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诱导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改善衰老性肌萎缩
1
作者 张子怡 马美 +2 位作者 薄海 刘涛 张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9-1361,共13页
衰老性肌萎缩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骨骼肌退行性疾病,以肌肉质量流失、肌力下降和运动功能衰退为特征。其核心病理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能量代谢异常、氧化还原失衡、动力学紊乱及自噬能力下降。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作为进化保守的... 衰老性肌萎缩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骨骼肌退行性疾病,以肌肉质量流失、肌力下降和运动功能衰退为特征。其核心病理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能量代谢异常、氧化还原失衡、动力学紊乱及自噬能力下降。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作为进化保守的适应性应激机制,通过轻度线粒体应激激活多重保护性通路。本综述系统阐述运动干预通过激活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改善衰老性肌萎缩的分子机制。适度的运动应激产生低剂量活性氧类,触发保护性适应性反应,一方面,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通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表达,提升氧化还原平衡能力,另一方面,诱导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上调热休克蛋白60、Lon蛋白酶1等分子伴侣修复线粒体蛋白质稳态,并促进PTEN诱导激酶1/帕金蛋白等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选择性清除功能受损的线粒体。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等信号分子介导了了运动对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的调控。这些关键信号通路相互形成正反馈环路,并借助线粒体衍生肽释放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重塑介导线粒体与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善线粒体质量和骨骼肌功能。本文为开发靶向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的精准运动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和转化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衰老性肌萎缩 活性氧类 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 线粒体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志恒 傅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冠心病(CHD)等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心脏康复(CR)是专门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设计的一种康复治疗计划,旨在帮助患者在术后尽快提升身体机能水平,更快回归社会,其中运动疗法是CR的主要内容。积极进行CR不仅可以降低... 冠心病(CHD)等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心脏康复(CR)是专门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设计的一种康复治疗计划,旨在帮助患者在术后尽快提升身体机能水平,更快回归社会,其中运动疗法是CR的主要内容。积极进行CR不仅可以降低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心肺功能,还能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本文总结了身体活动水平对CHD患者的影响、目前运动疗法在CR中的具体应用模式和CR中不同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以期为运动疗法更好地应用于CHD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心脏康复 运动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模式发生器在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恢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帅祎 赵晓璇 +3 位作者 李奇 邢政 李庆雯 褚晓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2-1098,共7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因素所导致的脊髓结构破坏,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的障碍。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SCI患者约77万人[1],我国颈SCI患者超过250万人[2]。SCI后下肢...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因素所导致的脊髓结构破坏,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的障碍。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SCI患者约77万人[1],我国颈SCI患者超过250万人[2]。SCI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较为常见,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功能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脊髓结构 SCI 数据显示 高空坠落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能量消耗患者的发病机制、营养与运动干预等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萌泽 郭琪 陈小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普遍存在,与患者的多种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可表现为体重减轻、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等。目前对MHD患者通过营养策略、运动方式以及两者联合来进行健康干预的研究文章众多,本文通过对MHD患者... 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普遍存在,与患者的多种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可表现为体重减轻、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等。目前对MHD患者通过营养策略、运动方式以及两者联合来进行健康干预的研究文章众多,本文通过对MHD患者PEW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干预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的诊断识别PEW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蛋白质能量消耗 营养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细胞核逆行信号的通讯作用
5
作者 张雯龙 权磊 赵云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7-1707,共21页
线粒体是细胞的主要能量生产者,也是细胞的信号中枢,还参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包括细胞凋亡、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病变、肿瘤发生发展等。线粒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细胞核的支持,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和线粒体稳态的维... 线粒体是细胞的主要能量生产者,也是细胞的信号中枢,还参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包括细胞凋亡、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病变、肿瘤发生发展等。线粒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细胞核的支持,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和线粒体稳态的维持受到核基因组的严格控制,两者形成信号相互作用网络,通过通讯交流来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基因表达以及功能状态。线粒体损伤或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从而激活适应性的转录,调控多种核转录因子,影响核内基因的表达,调节细胞的代谢状态。这种由线粒体向细胞核传递的信号被称为“线粒体-细胞核逆行信号”。由于线粒体相关疾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但终究会造成能量的缺损,这种缺损的后果首先反映在肌肉、神经等高能耗部位。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往往是肌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线粒体效率较低,出现功能障碍、表观遗传修饰、线粒体代谢中间产物、线粒体DNA的释放和识别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等,都会促进肿瘤发生发展。通过研究线粒体向细胞核发送逆行信号的触发因素、主要分子途径以及调控网络,不仅可以加深对细胞内信号传递的理解,还可以揭示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新机制。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和细胞核之间已知的逆行信号通路,其通讯功能作用及通讯失调后的病理后果,通过靶向调控线粒体逆行信号所涉及的主要分子和蛋白质,可能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通讯 线粒体逆行信号 线粒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兴宇 郭琪 陈小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其特征为肌肉质量减少与肌肉力量下降。肌少症会增加跌倒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与各种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有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是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其特征为肌肉质量减少与肌肉力量下降。肌少症会增加跌倒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与各种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有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是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游离羰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和氧化修饰等一系列反应后形成的一类稳定糖基化产物。近期研究表明,AGE与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肌少症之间都有相关性。AGE可以通过糖化交联导致骨骼肌细胞外基质硬化、与AGE受体结合导致炎症和氧化应激,进而造成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的下降,可在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AGE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可为深入探讨肌少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臭氧暴露对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表达谱的影响
7
作者 杨清诚 赵娇 +3 位作者 杨仁鑫 闫战功 袭著革 刘晓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6-845,共10页
目的明确急性臭氧暴露后大鼠肺泡灌洗液来源的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肺损伤的潜在关系。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放入气体染毒舱内分别暴露于0、0.5和2 ppm臭氧6 h。实验结束后24 h麻醉大鼠,收集肺... 目的明确急性臭氧暴露后大鼠肺泡灌洗液来源的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肺损伤的潜在关系。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放入气体染毒舱内分别暴露于0、0.5和2 ppm臭氧6 h。实验结束后24 h麻醉大鼠,收集肺泡灌洗液并提取外泌体。采用miRNA-seq技术检测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使用miRDB数据库对组间差异表达Top 10 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利用qRT-PCR方法对表达丰度较高且组内均一性较好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结果与0 ppm组相比,0.5 ppm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有8个上调、55个下调,而2 ppm组中有32个上调、61个下调。与0.5 ppm组相比,2 ppm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有90个上调、74个下调。差异表达Top 10 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调控DNA结合、杂环化合物结合和影响转录等方面,并与癌症、MAPK、PIK3-AKT、TNF、ErbB、线粒体自噬和FoxO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qRT-PCR结果表明测序结果基本可靠。结论急性臭氧暴露可导致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表达谱发生变化,差异miRNA可能参与了臭氧暴露所致的肺组织炎症、肺损伤等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急性暴露 外泌体 MIRNA 肺泡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