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咀嚼肌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颂 李波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 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同位置时肌电值。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肌电值分析,获得连续肌电值的平均值,计算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比较两组咀嚼肌肌电值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在最大紧咬时,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组的TA、MM、DA和SCM的肌电值均大于正常组;在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TA、MM肌电值均小于正常组(P<0.001);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TA、MM、DA和SCM均有微小肌电活动,其中TA>MM>DA;最大紧咬时TA>MM;前伸运动时DA>MM>TA;后退位时DA>MM,TA>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较正常组左右侧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高,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gP患者因牙周组织受损而降低了咀嚼功能,存在咀嚼活动不平衡及肌肉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咀嚼肌 肌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系统治疗与牙周翻瓣术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琼 谢昊 孙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比较Vector超声系统治疗和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1年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口内的单根牙及多根牙都存在牙周探诊深度5~7 mm的位点,随机分为3组各10例患者,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进行Vec... 目的比较Vector超声系统治疗和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1年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口内的单根牙及多根牙都存在牙周探诊深度5~7 mm的位点,随机分为3组各10例患者,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进行Vector超声治疗、牙周翻瓣术组进行改良Widman翻瓣术、常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组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记录治疗结束1 d后的疼痛程度,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Florida探针系统检查记录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牙龈退缩(GR)、临床附着丧失(CAL),并比较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1 d的疼痛程度评价,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最低2.2,牙周翻瓣术组最高为6.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单根牙,3组在治疗后的3、6、12个月PD、GR、BOP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的第12个月,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和牙周翻瓣术组PD改善相同,且该组的GR和CAL低于牙周翻瓣术组和常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组。对于多根牙,治疗后3、6个月,3组PD较治疗前有改善,G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翻瓣术组和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的CAL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12个月只有翻瓣术组的PD、CAL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3组的G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3组的BOP阳性率在治疗后的3、6、12个月,翻瓣术组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另两组则在治疗后的12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基础治疗后3个月,仍存在5~7 mm牙周袋位点的单根牙,采用Vector超声系统进行治疗的患者,1年后的疗效优于牙周翻瓣术;而对于多根牙,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的效果不及牙周翻瓣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ctor超声系统 翻瓣术 慢性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口呼吸及错牙合畸形慢性牙周炎牙周序列治疗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冰 孙江 由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前牙区牙龈增生伴张口呼吸、错(牙合)畸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序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前牙区牙龈增生伴张口呼吸、错牙合畸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进行... 目的:探讨前牙区牙龈增生伴张口呼吸、错(牙合)畸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序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前牙区牙龈增生伴张口呼吸、错牙合畸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进行牙周序列治疗(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正畸治疗和牙周支持治疗),历时5年以上。在治疗前、正畸治疗后1-3年采用Florida探针检查记录前牙区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TM)、探诊出血(BOP)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在治疗前和正畸治疗后1-3年拍摄曲面断层片。结果:正畸治疗后1-3年前牙区PD、CA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BOP阳性位点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M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年较治疗后1年和2年,PD、CAL下降,BOP阳性位点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牙区牙龈增生伴张口呼吸、错牙合畸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历时5年以上牙周序列治疗,临床疗效良好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口呼吸 错(牙合)畸形 慢性牙周炎 牙周序列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针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范琳 孙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72-478,共7页
微针(MN)是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可突破口腔黏膜屏障递送药物经口腔颌面部静脉进入体循环而发挥药效。此外,将微针作用于口腔黏膜后可刺激机体立即启动创面愈合级联反应,激发多种生长因子释放,促进血管新生及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合成以实现... 微针(MN)是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可突破口腔黏膜屏障递送药物经口腔颌面部静脉进入体循环而发挥药效。此外,将微针作用于口腔黏膜后可刺激机体立即启动创面愈合级联反应,激发多种生长因子释放,促进血管新生及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合成以实现组织再生。大量研究表明微针具备安全、无痛、微创、高效给药等应用特点。目前微针在药学领域和皮肤科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微针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口腔黏膜给药 经皮胶原诱导治疗 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癌 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在牙龈退缩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江 韩冰 刘琼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在牙龈退缩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8例上下前牙及前磨牙牙龈退缩的病例行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并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前平均龈退缩为4.3mm,平均探诊深度为2.3mm。治疗后12个月复查时,... 目的:观察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在牙龈退缩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8例上下前牙及前磨牙牙龈退缩的病例行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并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前平均龈退缩为4.3mm,平均探诊深度为2.3mm。治疗后12个月复查时,平均根面覆盖为3.0mm(即平均71%的根面覆盖,自60%~80%不等),探诊深度平均为1.6mm,表明有3.6mm的临床附着增加(从2~5mm不等)。结论: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可以在保持浅袋的同时取得可靠的根面覆盖和临床附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 牙龈退缩 根面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