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玄基泽 陈丹 +2 位作者 时畅 温志红 王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背景与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组罕见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的异质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本研究旨在分析大连地区NEN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为防治NEN提供依... 背景与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组罕见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的异质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本研究旨在分析大连地区NEN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为防治NEN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0—2013年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证实的NEN患者,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并对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NEN患者279例,总检出率2.58/万人,男性166例,女性113例,男女比例为1.47:1,患者的平均年龄(59.4±17.1)岁(20~83岁),男性平均年龄(58.9±19.4)岁(20~81岁),女性平均年龄(61.7±15.0)岁(29~83岁),不同性别的检出率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部位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71.68%),肺和支气管次之(20.79%),纵隔、乳腺、子宫等其他部位较罕见,不同性别在病变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N的3种病理类型中,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132例(47.31%),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ncer,NEC)140例(50.18%),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7ff0(2.51%),不同性别的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年龄段间的NET和NE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MANEC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连地区的NEN检出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应注意该病的早期筛查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流行病学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术前预测直肠癌肿瘤出芽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安良 谢素玲 +4 位作者 王悦 董德硕 田士峰 魏强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4,99,共7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预测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3.0 T 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13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按照术后病理TB分为TB中低级...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预测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3.0 T 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13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按照术后病理TB分为TB中低级别组(75例)、TB高级别组(38例)。两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KI定量参数值,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两名观察者各参数值测量一致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参数两组间差异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单参数及联合参数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两观察者测量的各定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TB中低级别组MK值为0.762±0.127,低于TB高级别组的MK值(0.962±0.120);中低级别组ADC、MD值分别为1.157(1.043,1.317)×10^(-3) mm^(2)/s、(1.377±0.265)μm^(2)/ms,皆高于高级别组[0.964(0.869,1.069)×10^(-3) mm^(2)/s、(1.114±0.135)μm^(2)/ms];参数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MD、MK值预测TB分级的AUC分别为0.805、0.816、0.880,敏感度分别为73.7%、92.1%、76.3%,特异度分别为78.7%、68.0%、86.7%。MK值诊断效能优于ADC及M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参数的AUC值为0.826~0.881,与MK值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KI定量参数MK与MD值对术前无创预测直肠癌TB状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对患者提供不同诊疗计划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出芽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学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远飞 赵思奇 +3 位作者 武玥琪 张莫云 张丽娜 时畅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又称零期乳腺癌,是局限于导管-小叶系统的非浸润性上皮细胞恶性增殖,存在进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为实现精准临床诊疗,需要对DCIS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其中影像学特征表现在DCIS筛查和个体化...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又称零期乳腺癌,是局限于导管-小叶系统的非浸润性上皮细胞恶性增殖,存在进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为实现精准临床诊疗,需要对DCIS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其中影像学特征表现在DCIS筛查和个体化诊疗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本文就DCIS临床病理特征、多模态影像学特征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DCIS中的诊断、预后预测与评估应用现状予以总结,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于DCIS的认识,为DCIS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优化和个体化风险评估提供影像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影像组学 风险分层 磁共振成像 保乳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腱鞘巨细胞瘤的MRI特点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小丽 王绍武 +3 位作者 高雪 张丽娜 刘书峰 陈宏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最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最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象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MR特征。结果 33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型18例,弥漫型15例,无恶性病例;所有病灶均发生于大小关节内或关节旁,其中局限型中发生于小关节者14例,大关节者4例;弥漫型中发生于大关节者12例,小关节者3例。局限型中累及关节外者16例,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2例;弥漫型中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13例,仅累及关节外者2例。局限型中单发16例,多发2例,边界清楚者16例,边界不清者2例;弥漫型中单发2例,多发13例,15例均边界不清。局限型中伴邻近骨质压迫吸收者3例,弥漫型12例;局限型中无复发者,弥漫型中2例复发。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MRI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其分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子蕙 张莫云 +3 位作者 王美佳 孙小然 张丽娜 高雪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234,共8页
合成MRI(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是一种新兴的定量MRI技术,可通过单次扫描获取多对比度图像,实现与传统MRI等效的诊断效能。近年来,SyMRI技术日趋成熟,图像质量不断提高,在中枢神经系统、乳腺、骨肌系统、腹部等... 合成MRI(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是一种新兴的定量MRI技术,可通过单次扫描获取多对比度图像,实现与传统MRI等效的诊断效能。近年来,SyMRI技术日趋成熟,图像质量不断提高,在中枢神经系统、乳腺、骨肌系统、腹部等全身多部位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SyMRI突出优势在于突破了传统MRI对多序列扫描的依赖,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基于定量序列测量组织固有特性,实现组织参数的定量比较。本文就SyMRI基本原理、可行性验证及图像质量评价、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各系统疾病的精准化诊疗拓展新的检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甲基化与甲状腺癌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关系及治疗价值的研究
6
作者 荆琳 蒋奇 +5 位作者 顾江宁 罗海峰 郭晓祎 沈天赐 戴子豪 陈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1-696,706,共7页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轴在甲状腺癌去分化过程的作用及作为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治疗潜在靶点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T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其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轴在甲状腺癌去分化过程的作用及作为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治疗潜在靶点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T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其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ZH2、H3K27me3、配对盒基因8(PAX8)、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应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进一步分析EZH2与甲状腺分化标志物(PAX8、TTF1、TG)之间的关系。体外培养ATC细胞株8305C和BHT-101,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经EZH2抑制剂(GSK126)处理后的ATC细胞株中甲状腺分化标志物(TTF1、PAX8)mRNA的表达变化,评估GSK126在体外潜在的治疗效果。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观察GSK126和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BRAF)抑制剂维罗非尼对ATC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EZH2在AT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TC及其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H3K27me3在AT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PTC组织(P<0.05)。EZH2与PAX8和TG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而与TTF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在体外实验中,GSK126可以逆转甲状腺分化标志物PAX8和TTF1在ATC细胞株中的表达,GSK126联合BRAF抑制剂维罗非尼可显著抑制ATC细胞株的生长。结论EZH2-H3K27me3轴在调节甲状腺癌去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ZH2可能是ATC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H2 H3K27me3 甲状腺未分化癌 去分化 甲基化 GSK1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丽芝 王恩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NL的临床资料,观察描述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HNL多见于年轻女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高热,外周血WBC降低。活检标本常呈破碎状,淋巴结...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NL的临床资料,观察描述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HNL多见于年轻女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高热,外周血WBC降低。活检标本常呈破碎状,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区可见片状或融合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内可见嗜碱性核碎片和嗜酸性颗粒碎屑,伴有T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B细胞少量散在分布。结论:淋巴结肿大、高热,淋巴结内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散在或片状凝固性坏死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HER2表达状态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熊连军 杨悦 王花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8-971,共4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既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也是其精准治疗的重要靶点。随着新型抗HER2抗体药物耦联物的面世,HER2蛋白表达状态的评估由二分类进入三分类(即阴性、阳性和低表达)时代。该文较为全面地总结了HER2低表达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既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也是其精准治疗的重要靶点。随着新型抗HER2抗体药物耦联物的面世,HER2蛋白表达状态的评估由二分类进入三分类(即阴性、阳性和低表达)时代。该文较为全面地总结了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现状、治疗进展、分子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检测判读,为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基因 低表达 抗体药物耦联物 精准治疗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部小涎腺小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苏颖颖 关宏伟 +1 位作者 马卫东 杜启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1-182,共2页
涎腺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2%,发生在小涎腺者更为少见。国内鲜有报道。现报道我科诊断的腭部小涎腺小细胞癌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涎腺小细胞... 涎腺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2%,发生在小涎腺者更为少见。国内鲜有报道。现报道我科诊断的腭部小涎腺小细胞癌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涎腺小细胞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癌 小涎腺 病理观察 腭部 carcinoma 上皮性恶性肿瘤 临床 涎腺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猝死型肺栓塞七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10
作者 李明生 王刚 关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猝死型肺栓塞 病理分析 心肌病 肺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的3D-MIP重建及多参数评估BI-RADS 4类乳腺肿瘤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泓冰 宁宁 +7 位作者 赵思奇 李远飞 武玥琪 宋清伟 杨洁 高雪 张莫云 张丽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MRI检查为BI-RADS 4类且病理结果明确肿瘤的女性病例102例,其中良性组43例,恶性组59例。记录患者年龄、病灶最大径(dmax)、乳腺DCE-MRI基本影像学特征、瘤周血管特征及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多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瘤周血管特征指标与瘤内参数值联合应用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两组肿瘤鉴别的诊断效能。应用DeLong检验对AUC进行比较。结果乳腺良性组和恶性组病例在年龄、dmax、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纤维腺体组织量(fibroglandular tissue,FGT)、瘤周相邻血管征(adjacent vascular sign,AVS)数目、瘤周血管最大径、患侧瘤周与健侧同一象限血管直径差值(△d)、瘤周血管出现期相以及瘤内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flux rate constant,K_(ep))、最大增强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位置、信号增强率(signal enhancement ratio,SER)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olume fraction of extravascular extra vascular space,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max、MSI和K^(trans)为区分两组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优势比最大的是MSI值(AUC为0.923)。将瘤周血管特征△d分别与dmax、MSI和K^(trans)进行两者联合模型比较,以△d与MSI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83.7%),且△d联合MSI与△d联合K^(trans)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联合指标在两两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高于单独MSI模型的诊断效能。结论瘤周血管特征指标(△d)联合瘤内半定量(MS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评价BI-RADS 4类乳腺肿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态对比增强 瘤周血管 最大密度投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估宫颈癌神经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倩瑜 刘架伸 +8 位作者 田士峰 张钦和 宋庆玲 陈丽华 马长军 王楠 林良杰 王家正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序列评估宫颈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盆腔3.0 ...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序列评估宫颈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APTw、DCE-MRI序列)且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其中有PNI(PNI组)12例,无PNI(NPNI组)24例。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病灶的APT值与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分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exchange rate between EES and blood plasma,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volume fraction,V_(e))以及血浆容积分数(capillary plasma volume,V_(p))。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2位观察者对各参数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olmogorov-Smirov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有差异参数诊断PNI效能,获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有差异参数的联合诊断效能,DeLong检验进行各参数和联合参数AUC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APT值和有差异DCE-MRI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两位观察者测得的APT值及K^(trans)值、K_(ep)值、V_(e)值、V_(p)值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均>0.75。两组间的APT值和V_(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组的APT值(2.89%±0.72%)和V_(p)值[7.80×10^(-3)(6.80×10^(-3),1.14×10^(-2))]均大于NPNI组[APT值2.31%±0.71%;V_(p)值4.19×10^(-3)(2.04×10^(-3),7.35×10^(-3))]。评估宫颈癌PNI时,APT值和V_(p)值的AUC分别为0.717、0.785,阈值分别为2.7%及6.46×10^(-3),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7%及75.0%、83.3%及75.0%;APT值联合V_(p)值后的AUC为0.792,APT值、V_(p)值与两者联合后的A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值与V_(p)值无相关性(r=0.219,P=0.198)。结论APTw序列及DCE-MRI的定量参数均能有效预测宫颈癌PNI,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神经周围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被引量:3
13
作者 安琪 张钦和 +7 位作者 仲林 马长军 张瀚月 李军 王思齐 林良杰 田士峰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病例及影像资...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66例。所有患者均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轴位T2WI、矢状位T2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3D-APTw序列扫描。在APTw-T2WI融合图像上对肿瘤实质区域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并记录APT值。在APT重建图像上进行肿瘤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选取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复测信度好的影像组学特征(ICC>0.900)。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和筛选。基于logistic回归分类器构建临床模型、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APTw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效能高于临床模型(AUC=0.826 vs.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0.05)。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38和0.825。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术前评估LVSI的效能显著高于临床模型和APTw影像组学模型(P均<0.05)。决策曲线显示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LVSI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联合临床因素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有望为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术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子宫原发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14
作者 徐磊 孙美玉 +4 位作者 田建新 韩书哲 孙美玉 高景春 纪红景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1病例报告患者,24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伴间断下腹坠痛20天于2022年1月11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未婚,无性生活史。13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欠规律,经期15天,周期3~6月,量偏多,无痛经。16岁时曾因月经量多致贫血于外院输血治... 1病例报告患者,24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伴间断下腹坠痛20天于2022年1月11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未婚,无性生活史。13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欠规律,经期15天,周期3~6月,量偏多,无痛经。16岁时曾因月经量多致贫血于外院输血治疗。末次月经(LMP):2021年12月22日,前次月经(PMP):2021年8月5日。患者无慢性病史、手术外伤史及肿瘤家族史等。入院体格检查:身高170 cm,体质量70 kg,体质量指数(BMI)24.2 kg/m^(2),贫血貌,无多毛、痤疮、黑棘皮症等表现,心肺腹部查体未及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月经 性生活史 肿瘤家族史 慢性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 坠痛 病例报告 输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多软骨炎2例
15
作者 赵光明 高雪 +1 位作者 宋智琦 于晓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3-525,共3页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炎症和软骨组织的进行性破坏。R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首发症状常不一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首诊科室不一,故漏诊、...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炎症和软骨组织的进行性破坏。R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首发症状常不一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首诊科室不一,故漏诊、误诊率较高。现对我科就诊的2例患者分析如下。1病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4岁,左耳红肿伴疼痛一个半月余,右耳红肿伴疼痛1周余。2021年9月8日就诊。曾于外院诊断为“外耳道炎”,先后予头孢类抗生素、地红霉素间断口服1个月,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多软骨炎 耳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肺腺癌中TGF-β1、p53、E-cadher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仲林 关宏伟 +2 位作者 张朋新 冯璐 祁文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4-856,共3页
目的探讨TGF-β1、p53、E-cadherin蛋白在早期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6例肺部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33例原位腺癌、22例微浸润性腺癌、26例附壁生长为主型的... 目的探讨TGF-β1、p53、E-cadherin蛋白在早期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6例肺部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33例原位腺癌、22例微浸润性腺癌、26例附壁生长为主型的浸润性肺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LPA)组织中TGF-β1、p5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早期肺腺癌中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增高TGF-β1、p53蛋白阳性率升高,E-cadherin蛋白阳性率降低(P<0.05)。在微浸润性腺癌及LPA浸润成分中TGF-β1、p53阳性率高于非浸润成分,E-cadherin阳性率低于非浸润成分(P<0.05)。AAH、原位腺癌中TGF-β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微浸润性腺癌和LPA的非浸润成分中TGF-β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p53、E-cadherin蛋白在早期肺腺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检测TGF-β1、p5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早期 TGF-Β1 P53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玄基泽 陈丹 +2 位作者 时畅 温志红 王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4-327,332,共5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定量分析病灶细胞中VEGF及E-cadherin mRNA转录量,Western blot分析VEGF及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表达...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定量分析病灶细胞中VEGF及E-cadherin mRNA转录量,Western blot分析VEGF及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表达阳性率。结果胃癌组织和无癌胃黏膜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55/70)和14.3%(5/35),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9%(16/70)和91.4%(32/35)。VEGF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无癌胃黏膜组织(P<0.01),E-cadherin mRNA则相反(P<0.01),且二者的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E-cadherin mRNA和蛋白则减少;提示VEGF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血管内皮因子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肌上皮瘤的MSCT诊断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8
作者 葛莹 董越 +2 位作者 张丽芝 沈晶 魏富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肌上皮瘤(ME)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ME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ME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数(25例)病灶直径1.0-2.5 cm,部分病灶内可见囊变(21例)及... 目的探讨颌面部肌上皮瘤(ME)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ME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ME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数(25例)病灶直径1.0-2.5 cm,部分病灶内可见囊变(21例)及包膜(12例),少数(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均显著强化,并有向心性强化的趋势。结论颌面部ME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对M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肌上皮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多参数定量测量与子宫内膜癌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田士峰 刘爱连 +2 位作者 朱雯 刘静红 宋清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多参数定量测量与子宫内膜癌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MRI检查(含ESWAN序列),且...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多参数定量测量与子宫内膜癌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MRI检查(含ESWAN序列),且免疫组化分析指标含Ki-67。测量病灶的幅度值、相位值、R2*值、T2*值等。按照Ki-67表达指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n=13)和低表达组(n=11)。比较Ki-67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各参数值的差异;评估具有鉴别价值的参数对Ki-67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的鉴别效能;分析各参数值与Ki-67表达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Ki-67高表达组的相位值、T2*值小于低表达组,R2*值大于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幅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位值、R2*值、T2*值对Ki-67高表达组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895、0.811。幅度值与Ki-67表达指数无相关性;相位值、T2*值与Ki-67表达指数呈负相关(r=-0.409、-0.632,P<0.05),R2*值与Ki-67表达指数呈正相关(r=0.747,P<0.001)。结论 ESWAN序列的相位值、R2*值、T2*值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可反映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增殖程度,其中R2*值为最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KI-67抗原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缘大小对早期肾癌保肾手术远期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泉林 关宏伟 +2 位作者 秦杰 姜涛 宋希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1-79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切缘保肾手术患者远期临床效果,探讨小切缘保肾手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325例对侧肾脏正常T1a期肾癌保肾手术,依切缘大小分为≤5 mm组125例,5~10 mm组102例及〉10 mm组98例。病理评估切缘状态并随... 目的比较不同切缘保肾手术患者远期临床效果,探讨小切缘保肾手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325例对侧肾脏正常T1a期肾癌保肾手术,依切缘大小分为≤5 mm组125例,5~10 mm组102例及〉10 mm组98例。病理评估切缘状态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切缘病理均阴性,3组切缘大小平均为,≤5 mm组2.2 mm,5~10 mm组6.7mm,〉10 mm组11.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79个月(15~132个月),≤5 mm组1例出现同侧肾脏异位复发(0.74%),5~10 mm组1例出现原位局部复发(0.98%),2者经肾癌根治术治愈并存活至今。〉10 mm组无局部复发(0%)。各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及癌特异性死亡发生。Kaplan-Meier生存分析5年总体生存率为≤5 mm组99.2%,5~10 mm组99.0%,〉10 mm组98.0%(P〉0.05)。结论不同切缘大小保肾手术远期临床效果相当,而小切缘保肾手术难度降低,并发症减少,且有利于保留更多的功能性肾单位,是早期肾癌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治疗 保肾手术 手术切缘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