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疣状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鑫 曹雷 张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取25例口腔疣状癌,10例正常口腔黏膜,25例口腔鳞癌(高、低分化鳞癌各为15、10例),应...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取25例口腔疣状癌,10例正常口腔黏膜,25例口腔鳞癌(高、低分化鳞癌各为15、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标本中MMP-2、MMP-9及TIMP-2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TIMP-2为阴性表达;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0.00%。口腔疣状癌MMP-2阳性表达率为28.00%,MMP-9阳性表达率为44.00%,TIMP-2阳性表达率为72.00%。口腔疣状癌、口腔高分化鳞癌、口腔低分化鳞癌MMP-2、MMP-9、TIMP-2表达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结论:在口腔疣状癌,口腔高分化鳞癌、口腔低分化鳞癌中,MMP-2与MMP-9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与TIMP-2呈负相关;相关分析发现,MMP-2、MMP-9和TIMP-2的表达两两相关,同时3者的表达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机械张应力刺激的反应及转化生长因子-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9
2
作者 韩立赤 戚孟春 +3 位作者 孙红 胡静 邹淑娟 李继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机械张应力刺激的反应及力学刺激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表达的规律。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单一周期的机械张应力刺激(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机械张应力刺激的反应及力学刺激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表达的规律。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单一周期的机械张应力刺激(2000με,40min)。检测MSCs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和IGF-Ⅱ的基因表达。结果机械张应力刺激下,MSCs的增殖活力、ALP活性以及TGF-β和IGF-Ⅱ的基因表达均显著增高。TGF-β和IGF-Ⅱ的mRNA水平在加力后瞬时达最高水平;与对照细胞比较,分别增加了51.44和8.92倍。除加力后6h有少许增高外,TGF-β和IGF-Ⅱ的表达随时间逐步下降,并于加力后12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机械张应力刺激可促进MSCs增殖,提高其ALP活性,使TGF-β和IGF-Ⅱ基因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并最终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机械力学刺激是MSCs骨向分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牵张成骨骨痂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机械牵张 转化生长因子-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及其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高莺 李继华 +4 位作者 韩立赤 马永清 胡静 曲丹 徐誉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张应力作用下成骨向分化及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2000με的机械牵张力,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张应力作用下成骨向分化及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2000με的机械牵张力,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测定MSCs骨向分化,cDNA芯片技术对加力前后MSCs进行mRNA检测,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处理,分析二者间基因差异表达。结果MSCs经应力加载后,其细胞生长曲线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但骨钙素表达水平和ALP活性显著增高,27K Rat Genome Array芯片发现,加载前后MSCs表达差异基因共有416条(2.8%),其中表达增强247条(61条显著增强),表达降低169条(74条显著降低)。结论张应力可诱导MSCs骨向分化,而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张应力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应力下成骨性转录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戚孟春 梁永强 +2 位作者 孙红 胡静 韩力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单一周期的机械力刺激的反应以及Ets-1、Cbfa1和ALP的基因表达。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40min、2000μe的机械牵张力,检测MSCs细胞...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单一周期的机械力刺激的反应以及Ets-1、Cbfa1和ALP的基因表达。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40min、2000μe的机械牵张力,检测MSCs细胞增殖及ALP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ts-1、Cbfa1和ALP的基因表达。结果:机械力刺激下,MSCs的增殖活力、ALP活性以及Ets-1、Cbfa1和ALP的基因表达均显著增高。Ets-1表达较早,加力后0.5h达到最高峰;而Cbfa1表达较晚,加力后6h达到最高峰;ALP的表达与Cbfa1相似。3个基因表达增高均在6—12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单一周期的张应力可诱导Ets-1、Cbfa1和ALP在MSCs中呈时间依赖性表达,并促使MSCs短暂性骨向分化。机械力刺激是MSCs骨向分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牵张成骨骨痂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机械牵张 核心转录因子 碱性磷酸酶 ET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肾上腺素对大鼠成骨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立赤 王雪红 +3 位作者 董会 汪义菲 张福胤 向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3-1117,I0011,共6页
目的:探讨苯肾上腺素对放射损伤大鼠成骨细胞的细胞形态以及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苯肾上腺素对其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苯肾上腺素组、单纯照射... 目的:探讨苯肾上腺素对放射损伤大鼠成骨细胞的细胞形态以及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苯肾上腺素对其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苯肾上腺素组、单纯照射组和苯肾上腺素+照射组。苯肾上腺素组在照射前0.5h以100mmol·L-1苯肾上腺素孵育成骨细胞,照射组给予成骨细胞8Gy X射线照射。照射后8、16、32和64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分别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应用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Nampt mRNA表达水平。结果:倒置显微镜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苯肾上腺素组成骨细胞形态、数量未见明显改变;单纯照射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皱缩,尤以8h明显,细胞数量在8、16、32和64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0.82、0.37、0.24和0.21倍;苯肾上腺素+照射组在照射8和16h后细胞皱缩,32h后其形态恢复,在8、16、32和64h后其数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0.91、0.83、0.72和0.75倍,是单纯照射组的1.09、2.24、3.00和3.60倍。RT-PCR法检测,在照射8、16、32和64h后,单纯照射组、苯肾上腺素+照射组Nampt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1),苯肾上腺素+照射组较单纯照射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苯肾上腺素可减轻电离辐射导致的大鼠成骨细胞萎缩,并上调Nampt mRNA表达水平,其对成骨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Nampt m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电离辐射 苯肾上腺素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导萌结合正畸牵引治疗含牙囊肿
6
作者 韩立赤 吕圆圆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0-490,共1页
关键词 牵引治疗 含牙囊肿 正畸附件 手术导萌 固定矫治技术 外科开窗 直接粘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和骨组织再生术及其生长因子在牙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颖 曲晓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36-638,共3页
引导组织再生术和引导骨再生术广泛用于牙周骨缺损的治疗中,给牙周组织再生开辟了广泛的空间,但二者单独使用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研究多趋向于将骨移植材料和膜材料与多肽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下面就引导... 引导组织再生术和引导骨再生术广泛用于牙周骨缺损的治疗中,给牙周组织再生开辟了广泛的空间,但二者单独使用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研究多趋向于将骨移植材料和膜材料与多肽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下面就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引导骨再生支架材料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三者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引导骨再生术 生长因子 牙周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比较骨性Ⅲ类高角■与正常■成人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梅冬兰 韩立赤 +1 位作者 阎振梅 黄宏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904,I0008,共7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图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牙合]与正常[牙合]成人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初步探讨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对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辽宁省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患者42例,其...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图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牙合]与正常[牙合]成人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初步探讨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对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辽宁省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患者42例,其中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和正常[牙合]组各21例,利用MIMICS 20.0软件测量2组患者CBCT的上气道各分区线距、横截面积、体积和舌骨线距,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牙合]组比较,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患者鼻咽的最大横向距离(LAT1)、腭咽的最大矢状距离(AP2)和腭咽的体积(VOL2)均增大(P<0.05),舌咽和喉咽的最大横向距离(LAT3和LAT4)、喉咽的横截面积(CSA4)和体积(VOL4)均减小(P<0.05)。与正常[牙合]组比较,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患者舌骨位置有向前、向上移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可使上气道上段腭咽横截面积和体积增大,上气道下段喉咽横截面积和体积减小,并且舌骨有向前、向上移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CT 骨性Ⅲ类高角[牙合] 正常[牙合] 上气道 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牙髓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小颖 丁威薇 +1 位作者 陈悦 迟丹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研究IGF-1对牙髓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牙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牙髓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不同浓度的IGF-1处理牙髓细胞7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用IGF-1(100... 目的:研究IGF-1对牙髓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牙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牙髓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不同浓度的IGF-1处理牙髓细胞7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用IGF-1(100μg/L)及LY294002(10μmol/L)分别单独或同时处理牙髓细胞,培养7d后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在培养第3、5、7、14天时检测细胞ALP活性;在培养第7天时用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GF-1在牙髓炎组织中低表达,IGF-1在20~100μg/L浓度范围内从作用第3天开始能够显著促进牙髓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LY294002能够抑制牙髓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时间依赖性。IGF-1能促进p-AKT蛋白表达,而LY294002能减低IGF-1对p-AKT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IGF-1可以促进牙髓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细胞 细胞增殖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