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YSL)对腹水型肝癌H_(22)小鼠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姚智 陆融 +7 位作者 王莉 李会强 郑敏娜 王犁明 周春雷 杨静 赵琳 高文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tyroserleutide,YSL)对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的抗肿瘤作用,观察YSL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腹水型肝癌H22小鼠动物模型,观察YSL对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以MTT法检...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tyroserleutide,YSL)对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的抗肿瘤作用,观察YSL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腹水型肝癌H22小鼠动物模型,观察YSL对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以MTT法检测YSL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YSL能够明显延长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生存时间;YSL在5μg.kg-1和50μg.kg-1时可以促进腹水型肝癌H22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YSL在0.5、5和50μg.kg-1时增强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结论YSL可以延长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的生存时间;促进荷瘤鼠的T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丝亮肽(YSL) 腹水型肝癌H22模型 生存时间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的阳离子化及其在原位免疫复合物型肾炎模型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宝宽 孙涛 +2 位作者 高伟 白虹 姚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8-648,652,共2页
关键词 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 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模型制备 C-BSA 动物体内 实验设计 肾炎模型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免疫防御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布晓坤 李宏钊 +2 位作者 邢冬红 黄焕军 白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检测与IFN-γ作用相关的酶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NADPH氧化酶(ox)gp91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表达及与机体防御的关系,探讨衣原体感染中IFN-γ免疫防御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 目的:检测与IFN-γ作用相关的酶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NADPH氧化酶(ox)gp91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表达及与机体防御的关系,探讨衣原体感染中IFN-γ免疫防御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MoPn)通过鼻腔感染C57BL/6(H-2b)小鼠,用过氧化物酶连接的鼠抗衣原体脂多糖单抗染色HeLa229细胞,检测衣原体在肺组织的生长;用RT-PCR检测衣原体感染后第7及14天小鼠肺组织IFN-γ、IDO、iNOS和gp91 NADPHox mRNA表达。结果:MoPn呼吸道感染后小鼠肺组织匀浆衣原体活性测定,于感染后第2天,HeLa229细胞内可见有衣原体包涵体生长,IFU值增高,于感染后第7天IFU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至感染后21天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与未感染的对照组比较,Th1细胞因子IFN-γ于感染后第7天表达显著增高,感染后14天有所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同时衣原体感染可显著诱导与IFN-γ作用相关的三种酶IDO、iNOS和gp91 NADPHox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感染后第7及14天,IDO,iNOS及gp91 NADPHox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其中IDO和gp91 NADPHox于感染后第7天mRNA表达增高显著(P<0.01),14天略有下降(P<0.05)。结论:衣原体呼吸道感染诱导Th1细胞因子IFN-γmRNA高表达,参与宿主对衣原体的清除及机体免疫防御,此作用可能与其相应的酶IDO、iNOS和gp91NADPHox表达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IFN-Γ IDO INOS gp91 NADPH 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测定人全血中抗HBc抗体 被引量:3
4
作者 邓为民 徐世文 潘菊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72-573,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ot Immu no goldFiltrationAssayDIGFA)特点的快速全血诊断方法。方法:选择可瞬间分离血中细胞和血清的膜,依据DIGFA的原理对33份HBcAb阳性...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ot Immu no goldFiltrationAssayDIGFA)特点的快速全血诊断方法。方法:选择可瞬间分离血中细胞和血清的膜,依据DIGFA的原理对33份HBcAb阳性血样和48份阴性血样进行了全血抗HBcAg抗体的检测。结果:测定阳性标本符合率为96.7%,阴性标本符合率为100%。结论: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可行的全血检测抗HBcAg抗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BC Ab 全血 DIG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SHR188-403bp基因免疫BALB/c小鼠建立Graves’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紫琴 李兰英 朱云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构建pcDNA3.1/hTSHR(188~403bp)重组质粒,并将其基因免疫BALB/c小鼠建立Graves’病动物模型。方法:RT-PCR扩增hTSHR膜外区188~403bp,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TSHR,用酶切、PCR及测序方法进行鉴定。于1、4、7、... 目的:构建pcDNA3.1/hTSHR(188~403bp)重组质粒,并将其基因免疫BALB/c小鼠建立Graves’病动物模型。方法:RT-PCR扩增hTSHR膜外区188~403bp,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TSHR,用酶切、PCR及测序方法进行鉴定。于1、4、7、9、10周将重组体免疫实验组小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6、11周取血,检测血清TRAb、T4、TSAb、TBAb。取甲状腺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PCR鉴定证明插入方向正确,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hTSHR的相应片段序列相同。免疫组T4、TRAb和TSAb水平均从第6周开始显著升高(P<0.05),TB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甲状腺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滤泡增生,胶质浓缩等Graves’病的病理表现,对照组形态正常。结论: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hTSHR(188~403bp),成功建立了类Graves’病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PCDNA3.1 TSH受体 Graves’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前后母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早产的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毛立群 李迎春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 :为探讨分娩前后母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 ISPOT和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正常妊娠及早产妇女分娩前后外周血中 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中可溶性 IL - 2受体 (s IL - 2 R)进行检测。结果 :分娩后母体 (包括早产组和正常... 目的 :为探讨分娩前后母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 ISPOT和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正常妊娠及早产妇女分娩前后外周血中 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中可溶性 IL - 2受体 (s IL - 2 R)进行检测。结果 :分娩后母体 (包括早产组和正常分娩组 )的总 T淋巴细胞和 CD4+ T细胞的百分率与分娩前的相应细胞相比均升高 (P<0 .0 5 ) ,且 s IL - 2 R水平也比分娩前增高 (正常分娩组 P<0 .0 5 ,早产组 P<0 .0 1) ,早产组分娩前和分娩后 s IL - 2 R水平均比正常分娩组显著增高 (P<0 .0 1)。结论 :母体的免疫功能由孕期的抑制转为产后的过渡性增强 ;表明 s IL - 2 R的显著增高可能与早产有关 ,进一步检测早产与 s IL- 2 R水平的定量关系 ,可能有助于早产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T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早产 SIL-2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免疫机制初步探讨
7
作者 颜华 张福昆 +1 位作者 徐世文 潘菊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免疫机制初步探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颜华,张福昆天津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徐世文,潘菊芬可溶性视网膜抗原(S-Ag)近年来关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免疫学发病机理研究进展较快,但主要侧重于证明视网膜下液是否...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免疫机制初步探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颜华,张福昆天津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徐世文,潘菊芬可溶性视网膜抗原(S-Ag)近年来关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免疫学发病机理研究进展较快,但主要侧重于证明视网膜下液是否存在免疫球蛋白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落 孔源性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与结肠癌衍生的免疫抑制因子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易亚军 潘菊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72-276,共5页
观察乳腺癌与结肠癌组织培养上清液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IL-2)产量的影响,并对该上清液中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的理化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 观察乳腺癌与结肠癌组织培养上清液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IL-2)产量的影响,并对该上清液中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的理化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癌组织培养上清液对PHA诱导的患者本人及健康人的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而对IL-2产量无明显影响。理化特性研究见乳腺癌上清液含有两种活性成分,一种为对热及胰酶敏感的蛋白质,另一种为性质稳定的非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 淋巴细胞 增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被引量:78
9
作者 张艳君 朱志峰 +5 位作者 陆融 徐琼 石琳熙 简序 刘俊燕 姚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前基因表达的转录分析多采用单一看家基因作为内参来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实验中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了新型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作用后RPL13A、UBC、EIF4A、B2M、GAPDH和ACTB共6个看家基因m... 目前基因表达的转录分析多采用单一看家基因作为内参来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实验中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了新型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作用后RPL13A、UBC、EIF4A、B2M、GAPDH和ACTB共6个看家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经过geNorm程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表明,这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确定了RPL13A、UBC2个看家基因用于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选择的必要性在实验中得以证明,更重要的是为各种实验因素影响下(尤其是新物质作用下)内参基因的选择介绍和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参基因 geNorm程序 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缺氧-复氧时乳鼠心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朱智彤 姚智 +2 位作者 娄建石 李会强 卢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e)对缺氧 -复氧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IL 6 )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学方法 ,测定对照组、模型组、及 1g·L-1、0 1g·L-1、0 0 1g·L-1Pue给药组...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e)对缺氧 -复氧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IL 6 )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学方法 ,测定对照组、模型组、及 1g·L-1、0 1g·L-1、0 0 1g·L-1Pue给药组在各个时间点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 α、IL 6活性的变化。结果 受到缺氧、复氧刺激后TNF α、IL 6活性较对照组增加 (P <0 0 1)。各剂量在缺氧时均表现出降低TNF α活性的作用 ,1g·L-1Pue的作用最强 (P <0 0 1) ,而其它两个剂量在复氧时还能增加TNF α活性。Pue能降低IL 6活性的增加。结论 缺氧、复氧刺激能增加心肌细胞分泌TNF α、IL 6 ;Pue能抑制缺氧时TNF α的分泌 ,但在复氧后 ,除 1g·L-1外 ,其它剂量还表现出升高TNF α的作用 ;Pue可抑制IL 6的过度分泌 ,并呈剂量依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葛根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抗肿瘤作用及对单核巨噬细胞激活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邱爽 陆融 +6 位作者 赵岚 王松 周春雷 赵茜 李国力 高文远 姚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观察YSL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体系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PEMφ杀伤肿瘤细胞BEL-7402及B16-F10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观察YSL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体系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PEMφ杀伤肿瘤细胞BEL-7402及B16-F10的影响;观察YSL对PEMφ分泌合成IL-1β,FNF-α和NO等细胞毒效应分子的影响。结果:YSL能显著抑制BEL-7402移植瘤裸鼠的肿瘤生长,给药剂量为160μg/(kg·d)时疗效最显著,抑制率为44.03%;YSL体外对BEL-7402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YSL能增强裸鼠PEMφ对BEL-7402,B16-F10杀伤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YSL能增强Balb/c小鼠PEMφ对BEL-7402,B16-F10杀伤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YSL能促进小鼠PEMφ分泌合成细胞毒效应分子IL-1β,TNF-α和NO,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YSl能够抑制BEL-7402的增殖,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细胞毒功能,促进细胞霉效应分子IL-1β,TNF-α和NO的分泌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丝亮肽 人肝癌BEL-7402 巨噬细胞 细胞毒效应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筛选JAK-STAT6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笪宇蓉 姚智 +5 位作者 李静雅 邵洁 沈强 东莉洁 李佳 杨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43-947,共5页
目的构建可用于高通量筛选JAK/STAT6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的工程细胞株,建立稳定可靠的筛选方法。方法利用基因重组和转染技术,将STAT6特异性识别启动子IgE基因序列和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联合插入pCMV质粒,脂质体法转染至HeLa细胞,经潮红霉... 目的构建可用于高通量筛选JAK/STAT6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的工程细胞株,建立稳定可靠的筛选方法。方法利用基因重组和转染技术,将STAT6特异性识别启动子IgE基因序列和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联合插入pCMV质粒,脂质体法转染至HeLa细胞,经潮红霉素B抗性筛选及报告基因检测,得到稳定表达虫荧光素酶的工程细胞株。通过优化溶剂DMSO浓度,IL4作用浓度及孵育时间等筛选条件,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1600种化合物进行了筛选。结果建立的筛选方法稳定可靠,系统Z′因子达到0.64。通过对1600种化合物的筛选,得到3个抑制效果较理想的化合物并测得其IC50值。结论所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可用于JAK/STAT6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6 高通量筛选 工程细胞株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静 朱智彤 +5 位作者 陆融 赵茜 李国力 金孟珏 李会强 姚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tyroservaltide,YSV)对体外培养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及Chang氏肝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用BrdU法、MTT法及LDH法,观察YSV对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Chang氏肝细胞DNA分裂指数...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tyroservaltide,YSV)对体外培养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及Chang氏肝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用BrdU法、MTT法及LDH法,观察YSV对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Chang氏肝细胞DNA分裂指数、MTT代谢率、LDH释放量的影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药物对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DNA片段化的影响。结果YSV对BEL7402细胞作用48h、72h时药物浓度为1mg·L-1和0.1mg·L-1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①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P<0.01),抑制率最高为药物浓度1mg·L-1作用72h时可达32.53%,②能表现出明显抑制细胞代谢的作用(P<0.05)其中YSV0.1mg·L-1作用72h时抑制率最高为19.12%,③能增加胞浆内LDH的释放(P<0.05),YSV(1mg·L-1)作用72h时抑制率最高,为36.13%,④能诱导BEL7402肝癌细胞DNA片断化成低分子量DNA,经1%琼脂糖电泳后显示为DNALadder。对正常肝细胞系Chang氏肝仅0.1mg·L-1在48h表现出抑制DNA合成能力的作用。结论YSV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对正常肝细胞系Chang氏肝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肽化合物 酪丝缬肽(YSV) BRDU MTT LDH DNA LADDER BEL-740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药物清解灵对内源性集落刺激因子的诱生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凤蓉 潘菊芬 +1 位作者 丁洁 吴咸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7-170,共4页
采用中草药复合方剂清解灵给予纯系小鼠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了内源性CSF的诱生试验。诱生产物在小鼠血清中,经单抗ELISA(双抗体夹心法)、集落形成试验(半固体琼脂法)及骨髓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分别进行鉴定。同时对清解... 采用中草药复合方剂清解灵给予纯系小鼠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了内源性CSF的诱生试验。诱生产物在小鼠血清中,经单抗ELISA(双抗体夹心法)、集落形成试验(半固体琼脂法)及骨髓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分别进行鉴定。同时对清解灵药液作了LPS含量的检测,以排除诱生过程中可能存在LPS的作用。结果表明:清解灵可以诱导小鼠内源性CSF的产生,最佳诱生剂量为0.5~1mg/(g)weigh,经清解灵诱导的小鼠血清可以促进同系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并使之形成集落,经Wright-Gimsa染色鉴定为中性粒细胞集落,因此确定该中药诱生产物为G-CSF。诱导血清中CSF活性单位约为280U/ml。清解灵药液中LPS含量极微(0.25pg/ml),排除了该诱生过程中LPS作用的可能性。 上述结果提示,应用外源性物质可诱导内源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中药可作为这类外源性物质。进一步启示性质温和的某些中药具有替代或补充副作用较大的外源重组细胞因子,以辅助治疗某些临床疾病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解灵 内源性 集落刺激因子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丝亮肽荧光标记物的合成及其在肿瘤治疗靶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简序 傅正 +9 位作者 张燕玲 韩丽霞 朱志峰 徐琼 王莉 周春雷 石琳熙 刘俊燕 陆融 姚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61-1167,共7页
酪丝亮肽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三肽,它可以诱导造成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坏死,从而杀伤肿瘤细胞,但是酪丝亮肽在肝癌细胞的亚细胞定位尚不十分明确.为了达到对酪丝亮肽进行示踪进而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的目的,使用荧光物质(5(6)-羧基... 酪丝亮肽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三肽,它可以诱导造成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坏死,从而杀伤肿瘤细胞,但是酪丝亮肽在肝癌细胞的亚细胞定位尚不十分明确.为了达到对酪丝亮肽进行示踪进而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的目的,使用荧光物质(5(6)-羧基四甲基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5(6)-TAMRASE)对酪丝亮肽进行了标记,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标记酪丝亮肽进行纯化和鉴定.并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荧光标记酪丝亮肽在人肝癌BEL-7402细胞中的分布.结果显示,合成的酪丝亮肽荧光标记物性质稳定,标记的酪丝亮肽在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胞浆中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丝亮肽 肝癌 荧光标记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CYP1B1的表达对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杰 李迺昶 +3 位作者 李晓蕾 李会强 傅正 朱志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904-190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CYP1B1表达与紫杉醇耐药产生的相关性。方法: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研究对象,经TCDD诱导MCF-7表达CYP1B1,观察CYP1B1表达后对紫杉醇药物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将紫杉醇联合CYP1B1的拮抗剂ANF使用,观察ANF是否可逆转CY...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CYP1B1表达与紫杉醇耐药产生的相关性。方法: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研究对象,经TCDD诱导MCF-7表达CYP1B1,观察CYP1B1表达后对紫杉醇药物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将紫杉醇联合CYP1B1的拮抗剂ANF使用,观察ANF是否可逆转CYP1B1对紫杉醇的耐药作用。采用RT-PCR测定诱导后CYP1B1 mRNA水平,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和蛋白印迹技术测定诱导后CYP1B1蛋白水平,MTS比色法测定紫杉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强度。结果:TCDD可诱导MCF-7细胞表达CYP1B1,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TCDD浓度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而单独紫杉醇不能诱导MCF-7细胞表达CYP1B1。当MCF-7细胞经TCDD诱导表达CYP1B1后,紫杉醇浓度在0.01~0.1μg/mL时,紫杉醇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使用CYP1B1的特异性拮抗剂ANF后,MCF-7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升高,细胞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P1B1表达后可导致细胞产生对紫杉醇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MCF-7 2 3 7 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 细胞色素P4501B1 α-奈黄酮 紫杉醇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P53、bax和caspase 3基因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瀛娟 赵秀兰 +2 位作者 杨洁 于金国 颜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目的应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P53、bax和caspase 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建立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伤后1、3、5、7、9、14、28d处死,以Trizol法提取新鲜视网膜组织的总RNA,... 目的应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P53、bax和caspase 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建立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伤后1、3、5、7、9、14、28d处死,以Trizol法提取新鲜视网膜组织的总RNA,以Oligo(dt)18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并进行扩增,以T/A克隆法将纯化的目的片断与T/A克隆载体(pTZ57R/T)连接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入E.coli DH5α。采用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经蓝白斑筛选、酶切、测序鉴定后,根据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靶基因mRNA的含量,并以靶基因和内参GAPDH mRNA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靶基因表达水平的指标。结果由pTZ57R/T与目的基因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可靠。P53和bax均在视神经损伤后3d mRNA表达明显增加,5d时达到高峰,7d后开始下降;伤后5d caspase 3 mRNA表达明显增加,9d时达到高峰,14d后开始下降。三者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凋亡基因P53、bax和caspase3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 Ⅰ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克隆法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P53 BAX CASPASE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G RANKL和RANK在肿瘤骨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傅正 卢奕 姚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316-1318,共3页
关键词 骨保护素 RANKL RANK 肿瘤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抑制人PBMC促炎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虹 潘菊芬 +1 位作者 贾晓青 黄焕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5,20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对促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是否有影响。方法 :人PBMC与不同浓度的hCG(10 0、5 0、2 5、12 5、6 2 5、3 12 5U ml)共同于 37℃、5 %CO2 条件下培养 4小时 ,培养细胞行RT PCR测定 ,RT PCR产物经琼脂糖...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对促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是否有影响。方法 :人PBMC与不同浓度的hCG(10 0、5 0、2 5、12 5、6 2 5、3 12 5U ml)共同于 37℃、5 %CO2 条件下培养 4小时 ,培养细胞行RT PCR测定 ,RT 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后用图象分析仪作半定量测定 ,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5 0~ 6 2 5U ml的hCG对TNF α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且与不加hCG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 2 5及 12 5U ml的hCG对PBMCIL 1及IL 6mRNA的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 <0 0 1)。结论 :hCG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抑制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作用 ,提示在正常人体中也可存在的hCG在机体促炎 抗炎自稳机制中可能参与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TNFΑ IL-1 IL-6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p100蛋白:可增强STAT6基因转录活性的新因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洁 姚智 +1 位作者 郁春艳 Olli Silvennoinen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39-742,共4页
目的 :建立可稳定表达人类p10 0蛋白的细胞株 ,研究细胞内p10 0蛋白参与STAT6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蛋白与蛋白间结合 ,荧光素酶法测定STAT6基因转录活性。结果 :p10 0既可与STAT6结合 ,亦可与RNA多聚... 目的 :建立可稳定表达人类p10 0蛋白的细胞株 ,研究细胞内p10 0蛋白参与STAT6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蛋白与蛋白间结合 ,荧光素酶法测定STAT6基因转录活性。结果 :p10 0既可与STAT6结合 ,亦可与RNA多聚酶Ⅱ结合 ,并能增强STAT6介导的基因转录活性。结论 :p10 0蛋白是STAT6共激活因子 ,可桥连STAT6和基本转录调控元件 ,促进STAT6介导的基因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6 人类p100蛋白 RNA多聚酶Ⅱ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