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波的涂层活塞环油膜厚度仿真
1
作者 罗佳美 韩晓光 +2 位作者 单英春 王静思 徐久军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2,共9页
针对超声波液相厚度测量技术在监测内燃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润滑状态时因回波叠加导致多界面中油膜厚度提取困难的问题,以涂层活塞环摩擦副润滑油膜为对象,提出了基于超声波4层介质油膜厚度测量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 针对超声波液相厚度测量技术在监测内燃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润滑状态时因回波叠加导致多界面中油膜厚度提取困难的问题,以涂层活塞环摩擦副润滑油膜为对象,提出了基于超声波4层介质油膜厚度测量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在不同探头发射频率、不同涂层及油膜厚度下的声压场,分析了超声探头参数、涂层厚度以及预设油膜厚度对油膜厚度模拟检测结果的影响.对不同发射频率下油膜厚度为0.5~10.0μm的声压响应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所得油膜厚度与预设油膜厚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进一步的实际测量试验证实了该方法在测定含涂层活塞环油膜厚度上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油膜厚度 超声波测量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防污涂层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世宁 张占平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3,35,共6页
分析了国内外舰船防污涂层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新型无毒防污涂料研发的最新进展,指出新型防污涂层技术将向着防污涂料的无毒化、成膜物质的水性化、颜填料的超细化和防污机理的协同化方向发展,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将成为无毒防污涂层技术发展... 分析了国内外舰船防污涂层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新型无毒防污涂料研发的最新进展,指出新型防污涂层技术将向着防污涂料的无毒化、成膜物质的水性化、颜填料的超细化和防污机理的协同化方向发展,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将成为无毒防污涂层技术发展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无毒 防污 低表面能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灰口铸铁气缸套组织形貌与耐磨性研究
3
作者 胡丰泽 郭俊宝 于静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5,共8页
针对5种成分和组织的灰口铸铁气缸套,包括2种贝氏体铸铁气缸套和3种珠光体铸铁气缸套,全面分析了其成分、相组成及硬度等材料特性,将喷钼活塞环与5种合金灰口铸铁气缸套对磨,通过比较各配对副的摩擦磨损性能,获得了喷钼活塞环与5种合金... 针对5种成分和组织的灰口铸铁气缸套,包括2种贝氏体铸铁气缸套和3种珠光体铸铁气缸套,全面分析了其成分、相组成及硬度等材料特性,将喷钼活塞环与5种合金灰口铸铁气缸套对磨,通过比较各配对副的摩擦磨损性能,获得了喷钼活塞环与5种合金灰口铸铁气缸套的匹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种气缸套材料均为由硬质相、基体和石墨构成的复合耐磨结构,各组分的性能、分布及其配比,是决定耐磨性的关键因素。珠光体基体气缸套的磨损量相对稳定,气缸套与活塞环的相对磨损量正常;铸态贝氏体气缸套磨损较轻,配对活塞环的磨损量比珠光体气缸套大;贝氏体气缸套和活塞环的磨损均量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铸铁 灰口铸铁 气缸套 活塞环 耐磨性 摩擦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塞环-缸套边界润滑模型的表面织构摩擦学性能评估
4
作者 张利敏 袁晓帅 +3 位作者 强慧 刘旭康 吕步高 沈岩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7,共6页
高强化柴油机活塞环-缸套在上止点处的工作环境恶劣,多处于边界润滑状态。表面微织构被证明是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仍缺少考虑表面织构的边界润滑数值模型。建立了考虑表面织构和摩擦膜影响的活塞环-缸套边界润滑模型... 高强化柴油机活塞环-缸套在上止点处的工作环境恶劣,多处于边界润滑状态。表面微织构被证明是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仍缺少考虑表面织构的边界润滑数值模型。建立了考虑表面织构和摩擦膜影响的活塞环-缸套边界润滑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开展了考虑表面织构影响的磨损量计算,计算结果与边界润滑试验结果规律一致,且优选的表面织构方案较无织构方案磨损深度降低了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气缸套 边界润滑 摩擦 织构 磨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铸铁缸套与PVD(CrN)活塞环配对时缸套磨损机理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峰 王增全 +2 位作者 王建平 沈岩 徐久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4-479,共6页
针对合金铸铁缸套与物理气相沉积(PVD)(CrN)活塞环配对副开展摩擦磨损试验,通过观察缸套试样在不同负荷、不同磨损时间下的表面形貌及成分,研究合金铸铁缸套与PVD(CrN)环配对时,缸套的磨损机理.研究表明:采用PVD(CrN)环与合金铸铁缸套配... 针对合金铸铁缸套与物理气相沉积(PVD)(CrN)活塞环配对副开展摩擦磨损试验,通过观察缸套试样在不同负荷、不同磨损时间下的表面形貌及成分,研究合金铸铁缸套与PVD(CrN)环配对时,缸套的磨损机理.研究表明:采用PVD(CrN)环与合金铸铁缸套配对,可在保证缸套磨损量略微降低的前提下,使活塞环的磨损量大幅度降低;缸套磨损表面呈现连续片状的平台形貌,无明显黏着磨损痕迹.其磨损发生的机理:缸套基体在法向负荷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在摩擦力的反复作用下,塑性流动层被挤压出接触平台表面,流动薄层在缺陷处或应力集中处发生开裂、脱落,形成磨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铸铁缸套 CrN活塞环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金梅 韩晓光 +3 位作者 董文仲 沈岩 朱峰 徐久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128,共7页
采用对置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选用CKS活塞环为配副,以摩擦因数、磨损量、断油摩擦时间为表征参数,以BP合金铸铁缸套为参照对象研究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探索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磨损机制。逐级加载的磨损试验表明:FeN... 采用对置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选用CKS活塞环为配副,以摩擦因数、磨损量、断油摩擦时间为表征参数,以BP合金铸铁缸套为参照对象研究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探索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磨损机制。逐级加载的磨损试验表明: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摩擦因数较BP合金铸铁缸套增大11%~20%;而磨损量则降低了11%;贫油试验表明两种缸套拉缸时间均随载荷增大而缩短,在40MPa时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拉缸时间较BP合金铸铁缸套延长了约6.5倍。与BP合金铸铁缸套的磨损机理为基体碾压平台在反复接触应力作用下脱落,以及犁削/切削形式的磨粒磨损不同,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网状裂纹周围镀铁层的疲劳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因数 磨损量 贫油试验 FeNi合金 BP合金铸铁缸套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坑分布位置对复合润滑结构缸套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6
7
作者 金梅 韩晓光 +3 位作者 沈岩 李承娣 杜凤鸣 徐久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166,共9页
采用电火花加工方法在FeNi合金镀铁缸套试样表面的止点、中点、全程位置刻蚀微坑织构,采用球磨法对微坑填充固体润滑剂MoS_2以制备复合润滑结构缸套。采用对置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微坑分布位置对复合润滑结构缸套摩擦磨损性能的... 采用电火花加工方法在FeNi合金镀铁缸套试样表面的止点、中点、全程位置刻蚀微坑织构,采用球磨法对微坑填充固体润滑剂MoS_2以制备复合润滑结构缸套。采用对置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微坑分布位置对复合润滑结构缸套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SEM和EDS研究配副的磨损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润滑结构缸套能提高承载性能、降低摩擦因数,但不一定都能提高缸套的磨损性能和抗拉缸性能。唯有微坑分布在止点的复合润滑结构缸套相比未处理缸套,表现出良好的减摩耐磨和抗拉缸性能,摩擦因数降低了4.97%~6.26%,对磨环磨损量减少了58.3%,拉缸时间延长了10倍。随着往复运动的进行,微坑中的MoS_2逐渐向缸套表面转移,改善了止点区域的润滑性能,良好保护了摩擦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铁缸套 MOS2 微坑分布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孔镀铬缸套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峰 徐久军 +2 位作者 孙健 沈岩 韩晓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4-279,共6页
采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从缸套、活塞环零件上切取试样开展试验,通过测量镀铬缸套的摩擦系数、磨损量,观察缸套磨损后形貌、磨粒形貌以及成分并与传统合金铸铁缸套对比,研究松孔镀铬缸套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铸铁缸套相比,镀铬缸... 采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从缸套、活塞环零件上切取试样开展试验,通过测量镀铬缸套的摩擦系数、磨损量,观察缸套磨损后形貌、磨粒形貌以及成分并与传统合金铸铁缸套对比,研究松孔镀铬缸套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铸铁缸套相比,镀铬缸套可以大幅降低缸套磨损量,但摩擦系数略高,对活塞环磨损略大;镀铬缸套磨损后表面呈现点状微坑形貌,磨粒呈片状或薄片状;镀铬层的松孔附近在往复摩擦力的作用下萌生疲劳裂纹,裂纹沿表面平行于滑动方向扩展,直至延伸到表面脱落,形成磨粒,造成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孔镀铬缸套 磨粒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套磨损表面波纹度和粗糙度形貌特征变化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朱亚琼 沈岩 +1 位作者 金梅 徐久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4,共6页
以硼磷合金铸铁缸套与氮化铬活塞环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贫油试验,获得了缸套从磨合磨损到正常磨损直至异常磨损的三维表面形貌。基于多分辨率二维离散小波获得三维表面形貌的各层高频系数,以二维功率谱密度进行高频系数分类,重构出磨损... 以硼磷合金铸铁缸套与氮化铬活塞环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贫油试验,获得了缸套从磨合磨损到正常磨损直至异常磨损的三维表面形貌。基于多分辨率二维离散小波获得三维表面形貌的各层高频系数,以二维功率谱密度进行高频系数分类,重构出磨损表面的形状误差、波纹度和粗糙度形貌。采用算术平均偏差、坡度参数、峰顶曲率参数,量化描述波纹度和粗糙度形貌几何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分辨率二维离散小波可以提取不同磨损阶段的波纹度和粗糙度形貌;随着磨损的进行,波纹度和粗糙度形貌的算术平均偏差、坡度参数、峰顶曲率参数均增大;当出现异常磨损时,波纹度形貌的算术平均偏差变化幅度大于粗糙度形貌,粗糙度形貌的坡度变化幅度大于波纹度形貌,波纹度和粗糙度形貌的峰顶曲率参数变化幅度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离散小波 波纹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环Cu-Sn镀层对球墨铸铁缸套摩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斌 沈岩 +3 位作者 李承娣 金梅 朱峰 徐久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3-479,共7页
针对高强化工况下活塞环Cu-Sn镀层对珩磨球墨铸铁缸套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选择单层镀Cr活塞环和多层镀Cu-Sn/Cr活塞环开展摩擦磨损试验,测量摩擦系数和缸套磨损量,分析磨损后的摩擦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相... 针对高强化工况下活塞环Cu-Sn镀层对珩磨球墨铸铁缸套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选择单层镀Cr活塞环和多层镀Cu-Sn/Cr活塞环开展摩擦磨损试验,测量摩擦系数和缸套磨损量,分析磨损后的摩擦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相比单层镀Cr活塞环,多层镀Cu-Sn/Cr活塞环与球墨铸铁缸套配对时的摩擦系数和缸套磨损量分别降低2.6%和51.8%;磨损后的缸套表面形貌呈现平坦凸峰,形成了更为平整的平台结构.活塞环Cu-Sn镀层在摩擦磨损过程中会镶嵌到缸套表面,有助于在摩擦表面形成化学反应膜,改善摩擦副微凸体间的接触和摩擦状态,提升球墨铸铁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镀层活塞环 球墨铸铁缸套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套-活塞环摩擦状态转化形貌特征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岩 金梅 +3 位作者 王建平 朱峰 徐久军 王增全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9-363,共5页
针对柴油机缸径为110,mm珩磨铸铁缸套在润滑不良时的拉缸问题,通过设计贫油试验,获得往复运动行程止点附近在不同摩擦阶段的表面形貌,以自相关函数表征取向特征,以分形维数表征表面形貌在各个方向的分形特征,量化描述表面形貌在摩擦状... 针对柴油机缸径为110,mm珩磨铸铁缸套在润滑不良时的拉缸问题,通过设计贫油试验,获得往复运动行程止点附近在不同摩擦阶段的表面形貌,以自相关函数表征取向特征,以分形维数表征表面形貌在各个方向的分形特征,量化描述表面形貌在摩擦状态转化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从停止供油到发生黏着磨损,自相关函数幅值逐渐增大,摩擦表面的取向特征逐渐增强;分形维数在摩擦表面各方向上逐渐减小,精细复杂程度降低.在黏着磨损发生前,缸套表面形貌经历了"抛光"阶段,各向分布的分形维数趋近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贫油 拉缸 自相关函数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套-活塞环三维润滑状态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世锋 徐久军 +1 位作者 严志军 曹淑华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2,共6页
以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为对象,研究润滑表面粗糙度、润滑油的变黏度效应以及气缸套圆周方向的形变等因素对润滑状态的影响。运用三维瞬态平均Reynolds方程与微凸体接触模型,建立缸套-活塞环三维瞬态动压润滑模型,并使用Fortran语言... 以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为对象,研究润滑表面粗糙度、润滑油的变黏度效应以及气缸套圆周方向的形变等因素对润滑状态的影响。运用三维瞬态平均Reynolds方程与微凸体接触模型,建立缸套-活塞环三维瞬态动压润滑模型,并使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润滑状态计算程序,得出行程内的最小油膜厚度、压力分布、摩擦力等曲线。结合实际工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在活塞环圆周方向上的油膜压力及油膜厚度分布都是不均匀的,有明显变化;在压缩冲程上止点附近,微凸体摩擦力数倍于流体摩擦力,是引起摩擦磨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缸套 润滑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缸套发动机油膜分布状态在线测量技术研究
13
作者 韩晓光 陈文滨 +3 位作者 袁晓帅 关健 陈泽忠 徐久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28,共6页
针对对置活塞对置气缸二冲程发动机存在机油周向分布不均导致缸套局部拉伤、机油耗升高的问题,设计了透明缸套发动机,结合荧光诱导技术,实现了对水平双对置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油膜分布状态的在线模拟测量。研究了转速为200r/min、润滑油... 针对对置活塞对置气缸二冲程发动机存在机油周向分布不均导致缸套局部拉伤、机油耗升高的问题,设计了透明缸套发动机,结合荧光诱导技术,实现了对水平双对置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油膜分布状态的在线模拟测量。研究了转速为200r/min、润滑油温度为85~150℃时缸套活塞环润滑油膜分布状态,发现当活塞位于上止点位置时,随润滑油温度升高,活塞环处油膜厚度变化不明显,而活塞环靠近燃烧室一侧润滑油膜的荧光强度曲线的峰值和宽度都显著增大,说明随温度升高润滑油向燃烧室的输运效应增强,这与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水平缸套 油膜分布 在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颗粒含量对Cr-Al_2O_3复合镀活塞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佳子 李承娣 +3 位作者 朱峰 沈岩 徐涛 徐久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6,共7页
为了研究陶瓷颗粒含量对Cr-Al_2O_3复合镀活塞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镀铬活塞环和4种Al_2O_3陶瓷颗粒含量不同的Cr-Al_2O_3活塞环与CuNiCr合金铸铁缸套组成配对副,对其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各配对副摩擦因数及磨损量。结果表明,镀... 为了研究陶瓷颗粒含量对Cr-Al_2O_3复合镀活塞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镀铬活塞环和4种Al_2O_3陶瓷颗粒含量不同的Cr-Al_2O_3活塞环与CuNiCr合金铸铁缸套组成配对副,对其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各配对副摩擦因数及磨损量。结果表明,镀铬活塞环-缸套配对副摩擦因数较大,约为其它4种含Al_2O_3陶瓷颗粒的Cr-Al_2O_3活塞环-缸套配对副的1.2倍,磨损也比其它4种配对副严重,摩擦副的表面均已经发生严重的粘着磨损现象;其它4种含陶瓷颗粒的Cr-Al_2O_3活塞环-缸套配对副的摩擦因数相近,缸套的磨损量也相近,活塞环的磨损量随着陶瓷含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加。陶瓷颗粒的镶嵌提高了活塞环的耐磨性能,陶瓷含量过少,活塞环表面承载能力不足;陶瓷颗粒含量过多,陶瓷颗粒易脱落,这些都会增大活塞环的磨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l2O3 活塞环 陶瓷颗粒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刻蚀高硅铝合金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承娣 沈岩 +3 位作者 王永彬 朱峰 金梅 徐久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109,共6页
采用对置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选用铬基陶瓷复合镀活塞环(CKS环)为配副试样,研究机械珩磨+化学刻蚀法加工高硅铝合金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测量摩擦因数、磨损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观察分析摩擦副磨损... 采用对置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选用铬基陶瓷复合镀活塞环(CKS环)为配副试样,研究机械珩磨+化学刻蚀法加工高硅铝合金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测量摩擦因数、磨损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观察分析摩擦副磨损前后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20℃下,将机械珩磨的高硅铝合金缸套试样浸入浓度为5%的NaOH溶液中腐蚀2min,可制备出硅颗粒凸出高度约为1μm的工作表面;相对于单纯采用机械珩磨加工方法制备的高硅铝合金缸套,机械珩磨+化学刻蚀加工的高硅铝合金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可从0.141 41降至0.129 56,降幅约为8.38%,两者的磨损量相近。采用机械珩磨加工方法的高硅铝合金缸套磨损试验后表面有磨粒磨损带来的轻微划痕,而化学刻蚀后的缸套磨损表面没有发现划痕现象,与其对磨的活塞环的磨损状况也较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高硅铝合金缸套 化学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硅颗粒整形对高硅铝合金缸套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承娣 徐佳子 +2 位作者 沈岩 金梅 徐久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4,共7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高硅铝合金缸套表面处理技术,采用橡胶圈+金刚石颗粒的方式研磨缸套表面,这种表面硅颗粒整形技术可以使硅颗粒凸出表面并且边角圆化。整形处理缸套表面2 min,可制备出凸出高度约为1.2μm,边角轮廓自然圆化过渡的硅颗粒...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高硅铝合金缸套表面处理技术,采用橡胶圈+金刚石颗粒的方式研磨缸套表面,这种表面硅颗粒整形技术可以使硅颗粒凸出表面并且边角圆化。整形处理缸套表面2 min,可制备出凸出高度约为1.2μm,边角轮廓自然圆化过渡的硅颗粒。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整形,整形处理后的高硅铝合金缸套的摩擦因数可从0.14降低到0.12,降幅约为14%;磨损量从0.7 mg降低到0.2 mg,降幅约为71%。未整形的硅颗粒表面覆盖一层铝,或与缸套表面保持同一高度。当活塞环与缸套对磨时,铝作为软金属易发生塑性流变,被碾压覆盖到硅颗粒表面上,发生黏着磨损,所以摩擦因数及磨损量较大。而整形后的硅颗粒凸出缸套表面以承担载荷,加强了表面支承力,而且与铝基体共同形成的凹陷处储油,增大润滑效果,同时其边角圆化,避免了应力集中。所以整形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高硅铝合金缸套的摩擦因数及磨损量,改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套 边角圆化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微织构对镀铬气缸套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邢传斐 沈岩 +3 位作者 袁晓帅 刘志翔 范君静 徐久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182,共12页
针对柴油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引起的镀铬气缸套摩擦磨损问题,采用往复式电射流加工技术在镀铬气缸套表面制备直径810μm、深度11μm、面积占有率20%、相交排布的电解微织构,研究其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载荷22~66... 针对柴油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引起的镀铬气缸套摩擦磨损问题,采用往复式电射流加工技术在镀铬气缸套表面制备直径810μm、深度11μm、面积占有率20%、相交排布的电解微织构,研究其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载荷22~66MPa范围内,相比于无织构气缸套,微织构气缸套可以有效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在载荷66MPa时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分别降低12.3%和10%;微织构气缸套往复滑动方向的磨痕明显减少,并且在个别区域微坑具有阻断磨痕的作用;微坑内部和微坑之间平台上都含有S、P、Zn等元素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的摩擦化学反应产物,这种产物多数以白亮斑点呈现,主要成分为硫化锌、短链磷酸盐等化合物。往复式电射流技术制备的电解微织构表面能有效改善镀铬气缸套摩擦磨损性能,可为镀铬气缸套微织构表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铬气缸套 电解微织构 摩擦磨损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颗粒含量对Cr-Al_2O_3活塞环抗黏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乐 金梅 +4 位作者 吴迪 李斌 沈岩 姜鹏程 徐久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2,共4页
通过贫油试验的方法对陶瓷颗粒含量分别为0,1.01%,1.68%,2.82%,3.45%,4.38%的 Cr‐Al2 O3活塞环的抗黏着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了 Cr‐Al2 O3活塞环镀层中陶瓷颗粒含量对活塞环抗黏着性能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含有... 通过贫油试验的方法对陶瓷颗粒含量分别为0,1.01%,1.68%,2.82%,3.45%,4.38%的 Cr‐Al2 O3活塞环的抗黏着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了 Cr‐Al2 O3活塞环镀层中陶瓷颗粒含量对活塞环抗黏着性能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含有陶瓷颗粒的 Cr‐Al2 O3环的抗黏着性能优于不含陶瓷颗粒的 Cr‐Al2 O3环,且其抗黏着性能与陶瓷颗粒含量相关。当陶瓷颗粒含量为2.82%时,抗黏着性能最好,陶瓷颗粒含量在0~2.82%时,Cr‐Al2 O3环抗黏着性能随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多而提高,陶瓷颗粒含量大于2.82%时,Cr‐Al2 O3环抗黏着性能随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多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铬基陶瓷 复合镀层 黏着磨损 陶瓷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制备石墨烯润滑添加剂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青怡 沈岩 +3 位作者 袁晓帅 刘志翔 邢传斐 徐久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与滑移特性,可以加入润滑油中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来改善润滑性能,满足不断强化的柴油机对高性能润滑油的需求。通过液相等离子方法制备了1 nm左右的石墨烯薄片,并运用超声振荡分散法以质量分数0.05%加入RP-46...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与滑移特性,可以加入润滑油中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来改善润滑性能,满足不断强化的柴油机对高性能润滑油的需求。通过液相等离子方法制备了1 nm左右的石墨烯薄片,并运用超声振荡分散法以质量分数0.05%加入RP-4652D润滑油中,采用往复式活塞环-气缸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温度对石墨烯润滑油添加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试验温度为150℃,180℃,210℃时,加入石墨烯润滑油的摩擦系数比未加入石墨烯润滑油时分别降低了10.8%,6.1%,8.8%,气缸套磨损量分别降低了14.0%,7.9%,6.0%;随着试验温度升高,两种润滑油对应气缸套表面珩磨纹逐渐减少,但石墨烯润滑油对应气缸套磨损表面的珩磨纹路保持程度比未加入石墨烯润滑油对应气缸套的好;未加入石墨烯润滑油的气缸套珩磨平台和沟槽内都存在S,P,Zn等摩擦化学反应物成分,而加入石墨烯润滑油的气缸套珩磨平台存在摩擦化学反应物成分,珩磨沟槽基本不存在摩擦化学反应物成分,这可能是软质片层状的石墨烯被带至珩磨表面充当固体润滑剂,对珩磨纹起到填补作用,同时片层状材料的滑移特性减少了气缸套表面摩擦化学反应膜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润滑添加剂 摩擦 磨损 气缸套 活塞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磷酸铋纳米棒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延峰 周锋 +2 位作者 詹溯 王萌 杨一凡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66-3670,共5页
采用水热法对磷酸铋的合成工艺进行探索,并以亚甲基蓝(MB)为探针研究了磷酸铋在紫外光照条件下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对制得的磷酸铋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征。研究发现反应的保温温... 采用水热法对磷酸铋的合成工艺进行探索,并以亚甲基蓝(MB)为探针研究了磷酸铋在紫外光照条件下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对制得的磷酸铋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征。研究发现反应的保温温度、反应的时间、反应环境的pH值会影响磷酸铋的降解性能以及磷酸铋的形貌。磷酸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随水热合成的保温温度的提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其中170℃时磷酸铋的形貌为规则的纳米棒状,降解性能最好达67.1%。反应时间为3 h增加到24 h时,磷酸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逐渐增大,从24 h增加到72 h时磷酸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逐渐降低,反应时间为24 h磷酸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最高,形貌最规则。反应环境的pH值越小,磷酸铋的降解性能越高,形貌呈现规则的纳米棒状,结晶度越高,当反应环境pH=1时磷酸铋的降解率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磷酸铋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