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4
1
作者 宋斌 黄山杉 +4 位作者 刘庆国 冯顺乔 李婷 杜洋 邢嵘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 ,3 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 60min ,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四组 :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红景天苷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观...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 ,3 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 60min ,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四组 :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红景天苷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再灌部位的心肌组织匀浆及血清中SOD、NO、MDA及LDH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红景天苷治疗组再灌注心肌组织中NO、MDA的含量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 (P <0 . 0 1) ,与丹参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接近 ;②红景天苷治疗组SOD的活力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 0 1;③红景天苷治疗组心肌组织中LDH的活性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 0 1) ,血清中LDH的活性与心肌组织中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反应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小鼠模型Th1/Th2漂移和纠正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钦富 王永奇 +2 位作者 郭连英 董妞妞 施广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研究炒紫苏子醇提物对过敏小鼠模型Th1/Th2漂移和纠正作用。方法:设正常对照组、过敏模型组、炒紫苏子醇提取物0.32、0.64和1.28g/kg各剂量组小鼠共5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 目的:研究炒紫苏子醇提物对过敏小鼠模型Th1/Th2漂移和纠正作用。方法:设正常对照组、过敏模型组、炒紫苏子醇提取物0.32、0.64和1.28g/kg各剂量组小鼠共5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水平。结果:过敏模型小鼠IFN-γ/IL-4为0.87,而正常小鼠IFN-γ/IL-4为3.93,说明过敏小鼠Th1/Th2异常偏向Th2漂移。0.32、0.64和1.28g/kg各剂量组能明显提高IFN-γ水平(P>0.05、P<0.05和P<0.01),降低IL-4水平(P>0.05、P>0.05和P<0.05),其相应的IFN-γ/IL-4分别为1.92、2.85和3.14。结论:炒紫苏子醇提物能够纠正过敏小鼠Th1/Th2异常偏向Th2漂移,恢复正常,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IFN-Γ TNF-α IL-4 IL-5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复康对PDGF介导的肝星状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骢 湛垚垚 +2 位作者 姜妙娜 崔晓栋 贾玉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9-19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肝复康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制备肝复康含药血清,并用不同浓度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HSC-T6细胞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肝复康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制备肝复康含药血清,并用不同浓度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HSC-T6细胞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分析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表达的变化。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蛋白在不同干预情况下的表达。结果:经肝复康含药血清处理,可下调HSC-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表达以及ERK蛋白表达水平,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强度也有所不同。结论:中药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干扰PDGF功能,抑制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的转录,以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复康 肝星状细胞 肝硬化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机能学实验教学手段,培养高素质人才 被引量:2
4
作者 邢嵘 王冬梅 +2 位作者 张彩华 赵赫男 李连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69-2270,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教学手段 高素质人才 学生培养 机能学 高素质医学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 高等医学教育 实验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及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婷婷 姜妙娜 +1 位作者 贾玉杰 车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0-31,共2页
研究复方中药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1)及层粘连蛋白 (LN)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机制。采用 10 %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于造模 6 0天后给予肝复康治疗 6 0天 ,以秋水仙碱及肝脾康... 研究复方中药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1)及层粘连蛋白 (LN)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机制。采用 10 %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于造模 6 0天后给予肝复康治疗 6 0天 ,以秋水仙碱及肝脾康为对照药。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 - β1及LN表达。经肝复康治疗后 ,组织学显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 ,肝组织羟脯氨酸明显降低 ,肝组织TGF - β1阳性染色细胞数及LN阳性染色面积明显减少 (P <0 0 1)。肝复康对肝纤维化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为减少细胞因子TGF - β1的表达 ,减少LN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复康 肝组织 表达 TGF-β1 LN 实验性肝纤维化 层粘连蛋白 制备 降低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细胞表面岩藻糖化抗原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义辉 王玉玲 +2 位作者 马天舒 于丽华 朱正美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细胞表面糖在细胞分化及细胞周期中均有一定的变化,而且还与细胞间的识别与信息传递有关,为了解膜表面糖复合物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对8种抗原结构相关的寡糖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观... 细胞表面糖在细胞分化及细胞周期中均有一定的变化,而且还与细胞间的识别与信息传递有关,为了解膜表面糖复合物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对8种抗原结构相关的寡糖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观察凋亡过程中胸腺细胞表面岩藻糖化糖抗原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胸腺细胞表面的糖抗原主要是含有岩藻糖基的H-2和Le ̄b.而凋亡的胸腺细胞表面出现GlcNAcβ1-3Gal-,Galβ1-4GlcNAcβ1-3Gal-及双岩藻糖化抗原Le ̄Y,同时Le ̄b消失。磷脂提取结果表明在给药3h后膜的PS条带明显增加,通过对诱发细胞凋亡过程中组化分析的时相变化观察发现:凋亡细胞膜表面糖抗原的变化在给药1h(即凋亡发生前)就出现。以上结果说明凋亡过程中胸腺细胞表面岩藻糖化抗原发生了变化,且此变化可能与细胞凋亡的始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岩藻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鸡瘟病毒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白莲花 钱振超 +1 位作者 于丽华 吕艳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观察新城鸡瘟病毒L系(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和3H-脱氧胸苷(3H-TdR)标记肿瘤细胞的方法。结果ND... 目的观察新城鸡瘟病毒L系(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和3H-脱氧胸苷(3H-TdR)标记肿瘤细胞的方法。结果NDV-L可诱导小鼠PEMΦ产生TNF-α,其产生的量随NDV-L感染量的增加而活性增强。当NDV-L感染剂量一定时,TNF-α释放量在NDV-L作用PEMΦ24h时为最强(100U/ml)。用3H-TdR标记肿瘤细胞(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86和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做TNF-α的细胞毒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结论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毒 鸡新城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对大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邢嵘 郭凤 +4 位作者 田佳鑫 孔晶晶 高海斌 宋玮 施广霞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2期2097-2098,共2页
目的 :通过对大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分析 ,探讨中药黄芩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黄芩治疗组和单纯黄芩组。检测 :①肺泡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 ,②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 目的 :通过对大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分析 ,探讨中药黄芩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黄芩治疗组和单纯黄芩组。检测 :①肺泡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 ,②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DA)的水平 ,③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 :①哮喘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黄芩治疗组与单纯黄芩组的NO含量也高于对照组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哮喘模型组肺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较高 ,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且哮喘模型组与黄芩治疗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③肺泡灌洗液中蛋白的含量以哮喘模型组最高 ,但各组之间的差异不十分明显 (P >0 .0 5 ) 。结论 :哮喘的发病与NO的释放和MDA的产生有关 ,由于炎症反应 ,血蛋白质渗出到肺泡中。黄芩可以降低肺组织中丙二醛的水平。黄芩可以降低肺组织中丙二醛的水平 ,有较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可以减轻哮喘的炎症程度 ,但黄芩对NO浓度的影响不甚明显 ,其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一氧化氮 丙二醛 黄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glcB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振桐 姜妙娜 贾玉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9-702,共4页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有活性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分泌蛋白GlcB(80.4kDa),为早期结核病的诊断以及新的抗结核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glcB(Rv1837c),并与克隆载体PCR4BLU...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有活性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分泌蛋白GlcB(80.4kDa),为早期结核病的诊断以及新的抗结核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glcB(Rv1837c),并与克隆载体PCR4BLUNT-TOPO连接,DNA测序后,经酶切将glcB与表达载体pET23b连接,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目的蛋白GlcB。IPTG诱导表达,破菌,离心,采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上清液中的目的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度;同时应用抗6个组氨酸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进行固定化蛋白质免疫学测定(Western blot),并进行了酶活性的分析。结果PCR产物序列正确,GlcB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高效表达,可溶性好。经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表达的重组蛋白纯度高,与预期的GlcB大小一致,约80kDa。活性分析提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苹果酸合成酶的功能,且酶活性为5.5μmol/(min·mg),与相关的文献报道一致。结论结核分枝杆菌H37Rv分泌蛋白GlcB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且具有酶活性,有望为新一代抗结核药物的研制及结核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表达 克隆 GlcB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比较分析正常人与胃癌患者的胃组织蛋白质
10
作者 罗福文 陶定银 +3 位作者 赵鹏 张凌怡 贾玉杰 张维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胃癌相关标志物是目前胃癌研究的热点,也是早期诊断的关键。针对组织蛋白质提取物非常复杂的特点,并根据疏水性的差异,采用反相液相色谱对正常及癌症组织提取蛋白质进行分离。通过比较正常及癌症组织提取蛋白质...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胃癌相关标志物是目前胃癌研究的热点,也是早期诊断的关键。针对组织蛋白质提取物非常复杂的特点,并根据疏水性的差异,采用反相液相色谱对正常及癌症组织提取蛋白质进行分离。通过比较正常及癌症组织提取蛋白质的谱图差异,收集并酶解差异最大的保留时间为45~47min的馏分,采用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LC-MS/MS)鉴定其酶解产物。鉴定结果显示,正常及癌症组织中的共有蛋白质为9个,正常组织中有6个特异蛋白质,而癌症组织中有17个特异蛋白质。通过进一步分析,筛选出胃癌组织中含有的丰度较高的两个蛋白质。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些蛋白质,能为将来的药物靶点、药物作用通路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多级质谱法 特异蛋白质 癌症 胃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活剂rosiglitazone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贾宇锋 郭连英 +1 位作者 沈洁 施广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35-1436,1439,共3页
目的:评价高亲和力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的受体γ(PPARγ)激动剂rosiglitazone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的防治作用。方法:在第1和14d每只大鼠气管内滴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200μg(0.2mL),第2-28d(第14d除外)每天烟熏40min,每只... 目的:评价高亲和力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的受体γ(PPARγ)激动剂rosiglitazone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的防治作用。方法:在第1和14d每只大鼠气管内滴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200μg(0.2mL),第2-28d(第14d除外)每天烟熏40min,每只经食管灌入rosiglitazone0.02mg。第29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查形态学改变;取血清测血糖、血脂变化;取脾细胞测对LPS的反应。结果:模型组大鼠肺泡明显扩张、有的肺泡融合形成较大囊腔。Rosiglitazone处理的大鼠肺体积较小,显微镜下可见肺泡扩张不明显,肺泡间隔较完整,肺泡直径为(134.997±17.568)×10-3μm,低于模型组大鼠(308.362±111.913)×10-3μm,高于正常对照大鼠(5.116±1.673)×10-3μm(P<0.01)。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Rosiglitazone抑制正常大鼠、模型大鼠和rosiglitazone处理的大鼠脾细胞对LPS的增殖反应。结论:Rosiglitazone可减轻熏烟和气管内滴入LPS诱导的肺气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IGLITAZONE 过氧化物酶体激增剂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TA)-HSP70_(BCG)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冲击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柴国林 郭连英 +2 位作者 沈洁 施广霞 钱振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9-602,共4页
目的 :用榄香烯复合瘤苗抗原 卡介苗热休克蛋白复合物 (HTA HSP70 BCG)冲击正常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检测其抗原递呈功能。方法 :用HTA HSP70 BCG刺激 ,并与GM CSM和IL 4联合培养的骨髓树突状细胞 ,用MTT法测增殖活性 ,用透射电镜检查... 目的 :用榄香烯复合瘤苗抗原 卡介苗热休克蛋白复合物 (HTA HSP70 BCG)冲击正常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检测其抗原递呈功能。方法 :用HTA HSP70 BCG刺激 ,并与GM CSM和IL 4联合培养的骨髓树突状细胞 ,用MTT法测增殖活性 ,用透射电镜检查形态学改变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ITC labeleddextran的摄取。结果 :与单用HTA或HSP70 BCG刺激的树突状细胞相比 ,HTA HSP70 BCG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增大 (2 10 7± 0 0 13) ,对脾不粘附细胞的激活作用明显增强 (增殖指数为 1 92 7±0 0 73) ,FITC labeleddextran摄取率明显增高 (达 5 8 6 1% ) ,形态上更趋于成熟。结论 :HTA HSP70 BCG 对树突状细胞具有较强的冲激作用 ,增强其抗原递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A-HSP70BCG 树突状细胞 抗原递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和星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丝冰 贾玉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2-464,共3页
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引起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组分改变的同时又被ECM所调控。活化HSC中过量表达的微小RNA29家族能减少ECM胶原I等基质蛋白分泌。先前未报道的ECM蛋白CYR61... 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引起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组分改变的同时又被ECM所调控。活化HSC中过量表达的微小RNA29家族能减少ECM胶原I等基质蛋白分泌。先前未报道的ECM蛋白CYR61能使活化的HSC衰老,wnt-5a可能作为HSC增殖调节器在肝纤维化中对抗细胞凋亡。因此探索肝纤维化ECM和HSC之间的调控方式及作用机制能为早期干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有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肝星状细胞 微小RNA-29 人富含半胱氨酸61 WNT-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性趋化因子受体在肿瘤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
14
作者 罗建 李东宁 +2 位作者 孔露 李骢 梁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4-768,共5页
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一类单链小分子的蛋白质超家族,可特异性地募集和激活白细胞,参与免疫、造血、器官发育、炎症、艾滋病、肿瘤等发生发展过程。趋化因子受体是7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可识别和结合特定的趋化因子。趋化... 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一类单链小分子的蛋白质超家族,可特异性地募集和激活白细胞,参与免疫、造血、器官发育、炎症、艾滋病、肿瘤等发生发展过程。趋化因子受体是7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可识别和结合特定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所构成的生物学轴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转移的多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性趋化因子受体 肿瘤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