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双频谱指数对普鲁卡因、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深度的评价
1
作者 王春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02-803,共2页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谱指数(B IS)监测普鲁卡因静吸复合麻醉的深度并与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比较。方法:3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A SAⅠ~Ⅲ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后持续泵入异丙酚5.4m g/(kg·h)(Ⅰ组)和气管插管后持续静点1%...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谱指数(B IS)监测普鲁卡因静吸复合麻醉的深度并与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比较。方法:3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A SAⅠ~Ⅲ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后持续泵入异丙酚5.4m g/(kg·h)(Ⅰ组)和气管插管后持续静点1%普鲁卡因4m L/kg(Ⅱ组)。连续观察入室后、切皮前、切皮后即刻、切皮后20m in、术终前20m in、术终、拔管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B IS变化以及术中B IS低值。结果:两组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病人切皮前的SB P均较基础值低(P<0.05),除此之外,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及至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术中最低值的B IS及术终的B IS值Ⅰ组较Ⅱ组低(P<0.05),两组的B IS值分别与基础值比较发现,在手术过程中B IS均较低(P<0.05),只是术终时Ⅰ组较基础值低,而Ⅱ组接近基础值(P>0.05)。结论:B IS是评价麻醉深度的可靠指标,普鲁卡因静吸复合麻醉与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同样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普鲁卡因 麻醉深度 异丙酚 静吸复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变化 气管插管 手术过程 BIS 开腹手术 持续静点 连续观察 麻醉效果 切皮 术终 ASA 持续泵 SBP 最低值 病人 术中 拔管 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和脑内强啡肽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殷盛明 肖昭扬 +4 位作者 高溪 王世伟 于德钦 唐一源 张万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为了观察1 -甲基- 4 -苯基- 1, 2, 3, 6 四氢吡啶(MPTP)对C57BL/6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强啡肽(DYN)表达强度的影响,本研究给予小鼠皮下注射MPTP20mg/kg,连续8d,制备Parkinson病(PD)模型。与对照组相比,MPTP处理小鼠爬竿(P<0... 为了观察1 -甲基- 4 -苯基- 1, 2, 3, 6 四氢吡啶(MPTP)对C57BL/6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强啡肽(DYN)表达强度的影响,本研究给予小鼠皮下注射MPTP20mg/kg,连续8d,制备Parkinson病(PD)模型。与对照组相比,MPTP处理小鼠爬竿(P<0. 01)和游泳(P<0. 01)分数明显降低。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MPTP处理小鼠寻找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目标及对侧象限游泳时间所占百分比分别明显降低(P<0. 01)和增加(P<0. 0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中脑黑质致密部的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 01)。同时在前额叶皮层(P<0. 01 )、背侧海马的CA1区(P<0. 05)和齿状回苔状纤维通路(P<0. 05)、背侧尾核(P<0. 01)的DYN免疫反应活性明显增强。本实验结果表明:用MPTP处理诱发的PD小鼠模型伴有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并提示前额叶皮层、背侧海马的CA1区、齿状回苔状纤维通路和背侧尾核内DYN表达的增多可能与MPTP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TP 小鼠 空间学习记忆 强啡肽 免疫反应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PARKINSON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冰 温超 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58-760,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成人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吸入七氟醚(1 MAC)15 min,Ⅲ组吸入七氟醚(1 MAC)45 min。在麻醉平稳(Ⅱ、Ⅲ组在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在1 MAC)后...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成人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吸入七氟醚(1 MAC)15 min,Ⅲ组吸入七氟醚(1 MAC)45 min。在麻醉平稳(Ⅱ、Ⅲ组在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在1 MAC)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TOFr的变化。结果Ⅱ、Ⅲ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分别为97.60 s和94.50 s,明显短于Ⅰ组的119.90 s(P<0.05);Ⅱ和Ⅲ组完全肌松时间(T1消失)明显长于Ⅰ组(32.7 min和44.6 min vs.21.3 min)(P<0.05),Ⅲ组明显长于Ⅱ组(P<0.05);TOF的T2~T4出现的时间及TOFr恢复到25%、50%和75%的时间,Ⅱ、Ⅲ组均长于Ⅰ组,且Ⅲ组长于Ⅱ组(P<0.05)。结论持续吸入1 MAC七氟醚能随吸入时间延长而增强罗库溴铵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七氟醚 神经-肌肉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CD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6大鼠胶质瘤体内抑制作用研究
4
作者 宋飞 邢琪 +6 位作者 宋克东 刘健 姬广春 马郁芳 刘天庆 马学虎 田晓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7,共10页
为了研究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 gene,CD基因)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体内治疗效果,采用基因转导系统将慢病毒包装的CD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使其长时间、高效表达,然后移植到使用颅内立体定向接种法制作... 为了研究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 gene,CD基因)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体内治疗效果,采用基因转导系统将慢病毒包装的CD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使其长时间、高效表达,然后移植到使用颅内立体定向接种法制作的40只SD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按接种细胞类型将实验SD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①C6胶质瘤;②C6+MSCs细胞(1∶1);③C6+MSCs细胞(1∶2);④C6+MSC-codA/eGFP细胞(1∶1);⑤C6+MSC-codA/eGFP细胞(1∶2).瘤龄7天后腹腔注射500 mg/(kg.d)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C),共14天.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监测肿瘤的体积并进行了大鼠存活期观察、常规病理分析、RT-PCR检测、HE染色.结果显示,第①组瘤龄14天时病灶呈圆形,中心见坏死区,肿瘤平均246 mm3,均存活期15.3天,第②组平均生存期16.0天,第③组平均生存期16.6天,第④⑤组自然存活期均大于30天,14天时病灶平均体积分别为55 mm3、40 mm3,28天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7.24%、83.28%.MRI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MRI动态观察可证实携带CD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5-FC治疗系统治疗C6颅内胶质瘤有效;RT-PCR检测结果证实肿瘤组织内有胞嘧啶脱氨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基因治疗 CD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兔血管外肺水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慧蓉 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兔血管外肺水(EVLW)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家兔40只,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降压组)、稀释组、AHHD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肌注氯胺酮行气管插管,自主呼吸。采用...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兔血管外肺水(EVLW)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家兔40只,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降压组)、稀释组、AHHD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肌注氯胺酮行气管插管,自主呼吸。采用吸入纯氧、氟烷复合静脉输入芬太尼、咪唑安定维持麻醉。通过输入0·01%硝普钠实施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5mmHg。通过股动脉放血、股静脉输入3倍于放血量的复方乳酸钠实施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使血细胞压积降至20%。在0·01%硝普钠降压的基础上经股静脉以180ml·kg-1·h-1速率输入2~3倍全血量的复方乳酸钠实施高容量血液稀释。采用称重法测定肺水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降压组EVLW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联合组则无明显增加。结论单纯控制性降压能减少EVLW的生成,与AHHD联合后可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 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血管外肺水 复方乳酸钠 AH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