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赋能中医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涛 任海燕 +2 位作者 周作建 朱学芳 胡孔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5-1290,共6页
中医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医学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有望为中医学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强力动能。通过聚焦智能中医预警与诊断、智能中医治疗与康复、智能中医科研与教学三大方向,梳理人工智能赋... 中医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医学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有望为中医学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强力动能。通过聚焦智能中医预警与诊断、智能中医治疗与康复、智能中医科研与教学三大方向,梳理人工智能赋能中医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智能中医预警与诊断方面存在着中医理论本身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开放优质的大规模中医标注数据资源不足,智能方法设计缺乏中医理论及思维指导等问题;在智能中医治疗与康复方面,存在着反馈和调节机制尚未健全,多学科协同创新深度不足,技术安全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智能中医科研与教学方面,存在中医隐性知识的挖掘和阐释不足,中医专家思维的学习和模拟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为“人工智能+中医学”交叉学科领域研究开拓思路,为中医学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问题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与“异病同治”探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峰 张涛 +4 位作者 庞稳泰 李毓赟 刘东德 王瑞杰 张国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以中文发表的13791篇中医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进行数据挖掘,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通过检索收集CBM,CNKI,WanFang,VIP数据库的临床研究,对该病的证型、处方用药等信息进行汇总分... 目的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以中文发表的13791篇中医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进行数据挖掘,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通过检索收集CBM,CNKI,WanFang,VIP数据库的临床研究,对该病的证型、处方用药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药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药治疗肺炎方案共1108个,主要证型为痰热壅肺证(346次),主要方剂为麻杏甘石汤(196次),中药以甘草出现次数最多(624次),其次是苦杏仁(543次),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经最多。对出现的12835次中药进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百分比最高的药物为苦杏仁→麻黄、鱼腥草。对出现的12835次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以欧氏距离为13进行分类,可将药物分为3类。结论发现感染性肺炎的核心证型为"痰热壅肺、闭肺""风寒、风热犯肺""痰浊蕴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与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高度相似,故而感染性肺炎的中医药用药规律对治疗新冠肺炎的遣药组方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药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俗非 王邈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7-1152,共6页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首先需要明确内涵与保护客体,在现行法律保护下制定相应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探索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如何与知识产权部门衔接联动,有效开发利用中医药传统知识名录与数据库,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医药传统知识 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制度 惠益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5
4
作者 林静怡 李诗翩 +5 位作者 郭义 任海燕 李鑫举 周鹏 席强 梁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64-867,共4页
目的:梳理我国人工智能(AI)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方法:综合课题组前期对中国工程院10位院士进行访谈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现状方面,AI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已有成果证实... 目的:梳理我国人工智能(AI)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方法:综合课题组前期对中国工程院10位院士进行访谈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现状方面,AI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已有成果证实“AI+中医药”在数据管理、临床诊断、健康管理等方面起着互相推动的作用。存在问题是数据标准欠缺、交叉人才匮乏及政策支持力度欠缺等;建议对中医药数据进行全面治理,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加速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并从数据、知识产权、伦理安全及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结论:未来AI如何更好地助力中医药以及整个医药健康领域,还亟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医药 院士访谈 现状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物外治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涛 王子静 +5 位作者 杨益 韩国英 朱姗 李楠 李霖 夏庆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996-999,1003,共5页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药物经体表皮肤、黏膜、穴位等方式吸收从而发挥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显示出了确切的疗效。药物外治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多样形式,主要包括膏药、油膏、箍围...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药物经体表皮肤、黏膜、穴位等方式吸收从而发挥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显示出了确切的疗效。药物外治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多样形式,主要包括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酊剂、洗剂等,在现代的临床应用研究中疗效显著、应用范围广泛、安全高效、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地位,且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药物外治法 临床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单心觉 周鹏 谢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34-1038,1056,共6页
目的 以科学知识图谱方式显示近20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 检索近20年CNKI中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关键词频数、中心性、聚类、突现等分析。结果 中医药... 目的 以科学知识图谱方式显示近20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 检索近20年CNKI中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关键词频数、中心性、聚类、突现等分析。结果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包括雌激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研究前沿是表观遗传调控和基因转录调控网络。治疗上西医常用药物有钙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中药治疗以补肾为主,涉及淫羊藿、左归丸等多种单味药、方剂,补肾壮骨、健脾、活血等多种治法等。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骨质疏松领域的发展趋势,尤其体现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伴有骨折、糖尿病等方面的治疗中;中药干预骨质疏松的表观遗传调控和基因转录调控网络层面的探索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骨质疏松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智慧中医研究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任海燕 王维广 +15 位作者 许林 黎晖 蒋涛 杨涛 罗静静 李涛 张磊 刘清君 覃文军 孟祥飞 李芳杰 王鑫 林静怡 周鹏 郭义 孟昭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1302,共12页
探讨智能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中医领域的必要性、智慧中医的内涵及任务,及相关研究落地转化进展,紧扣国家导向、刚需及问题,进行顶层设计,提出未来可用于中医领域的热门AI技术以及智慧中医未来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 探讨智能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中医领域的必要性、智慧中医的内涵及任务,及相关研究落地转化进展,紧扣国家导向、刚需及问题,进行顶层设计,提出未来可用于中医领域的热门AI技术以及智慧中医未来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多学科交叉创新融合,助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传承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智慧中医 研究进展 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 辅助诊疗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历代名医碑传集》的中医师生关系新论
8
作者 王艺蓓 张宇轩 赵健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3,共6页
探究古代中医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和特点,为构建当代院校教育中医师生关系提供参考。采用文本分析法,编码《中国历代名医碑传集》相关语句,按照拜师前、跟师中、离别后的顺序建构出中医师生关系模型,其中拜师重要且难、学生学习主体性、... 探究古代中医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和特点,为构建当代院校教育中医师生关系提供参考。采用文本分析法,编码《中国历代名医碑传集》相关语句,按照拜师前、跟师中、离别后的顺序建构出中医师生关系模型,其中拜师重要且难、学生学习主体性、老师指导帮助、师生日常相处、离别抒情承诺五个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医师生关系,其具有拜师前双向选择、跟师中前导后随、离别后怀念自勉的特点,从心理契约、师生互动、师生承诺的角度探讨其对师生双方医业的影响,并指出其对现代中医师生关系构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医 师生关系 文本分析 碑传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尔菲法在中医研究中应用情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曹姗 赵紫薇 +2 位作者 周萱 徐芳 王泓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680,共4页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德尔菲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国正式发表的德尔菲法在中医研究领域相关文章进行系统检索和筛选,分别从发表年度、期刊分布、作者机构、核心作者、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德尔...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德尔菲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国正式发表的德尔菲法在中医研究领域相关文章进行系统检索和筛选,分别从发表年度、期刊分布、作者机构、核心作者、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德尔菲法应用在中医领域的相关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从2006年开始发文量增长迅速,在2011年发文量达到最高173篇。(2)根据普赖斯定律要求,基本形成刊载文献的"核心期刊",发表学位论文的"核心大学"也基本形成,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3)高频关键词分析显示"中医证候"出现频次最高,提示德尔菲法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应用最多。高频关键词的共词聚类分析显示,大致分成5类:证候学研究、诊断标准、临床疗效、数据处理方法及考察指标等。结论:德尔菲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为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可能是今后中医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文献计量学 德尔菲法 普赖斯定律 共词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泓午 于春泉 +8 位作者 陆小左 王洪武 李晓康 曹姗 徐芳 冯闲野 杨晓丽 周萱 周燕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医"形神合一"健康观指导下,基于中医精理论,采用头脑风暴法,初步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结果: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 目的: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医"形神合一"健康观指导下,基于中医精理论,采用头脑风暴法,初步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结果: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包括精充足辨识和精不足辨识2个类别,每个类别含有形象、窍象、神志象、舌象、脉象五个方面内容。结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将更好地指导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 中医精理论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病因及辨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支勇 马雷雷 +1 位作者 林燕 曹红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疫等,其病因以“湿邪”为主,常兼夹寒、热、燥之邪,分别有温湿疫邪、寒湿疫邪、疫邪夹燥等,其辨证多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膜原理论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等。新冠肺炎证候多变,但其病因病机符合中医“疫病”的规律,其病位主在肺,多累及脾胃,以湿邪为主的病理特点贯穿疾病的始终,以“湿、毒、寒、热、燥、瘀、虚”为证素要点,可按照预防、治疗、恢复3个阶段采取辨证论治。该文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病因 中医辨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参数变化对中医脉波图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学民 王玥 +3 位作者 陆小左 张玉满 宋鹏 周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306-311,共6页
为探索中医脉象的形成与人体循环系统及血管生理参数之间的联系,在心血管双弹性腔模型基础上,借助Simulink仿真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血液流动惯性变化对脉波图时域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利用中医脉象模拟系统,通过改变血液粘度、血管弹性... 为探索中医脉象的形成与人体循环系统及血管生理参数之间的联系,在心血管双弹性腔模型基础上,借助Simulink仿真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血液流动惯性变化对脉波图时域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利用中医脉象模拟系统,通过改变血液粘度、血管弹性、外周阻力及取脉压力,实测和验证Simulink仿真结果,建立心血管生理参数与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血液粘度变化对外周血管阻力有一定影响,血管弹性与顺应性直接相关,同时脉诊的取脉过程也会对血液惯性造成影响,继而改变输出波形。该成果为中医脉诊在动脉硬化、高血粘等疾病早期客观化诊断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脉象 脉波图 双弹性腔 SIMULINK仿真 脉波图模拟实验 时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证治初探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渊芳 谢盈彧 +2 位作者 黄娟娟 徐士欣 张军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82-85,共4页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失调或结构障碍导致类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电图可显示有ST段下移等缺血性改变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药在改善...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失调或结构障碍导致类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电图可显示有ST段下移等缺血性改变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基于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试从中医角度浅谈对本病的认识并探索其证治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证候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樊亚东 白立鼎 +4 位作者 常军 张浩浩 于爽 赵舒武 边育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2-176,共5页
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是对我国传统医学模式和现代医学模式的继承与创新。通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运用现代医学客观检查指标和量化手段,实现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的客观化和规范化,揭示中医证候的宏观和微观病理生... 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是对我国传统医学模式和现代医学模式的继承与创新。通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运用现代医学客观检查指标和量化手段,实现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的客观化和规范化,揭示中医证候的宏观和微观病理生理机制,能够提高疾病诊疗水平,进一步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就影像学、实验室及组学等现代医学检查指标,对当前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为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中医证候 客观化 病证结合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布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倩 马静 +2 位作者 汤茜 徐苏昊 乔学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临床用药的疗效。方法 62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痰浊、肾虚血瘀、肾虚痰浊、肾阴亏虚、肝肾阴虚、肾虚气滞6大证型,按临床实际...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临床用药的疗效。方法 62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痰浊、肾虚血瘀、肾虚痰浊、肾阴亏虚、肝肾阴虚、肾虚气滞6大证型,按临床实际用药的真实情况非随机分为中药+中成药+西药、中药+西药、中成药+西药、中药+中成药、中药、中成药、西药等7种治疗方案辨证施治,采用颈动脉B超为药效监测手段,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和斑块数目。结果 (1) 62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中以气虚痰浊型最多(34.2%,215/358),然后依次为肾虚血瘀型(22.0%,138/628)、肾虚痰浊型(15.3%,96/628)、肾阴亏虚型(10.7%,67/328)、肝肾阴虚型(9.7%,215/628)和肾虚气滞型(8.1%,51/628);(2)各证型间治疗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和斑块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7种治疗方案经6个月治疗后均能有效降低斑块Crouse积分和斑块数目,且中药+中成药+西药、中药+西药、中成药+西药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P<0.05),中药+中成药、中药、中成药的治疗与西药的治疗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以气虚痰浊型最多见、肾虚血瘀型次之;(2)中药+中成药+西药、中药+西药、中成药+西药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且7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斑块Crouse积分和斑块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型 辨证论治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凋亡(PANoptosis):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馨浓 杨颖溪 +2 位作者 郭晓辰 张军平 刘纳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3-1125,共13页
泛凋亡(PANoptosis)是一种整合了细胞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3种死亡特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模式。泛凋亡的核心机制是泛凋亡小体(PANoptosome)组装和激活,该过程受到上游关键分子——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 泛凋亡(PANoptosis)是一种整合了细胞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3种死亡特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模式。泛凋亡的核心机制是泛凋亡小体(PANoptosome)组装和激活,该过程受到上游关键分子——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作用于RNA1的腺苷脱氨酶(ADAR1)的调控,以及多种细胞器功能的影响,靶向相关机制是调节泛凋亡的有效途径。目前认为炎症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鉴于泛凋亡具有高度促炎性,因此探索泛凋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心血管疾病中泛凋亡的已知证据,包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脓毒症诱导的心肌病、心脏毒性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和夹层、血管毒性损伤,对于深入理解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凋亡 心血管疾病 炎症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中成药联合激素替代疗法对卵巢功能减退改善作用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苗婧 康志媛 +2 位作者 胡海殷 牛柏寒 季昭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5-254,共20页
目的系统评价和比较不同中成药口服联合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类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中成药联合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和比较不同中成药口服联合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类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中成药联合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卵巢早衰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 4.1.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83项研究,对照组3819例,试验组3844例,共涉及14种中成药(坤泰胶囊、培坤丸、左归丸、河车大造胶囊、滋肾育胎丸、妇科养荣胶囊、六味地黄丸、人胎盘片、归肾丸、还少胶囊、麒麟丸、调经促孕丸、复方阿胶浆、左归丸+右归丸)。结合网状Meta分析及SUCRA排序结果显示:(1)降低促卵泡生成素(FSH):排序前3名为滋肾育胎丸、六味地黄丸、妇科养荣胶囊联合HRT;(2)增加窦卵泡数(AFC):排序前3为左归丸、妇科养荣胶囊、左归丸+右归丸联合HRT;(3)升高抗米勒管激素(AMH):排序前3为人胎盘片、六味地黄丸、坤泰胶囊联合HRT;(4)降低Kupperman评分:排序第1为坤泰胶囊联合HRT;(5)提高整体有效率:排序前3为复方阿胶浆、归肾丸、滋肾育胎丸联合HRT。中成药联合HRT的不良事件以胃肠道不适、头晕头痛、乳房胀痛等症状为主。结论口服14种中成药联合HRT改善卵巢功能减退有效。宜优先予妇科养荣胶囊或六味地黄丸联合HRT以改善FSH水平并提高卵泡储备;围绝经期症状明显的患者,优先予坤泰胶囊联合HRT以缓解症状;优先予复方阿胶浆、归肾丸、滋肾育胎丸联合HRT以整体改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激素替代疗法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早衰 网状Me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鼽发病和白露气运之变的相关性探赜
18
作者 李晓虎 李胜 袁卫玲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3-45,共3页
鼻鼽作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节律性,在燥湿之气变化明显的秋季高发。白露节气为仲秋之始,暑已去而凉渐起,湿欲收而燥且至,阴阳之气变动剧烈,气运变化易于反常。白露时节气运变化太过与不及皆可引发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尤其... 鼻鼽作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节律性,在燥湿之气变化明显的秋季高发。白露节气为仲秋之始,暑已去而凉渐起,湿欲收而燥且至,阴阳之气变动剧烈,气运变化易于反常。白露时节气运变化太过与不及皆可引发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肺功能失常,致使鼻窍不利,进而诱发鼻鼽。基于白露节气的气运之变探讨鼻鼽的发病机理,既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病,又能够充实“肺应秋”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鼽 白露 气运 气交变大论 肺应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防治航天运动病穴位处方文献研究
19
作者 徐一丹 梁若男 +9 位作者 王迎冬 席强 邱继文 李鑫举 陈超 于艺 朱征 邓凯元 郭义 章明星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2-568,共7页
从航天运动病的中医病机、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和针灸治疗运动病的中医机理及现代机制入手,对《中华医典》、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的文献,采用分层证据评分法,构建出针灸治疗航天运动病... 从航天运动病的中医病机、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和针灸治疗运动病的中医机理及现代机制入手,对《中华医典》、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的文献,采用分层证据评分法,构建出针灸治疗航天运动病的穴位处方。针灸作为中国传统治疗方式,在治疗运动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克服当前常用治疗效果的不稳定和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医学 航天运动病 针灸 穴位处方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载小鼠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安丽娟 周静晖 +2 位作者 祁羽菲 曾丽蓉 郝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3-606,共14页
铁过载是指体内铁含量超过生理需求,导致铁在器官中沉积的病理状态。铁过载小鼠模型是研究铁代谢紊乱和相关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目前铁过载小鼠模型构建中较为常用的造模方法,主要分为两类:(1)通过肠外补铁(注射铁剂)或肠内补铁... 铁过载是指体内铁含量超过生理需求,导致铁在器官中沉积的病理状态。铁过载小鼠模型是研究铁代谢紊乱和相关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目前铁过载小鼠模型构建中较为常用的造模方法,主要分为两类:(1)通过肠外补铁(注射铁剂)或肠内补铁(口服铁剂)构建外源性铁过载小鼠模型;(2)通过筛选特定小鼠品系或铁代谢相关基因修饰构建自发性铁过载模型。肠外补铁周期短、成功率高,适用于单一和复合铁过载模型。但高吸收率可能引起毒性反应,需预实验确定最佳剂量。肠内补铁操作简单、安全,但吸收率低,造模周期长。自发性铁过载模型主要用于特定的基因研究,操作复杂、成本高。不同的造模方法基本能够对应临床中原发性及继发性铁过载相关疾病,有助于深入理解铁过载的病理机制,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小鼠模型构建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