05);EMO组大鼠MPO水平低于SAPLI组(P<0.05)。SAPLI组、EMO组大鼠TNF-α、IL-6水平均高于SHAM组,IL-10水平均低于SHAM组(P<0.05);EMO组大鼠TNF-α、IL-6水平均低于SAPLI组,IL-10水平高于SAPLI组(P<0.05)。SAPLI组、EMO组大鼠Treg表达率、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P<0.05);EMO组大鼠Treg表达率、Foxp3 mRNA表达水平高于SAPLI组(P<0.05)。结论 EMO具有治疗SAPLI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增加Treg表达率及其功能活性,降低MPO、TNF-α、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从而对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肺损伤 大黄素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胡萝卜素诱导内质网应激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珍珍 刘萤 +3 位作者 董宁 于燕 马涛 姚咏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9-464,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特异性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G)体外刺激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及ERS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分选BALB/c小鼠脾脏Treg,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分选纯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叉头翼状螺...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特异性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G)体外刺激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及ERS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分选BALB/c小鼠脾脏Treg,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分选纯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及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的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ERS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真核细胞转录起始因子2α(e IF2α)、磷酸化e IF2α(p-e 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TF4)表达/活化水平。将Treg单独或与效应T细胞(Teff)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eff的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Treg白细胞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生成以及共培养上清中IL-2、IL-4、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磁珠分选Treg的纯度为91.0%。依据Treg Foxp3及CTLA-4表达的时效-量效关系,选定TG 0.1μmol/L和12h为实验刺激浓度和时间。0.1μmol/L TG刺激12h后,Treg中ERS信号通路相关分子GRP78、磷酸化e IF2α、ATF4等表达/活化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G刺激组Treg IL-10和TGF-β分泌量明显增加,其对Teff增殖活性抑制能力明显增强,与Teff共培养上清中IL-4/IFN-γ比值明显升高,IL-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能够有效地活化Treg中ERS相关信号通路,进而显著增强Treg介导的免疫抑制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免疫功能 内质网应激 毒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动性CD40抗体通过调节Th1/Th2平衡增强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凯源 黄飞 +2 位作者 陆礼 张骜 付蔚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激动性CD40抗体中单链抗体(CD40Sc Fv)和单克隆抗体(CD40m Ab)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生长情况及对癌组织中Th1和Th2平衡的改变,分析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达到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含CD40Sc Fv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至Rosett... 目的:探讨激动性CD40抗体中单链抗体(CD40Sc Fv)和单克隆抗体(CD40m Ab)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生长情况及对癌组织中Th1和Th2平衡的改变,分析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达到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含CD40Sc Fv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至Rosetta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经纯化后获得有功能的CD40Sc Fv蛋白,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体外培养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在Balb/C小鼠皮下成瘤建立模型,分为CD40Sc Fv组、CD40m Ab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分别给予CD40Sc Fv、CD40m Ab和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取出瘤体组织,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上清中IL-12的浓度。提取肿瘤组织浸润淋巴细胞(TILs),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ILs中Th1与Th2的比例。结果:诱导表达的CD40Sc Fv鉴定表达成功,分子大小约为27KDa,蛋白纯化后经BCA测定浓度为1.12 mg/mL。CD40Sc Fv组与CD40m Ab组肿瘤大小分别为(3.044±0.239)cm^3与(2.749±0.261)cm^3,均小于NS组的(3.933±0.326)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0Sc Fv组、CD40m Ab组肿瘤组织中IL-12浓度分别为(396.27±48.13)pg/mL、(457.63±58.37)pg/mL,均显著高于NS组的(79.51±14.9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0Sc Fv组与CD40m Ab组的Th1/Th2细胞比值分别为6.32±0.87与5.54±0.71,均显著高于NS组的1.79±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动性CD40抗体在体内通过调节Th1与Th2的比例,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中通过促进DC活化后分泌IL-12是影响肿瘤微环境中Th1/Th2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动性CD40抗体 肿瘤微环境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NEAT1对口腔鳞癌细胞细胞周期停滞、凋亡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荣誉 胡志东 赵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究lncRNA NEAT1对口腔鳞癌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人口腔鳞癌细胞SCC-9、CAL27和Tca8113分别分为对照组、si-NC组、si-NEAT1组,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并确定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检测细胞周期停滞... 目的:探究lncRNA NEAT1对口腔鳞癌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人口腔鳞癌细胞SCC-9、CAL27和Tca8113分别分为对照组、si-NC组、si-NEAT1组,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并确定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检测细胞周期停滞及细胞凋亡,检测Mst1/2、Lats1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NEAT1组细胞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迁移能力降低,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细胞凋亡显著高于对照组。si-NEAT1组Mst1/2、Lats1蛋白表达量上调,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转染si-NEAT1可以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并引发周期停滞,Hippo/YAP信号通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NEAT1 口腔鳞癌 细胞阻滞周期 Hippo/Y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