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技术在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小冬 曲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3-670,共8页
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是一种公认的修复牙列缺失的有效方法。文献报道,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随访20年,种植体生存率可达86.9%~99.4%,修复体生存率可达82.8%~94.1%。应用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为患者实现咬合重建,应遵循牙合学原则,使牙齿、咬... 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是一种公认的修复牙列缺失的有效方法。文献报道,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随访20年,种植体生存率可达86.9%~99.4%,修复体生存率可达82.8%~94.1%。应用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为患者实现咬合重建,应遵循牙合学原则,使牙齿、咬合、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神经等所组成的系统达到协调和稳定。随着数字化设备与技术的发展和完备,传统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修复的每个程序都有多种数字化的替代方法。数字化技术的加入符合精准治疗的理念,提高治疗的可预期性;此外数字化技术使治疗效果可视化,有利于医患的沟通和交流。本文对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的治疗程序进行叙述,并介绍治疗程序中应用的各种数字化设备与技术,希望能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全口固定式种植义齿 咬合重建 面部扫描 口内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兆霞 孔德婧 +2 位作者 李雨萱 刘明丽 曲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5-72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下颌后牙区植入在引导骨再生区域种植体的临床检查指标以及龈沟液内炎症因子和蛋白酶量,评估牙槽嵴水平向植骨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炎症易感性的影响,并将其与常规种植的种植体相比较。方法:选取负荷12~24个月... 目的:通过分析下颌后牙区植入在引导骨再生区域种植体的临床检查指标以及龈沟液内炎症因子和蛋白酶量,评估牙槽嵴水平向植骨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炎症易感性的影响,并将其与常规种植的种植体相比较。方法:选取负荷12~24个月并且颊侧角化龈宽度≥2 mm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共62颗,其中下颌后牙区水平向GBR植骨术(可吸收胶原膜结合1∶1的自体骨颗粒与异种骨替代材料)后,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共27颗种植义齿(实验组);下颌后牙区使用相同系统种植体行常规种植手术的患者16例,共35颗种植义齿(对照组)。对种植体临床检查并记录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使用相同规格滤纸条采集所有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同时采集1颗健康对照天然牙。通过ELISA实验定量检测IL-1β、IL-6、TNF-α、MMP-8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负荷12~24个月后生存率均为100%。平均负荷(18.70±4.45)个月后,实验组种植义齿PD小于对照组(P<0.05),而mSBI、mPLI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种植体之间及其与健康天然牙间各项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使用1∶1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移植的水平向引导骨再生技术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引导骨再生植骨术未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稳定性和炎症易感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牙区 引导骨再生 1∶1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移植 炎症因子 炎症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影像评估翼上颌区骨密度及种植体三维位置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兆霞 曲哲 韩文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通过CBCT影像对翼上颌区测量,分析翼上颌区骨密度及种植体三维植入位置。方法:本研究对100例上颌后牙缺失并且牙槽骨严重萎缩患者的CBCT影像检查,并在翼上颌区虚拟倾斜植入种植体,测量区域密度以及种植体倾斜角度和位置特点。结果... 目的:通过CBCT影像对翼上颌区测量,分析翼上颌区骨密度及种植体三维植入位置。方法:本研究对100例上颌后牙缺失并且牙槽骨严重萎缩患者的CBCT影像检查,并在翼上颌区虚拟倾斜植入种植体,测量区域密度以及种植体倾斜角度和位置特点。结果:上颌结节区、翼板区骨密度分别为(288.9±168.6)HU、(553.8±188.3)HU。年龄和性别与上颌结节区及翼板区骨密度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种植体的长度为(13.1±1.8)mm,直径为(3.6±0.5)mm。相对于Frankfort平面,种植体近远中、颊腭向倾斜角度分别(66.17±3.98)°、(83.51±3.24)°。沿种植体长轴骨柱长度(17.0±2.5)mm,穿过翼上颌连接处的距离为(1.7±1.0)mm,种植体肩台中点与上颌结节最后端的距离平均为(6.9±1.5)mm。结论:本研究建议采用长度10~18 mm种植体,以近远中70°左右,颊舌向80°左右角度植入能更充分利用密质骨,提高种植体稳定性,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板区种植 翼上颌区种植 上颌后牙区严重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牙区数字化即刻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娜 王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并评估下颌前牙区数字化即刻修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例下颌2~4颗切牙无法保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术前进行系统牙周序列治疗,拍摄锥体束CT(cone-bean CT,CBCT),应用coDiagnostiX软件设计拟植入的种植体三维位置,... 目的:探讨并评估下颌前牙区数字化即刻修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例下颌2~4颗切牙无法保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术前进行系统牙周序列治疗,拍摄锥体束CT(cone-bean CT,CBCT),应用coDiagnostiX软件设计拟植入的种植体三维位置,术前数字化打印手术导板同时预成临时修复体,在导板引导下种植手术,共植入34颗种植体,术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达到35 N·cm,且ISQ值>65,将预成的临时修复体口内直接法PICK-UP,共完成61颗即刻修复,戴入当日根尖片确认基台完全就位,愈合期内完成定期复查及口腔卫生指导,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后12个月评价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修复体与邻牙牙龈协调性、种植体唇侧骨壁变化及患者美学满意度。结果:观察期12个月内,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为100%,34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未见显著变化,55颗修复体唇侧龈缘位置与相邻天然牙协调性良好,6颗修复体轻度差异。56颗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牙龈颜色质地协调无差异,5颗轻度差异,患者美学视学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6分。结论:在严格适应证选择的基础上,下颌前牙区采用数字化即刻修复,种植美学及功能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区 数字化导板 即刻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后牙区无牙位点在锥形束CT中的解剖学表现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岚 曲哲 +1 位作者 张翔 韩文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后牙区无牙位点的相关骨解剖特点。方法本项研究共选取了上颌后牙区至少有一个缺牙的100名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共217个无牙位点。测量无牙位点的剩余牙槽嵴高度、剩余牙槽嵴宽度和角度A,并分析上颌...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后牙区无牙位点的相关骨解剖特点。方法本项研究共选取了上颌后牙区至少有一个缺牙的100名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共217个无牙位点。测量无牙位点的剩余牙槽嵴高度、剩余牙槽嵴宽度和角度A,并分析上颌窦底的形态特点。结果平均剩余牙槽嵴高度为9.53mm,其中小于10mm者占62.67%(136/217)。平均剩余牙槽嵴宽度为9.30mm,大于6mm占91.71%(199/217)。磨牙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小于前磨牙区,剩余牙槽嵴宽度呈相反趋势。上颌窦底形态以倾斜型(64.52%)为主。角度A小于30°、30°-60°和大于60°者分别占10.14%、42.40%和47.47%。结论上颌后牙区缺牙位点进行种植手术前,多数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增加骨量,建议根据CBCT检查结果评价上颌窦解剖结构从而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后牙区 无牙位点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与颏孔前区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艳君 李振春 曲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87-491,共5页
锥形束CT(CBCT)能准确反映口腔内硬组织解剖结构,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口腔种植领域,在颏孔前区行种植时,会发生神经损伤、出血、致命性血肿等并发症,CBCT在颏孔前区种植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种植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本文对CBCT在颏孔前区... 锥形束CT(CBCT)能准确反映口腔内硬组织解剖结构,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口腔种植领域,在颏孔前区行种植时,会发生神经损伤、出血、致命性血肿等并发症,CBCT在颏孔前区种植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种植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本文对CBCT在颏孔前区种植应用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行束CT 颏孔前区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型人工牙牙尖斜度的三维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明丽 王勇 陈小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研究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人工牙牙尖斜度连续变化特征分析其对全口义齿平衡(牙合)建立的影响。方法:使用光学多自由度扫描仪扫描得到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人工牙三维数据经逆向工程软件Surfacer 10.5三维建模,测量牙尖斜... 目的:研究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人工牙牙尖斜度连续变化特征分析其对全口义齿平衡(牙合)建立的影响。方法:使用光学多自由度扫描仪扫描得到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人工牙三维数据经逆向工程软件Surfacer 10.5三维建模,测量牙尖斜面牙尖底至牙尖顶连线与牙尖底平面的夹角,代表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并将此连线投影至人工牙(牙合)面得相应曲线,测量曲线斜率的连续变化值,分析牙尖斜面斜度连续变化特征。结果:测得人工牙后牙牙尖斜面斜率及其投影曲线斜率连续变化值。上后牙颊尖远中斜面斜率13.7°-25.6°,下后牙颊尖近中斜面斜率11.3°-37.7°,不同牙齿间差异较大,(牙合)面近中央窝附近表现为斜率迅速升高的突面。结论: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人工牙牙尖工作斜面斜度不同牙齿间的较大差异及其凸面的形态不利于建立稳定的正中止与非正中(牙合)咀嚼运动的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牙 牙合型 牙尖斜度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黏膜和窦口在锥体束CT中的解剖学表现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英 曲哲 +1 位作者 马岚 韩文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3-856,共4页
目的:基于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窦黏膜和窦口开放性的特点,并分析黏膜和窦口开放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名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共300个上颌窦。使用CBCT测量上颌窦黏膜厚度,记录上颌窦不同的影像特... 目的:基于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窦黏膜和窦口开放性的特点,并分析黏膜和窦口开放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名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共300个上颌窦。使用CBCT测量上颌窦黏膜厚度,记录上颌窦不同的影像特征,并观察窦口的开放性,以开放和阻塞分类。结果:黏膜平均厚度为4.9mm,大于2mm者占65.67%,黏膜增厚以2~5mm最为多见。上颌窦的病变黏膜增厚最为常见,其次为上颌窦囊肿。有10.67%为阻塞窦口。窦口的开放性与黏膜增厚的程度和类型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窦口的平均直径为1.76mm,窦口下界距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为30.79mm。结论:术前CBCT扫描时应将窦口包含在内。窦口阻塞和上颌窦存在病变的患者术前应请耳鼻喉专家会诊,特别是病变类型为上颌窦囊肿、部分浑浊液体积累和完全浑浊化者,黏膜增厚大于10mm者,因为这些患者窦口阻塞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上颌窦黏膜 窦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银明胶海绵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永清 杨苗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评价胶质银明胶海绵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采用心电监护拔牙的糖尿病患者300人,随机平分为3组,实验组拔牙术后填塞胶质银明胶海绵,对照组术后填塞医用明胶海绵,空... 目的:评价胶质银明胶海绵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采用心电监护拔牙的糖尿病患者300人,随机平分为3组,实验组拔牙术后填塞胶质银明胶海绵,对照组术后填塞医用明胶海绵,空白对照组则不置入任何材料。在术后30 min及24 h观察创口出血情况,在术后第3天、第7天复诊观察术区感染情况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出血率和感染率分别为5%和4%,对照组分别为12%和13%,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1%和20%,实验组术后出血率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平均值要低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胶质银明胶海绵有着良好的止血和抗炎性能,能够有效的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银明胶海绵 糖尿病 出血 感染 吸收性明胶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膜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鄂玮 马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1-443,共3页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是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屏障膜,将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阻挡在缺损区外,确保成骨过程无干扰,最终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膜 应用 成纤维细胞 骨缺损 成骨过程 软组织 屏障膜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肠技术”在下颌后牙区水平向骨增量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倩文 刘明丽 +1 位作者 韩文利 曲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评估“香肠技术”(sausage technique)在下颌后牙区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下颌后牙区选择水平骨宽度不足5 mm的患者24例,应用“香肠技术”进行骨增量。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时统计种植成功率、生物学并发症、稳定性系数(ISQ值),测... 目的:评估“香肠技术”(sausage technique)在下颌后牙区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下颌后牙区选择水平骨宽度不足5 mm的患者24例,应用“香肠技术”进行骨增量。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时统计种植成功率、生物学并发症、稳定性系数(ISQ值),测量植骨术后6个月时骨增量及骨吸收率。结果:49颗种植体成功率100%,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种植后6个月ISQ值增加。植骨术后水平向骨量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6个月时骨吸收率(35.90±8.10)%。结论:本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应用“香肠技术”进行骨增量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 可吸收性胶原膜 异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牙颌印模不同配准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明丽 黎小桐 +1 位作者 王建敏 曲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比较无牙颌印模两种配准方法配准结果的准确性,探讨适合无牙颌印模的配准方法。方法:全口或半口牙列缺失要求传统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以开口与闭口两种方式取模,获得上颌模型12组,下颌模型10组,模型扫描仪扫描,STL格式保存。逆向... 目的:比较无牙颌印模两种配准方法配准结果的准确性,探讨适合无牙颌印模的配准方法。方法:全口或半口牙列缺失要求传统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以开口与闭口两种方式取模,获得上颌模型12组,下颌模型10组,模型扫描仪扫描,STL格式保存。逆向工程软件分别使用最佳拟合对齐与手工多点+全局配准两种方法对开口式与闭口式印模进行配准,三维偏差分析。SPSS17.0,配对t检验,显著性标准双侧α=0.05。结果:偏差名义值阈值区间面积最佳拟合对齐组(上颌48.58%,下颌44.16%)<手工+全局配准组(上颌70.55%,下颌66.27%),上颌P=0.000,下颌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下颌RMS(root mean square)、平均正、负偏差最佳拟合对齐组>手工+全局配准组,差异上颌有统计学意义,下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牙颌印模的配准,手工多点联合全局配准方法优于最佳拟合对齐方式,在上颌表现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准 三维 无牙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帐篷钉技术在下颌后牙区骨增量的应用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德婧 姜兆霞 +1 位作者 韩文利 曲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2-897,共6页
目的:评估帐篷钉技术于下颌后牙区应用后对水平向及垂直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颌后牙区牙槽嵴顶水平向骨宽度≤5 mm的患者9例,共17个位点。对骨缺损区进行骨增量手术,术中于骨缺损区置入1~2枚帐篷钉,并采用可吸收胶原膜联合... 目的:评估帐篷钉技术于下颌后牙区应用后对水平向及垂直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颌后牙区牙槽嵴顶水平向骨宽度≤5 mm的患者9例,共17个位点。对骨缺损区进行骨增量手术,术中于骨缺损区置入1~2枚帐篷钉,并采用可吸收胶原膜联合脱矿牛骨(DBBM)和自体骨1∶1混合物,术后6个月进行影像及生物学并发症检查。收集纳入患者术前、术后当日以及术后6个月的CBCT影像数据,将其分别导入Mimicis软件进行拟合匹配,测量术后当日及术后6个月骨高度及骨宽度的变化量。结果:测量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前平均骨宽度及骨高度分别为(4.04±0.65)mm、(13.64±2.91)mm,术后当日的骨宽度及骨高度分别为(12.21±1.24)mm、(16.95±2.26)mm;经植骨后,6个月后骨宽度及骨高度分别为(9.13±2.27)mm、(15.49±2.21)mm,较术前分别增加了(5.09±2.03)mm、(1.84±2.25)mm;骨愈合的6个月期间宽度及高度的吸收量分别为(3.08±1.41)mm、(1.46±0.57)mm。结论:本研究表明,帐篷钉在骨愈合过程中的空间维持作用显著,并且在下颌后牙区严重萎缩的牙槽嵴中应用帐篷钉技术结合GBR(DBBM和自体骨1∶1混合)进行骨增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钉技术 下颌后牙区骨增量 DBBM和自体骨1∶1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兔牙槽骨与全身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张翔 曲哲 +3 位作者 徐晶 马岚 潘小青 张丹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比较甲亢兔牙槽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改变。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两组,每组12只(实验组,对照组),每组雌雄各半。实验组每日用左旋甲状腺素50μg/kg·d-1,生理盐水稀释,腹腔注射,对照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进... 目的:比较甲亢兔牙槽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改变。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两组,每组12只(实验组,对照组),每组雌雄各半。实验组每日用左旋甲状腺素50μg/kg·d-1,生理盐水稀释,腹腔注射,对照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进行FT3、FT4、ALP、Ca、P、Mg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对腰椎、下颌骨及双侧股骨远心端进行骨密度(BMD)检测。结果:在给药8周后,实验组FT3、FT4、ALP、Ca、P、Mg、BMD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兔牙槽骨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腰椎,股骨骨密度低于对照组。结论:甲亢兔牙槽骨骨密度变化与全身骨密度变化一致,呈骨质疏松状态,低于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下颌牙槽骨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列缺失开口与闭口式印模三维形态对比研究
15
作者 黎小桐 刘明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开口与闭口式印模不同印模材料与取模方式对印模三维形态的影响。方法:无牙颌患者7例,分别取红膏藻酸盐印模、个别托盘印模与闭口式印模并灌制模型。光学扫描仓获得三组石膏模型数据转换为STL.导入Geomagic Control 2...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开口与闭口式印模不同印模材料与取模方式对印模三维形态的影响。方法:无牙颌患者7例,分别取红膏藻酸盐印模、个别托盘印模与闭口式印模并灌制模型。光学扫描仓获得三组石膏模型数据转换为STL.导入Geomagic Control 2014配准后统计分析,评价模型配准是否与临床相符。结果:配准正确值主要分布上颌硬区、主承托区与副承托区,上颌翼缘封闭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下颌舌侧翼缘区存在差异(P<0.05)。结论:开口与闭口式印模三维形态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上颌颊侧翼缘区与下颌舌侧翼缘区,红膏藻酸盐印模边缘更易伸展,是否有咬合压力并未对主承托区、副承托区三维形态带来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印模 牙列缺失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