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水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1
作者 王莉霞 王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6期140-143,164,共5页
天水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该研究运用空间分布、积聚效应、连接度和平均路径长等分析方法,对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 天水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该研究运用空间分布、积聚效应、连接度和平均路径长等分析方法,对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天水市旅游资源存在空间联系较弱,旅游网络不够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接待能力差等特点,进而结合实际提出优化旅游开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 空间结构 旅游资源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域1981—2020年间降水量的突变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广玉 何敬慧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242-244,共3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降水时空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降水时空变异加剧。降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区,天水市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程度高、幅度也更大。因此,研究天水市降水时空特征具有...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降水时空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降水时空变异加剧。降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区,天水市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程度高、幅度也更大。因此,研究天水市降水时空特征具有实践意义。选取天水市7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天水市1981—2020年间降水量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市年降水量均值为425~570 mm,平均降水量为495 mm,CV值为0.19~0.25,极值比为1.9~2.7,说明年际比较稳定。近40年来,天水市降水时间不均衡,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序特征 分析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1981—2020年间降水量的时序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广玉 何敬慧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160-162,共3页
研究天水市降水时空特征对于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增产增收具有实践意义。选取天水市7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降水倾向率法,对天水市全域降水量的时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站点年降水量均值为428.8~563.7 mm,年... 研究天水市降水时空特征对于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增产增收具有实践意义。选取天水市7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降水倾向率法,对天水市全域降水量的时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站点年降水量均值为428.8~563.7 mm,年降水量最大值为587.1~875.8 mm,年降水量为239.3~392.1 mm,C_(V)值为0.19~0.25,极值比为1.9~2.7。近40年来,天水市降水在时间方面不均衡,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序特征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新民 宋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54-57,共4页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经济的保障。通过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方面构建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天水市2009—2017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程度进行综...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经济的保障。通过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方面构建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天水市2009—2017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①天水市2009—2017年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超前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旅游经济滞后;②2009—2017年,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得到优化,2017年天水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较2009年均增长30%以上;③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融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等级较低,2009—2015年均为失调状态,2016年后勉强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融合协调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影响研究百年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强 黄建平 +9 位作者 杨金虎 管晓丹 于海鹏 朱飙 张红丽 韩东亮 闫昕旸 张国龙 杨泽粟 曾剑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9-715,共17页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脆弱区。近百年来针对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结论比较分散,亟需通过系统的总结归纳,形成相对系统和完整的科学认识...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脆弱区。近百年来针对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结论比较分散,亟需通过系统的总结归纳,形成相对系统和完整的科学认识。为此,基于近百年来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文献资料,从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3个方面归纳梳理了区域气候变化及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从干旱、半干旱区的形成及扩缩、区域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变化驱动因子以及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4个方面总结凝炼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科学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影响研究的未来6个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进展与展望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水市秦州区樱桃园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强 冯娜 +1 位作者 张娅娅 刘雪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获取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为促进秦州区樱桃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果树用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借鉴。[方法]以天水市秦州区樱桃园主产区的6个镇(太京、玉泉、藉口、关子、牡丹、杨家寺)作为研究点,运用空... [目的]获取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为促进秦州区樱桃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果树用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借鉴。[方法]以天水市秦州区樱桃园主产区的6个镇(太京、玉泉、藉口、关子、牡丹、杨家寺)作为研究点,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又运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应用GIS得到的空间分布图可知,秦州区樱桃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都较轻,东北部樱桃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西南部污染严重。[结论]樱桃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突出元素为Pb,而Zn,Cr,Cu属轻度污染水平,Cd污染最轻,5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含量差别较明显。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太京镇、玉泉镇、藉口镇,这些区域靠近城市中心,受交通、人为因素影响密切,污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GIS 尼梅罗指数法 污染负荷指数法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尖兵山钨多金属矿床锆石、黑钨矿、日光榴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对北山造山带三叠纪关键金属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白荣龙 虎金荣 +5 位作者 陈雪锋 樊立飞 郭东宝 张跃珂 冯飞 曹瀚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0-288,共29页
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地之一,区内的岩浆岩年代学工作已得到广泛开展,但对成矿带内成岩与成矿关系等缺乏系统研究。红尖兵山作为北山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钨多金属矿床受到了较多关注,但其成矿时代、矿床成... 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地之一,区内的岩浆岩年代学工作已得到广泛开展,但对成矿带内成岩与成矿关系等缺乏系统研究。红尖兵山作为北山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钨多金属矿床受到了较多关注,但其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理解区域成矿构造事件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红尖兵山矿床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显示,该矿床成矿岩体为双驼峰式二长花岗岩,矿化类型可以划分为云英岩型矿石和黄玉-石英脉型矿石。对红尖兵山成矿岩体中的锆石、云英岩型矿石中的黑钨矿和黄玉-石英脉型矿石中的日光榴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21.7±1.3 Ma、221.6±2.1 Ma、220.5±7.9 Ma,指示红尖兵山的成岩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是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黑钨矿、日光榴石和白云母的LA-ICP-MS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钨矿中富集Sc、Mo等元素,而日光榴石和白云母则分别富集Be、Zn、Sc和Li、Sc关键金属等元素。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元素相关性分析,揭示了黑钨矿、日光榴石和白云母中关键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综合分析显示,红尖兵山矿床形成于陆内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下,在强烈的岩石圈伸展减薄和幔源岩浆底侵诱发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经分异演化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后形成富含挥发组分、偏还原、低pH和低Eh的成矿流体,它们沿构造薄弱部位充填交代形成石英脉-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床。本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北山造山带三叠纪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下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该区域同类矿床的勘查和关键金属找矿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代学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钨多金属矿床 红尖兵山 北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InSAR与信息量-机器学习耦合模型的黄土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祥祥 石亚亚 +4 位作者 胡良柏 吴涛 庞栋栋 刘帅令 宋宝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环境因子、气象因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尤其对于黄土高原区域,在诸多因子的复杂互馈作用下易导致黄土崩滑灾害,亟需选择适用的影响因子和训练模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本研究以天水市为研究区,基于InSA... 环境因子、气象因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尤其对于黄土高原区域,在诸多因子的复杂互馈作用下易导致黄土崩滑灾害,亟需选择适用的影响因子和训练模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本研究以天水市为研究区,基于InSAR获取的地表形变信息,综合地形、水文、气候、生态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模型(IV)分别联接到随机森林模型(RF)、决策树模型(DT)、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和BP神经网络模型(BP)构建耦合模型IV-RF、IV-DT、IV-SVM和IV-BP,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耦合模型(IV-RF、IVDT、IV-SVM和IV-BP)的AUC值分别为0.925、0.846、0.883、0.792,IV-RF具有更强的精度。滑坡频率比IV-RF模型从极低易发分区向极高易发区逐渐递增,滑坡易发性分区结果更均匀平稳。IVRF模型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和精度,更适合黄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IV-RF模型的极高、高、中、低、极低易发性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20.45%、18.28%、22.27%、16.92、22.09%,主要分布在天水市北部地质环境复杂和人类活动强烈的山地、黄土梁峁地区。岩性、坡度、土地利用、降雨、道路密度、InSAR形变在贡献率分析中排在前6位,是影响滑坡发育的主控因子。本研究旨在为黄土高原滑坡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深化建模思路,优化独立模型评价结果不确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机器学习方法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双尖山—狼娃山地区金矿床硫化物硫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对成矿机制的指示
9
作者 张晨晓 白荣龙 +4 位作者 樊炳良 陈雪锋 虎金荣 樊立飞 张跃珂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97,共22页
【研究目的】双尖山—狼娃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北山造山带北部的明水岩浆弧地段,目前该地区矿床成因等信息尚不明确,厘清该地区金矿床硫化物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流体性质、成矿机制,进而指导勘查实践。【研究方法】在野外... 【研究目的】双尖山—狼娃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北山造山带北部的明水岩浆弧地段,目前该地区矿床成因等信息尚不明确,厘清该地区金矿床硫化物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流体性质、成矿机制,进而指导勘查实践。【研究方法】在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双尖山、大红泉、狼娃山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和黄铜矿开展LA-ICP-MS微量和稀土元素及硫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双尖山—狼娃山地区金矿床的金有可见金及不可见金2种赋存形式,不可见金主要以固溶体金(Au^(1+))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晶格中。Pb和Bi主要以辉铋矿或Bi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于方铅矿包裹体中。大红泉和狼娃山矿床中Zn与Cd、Pb与Sb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黄铁矿中存在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包体。双尖山—狼娃山地区金矿床Nb/La、Th/La、Hf/Sm值多小于1,指示成矿流体中富含Cl^(-);Co、Ni的含量及比值指示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点;Cu/Au值指示成矿流体整体处于较还原的环境;Y/Ho、Zr/Hf、Nb/Ta值指示成矿过程存在多期次流体的叠加,双尖山金矿床成矿晚期流体可能与大气降水相混合。双尖山、大红泉和狼娃山矿床硫化物δ^(34)S均值分别为2.58‰、2.07‰和1.22‰,双尖山硫同位素值变化范围相较于大红泉、狼娃山金矿床偏大,显示岩浆硫与地层硫的混合特征,而大红泉和狼娃山金矿床δ^(34)S值均为极低的正值,显示出岩浆硫的特征。【结论】综合对比野外地质特征、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组成,认为双尖山及狼娃山金矿床属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大红泉金矿床为造山型金矿床,区域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金矿 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大气颗粒物输送通道及污染源区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芳龙 李忠勤 +5 位作者 杨宏 王飞腾 尤晓妮 张明军 张昕 周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71-2383,共13页
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和NCEP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对天水市2015—2018年不同季节的72 h气流后向轨迹进行了聚类分析.结合PM10、PM2.5的小时平均浓度数据,采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方... 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和NCEP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对天水市2015—2018年不同季节的72 h气流后向轨迹进行了聚类分析.结合PM10、PM2.5的小时平均浓度数据,采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方法,研究了天水PM10和PM2.5的区域输送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PM2.5的日平均浓度在3—178μg·m-3之间,PM10的日平均浓度在10—684μg·m-3之间;PM10和PM2.5质量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其浓度日变化分布呈双峰型,各季节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天水市气流来源四季变化明显,不同来源气流对该市颗粒物的浓度具有一定差异,四季都表现为西北气流对应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均较高,是影响天水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最重要输送路径;潜在源区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这与污染物排放、季节、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影响天水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天水本地及周边市州、青海北部、四川东北部等区域,春秋冬季节均存在中低污染程度的潜在源区带,其覆盖区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地和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区 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大樱桃生产空间演变与优化研究
11
作者 王广玉 李富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2期84-87,90,共5页
运用GIS技术、层次分析法及重心理论,基于甘肃天水经济林果业大樱桃1984年—2019年数据,分析天水大樱桃的面积、产值变化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得出,天水大樱桃生产空间的演变呈现同心圆模式主体向天水市东扩展趋势。在研究天水大樱桃生... 运用GIS技术、层次分析法及重心理论,基于甘肃天水经济林果业大樱桃1984年—2019年数据,分析天水大樱桃的面积、产值变化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得出,天水大樱桃生产空间的演变呈现同心圆模式主体向天水市东扩展趋势。在研究天水大樱桃生产空间演化结果基础上,对天水市国土空间范围内进行大樱桃生产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的结果显示,天水市中部渭河河谷及其支流浅宽河谷川区、南部浅宽河谷川区为非常适宜区;中部与南部低海拔缓坡区为较适宜区;南部中山与北部河谷缓坡地区为一般适宜区;北部黄土丘陵地区为不适宜区;东北部与西部高山地区为极不适宜区。依据评价结果和种植现状,结合种植演变规律,提出优化方案,为以后大樱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 空间演化 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莉霞 柴小琴 +1 位作者 金豆豆 丁思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117,共8页
[目的]对甘肃省天水市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为该地区设施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水市大棚蔬菜主产区21个乡镇的362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As,Ni,Cu,Zn,Cd... [目的]对甘肃省天水市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为该地区设施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水市大棚蔬菜主产区21个乡镇的362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As,Ni,Cu,Zn,Cd,Pb,Hg含量,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探讨。[结果]①7种元素平均含量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的土壤风险筛选值;但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相比,Cu,Zn,Cd,Pb和Hg积累普遍,分别是背景值的1.9,1.4,3.1,1.3,5.2倍;②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508,9.9%的点位出现了轻度和中度污染;多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平均值为289,Hg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为61.3%;③7种元素被识别出3个主成分。[结论]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90%以上点位处于安全水平,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中度等级,Hg是最大的潜在风险因子。重金属轻度、中度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强、极强的点位较为集中的分布在耕作年限高、人口密集的城镇和交通沿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大棚 土壤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北极多年冻土及重大线性工程稳定性状况 被引量:10
13
作者 牛富俊 程国栋 +2 位作者 石亚亚 尹国安 罗京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7-603,共17页
泛北极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示范区域,已有的重大线性工程及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均面临着与多年冻土相关的冻融灾害及工程病害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泛北极多年冻土主要呈现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趋... 泛北极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示范区域,已有的重大线性工程及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均面临着与多年冻土相关的冻融灾害及工程病害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泛北极多年冻土主要呈现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趋势,且低温多年冻土地温升高更加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平均地温(MAGT)升温最高可达3℃;自北向南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且增厚趋势趋于明显,在俄蒙边境地区活动层厚度增速为3~5 cm·年-1。多年冻土退化诱发系列与热喀斯特过程相关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热喀斯特滑坡与热喀斯特湖,且灾害数量急剧增加,如加拿大Banks Island地区1984~2015年热喀斯特滑坡数量增加了约60倍。在多年冻土退化、热稳定性降低的背景下,泛北极铁路、公路和管道等重大线性工程出现了沉陷、裂缝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害,整体上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病害率大于30%。热融灾害及工程病害的发育均与气候及岩土、冻土条件相关,但工程病害还与工程运营期限、工程结构形式密切关联。对比泛北极道路、管道等线性工程状况及其与工程结构的关系,以及病害特征和防治措施效果,表明基于保护冻土的“主动冷却”设计原则依然是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的主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稳定性 热融灾害 线性工程 铁路 公路 管道 泛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伟 陈践发 +9 位作者 王杰 王晓波 何大祥 王东良 刘凯旋 尤兵 陈聪 付娆 唐帅旗 张佳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9,共14页
稀有气体地球化学已运用于地球深部物质及天体陨石研究,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在天然气研究中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稀有气体质谱仪,对中国东部松辽盆地中深部天然气的稀有气体全组分丰度及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稀有气体地球化学已运用于地球深部物质及天体陨石研究,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在天然气研究中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稀有气体质谱仪,对中国东部松辽盆地中深部天然气的稀有气体全组分丰度及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明确了断陷盆地稀有气体的组成特征。研究表明,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的丰度从轻稀有气体到重稀有气体具有逐渐减小的反“厂”字形趋势。稀有气体的同位素比值^(3)He/^(4)He为2.64×10^(-6)、^(20)Ne/^(22)Ne为9.94、21Ne/^(22)Ne为0.02922、^(40)Ar/^(36)Ar为743.7,均高于大气值,^(80)Kr、^(84)Kr、^(86)Kr、^(131-136)Xe均表现出相对大气过剩的特征,显示天然气中有幔源气体的混入。综合稀有气体的组成特征,说明松辽盆地中深部天然气均为壳幔混源的无机成因,而且不同构造区块、不同类别天然气的幔源组分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对比稀有气体组成与天然气类型发现,轻稀有气体可以较好地区分天然气的类型,而重稀有气体的组成在各种天然气中没有明显差别。稀有气体同位素除了可以示踪天然气来源外,还可以应用在判别天然气成因、区分天然气类型、表征大地构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氦源 壳幔混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数据集(2001-2015年)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成永 曹广超 +5 位作者 陈克龙 巴丁求英 刘宝康 王润科 石亚亚 鄂崇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2-808,共7页
甘肃黄河流域是一个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交织在一起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是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产品MCD12Q1、降水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土壤数据... 甘肃黄河流域是一个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交织在一起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是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产品MCD12Q1、降水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土壤数据库HWSD v1.1,运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计算得到了甘肃黄河流域的土壤保持服务年度数据集。该数据集,空间范围为33°6′29″N-40°0′6″N、97°23′38″E-108°42′38″E,时间跨度为2001-2015年,可为制定土壤保持服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评估生态安全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实体数据集获取网址为http://www.ncdc.ac.cn/portal/metadata/a918f7ed-5988-44ea-80ad-ee14acab89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河流域 土壤保持服务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毕家山铅锌矿床中镉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来自硫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和原位硫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雪锋 白荣龙 +1 位作者 郭东宝 刘光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5-1733,共19页
甘肃毕家山铅锌矿床是西秦岭造山带西成矿田发现的首个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资源量120×10^(4)t,Pb和Zn的品位分别为1.86%和5.42%。矿床中发育2类矿体,分别是赋存于灰岩中的灰岩型和赋存于千枚岩中的千枚岩型。2类矿体的矿石矿物... 甘肃毕家山铅锌矿床是西秦岭造山带西成矿田发现的首个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资源量120×10^(4)t,Pb和Zn的品位分别为1.86%和5.42%。矿床中发育2类矿体,分别是赋存于灰岩中的灰岩型和赋存于千枚岩中的千枚岩型。2类矿体的矿石矿物组合均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毕家山铅锌矿床镉的赋存状态尚不明确。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分别对灰岩型和千枚岩型矿石中的硫化物(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黄铜矿)进行了微量元素及原位S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灰岩型和千枚岩型矿石中闪锌矿的Cd平均含量分别为2076×10^(-6)和1695×10^(-6),高于矿产工业一般标准(1000×10^(-6)),而方铅矿、黄铁矿和黄铜矿中的Ga、Ge、Se、In、Tl含量均低于矿产工业一般标准(100×10^(-6))。结合岩相学和LA-ICP-MS分析发现,毕家山铅锌矿床无Cd的独立矿物和以吸附形式存在的Cd,Cd主要以Cd^(2+)↔Zn^(2+)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其次为Cd^(2+)+Fe^(2+)↔2Zn^(2+)。通过闪锌矿微量元素温度计获得灰岩型和千枚岩型矿石中闪锌矿的形成温度分别为198~254℃(平均值为227℃)和203~245℃(平均值为230℃),与前人通过流体包裹体和矿物对温度计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其成矿温度为中温。此外,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中灰岩型和千枚岩型矿石的δ34S平均值分别为+13.64‰和+17.72‰,表明硫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综合闪锌矿微量元素数据、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温度、岩相古地理和矿床地质特征对比分析,推测毕家山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SEDEX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家山铅锌矿床 Cd 赋存状态 LA-ICP-MS 硫同位素 西成矿田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优化选择-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混合模型的GNSS+5G组合定位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祥祥 宋宝 +4 位作者 石亚亚 庞栋栋 吴成永 张利利 李一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29,共6页
PNT系统的构建是通信和导航领域的关键课题。发展能够兼容集成不同类型PNT手段,提供具备较好的弹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综合PNT体系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5G和北斗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为PNT体系走向更综合、更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据... PNT系统的构建是通信和导航领域的关键课题。发展能够兼容集成不同类型PNT手段,提供具备较好的弹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综合PNT体系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5G和北斗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为PNT体系走向更综合、更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5G组合数据的自适应优化选择-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AOS-RAKF)算法,以实现城市复杂环境中的高精度定位估计。该算法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即基于AOS的5G基站测量数据优化和基于AOS-RAKF算法的GNSS+5G组合定位。其中,基于AOS的5G基站测量数据优化模块通过自适应优化选择因子实现更好的观测数据重选。GNSS+5G组合定位模块利用优化后的5G数据和GNSS建立耦合结构模型,再利用RAKF方法实现移动车辆的高精度定位。半实物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复杂城市环境下与使用原始测量数据的GNSS、单5G、传统的GNSS+5G组合定位相比,本文AOS-RAKF方法显著提高了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定位 GNSS GNSS+5G组合定位 自适应优化选择算法 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CE和Sentinel-1A的河湟谷地地下水储量与地表沉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祥祥 柯福阳 +5 位作者 石亚亚 吴涛 刘宝康 庞栋栋 张利利 宋宝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本文利用GRACE/GRACE-FO与GLDAS数据反演河湟谷地地区2019—2022年地下水变化情况,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得该区域同时段的地表沉降速率,结合降水数据研究河湟谷地地区地表沉降与地下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河湟谷地整体地下水流... 本文利用GRACE/GRACE-FO与GLDAS数据反演河湟谷地地区2019—2022年地下水变化情况,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得该区域同时段的地表沉降速率,结合降水数据研究河湟谷地地区地表沉降与地下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河湟谷地整体地下水流失方向是从西北向东南;②地下水变化对地表形变越严重的区域影响更大;③地表形变(抬升)越大,地下水储量流失越多,黄河上游抬升最大,其地下水储量流失最多;④河湟谷地北部地表形变对地下水储量变化不敏感,南部区域地表形变对地下水储量变化更敏感。本文为当地地质灾害预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及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GLDAS SBAS-InSAR 地下水反演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性水玻璃固沙剂制备与研究
19
作者 李凯崇 薛春晓 杨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3,147,共6页
为了解决市场上现有化学固沙剂存在的抗水性相对较差、固沙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在水玻璃中加入一些有机和无机改性材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复合固沙剂,研究了水玻璃浓度、不同改性剂添加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为了解决市场上现有化学固沙剂存在的抗水性相对较差、固沙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在水玻璃中加入一些有机和无机改性材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复合固沙剂,研究了水玻璃浓度、不同改性剂添加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按照水玻璃模数为3.0,改性剂四硼酸钠、碳酸锂、山梨醇、聚丙烯酰胺的添加量(占水玻璃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5%、2.5%、0.2%、0.3%,助黏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量为0.3%配置的新型改性水玻璃固沙剂,对沙土固化层的强度可达14.1 MPa;2)新型改性水玻璃固沙剂稳定性和耐久性优良,经70℃高温和-20℃低温7 d老化后,无侧限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为11.8%和19.5%,在700℃高温条件下质量损失率仅为8.6%;3)新型改性水玻璃固沙剂的固沙效果良好,固结层在风速≤20 m/s的净风条件下表现为无风蚀或轻微风蚀,在含沙气流冲击下风蚀量较净风条件下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固沙剂 水玻璃 改性剂 抗压强度 风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礼县苹果种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少敏 楚新正 +2 位作者 胡良栢 马晓飞 张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234-235,共2页
通过对礼县苹果种植进行SWOT分析,得出其种植苹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制订在这些因素不同组合作用下的战略措施。最后,通过分析礼县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礼县发展苹果产业的科学对策。
关键词 苹果种植 SWOT分析 发展对策 礼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