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正畸矫治器对牙周炎症及龈沟液炎性因子影响的长期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左志刚 李洪发 +3 位作者 徐津 郑朝 武杰 刘大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形器、自锁托槽和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卫生的长期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正畸科就诊并行矫治的30例牙列拥挤患者,平均年龄(21.20±2.15)岁。患者彻底清理牙菌斑与牙结石后分别使...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形器、自锁托槽和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卫生的长期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正畸科就诊并行矫治的30例牙列拥挤患者,平均年龄(21.20±2.15)岁。患者彻底清理牙菌斑与牙结石后分别使用隐形矫治器(Invisalign,隐适美)、自锁托槽矫治器(DAMON Q)、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Victory Series),在治疗开始后0、1、3、6、12、18、24个月采集患者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石指数、软垢指数,并测量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基线时各组的性别、年龄、安氏分类与牙周指数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各组的牙周指数均较基线时有所上升(P<0.05),除软垢指数外其他指数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6~12个月时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组的牙周指数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18个月后,3组的牙龈指数与龈沟出血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0~9月3组的IL-1β和TNF-α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9个月后隐形组的表达趋于稳定,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锁托槽组、传统托槽组9~12月的表达最高,随后逐步下降,到24个月时与隐形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了3种矫治器对口腔卫生的长期影响,证实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矫正前期有助于口腔卫生保持,而正畸开始18个月后,3种矫治器对口腔卫生的影响差别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隐适美 自锁托槽 牙周指数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对伴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娟 刘依萍 +3 位作者 曹士盛 李欣 董晓曦 李宏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3-1118,共6页
目的应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并区分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以及健康成人的龈下菌斑。方法应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获取20例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A组)、23例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B组)以及23例健康成人(C组... 目的应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并区分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以及健康成人的龈下菌斑。方法应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获取20例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A组)、23例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B组)以及23例健康成人(C组)龈下菌斑的拉曼光谱图像,采用8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对3种类型龈下菌斑的拉曼光谱进行比较和区分。结果区分3种类型龈下菌斑拉曼光谱的最优模型是线性判别分析,区分A组和B组、A组和C组、B组和C组的最优模型分别是线性判别分析、极限树、线性判别分析。结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可区分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以及健康人的龈下菌斑,未来可作为筛查或诊断工具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2型糖尿病 龈下菌斑 拉曼光谱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郜洪宇 徐菁玲 +2 位作者 孟焕新 和璐 侯建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0-754,共5页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水平。方法:共纳入35例DM-P患者,所有参与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的...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水平。方法:共纳入35例DM-P患者,所有参与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和红细胞、血小板指标。结果:与基线时相比,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的探诊深度[(3.370±0.601)mm vs.(2.729±0.431)mm]、出血指数[2.160(1.550~3.410)vs.1.420(1.000~2.970)]、附着丧失[(3.307±1.577)mm vs.(2.990±1.587)mm]明显下降(P均<0.001),红细胞计数[(4.727±0.392)×10^12/L vs.(4.825±0.394)×10^12/L,P=0.010]、血红蛋白水平[(145.886±11.792)g/L vs.(149.200±12.979)g/L,P=0.007]、红细胞比容[43.40%(37.50%~48.50%)vs.43.80%(38.50%~53.20%),P=0.003]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216.714±61.900)×10^9/L vs.(205.886±62.051)×10^9/L,P=0.016]显著降低。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显著改善DM-P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降低DM-P患者发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牙周炎 红细胞 血小板 牙周基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牙周治疗失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海静 王永兰 +1 位作者 张燕 王春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3693-3699,共7页
目的调查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牙周治疗失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2015年4—6月就诊的28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SS)、牙科畏惧量表... 目的调查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牙周治疗失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2015年4—6月就诊的28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SS)、牙科畏惧量表(DFS)对患者进行基线调查,随访患者自牙周初诊后20个月内的牙周治疗失访结果。分析SESS及其各维度得分与DFS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牙周治疗失访的影响因素。结果 280例患者失访160例。SESS得分与定期口腔就诊的自我效能(SE-DC)、正确刷牙的自我效能(SE-B)、平衡饮食的自我效能(SE-DH)得分呈正相关,与DFS得分呈负相关(P<0.05)。DFS得分与SE-B得分呈负相关(P<0.001)。年龄大[OR=1.042,95%CI(1.012,1.074),P=0.006]、病情轻[OR=4.893,95%CI(2.280,10.499),P<0.001]、未接受过牙周手术治疗[OR=11.334,95%CI(2.235,57.472),P=0.003]和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低[OR=71.899,95%CI(23.926,216.062),P<0.001]是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牙周治疗失访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牙周治疗方式和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是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牙周治疗失访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年龄大、病情轻、未接受过牙周手术治疗、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较低患者的关注,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长期牙周健康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治疗 失访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细胞活性和凋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允允 宋立婷 +2 位作者 朱东望 邓嘉胤 蒋少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索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细胞活性和凋亡之间的差异性,为阐明牙周炎的易感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的健康牙龈,进行体外培养获得HGFs,采用MTT法比较两组细胞的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索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细胞活性和凋亡之间的差异性,为阐明牙周炎的易感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的健康牙龈,进行体外培养获得HGFs,采用MTT法比较两组细胞的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比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慢性牙周炎组HGFs细胞活性在培养4d后明显下降(P<0.05),而且在体外培养2d、4d细胞中Bcl-2/Bax的比值下降(P<0.05),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HGFs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凋亡增强,从细胞水平说明其存在牙周炎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细胞活性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在健康牙周组织和实验性牙周炎组织的表达分布 被引量:2
6
作者 郜洪宇 孟焕新 +2 位作者 侯建霞 黄宝鑫 李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4-749,共6页
目的:观察比格犬相对健康的牙周组织和实验性牙周炎的牙周组织标本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分布和细胞定位,探讨其与牙周炎症的关系和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结扎法诱导建立比格犬下颌第二磨牙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对侧同名牙作为健康对照,诱导1... 目的:观察比格犬相对健康的牙周组织和实验性牙周炎的牙周组织标本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分布和细胞定位,探讨其与牙周炎症的关系和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结扎法诱导建立比格犬下颌第二磨牙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对侧同名牙作为健康对照,诱导12周后处死,组织脱矿后常规制作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钙结合蛋白在比格犬健康和实验性牙周炎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和分布,明确细胞定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牙周组织细胞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健康牙龈组织中,钙结合蛋白表达于牙龈上皮、中性粒细胞,且在结合上皮处呈强阳性表达;牙周炎症病损中,牙龈上皮细胞钙结合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存在强表达钙结合蛋白的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成纤维样细胞(牙龈结缔组织、牙周膜组织)、骨髓成纤维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存在钙结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中均检测到钙结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钙结合蛋白组成性表达于牙龈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可能对维持牙周组织内环境稳定和完整性发挥重要作用。牙周炎症诱导牙龈成纤维细胞、牙周膜细胞、骨髓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钙结合蛋白可能在抗微生物感染、促炎症细胞迁移等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合蛋白 牙周炎 结合上皮 牙龈成纤维细胞 牙周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邻面壁提升术对牙周探诊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荆瑶 吴菲 +6 位作者 肖墨 乔峰 苑媛 郭宏磊 裴海燕 苗晖 吴丽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应用不同龈壁处理方式及成形系统对龈下深龋行邻面边缘提升术,观察充填后对牙周探诊出血的影响,为龈下深龋充填提供参考。方法:将36例龈下深龋病例分别采用排龈术、电刀切龈术、翻瓣术,将龈下缺损提升至龈上,完成复合树脂直接充填... 目的:应用不同龈壁处理方式及成形系统对龈下深龋行邻面边缘提升术,观察充填后对牙周探诊出血的影响,为龈下深龋充填提供参考。方法:将36例龈下深龋病例分别采用排龈术、电刀切龈术、翻瓣术,将龈下缺损提升至龈上,完成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术后3个月复查牙周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最优标度初步判断性别、年龄、牙齿类型、成形片种类、牙髓活力、处理方式对BOP的影响,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BOP的因素。结果:成形片种类影响BOP(P=0.009),个性化修剪的Ivory型成形片比分段式成形片的探诊出血率高。年龄、性别、牙齿类型、牙髓活力及处理方式对BOP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成形片种类影响BOP,排龈术、电刀切龈术、翻瓣术3种龈壁暴露技术未对BOP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面边缘提升术 深龋 探诊出血 牙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颌前牙区三维牙槽骨厚度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佳珊 陶玉飞 +3 位作者 萧文彦 朱东望 邓嘉胤 蒋少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三维牙槽骨厚度,并分析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共纳入华北地区174例患者的锥形束CT图像(男71例,女103例)。选定釉牙骨质界根方2mm(L1)、5mm(L2)、8mm(L3)处分别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及齿间牙槽...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三维牙槽骨厚度,并分析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共纳入华北地区174例患者的锥形束CT图像(男71例,女103例)。选定釉牙骨质界根方2mm(L1)、5mm(L2)、8mm(L3)处分别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及齿间牙槽骨厚度,分析其性别差异。结果:上颌前牙区唇侧L2水平处牙槽骨最厚。上颌前牙区的腭侧、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随着与釉牙骨质界距离的增加,牙槽骨逐渐增厚。除下颌中切牙、侧切牙L1水平外,相同水平上唇侧牙槽骨均较舌侧薄。上下颌L1水平牙槽骨缺失较普遍。上颌前牙区舌侧男性牙槽骨较女性厚,而其他位置无性别差异。结论:牙槽骨三维厚度在前牙区具有部位特异性,为口腔治疗提供重要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 锥形束CT 前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RNA在干细胞成骨及成软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少云 薛栋 邓嘉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5-847,共3页
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从而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个体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iRNA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和成软骨向... 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从而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个体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iRNA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和成软骨向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miRNA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RNA 成骨 成软骨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经电化学表面改性后的抗菌活性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嘉胤 片冈有 +5 位作者 柴田阳 彭诚 赵立臣 崔春翔 宫崎隆 张连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60-62,69,共4页
在含不同电解质的电解液中利用电化学方法对纯钛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后的纯钛试样进行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纯钛在含氯化物的电解液中经表面改性后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在非氯化物的电解液中经表面改性后... 在含不同电解质的电解液中利用电化学方法对纯钛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后的纯钛试样进行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纯钛在含氯化物的电解液中经表面改性后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在非氯化物的电解液中经表面改性后其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则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电化学 表面改性 抗菌活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 CT评估光照模式对复合树脂微渗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岩 靳趁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用Micro CT评价不同光照模式对复合树脂充填体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4颗新鲜拔除的上颌前磨牙,在牙冠颊面制备圆形窝洞(直径1 mm,深度1 mm),窝洞用光固化树脂(3M Z250)充填并固化,按照光固化模式随机分为常规模式组(A组)、弱光... 目的:用Micro CT评价不同光照模式对复合树脂充填体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4颗新鲜拔除的上颌前磨牙,在牙冠颊面制备圆形窝洞(直径1 mm,深度1 mm),窝洞用光固化树脂(3M Z250)充填并固化,按照光固化模式随机分为常规模式组(A组)、弱光引导组(B组)、间歇光照组(C组)。标本经冷热循环及氨硝酸银染色剂浸染后,用Micro CT测量复合树脂充填体和牙齿界面的银沉积物体积,定量评价微渗漏程度。结果:常规模式组微渗漏大于弱光启动组和间歇光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弱光启动组与间歇光照组之间微渗漏有差异,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光引导模式和间歇光照模式能够比常规光照模式更有效降低复合树脂(3M Z250)的微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微渗漏 光照模式 MICRO 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颌症致病基因SH3BP2及其对病变中破骨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友伟 高平 孟雪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550-552,568,共4页
巨颌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已明确其致病基因为SH3BP2。此基因突变导致SH3BP2蛋白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病变中破骨细胞的病理性高活性表达,最终导致巨颌症骨质破坏的病理性改变。下面就SH3BP2基因的功能和SH3BP2基因对巨... 巨颌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已明确其致病基因为SH3BP2。此基因突变导致SH3BP2蛋白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病变中破骨细胞的病理性高活性表达,最终导致巨颌症骨质破坏的病理性改变。下面就SH3BP2基因的功能和SH3BP2基因对巨颌症疾病发生的调控作用以及与破骨细胞的联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颌症 破骨细胞 SH3BP2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径聚乳酸-壳聚糖-明胶支架对成纤维细胞粘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冰 钟代琴 +2 位作者 王永兰 靳趁心 姚芳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L929细胞在聚乳酸-壳聚糖-明胶(PLA-Chitosan-Gelatin)梯度孔径、均匀孔径两种支架材料上的细胞接种率,选择细胞接种率较高的支架材料;通过比较不同细胞密度在聚乳酸-壳聚糖-明胶梯度孔径支架上的细胞粘附量,探究细胞接种的适... 目的:比较L929细胞在聚乳酸-壳聚糖-明胶(PLA-Chitosan-Gelatin)梯度孔径、均匀孔径两种支架材料上的细胞接种率,选择细胞接种率较高的支架材料;通过比较不同细胞密度在聚乳酸-壳聚糖-明胶梯度孔径支架上的细胞粘附量,探究细胞接种的适宜密度。方法:在两种孔径支架材料上分别接种不同密度的细胞悬浮液,MTT法检测其粘附情况;调整细胞接种密度到同一梯度孔径支架材料上,MTT法比较不同密度细胞在同一梯度孔径支架上的粘附情况。结果:L929细胞在两种支架上均能粘附,在聚乳酸-壳聚糖-明胶梯度孔径支架上的接种率明显高于均匀孔径支架(P<0.01),且随接种密度的增高,粘附到梯度孔径支架上的细胞数量增加,当细胞接种密度达1.0×106/mL时,支架上粘附的细胞数量最大。结论:聚乳酸-壳聚糖-明胶梯度孔径较均匀空径支架材料细胞接种率高,1.0×106/mL为L929细胞在梯度孔径支架上的较适接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壳聚糖-明胶 梯度孔径 支架 接种率 接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46a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刺激下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司雨婷 宋金花 +2 位作者 方珍 韩晓哲 蒋少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46a(miR-146a)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脂多糖(LPS)刺激下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从小鼠脾脏收集淋巴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反应用于检测淋巴细胞在P.gingivalis LPS、miR-146a模拟... 目的探讨microRNA-146a(miR-146a)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脂多糖(LPS)刺激下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从小鼠脾脏收集淋巴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反应用于检测淋巴细胞在P.gingivalis LPS、miR-146a模拟物或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P.gingivalis LPS未刺激组相比,P.gingivalis LPS能促进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IL-10表达(P<0.05),虽抑制骨保护素(OPG)mRNA水平(P<0.05),但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gingivalis LPS处理的淋巴细胞中miR-146a模拟物抑制IL-1β、IL-6和RANKL表达(P<0.05),促进IL-10和OPG表达(P<0.05),miR-146a抑制剂对这些细胞因子产生相反的效果(P<0.05)。结论miR-146a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IL-1β、IL-6和RANKL表达,促进IL-10和OPG表达,从而抑制P.gingivalis LPS的炎性作用,为骨改建提供良好的成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microRNA-146a 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