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桃大豆间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氮素营养与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小勇 任静 +5 位作者 张锐 郭志刚 彭海 韩富军 刘馨蔚 徐小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2-991,共10页
为掌握旱作区核桃大豆间作下土壤质量变化,探明土壤矿质营养、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以元林核桃(Juglans regia cv. L.)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核桃硬核期、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3个关键物候期核桃大豆间作、核桃单... 为掌握旱作区核桃大豆间作下土壤质量变化,探明土壤矿质营养、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以元林核桃(Juglans regia cv. L.)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核桃硬核期、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3个关键物候期核桃大豆间作、核桃单作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矿质营养、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以及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显著提高了核桃生育期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降低了核桃生育前期(硬核期和坚果成熟期)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AN)、有效磷(AP)含量和表层(0~20 cm)土壤速效钾(AK)含量,降低了土壤AN和AP的深层积累,加速了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2)间作提高了核桃生育期深层(40~60 cm)土壤MBC含量和硬核期土壤MBN含量,增加了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0~40 cm土层土壤MBN含量,维持了深层土壤MBC含量;(3)间作条件下,土壤β-葡糖苷酶(BG)、磷酸单酯酶(AKP)、α-纤维素酶(CBH)、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均以坚果成熟期最高、硬核期最低,而硬核期5种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处理,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均高于单作处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4)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MBC与全氮(TN)、AN和SOM极显著正相关(P<0.01),间作下土壤MBC、MBN与AKP均显著相关(P<0.05);土壤BG、AKP、CBH、NAG和LAP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可见,旱作区幼龄核桃园间作大豆,可以显著增加核桃生育期SOM、AN和AP含量,降低土壤AN和AP的深层积累,提高深层土壤MBC含量,增大坚果成熟期土壤酶活性,加速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大豆间作 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酶活性 矿质营养 旱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水苹果黑星病年消长动态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雷明山 安小娟 +2 位作者 周晓康 雒林通 杨军泽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187,194,共7页
为明确苹果黑星病在甘肃天水的年消长动态、发病规律及筛选高效防治药剂,2023年在苹果生长季持续对苹果黑星病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同时选用10种农药制剂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天水地区苹果黑星病在5月中旬开始侵染,... 为明确苹果黑星病在甘肃天水的年消长动态、发病规律及筛选高效防治药剂,2023年在苹果生长季持续对苹果黑星病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同时选用10种农药制剂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天水地区苹果黑星病在5月中旬开始侵染,7月底达到第一次发病高峰,之后进入病情发展缓慢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病菌又一次侵染秋梢,达到第二次发病高峰,之后进入病菌越冬预备期。田间防治试验表明,25%苯甲·吡唑酯SC 1000倍液、25%戊唑·异菌脲SC 2500倍液、40%氟硅唑EC 1500倍液和20%烯肟·戊唑醇SC 1000倍液的防效达83.56%~93.12%,可作为首选药剂;12.5%烯唑醇WP 1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SC 800倍液、12.5%腈菌唑EC 1000倍液和40%咪鲜胺EW 800倍液,防效次之,可作为辅助药剂,与首选药剂交替使用。综上所述,本试验明确了苹果黑星病的年消长动态、发病规律,筛选出了高效防治药剂,为苹果黑星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星病 消长动态 药剂筛选 防治效果 甘肃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旱作区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志奇 刘晓东 +3 位作者 张喜平 赵尚文 吕莉莉 周小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期为区域内化肥减施、地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秸秆粉碎带膜翻压还田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7.96%、冬油菜籽粒产量9.91%,增加0~20 cm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53 g/kg、0.08 g/kg、10.93 mg/kg),缓冲土壤pH值,影响土壤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冬油菜 一膜两用 秸秆带膜翻压还田 产量 土壤养分 旱作区 甘肃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技术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静 王廷璞 +2 位作者 张明莉 魏文娟 付蓉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在甘谷地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设全膜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2种不同覆膜方式,研究了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活性、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膜穴播种植方式能明显提高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微... 在甘谷地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设全膜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2种不同覆膜方式,研究了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活性、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膜穴播种植方式能明显提高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C、N。与传统耕作相比,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和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平均提高29.87%,21.42%和20.59%,16.57%。2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各生育期小麦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的,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不同。3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4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因此,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是适合该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 微生物量 酶活性 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锌改性樱桃核基生物炭对恩诺沙星的吸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高义霞 王文娟 +2 位作者 呼丽萍 邹亚丽 钱崇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63,共9页
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抗菌药,其药物残留和耐药危害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风险。因此,降低或消除ENR残留是生态农业的重点研究内容。该研究利用果业废弃物——樱桃核,通过高温氧化法和氯化锌腐蚀造孔技术,... 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抗菌药,其药物残留和耐药危害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风险。因此,降低或消除ENR残留是生态农业的重点研究内容。该研究利用果业废弃物——樱桃核,通过高温氧化法和氯化锌腐蚀造孔技术,将其制备成一种改性生物炭,用于降低和消除水体ENR污染度。通过比表面积分析和电镜扫描比对,与直接氧化制备的生物炭(primitive biochar,PBC)相比,氯化锌改性生物炭(biochar of ZnCl_(2)modification,Zn-BC)呈大孔径多片层结构,每层分布大量蜂窝状孔隙,其比表面积多达1148.79 m^(2)/g,对ENR的最大吸附量显著提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表明,Zn-BC具有更多含氧基团,促进其与ENR形成更多配合物,吸附机制可能与孔隙填充、π-π键相互作用、氢键作用有关;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发现,PBC和Zn-BC均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吻合较好,证实表征分析结果与吸附机理相呼应;热力学分析进一步表明两种生物炭对ENR吸附为自发、熵增加和放热过程。综上,与PBC相比,Zn-BC吸附面积大、效率高,是消除水体ENR残留污染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氯化锌 改性 樱桃核 生物炭 恩诺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地区花牛苹果主栽品种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钰敏 魏珊杉 +2 位作者 林积红 李昭 李一婧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期15-20,79,共7页
香气成分是苹果品质和地理标志性产品的重要指标,分析天水地区主栽花牛苹果的香气成分构成,对科学鉴别花牛苹果品种和保护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天水地区4个花牛苹果主栽品种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 香气成分是苹果品质和地理标志性产品的重要指标,分析天水地区主栽花牛苹果的香气成分构成,对科学鉴别花牛苹果品种和保护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天水地区4个花牛苹果主栽品种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用CRITIC权重法确定最适谱库匹配度,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进行特征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标准谱库匹配度≥50%可作为香气化合物判定的依据,4个品种共鉴别出22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物质占比均在99%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俄矮二号’‘天汪一号’‘首红’和‘栽培二号’的特征香气成分分别有4、2、3、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牛苹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CRITIC权重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醇沉盐藻多糖结构及免疫调节活性分析
7
作者 张喜峰 张浩 +2 位作者 刘霞 王兆丰 罗光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8,共7页
采用40%、60%和80%(体积分数)的乙醇分级沉淀法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盐藻多糖(polysaccharide ofDunaliella salina,PD),分别命名为PD-40、PD-60和PD-80,分析3种多糖组分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 采用40%、60%和80%(体积分数)的乙醇分级沉淀法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盐藻多糖(polysaccharide ofDunaliella salina,PD),分别命名为PD-40、PD-60和PD-80,分析3种多糖组分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单糖组成、扫描电镜、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刚果红实验等理化性质,并在RAW 264.7细胞培养物中评估其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分别增加至40%、60%和80%,依次产生3个分子质量下降的PD组分(PD-40>PD-60>PD-80)。基于FT-IR、TGA结果分析,不同分子质量的多糖在结构或热稳定性方面无差异。3个PD组分都由10个单糖残基组成,但摩尔比不同,其中,PD-40组分的含量最多且分子质量最大(M_(W)=2.31×10^(7)),占PD总质量的61.4%,具有最高的半乳糖摩尔比和糖醛酸含量;此外,PD-40组分能显著增强RAW 264.7细胞中NO和活性氧的产生以及吞噬活性。乙醇分级沉淀法是一种从盐藻中分离具有免疫活性多糖的有效方法,且可减少溶剂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沉淀 盐藻 免疫活性 理化性质 单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对细胞膜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于芳 王倩宁 +2 位作者 田欢欢 吕雄 张君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6,共8页
以石榴皮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食源性致腐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抑菌活性及对细胞膜透性和完整性的影响,为开发安全的植物源防腐抑菌剂及石榴皮深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优... 以石榴皮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食源性致腐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抑菌活性及对细胞膜透性和完整性的影响,为开发安全的植物源防腐抑菌剂及石榴皮深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萎缩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 mg/mL;石榴皮提取物对3种芽孢杆菌的整体生物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处理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核酸泄露量和电导率均较对照有显著升高,且随着石榴皮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作用增强。高浓度石榴皮提取物处理可使蜡样芽孢杆菌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到对照的1.75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2.43倍,核酸泄露在6 h到达峰值,相较对照提高3.04倍,电导率提高1.16倍,高浓度处理组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结合扫描电镜呈现的菌体细胞出现塌陷皱缩、细胞边界模糊、菌体细胞变短变细、细胞内容物溢出,证明石榴皮提取物通过改变细菌细胞形态以及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引起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核酸等内容物的泄漏,从而达到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蜡样芽孢杆菌 抑菌作用 食品微生物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接头蛋白复合体TPC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玉同 张颖慧 +3 位作者 徐梅 严旭 赵菲佚 田丹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8,共9页
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是真核细胞质膜蛋白进行胞吞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吸收、胞内外信号转导、生长素极性运输和逆境响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生物学功能。尽管网格蛋白为CME过程的... 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是真核细胞质膜蛋白进行胞吞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吸收、胞内外信号转导、生长素极性运输和逆境响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生物学功能。尽管网格蛋白为CME过程的核心蛋白,但其本身不含跨膜结构域,需要接头蛋白将其招募至质膜。已知动植物细胞中网格蛋白质膜招募主要依赖于接头蛋白复合体AP-2,但随着对植物接头蛋白复合体的深入研究,发现植物中还存在一类进化上比较古老的接头蛋白复合体TPC(TPLATE complex),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CME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植物TPC的组成、结构和进化历程,分析了TPC亚基的结构域,综述了TPC的生物学功能,最后对TPC在植物胞吞作用和生长发育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了解和阐明植物TPC在胞吞运输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头蛋白复合体 TPC 网格蛋白 胞吞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蛋白酶法制备马铃薯蛋白纤维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特性研究
10
作者 周向军 李苗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2,共9页
[目的]基于酶法制备马铃薯蛋白纤维(PPF),并分析其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方法]以马铃薯分离蛋白(PPI)为原料,采用胰蛋白酶(Tyr)法和酸热处理技术制备PPF,分析蛋白质量浓度、加热时间、Tyr酶活、加热温度对PPF荧光强度的影响,并利用红外... [目的]基于酶法制备马铃薯蛋白纤维(PPF),并分析其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方法]以马铃薯分离蛋白(PPI)为原料,采用胰蛋白酶(Tyr)法和酸热处理技术制备PPF,分析蛋白质量浓度、加热时间、Tyr酶活、加热温度对PPF荧光强度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PPF的结构性质;以姜黄素(Cur)为包埋对象,通过包封率和装载量、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探讨PPF-Cur的功能特性。[结果]PPF纤维化过程中β-折叠含量由28.12%增至32.29%,α-螺旋含量由22.53%增至25.87%。当蛋白质量浓度为0.2~0.8 mg/mL时,PPF的Trp荧光峰发生红移且荧光强度高于PPI。当Cur质量浓度为20~100μg/mL时,PPF-Cur包封率由(64.66±0.25)%增至(96.16±0.20)%,增加了48.72%;装载量由(3.25±0.01)μg/mg增至(19.62±0.02)μg/mg,增加了5.04倍。当加热至120 min时,游离Cur、PPF-Cur保留率分别为(74.40±0.32)%,(87.83±0.61)%。当Cur质量浓度为20~40μg/mL时,PPF-Cur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6.46%和47.87%。[结论]采用酶法结合酸热处理技术制备的食品蛋白纤维,能改善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纤维 结构性质 功能特性 负载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樱桃木屑为基质的菌棒化学成分含量及酶活性与香菇品质的关系
11
作者 王兆丰 张瑞 +2 位作者 杜石勇 强睿斌 马瑞林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以大樱桃木屑为栽培基质种植香菇,研究菌棒化学成分及酶活性变化与香菇品质之间的关系。试验测定了菌棒生物转化率、化学成分和酶活性变化以及不同茬香菇组分含量、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木屑相比,菌... 以大樱桃木屑为栽培基质种植香菇,研究菌棒化学成分及酶活性变化与香菇品质之间的关系。试验测定了菌棒生物转化率、化学成分和酶活性变化以及不同茬香菇组分含量、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木屑相比,菌棒转色后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28.6%、533.3%、137.5%,但在出菇后期,菌棒氮、磷、钾含量又出现下降。随着菌棒转色和出菇茬数的增加,菌棒木质素、纤维素含量降低,四茬菌棒中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分别比木屑中显著降低了67.2%和55.2%,而半纤维素含量却显著增加。菌棒中蛋白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活性随着出菇茬数的增加而降低,与头茬菌棒相比,后三茬菌棒中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0.6%、43.0%、63.4%,漆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2.8%、40.6%、57.8%,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4%、17.2%、26.9%。菌棒中钾含量、木质素含量、蛋白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漆酶活性与香菇品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而菌棒中半纤维素含量与香菇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性。菌棒生物转化率为81.1%,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考虑,栽培中建议采收前三茬菇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木屑 菌棒 化学成分 酶活性 香菇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模拟生物膜识别红茂草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物效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红茂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为研究对象,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检测分析后,利用玻碳电极支撑的磷脂双层膜(s-BLM)作为生物膜模型,以Fe(CN)_6^(3-/4-)为探针分子,循环伏安(CV)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结合,研究了芦... 以红茂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为研究对象,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检测分析后,利用玻碳电极支撑的磷脂双层膜(s-BLM)作为生物膜模型,以Fe(CN)_6^(3-/4-)为探针分子,循环伏安(CV)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结合,研究了芦丁对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s-BLM与芦丁之间可以发生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使s-BLM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探针分子可以通过s-BLM到达电极表面。结果表明,红茂草中提取的黄酮化合物(芦丁)对卵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红茂草药材的生物活性及疗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红茂草 黄酮类化合物 药物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调查及建议
13
作者 张婷 陈艳武 +1 位作者 王斌斌 汪之波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7期65-67,共3页
在资料查阅基础上,采用样线法对甘肃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保护植物进行调查,并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这些保护植物进行了归类。结果表明,甘肃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科19属25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二... 在资料查阅基础上,采用样线法对甘肃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保护植物进行调查,并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这些保护植物进行了归类。结果表明,甘肃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科19属25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3种;中国植物红皮书植物9科10属10种;列入IUCN名录的植物5科6属6种;列入CITES附录的植物6科23属30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儿自然保护区 重点保护植物 专项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樱桃砧木根际微生物和养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静 刘艳梅 +3 位作者 王春梅 张明莉 王小娟 朱列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研究樱桃年生长周期内不同樱桃砧木(大青叶、山樱、考特和马哈利)对根际微生物和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年生长周期内,各砧木根际微生物数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根际有机质和... 研究樱桃年生长周期内不同樱桃砧木(大青叶、山樱、考特和马哈利)对根际微生物和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年生长周期内,各砧木根际微生物数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根际有机质和全氮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变化趋势,全磷和全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碱解氮和速效磷呈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速效钾呈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各砧木根际各养分差异显著。4种樱桃砧木土壤营养水平基本能够满足樱桃生长的需要,但根际养分亏缺。因此,选择合适的樱桃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的提高,从而为樱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砧木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养分 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樱桃砧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静 呼丽萍 +3 位作者 王彦 韩李红 慕星星 常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97,共5页
采用稀释平板测数法和最大或然数法研究樱桃年生长周期内不同樱桃砧木(大青叶、山樱、考特和马哈利)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年生长周期内,4种樱桃砧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呈正相... 采用稀释平板测数法和最大或然数法研究樱桃年生长周期内不同樱桃砧木(大青叶、山樱、考特和马哈利)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年生长周期内,4种樱桃砧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即土壤微生物数量从萌芽期开始增加,在开花期、坐果期或成熟期达到峰值,落叶期有所下降。不同樱桃砧木根际土壤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且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各樱桃砧木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现根际效应。土壤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根际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因此,选择合适的樱桃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从而为樱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砧木 根际土壤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早熟甜樱桃品种在甘肃天水的引育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霏 呼丽萍 +1 位作者 张庆和 刘瑾 《北方果树》 2018年第6期50-52,共3页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境内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水适中,昼夜温差大,是落叶果树的最适栽培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栽培甜樱桃以来,发展优势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商家、企业家和政府的关注与重视。2012年6月,...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境内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水适中,昼夜温差大,是落叶果树的最适栽培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栽培甜樱桃以来,发展优势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商家、企业家和政府的关注与重视。2012年6月,天水市秦州区被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授予“中国优质甜樱桃生产基地”,继胶东、辽东半岛之后成为全国第三个甜樱桃最适栽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品种 甘肃天水 中国园艺学会 引育 早熟 甘肃东南部 甜樱桃 土层深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崔哲铭 刘艳梅 +1 位作者 罗丽 王润朝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89,共7页
鸡粪是养鸡场(户)产生的重要生物质,合理使用可增加养殖收益,但不当的处理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疾病传播,降低养殖收益。近年来,鸡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备受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外鸡粪资源利用技术使用现状及研究进... 鸡粪是养鸡场(户)产生的重要生物质,合理使用可增加养殖收益,但不当的处理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疾病传播,降低养殖收益。近年来,鸡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备受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外鸡粪资源利用技术使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总结了鸡粪资源化利用的途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我国鸡粪资源利用技术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鸡粪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养殖业 鸡粪资源 利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花牛苹果品质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玲娟 杨国辉 +4 位作者 杨金凤 罗世雄 徐爱兰 李一婧 呼丽萍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34,共6页
以来自天水地区不同种植基地的涵盖10个花牛苹果品种的487份成熟果实为样品,测定果实7项品质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明确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概率分级建立各指标的正态分级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简化品质评价指标,为花牛苹果... 以来自天水地区不同种植基地的涵盖10个花牛苹果品种的487份成熟果实为样品,测定果实7项品质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明确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概率分级建立各指标的正态分级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简化品质评价指标,为花牛苹果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等7个指标均呈正态分布;概率分级结果显示,7个指标均可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各级的平均分布频率分别为9.0%、20.7%、41.4%、20.3%、8.6%;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项指标可简化为5项,即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牛苹果 品质 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和木美土里2种生物菌肥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邓霏 呼丽萍 +2 位作者 邹亚丽 周亚萍 张嘉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46-149,共4页
为了研究EM和木美土里2种生物菌肥对薄层砂砾土质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以3年生矮化密植苹果园为试验对象,针对2种生物菌肥在2.5、5.0 kg/株2种施肥水平下对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中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 为了研究EM和木美土里2种生物菌肥对薄层砂砾土质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以3年生矮化密植苹果园为试验对象,针对2种生物菌肥在2.5、5.0 kg/株2种施肥水平下对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中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及全钾7项理化指标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施菌肥处理的土壤pH下降了0.29~0.65,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依次提高了1.5%~105.6%、18.4%~99.5%、22.3%~244%、23.8%~76.9%、9%~150%、1.3%~38.9%;木美土里菌肥对全钾的提升效果比EM菌肥突出,而EM菌肥对pH降低和其余5项指标提升的效果比木美土里菌肥突出;2种菌肥在2个施肥水平下,对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土壤肥力 EM生物菌肥 木美土里生物菌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大樱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邹亚丽 呼丽萍 +2 位作者 魏蓉 卢晓萍 董福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49-150,211,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大樱桃品质及果实糖组分的影响。[方法]以大樱桃"宾库"为试材,比较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处理下果实糖、酸、V_C和糖组分间的差异。[结果]单果重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果实硬度和V_C含量随施肥... [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大樱桃品质及果实糖组分的影响。[方法]以大樱桃"宾库"为试材,比较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处理下果实糖、酸、V_C和糖组分间的差异。[结果]单果重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果实硬度和V_C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肥处理(M)果实硬度和V_C含量比高肥处理(H)分别高24.46%和35.71%。高肥处理(H)主要通过增加果实蔗糖、果糖及总糖含量改善风味。[结论]供试生物有机肥在当地施用量为6 300~8 40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大樱桃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大樱桃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