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1年大连地区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贾雪妮 王翠翠 +2 位作者 赵雨龙 胡滨 赵辉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3-570,共8页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该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两两共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2021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且年龄≥20岁人群的体检数据15...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该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两两共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2021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且年龄≥20岁人群的体检数据155654人次,分别评估总人次和不同性别人次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超重、肥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粗患病率,并依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患病率进行直接标准化。应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总人次及不同性别人次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标化患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一步分析5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超重、肥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10年来变化趋势及两两共存发生情况。结果2012—2021年,在5种因素中,超重粗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始终最高,其标化患病率在2020年最高(61.1%),在2019年最低(36.4%);血糖升高的粗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血糖升高标化患病率在2021年最高(24.0%),在2013年最低(18.4%)。2012—2021年,血糖升高的粗患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2.8%,95%CI:0.2%~5.5%,P=0.039),而其余4种危险因素均未见明显变化。2012—2021年,男性5种危险因素粗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均远高于女性。女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到2021年的21.6%(AAPC=5.0%,95%CI:0.4%~9.9%,P=0.036)。超重和血糖升高粗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在不同性别间均较稳定。肥胖粗患病率在男性呈上升趋势(AAPC=1.3%,95%CI:0.1%~2.5%,P=0.036)。血脂异常的粗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在男性中未见明显变化,而在女性粗患病率中呈上升趋势(AAPC=6.6%,95%CI:2.1%~11.3%,P=0.009)。男性超重标化患病率始终最高,女性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最高。男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变化值为负值且绝对变化值最大,女性血脂异常年龄标化患病率变化值为正值且绝对变化值最大。2012—2021年,超重和血脂异常共存的占比最高,男性发生危险因素两两共存的占比均高于女性。结论2012—2021年,该地区体检人群中超重患病率始终最高;血糖升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5种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超重和血脂异常共存的占比最高,且男性危险因素两两共存的占比均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健康相关因素的患病风险——一项来自陕西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苗鑫蕾 孟文 +4 位作者 武琼 任琳 郭秀花 陈君 孟群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7-493,共7页
目的健康相关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本研究使用自报患病数据分析健康相关因素与人群患病以及共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陕西省15岁以上人群6472人,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判断健康相关因素与共病之间的关联,以及糖尿... 目的健康相关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本研究使用自报患病数据分析健康相关因素与人群患病以及共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陕西省15岁以上人群6472人,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判断健康相关因素与共病之间的关联,以及糖尿病和高血压与其他疾病发病的风险关联。结果在总人群中,接受较高年限的教育(OR=0.370,95%CI:0.302~0.453)、刷牙(0.456,95%CI:0.393~0.529)以及不超重或肥胖(0.657,95%CI:0.590~0.732)会减少共病的可能性。职业类型在城乡地区之间导致共病的情况存在不同,进行健康筛查会导致女性共病的可能性更大。高血压的患病率在各年龄组内均处于较高水平。接受较低的教育年限与高血压、糖尿病、椎间盘疾病、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均具有独立相关关系,进行健康筛查可以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早期预防,在女性和农村地区更明显。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导致其他疾病共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结论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与代谢因素可以独立暴露于单一疾病发生的风险中,也会导致共病的风险增大。除健康相关因素外,糖尿病和高血压也会增大共病的可能,因此需要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因素 初级卫生保健 多发病 一级预防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及其衍生指数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葛旭红 胡洁怡 +2 位作者 白云瑞 王露 冷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6-1462,共7页
背景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替代标志物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及其衍生指数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但现有研究以单独横断面研究或纵向研究... 背景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替代标志物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及其衍生指数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但现有研究以单独横断面研究或纵向研究居多,在我国东北地区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究TyG及其衍生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TyG、TyG-BMI预测2型糖尿病的能力,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684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检基线资料。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随访期间209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期随访中未新发2型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者中,按照性别相同、年龄±2岁,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2匹配,选取418例设为对照组。依据基线资料计算TyG、TyG-BMI。采用Cox回归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TyG-BMI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水平TyG、TyG-BMI与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yG、TyG-BMI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BMI、腹围(A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yG、TyG-BMI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基线TyG四分位数Q1组:TyG<8.46,157例;Q2组:8.46≤TyG<8.83,157例;Q3组:8.83≤TyG<9.19,156例;Q4组:TyG≥9.19,157例。基线TyG-BMI四分位Q1组:TyG-BMI<205.15,157例;Q2组:205.15≤TyG-BMI<228.88,157例;Q3组:228.88≤TyG-BMI<279.44,251例;Q4组:TyG-BMI≥279.44,62例。基线TyG四分位数Q2组、Q3组、Q4组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度分别为Q1组的1.57倍[95%CI(0.92,2.70)]、2.07倍[95%CI(1.21,3.53)]、3.18倍[95%CI(1.76,5.75)](P_(趋势)<0.001);基线TyG-BMI四分位数Q2组、Q3组、Q4组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度分别为Q1组的2.21倍[95%CI(1.25,3.94)]、2.92倍[95%CI(1.58,5.37)]、5.34倍[95%CI(2.39,11.95)](P_(趋势)<0.001)。TyG、TyG-BMI连续变化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呈线性量效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剂量反应关系呈递增形状,当TyG、TyG-BMI分别高于8.838、229.364时,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逐渐升高。TyG、TyG-BMI预测2型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6[95%CI(0.658,0.732)]、0.725[95%CI(0.688,0.76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650、224.859。结论TyG、TyG-BMI的高水平状态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2型糖尿病呈线性量效关系,二者对2型糖尿病均具有预测价值。若综合考虑风险关联强度、AUC、筛查结果的临床影响等方面,TyG-BMI或许是较优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 病例对照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肿瘤干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田宇佳 魏铭 赵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1-837,共7页
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现有的诊疗手段仍不能有效阻断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干细胞(CSCs)是肿瘤的起源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若早期发现CSCs并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有望阻止肿瘤的发生与... 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现有的诊疗手段仍不能有效阻断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干细胞(CSCs)是肿瘤的起源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若早期发现CSCs并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有望阻止肿瘤的发生与发展。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是CSCs启动及肿瘤形成的重要环节,通过调节CSCs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上下游关键因子来调控该通路的活性,控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可为恶性肿瘤的治疗与预防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本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CSCs中的作用,以及该通路中关键因子调控CSCs在不同脏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肿瘤干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心率、白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容联合检测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雪莹 郭佳桐 +1 位作者 李楠 冷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3836-3840,共5页
背景代谢综合征(MS)是心脑血管疾病等许多重大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和早期阶段,只有通过对MS早期预测才能实现一些慢性病的早期预防,然而目前报道的各指标对MS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白细胞计数(WBC)与红细... 背景代谢综合征(MS)是心脑血管疾病等许多重大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和早期阶段,只有通过对MS早期预测才能实现一些慢性病的早期预防,然而目前报道的各指标对MS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白细胞计数(WBC)与红细胞比容(HCT)联合检测对MS的预测价值,为MS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健康体检者24 612例,根据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MS的诊断标准,评估其合并MS及相关代谢组分情况。比较是否合并MS及合并0~≥3项MS代谢组分者的RHR、WBC、HCT、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尿酸(UA)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RHR、WBC、HCT、NLR、UA对MS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HR、WBC、HCT及三者联合检测对MS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检出MS患者5 343例(27.71%),其RHR、WBC、HCT、NLR、UA水平高于未检出者(P<0.001),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校正性别、年龄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RHR、WBC、HCT、NLR、UA水平随合并MS代谢组分项数的增加而升高(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RHR、WBC、HCT、UA水平是M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2 0、1.234 5、1.028 4、1.006 7,P<0.001)。RHR、WBC、HCT单独预测MS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2、0.654、0.682,三者联合预测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结论 RHR、WBC及HCT联合检测可提高MS早期预测的准确性,且简便易得,可为MS的前期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心率 白细胞计数 血细胞比容 预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类树模型的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武珊 王倩 冷松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0-884,共5页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因素,为M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的3988名成年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因素,为M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的3988名成年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分类树模型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因子分析得到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肉类谷物蔬果模式、油炸腌熏甜点模式、优质蛋白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男性、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饮酒、BMI≥24kg/m2为MS的危险因素,优质蛋白模式为保护因素。分类树模型筛选出10个影响因素:BMI、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年龄、冠心病家族史、饮酒、优质蛋白模式、吸烟、肉类谷物蔬果模式、糖尿病家族史。结论不同BMI人群MS的影响因素不同,在体重管理的基础上,女性中老年人群提倡优质蛋白模式,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男性应该定期监测与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分类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针穿刺活检在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阎琳 宋青 +2 位作者 肖静 张颖 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4-589,共6页
目的探讨粗针穿刺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行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90例,随访时间均大于12个月,其中女性142例、男性48例,年龄20~74岁,肿瘤... 目的探讨粗针穿刺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行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90例,随访时间均大于12个月,其中女性142例、男性48例,年龄20~74岁,肿瘤平均体积(106.29±96.15)mm^(3)。RFA术后1、3、6、12个月及随后每半年行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消融灶体积、颈部淋巴结及甲状腺实质情况。于术后第3或6个月对消融灶中心部、周边部及周围正常甲状腺实质分别行粗针穿刺(CNB)评价消融疗效。结果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0.04±12.41)个月,体积由(106.29±96.15)mm^(3)缩小至(1.47±8.00)mm^(3),体积缩小率为(99.08±4.32)%。术后两枚消融灶病理阳性,均出现在消融灶周边部,随即进行补充消融。随访过程中,无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所有患者的手术及CNB均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NB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评价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消融有效性的检查方法,可在消融术后早期发现残留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射频消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粗针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