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减阻增稳仿生结构的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倪捷 刘志强 +1 位作者 胡国梁 范秦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90-1394,共5页
本文中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生结构对某轿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先对原车进行不同行驶速度下风阻系数的仿真计算,并通过风洞试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再在原车的尾部加装扰流板和采用非光滑棱纹仿生结构,并进行不同行驶... 本文中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生结构对某轿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先对原车进行不同行驶速度下风阻系数的仿真计算,并通过风洞试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再在原车的尾部加装扰流板和采用非光滑棱纹仿生结构,并进行不同行驶速度下的车辆气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棱纹形态的仿生表面能够延迟气流分离,较好地梳理了尾部气流;在高速行驶时,采用带有扰流板和棱纹仿生结构有显著的减阻增稳效果,最大减阻率为2.59%,升力系数下降幅度在5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空气动力学特性 工程仿生 减阻增稳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工作点可变线性系统的镇定控制器设计
2
作者 袁向阳 施颂椒 Masao Ikeda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57-660,共4页
对于一类工作点可变的线性系统 ,即被控系统表达为两个典型工作点上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正则稳定的既约分解的线性内插 ,考虑其镇定控制器设计问题 .假设被控对象在典型工作点上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既约分解组成一个集合 ,提出了镇定该集合的... 对于一类工作点可变的线性系统 ,即被控系统表达为两个典型工作点上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正则稳定的既约分解的线性内插 ,考虑其镇定控制器设计问题 .假设被控对象在典型工作点上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既约分解组成一个集合 ,提出了镇定该集合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对于线性内插系数不可知的情形 ,提出了两种固定型镇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对于线性内插系数可知的情形 ,提出了一种内插型镇定控制器设计方法 .文中将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 H∞ 控制问题 ,再转化为状态空间下的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 ( L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系统 工作点可变 镇定控制器 LMI H∞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的自校正控制算法
3
作者 袁向阳 施颂椒 Masao Ikeda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38-64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的自校正控制算法 ,算法中包含一个自适应模型和多个固定模型 ,每一个模型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控制器 .在每一采样时刻 ,将当前时段内具有最小预测误差的模型对应的控制器的输出作为控制输入 .在该算法中 ,自适应模型和... 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的自校正控制算法 ,算法中包含一个自适应模型和多个固定模型 ,每一个模型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控制器 .在每一采样时刻 ,将当前时段内具有最小预测误差的模型对应的控制器的输出作为控制输入 .在该算法中 ,自适应模型和自适应控制器的作用是确保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输出跟踪误差的渐近收敛性 ,而固定模型和固定控制器的作用是当被控对象的参数发生变化时 ,在自适应模型的参数估计收敛之前 ,暂时担当控制器的角色 ,以改善闭环系统的暂态响应 .文中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输出跟踪误差的渐近收敛性 .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校正控制 自学习 暂态响应 算法 工业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钆-聚N-乙烯基乙酰胺共发光体系的光学性能
4
作者 孙勇 陈明清 +2 位作者 陆天虹 黄晓华 Akashi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掺杂Gd3+的铕聚N 乙烯基乙酰胺(PNVA)的配合物.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62 nm;在此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不发光的Gd3+离子对Eu3+离子的发光...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掺杂Gd3+的铕聚N 乙烯基乙酰胺(PNVA)的配合物.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62 nm;在此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不发光的Gd3+离子对Eu3+离子的发光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而不发光稀土Gd3+离子对Eu3+离子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配合物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非 郭晨海 +2 位作者 范秦寅 蔡忆昔 姜树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2,共7页
从单相流观点出发研究了两种计算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的思路:分区描述法和叠加计算法。提出了两个基于分区描述法的沸腾模型A和沸腾模型B;修正了基于叠加计算法的Chen沸腾模型和BDL沸腾模型中对流传热项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些沸腾模型进行... 从单相流观点出发研究了两种计算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的思路:分区描述法和叠加计算法。提出了两个基于分区描述法的沸腾模型A和沸腾模型B;修正了基于叠加计算法的Chen沸腾模型和BDL沸腾模型中对流传热项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些沸腾模型进行了缸盖鼻梁区冷却水腔沸腾传热的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区描述法和叠加计算法进行发动机冷却水腔内过冷流动沸腾传热计算均是可行且有效的方法;采用沸腾模型A和修正的BDL模型的预测精度比另两个沸腾模型要高;提高流速和过冷度均能强化沸腾传热的能力,提高压力后则在更高的壁面温度下才出现沸腾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沸腾模型 传热 冷却水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盖鼻梁区水腔结构对腔内沸腾传热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董非 郭晨海 +2 位作者 蔡忆昔 范秦寅 姜树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5-440,共6页
将缸盖鼻梁区水腔结构简化为一个具有T字型截面形状的冷却流道结构。采用AKN k-ε湍流模型和修正后的BDL沸腾传热模型对该T字型流道进行了沸腾传热的数值计算,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T字型流道... 将缸盖鼻梁区水腔结构简化为一个具有T字型截面形状的冷却流道结构。采用AKN k-ε湍流模型和修正后的BDL沸腾传热模型对该T字型流道进行了沸腾传热的数值计算,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T字型流道截面形状进行参数化设计,重点研究在总高度不变的条件下其宽度方向比值和高度方向比值的变化对沸腾传热产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宽度方向比值的变化对沸腾传热产生的影响要比高度方向比值的变化更为明显,而增加T字型流道的下半部分宽度要比增加上半部分相同的宽度对沸腾传热起到的增强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梁区 冷却水腔 沸腾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聚噻吩(Pt)衍生物在液氮条件下的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佟拉嘎 荣华 +1 位作者 藤井彰彦 吉野胜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成功地试制了用一种聚噻吩 (Pt)衍生物作发光活性物质的发光二极管 ,报导了该元件在液氮( -2 0 0℃ )中的电致发光特性。
关键词 聚噻吩衍生物 电致发光 发光二极管(LED)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 低温 超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n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和形状记忆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伟敏 江伯鸿 +3 位作者 刘岩 漆璿 挂下知行 佐分利敏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7-650,共4页
研究了 Co Mn合金中的 γ(fcc)→ ε(hcp)马氏体相变 ,并测量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SME) .结果表明 ,该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具有典型的 γ→ ε马氏体相变特征 ,它在发生马氏体相变时 ,内耗峰并不对应于母相模量的下降 ,其形核无需籍软模... 研究了 Co Mn合金中的 γ(fcc)→ ε(hcp)马氏体相变 ,并测量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SME) .结果表明 ,该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具有典型的 γ→ ε马氏体相变特征 ,它在发生马氏体相变时 ,内耗峰并不对应于母相模量的下降 ,其形核无需籍软模或区域软模 .通过训练可以改善 Co Mn合金的 SME,对改善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相变 钴基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烷氧基苯有机共轭聚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荣华 佟拉嘎 +1 位作者 郭生 吉野胜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3-496,共4页
介绍了4种新型发光材料苯-烷氧基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材料的VU-Vis吸收光谱及其薄膜和溶液的光致发光性能。用电化学掺杂方法测定了其能带结构,并讨论了烷氧基侧基长度对高聚物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种高聚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均发... 介绍了4种新型发光材料苯-烷氧基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材料的VU-Vis吸收光谱及其薄膜和溶液的光致发光性能。用电化学掺杂方法测定了其能带结构,并讨论了烷氧基侧基长度对高聚物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种高聚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均发蓝光,π-π 跃迁(Eg)值为3.2-3.3eV,烷氧基中碳原子数为10个左右时发光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有机共轭聚合物 能带结构 电化学掺杂法 苯-烷氧基苯共聚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能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叠动网格技术的内燃机机油泵瞬态供油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非 范秦寅 +2 位作者 尹必峰 胡国梁 郭晨海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采用重叠动网格技术建立了某转子式机油泵内部流场瞬态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该机油泵内部瞬态流场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流量情况,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二者相对误差基本都在4%以内,仿真精度较好。同时,分析了有无凸舌形状... 采用重叠动网格技术建立了某转子式机油泵内部流场瞬态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该机油泵内部瞬态流场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流量情况,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二者相对误差基本都在4%以内,仿真精度较好。同时,分析了有无凸舌形状的卸荷槽结构对供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凸舌形状的卸荷槽结构对机油泵供油量影响不大,但对泵内压力波动影响较大,有凸舌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内部的压力波动和负压值,防止气蚀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重叠动网格技术 机油泵 供油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吸油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跃军 Shoji Muro +1 位作者 Jǖrgen Walter 戴光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8-740,共3页
通过对不同形态和填充密度的膨胀石墨(EG)进行的毛细吸附实验,着重研究了EG的比表面积和填充密度对吸油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颗粒状EG样品的比表面积从0 624m2/g到34 20m2/g显著变化时,对柴油吸附率的改善并不显著;与细颗粒状EG... 通过对不同形态和填充密度的膨胀石墨(EG)进行的毛细吸附实验,着重研究了EG的比表面积和填充密度对吸油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颗粒状EG样品的比表面积从0 624m2/g到34 20m2/g显著变化时,对柴油吸附率的改善并不显著;与细颗粒状EG样品相比,大颗粒蠕虫状样品具有更高的吸附率;填充密度的变化对A级重油吸附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毛细凝缩 吸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高分子络合物发光的激发过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文连 三岛隆之 +1 位作者 足立吟也 塩川二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本文研究了Ce^(3+)-PMMA及Ce^(3+)—PMA18·C·6两个高分子络合物发光材料的荧光激发过程以及激发过程与高分子结构的关系。通过荧光寿命、荧光光谱以及时间分辨光谱分析表明,在Ce^(3+)—PMMA络合物体系中,Ce^(3+)的荧光发射主... 本文研究了Ce^(3+)-PMMA及Ce^(3+)—PMA18·C·6两个高分子络合物发光材料的荧光激发过程以及激发过程与高分子结构的关系。通过荧光寿命、荧光光谱以及时间分辨光谱分析表明,在Ce^(3+)—PMMA络合物体系中,Ce^(3+)的荧光发射主要是来自高分子配体的能量传递,而对于Ce^(3+)—PMA18·C·6粉末络合物体系,Ce^(3+)发光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入射光的直接激发。文章对上述两个稀土高分子络合物的激发机制的差异也做了较为详细地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物 发光 激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合金析出相的电子显微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志力 陈南平 +1 位作者 藤谷涉 堀茂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3-57,共5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Cu—Zr、Cu—Zr—Si合金的析出相。认为Cu—Zr合金的析出相为Cu_5Zr。对析出物形状、析出面、位向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用衍射、衍衬分析得到了Cu—Zr—Si析出相结构方面的初步信息。
关键词 CU基合金 析出相 电子显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紫苏细胞的生物反应器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建江 吉田敏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在培养紫苏植物细胞以生产花色素的过程中,选择或设计了鼓泡式和搅拌式四种不同的生物反应器,考察了各种反应器中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基于花色素的生产率,鼓泡式和带螺旋桨的搅拌式反应器优于两种涡轮浆反应器。本研究为该细胞培... 在培养紫苏植物细胞以生产花色素的过程中,选择或设计了鼓泡式和搅拌式四种不同的生物反应器,考察了各种反应器中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基于花色素的生产率,鼓泡式和带螺旋桨的搅拌式反应器优于两种涡轮浆反应器。本研究为该细胞培养所用反应器的选择、设计、优化和放大,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植物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 唇形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耦合方式的柴油机冷却风扇的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董非 蔡忆昔 +2 位作者 范秦寅 郭晨海 朱明阳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采用VB语言对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SC/Tetra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二次开发,编写了弱耦合分析的接口程序。利用此程序对某柴油机塑料冷却风扇在发动机标定工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风扇流固耦...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采用VB语言对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SC/Tetra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二次开发,编写了弱耦合分析的接口程序。利用此程序对某柴油机塑料冷却风扇在发动机标定工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风扇流固耦合作用后,计算得到的风扇流量更接近试验值;该方法为柴油机柔性风扇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数值计算平台,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风扇 流固耦合 V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端焦耦合法光波导传输损耗测量
16
作者 李永倩 春名正光 +1 位作者 堤润 刘力丰 《无线电工程》 1994年第2期35-39,共5页
根据最佳端焦耦合原理,建立了1.3μm波段光波导损耗测量系统,在测得系统附加透射损耗和G—PD响应特性曲线的基础上,对宽6μm的T_i扩散L_iNbO_3单模波导的传输损耗进行了测量评价,测量误差<±0.07dB/cm。
关键词 光波导 介质损耗计量 最佳端焦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Al-Li-Cu-Mg-Zr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郑子樵 堀茂德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5期513-519,共7页
本文通过时效硬化曲线测量、室温拉伸性能实验以及时效组织的电镜观察,研完了时效温度和时间对一种Al-Li-Cu-Mg-Zr合金时效行为知时效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时效温度越低,达到峰值时效状态的时间越长,同时,时效析出组织越细密,晶界... 本文通过时效硬化曲线测量、室温拉伸性能实验以及时效组织的电镜观察,研完了时效温度和时间对一种Al-Li-Cu-Mg-Zr合金时效行为知时效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时效温度越低,达到峰值时效状态的时间越长,同时,时效析出组织越细密,晶界无沉淀带越窄。此外,在不同温度时效到峰值状态时,较低温度时效的试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延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AL-LI合金 时效温度 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高温淀粉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酶特性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许赣荣 高木昌宏 +1 位作者 森川正章 今中忠行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36-42,共7页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能分泌碱性高温淀粉酶的芽孢杆菌属菌株。用质粒pTB522作载体,该淀粉酶基因(amyA)被克隆并在枯草芽孢杆菌ANA-1中得到表达。又通过亚克隆,得到含酶基因的更小重组质粒pTBX32(14.6kb)。携带该重组质粒的枯草芽孢杆菌ANA-...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能分泌碱性高温淀粉酶的芽孢杆菌属菌株。用质粒pTB522作载体,该淀粉酶基因(amyA)被克隆并在枯草芽孢杆菌ANA-1中得到表达。又通过亚克隆,得到含酶基因的更小重组质粒pTBX32(14.6kb)。携带该重组质粒的枯草芽孢杆菌ANA-1分泌的淀粉酶的特性与供体菌的相同。该酶作用最佳pH为8.5、最适温度为75℃,但在65℃,pH8.5条件下处理1h,该酶活性不降低。通过硫铵沉淀、热处理、DEAE——纤维素色谱和亲和色谱等分离技术,从培养液中部分纯化了该酶,其分子量估计为56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酶 碱性 高温 分子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叶片翼型大攻角下气动性能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艳凯 范秦寅 +2 位作者 董非 郭晨海 姜树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39-1643,共5页
以NACA早期的翼型Clark Y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翼型在20°攻角下的气体绕流情况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翼型的气动性能;通过对比分析稳态、瞬态计算结果,得出Clark Y翼型在20°攻角下的气体绕流运动本质上是一种... 以NACA早期的翼型Clark Y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翼型在20°攻角下的气体绕流情况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翼型的气动性能;通过对比分析稳态、瞬态计算结果,得出Clark Y翼型在20°攻角下的气体绕流运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涡街形式的准稳态物理现象,如果强制给它一种稳态模型,则计算将会出现收敛不好、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强调了在采集翼型大攻角下的升力阻力系数等参数时,必须注意采取非定常结果的合适时间段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气动性能 非定常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端焦耦合法测量交叉光波导损耗特性
20
作者 李永倩 春名正光 西原浩 《光通信研究》 1994年第1期157-160,174,共5页
本文利用最佳端焦耦合法对交叉光波导的损耗特性进行了测量和研究,绘制了波导损耗随交叉次数和交叉角的变化曲线。测量结果与预期特性相吻合。
关键词 集成光学 交叉光波导 损耗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