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相关蛋白LC3Av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甲基化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倩 马金宝 白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Av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甲基化对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自噬与口腔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18株口腔鳞癌细胞系的总RNA,检测LC3Av1的转录水平表达。并采用COBRA法检测LC3Av1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程...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Av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甲基化对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自噬与口腔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18株口腔鳞癌细胞系的总RNA,检测LC3Av1的转录水平表达。并采用COBRA法检测LC3Av1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程度。结果:LC3Av1在18株口腔鳞癌中仅有3株表达(表达率为16.7%),而LC3B全部表达。有17株LC3Av1可检测出甲基化。结论:在口腔鳞癌中LC3Av1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口腔鳞癌的发生可能与LC3Av1依赖的细胞自噬障碍有关,其表达缺失可能与高甲基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口腔鳞状细胞癌 LC3Av1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苏颖颖 朱恩新 +2 位作者 马卫东 肖晶 刘婷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检测c-f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在OSCC、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c-fos表达在胞核内,MMP13表达在胞浆中,二者在OSC... 目的:检测c-f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在OSCC、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c-fos表达在胞核内,MMP13表达在胞浆中,二者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7.3%及63.3%。c-fos和MMP13在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69.2%(P(0.05)和78.3%、50%(P(0.05)。结论:c-fos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相关,但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MMP13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和颈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C-FOS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C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牛莹 朱恩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55-457,共3页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APC基因 β-catenin WNT信号途径 癌发生 分子生物学研究 Wnt信号通路 APC蛋白 通路异常 WNT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8
4
作者 吴刘中 张桂荣 +1 位作者 史春 郭传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选取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56例牙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 选取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56例牙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牙周附着水平、牙周袋探诊深度指标均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牙齿松动度降低,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各指标评分降低(均P <0.05)。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可明显提升牙周附着效果,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引导组织再生术 牙内骨内种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发育不同时期维甲酸对腭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如 刘彬 +2 位作者 王博 丛蔚 肖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研究维甲酸对小鼠腭突融合期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SPF级C57BL/6J近交系母鼠妊娠10d和12d给予维甲酸(RA)建立小鼠腭裂模型,利用BrdU免疫组化方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胚胎15d(即... 目的研究维甲酸对小鼠腭突融合期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SPF级C57BL/6J近交系母鼠妊娠10d和12d给予维甲酸(RA)建立小鼠腭裂模型,利用BrdU免疫组化方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胚胎15d(即腭突融合期)小鼠腭突中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0d给药组腭胚间充质细胞及腭中嵴上皮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对照组,12d给药组和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甲酸作用于腭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腭突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有不同的影响,作用于腭突发生前期可引起腭间充质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过度而发生腭裂,作用于腭突快速生长期可能影响腭中嵴上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迁移等其他转归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维甲酸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中痛阈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秦泗佳 张晓红 +2 位作者 金海威 高璐 王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对机械刺激的痛阈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结扎...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对机械刺激的痛阈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结扎术,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右侧眶下神经不予以结扎,空白对照组未接受手术干预。记录大鼠术前及术后的痛阈,并在不同时间点解剖三叉神经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DNF的变化。结果手术组于术后2周出现痛觉超敏反应,一直持续到术后6周才逐渐恢复,术后10~12周才恢复到术前水平。手术组大鼠术后三叉神经节中GDNF的表达量增高,且表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结论大鼠眶下神经的慢性压迫性损伤(CCI-ION)可建立三叉神经痛样的动物模型。GDNF可能通过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方式参与调控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三叉神经痛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型动物模型研究牙发育及再生的优劣势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福 吴志芳 +1 位作者 李阳 王松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9-554,共6页
哺乳动物牙发育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关的调控机制研究正逐渐深入[1,2]。当前,有关牙发育调控的信息,主要是基于啮齿类动物中的小鼠模型,小鼠模型因易于建立基因敲除模型来研究其分子调控机理,又方便管理,经济实用等优点被广泛采... 哺乳动物牙发育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关的调控机制研究正逐渐深入[1,2]。当前,有关牙发育调控的信息,主要是基于啮齿类动物中的小鼠模型,小鼠模型因易于建立基因敲除模型来研究其分子调控机理,又方便管理,经济实用等优点被广泛采用[3,4]。但小鼠模型的牙齿数量、类型、种类与人差别明显,更重要的是小鼠模型前牙终生不断生长,且无乳恒牙列的替换[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发育 动物模型研究 小型猪 切牙 牙齿发育 乳恒牙 前磨牙 钟状期 萌出 大型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钙条件对透明牙体标本制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颖 周梦宇 牛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5,19,共4页
目的研究硝酸的温度与浓度及附加振荡对透明牙体标本制作的影响。方法将48颗离体牙进行常规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后,根据硝酸的温度和浓度不同及是否附加振荡,随机分为6组:A组置于20℃、6%硝酸中;B组置于20℃、6%硝酸中并附加振荡;C组置... 目的研究硝酸的温度与浓度及附加振荡对透明牙体标本制作的影响。方法将48颗离体牙进行常规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后,根据硝酸的温度和浓度不同及是否附加振荡,随机分为6组:A组置于20℃、6%硝酸中;B组置于20℃、6%硝酸中并附加振荡;C组置于20℃、3%硝酸中;D组置于20℃、3%硝酸中并附加振荡;E组置于30℃、6%硝酸中并附加振荡;F组置于30℃、3%硝酸中并附加振荡。待标本达脱钙标准后,常规梯度脱水,于水杨酸甲酯中透明并保存,比较各组脱钙所需时间,观测牙体标本透明前后的长度,计算牙体标本透明后收缩量和收缩率。结果E组脱钙时间最快,其次是F组、B组,C组最慢。关于牙体标本收缩量,E组>B组>A组,F组>D组>C组,B组>D组,E组>D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收缩最小,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牙体标本收缩率,A组与B组、C组与D组、B组与F组、D组与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振荡仪、温度越高、酸浓度越大,脱钙越迅速,牙体标本收缩越大。使用3%浓度硝酸溶液在20℃振荡条件下进行脱钙,既可以尽快完成脱钙,又可以减少牙体标本的收缩程度,制作透明牙标本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钙 牙体收缩 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在大鼠根尖周炎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娇娇 王丽娜 +4 位作者 叶丹丹 敖翔 丁印浩 曲文姝 牛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中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封入PBS缓冲液棉球,玻璃离子封闭髓腔,分别于开髓后0、7、14、21d和28d处死大鼠,分离双侧下颌骨。组织学处理后HE染色观察根尖周...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中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封入PBS缓冲液棉球,玻璃离子封闭髓腔,分别于开髓后0、7、14、21d和28d处死大鼠,分离双侧下颌骨。组织学处理后HE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炎症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NLRP3、Caspase-1和IL-1β在炎性根尖周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三者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aspase-1和IL-1β阳性细胞数与NLRP3阳性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根尖周组织中存在着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提示该通路在根尖周组织固有免疫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体 NLRP3 CASPASE-1 根尖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治疗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与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建博 王丽娜 +2 位作者 宋其义 李继遥 牛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7,72,共4页
目的检测粪肠球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探讨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96孔板法形成生物膜,结合结晶紫染色,检测临床样本中分离的53株粪肠球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分析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患牙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检测粪肠球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探讨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96孔板法形成生物膜,结合结晶紫染色,检测临床样本中分离的53株粪肠球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分析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患牙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53株粪肠球菌中,40株(75.47%)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在患牙的多种临床表现中,瘘道与再治疗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治疗根管中,无瘘道的患牙分离出来的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有瘘道的患牙,临床治疗中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根管再治疗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根尖周炎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敖翔 王丽娜 +4 位作者 王娇娇 叶丹丹 丁印浩 曲文姝 牛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检测大鼠根尖周炎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方法:将25只8周龄SD大鼠右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封入PBS缓冲液小棉球,进口玻璃离子暂封,调合。分别于术后0、7、14、21、28d处死后取下颌骨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后,采用HE染色检测根尖周炎... 目的:检测大鼠根尖周炎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方法:将25只8周龄SD大鼠右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封入PBS缓冲液小棉球,进口玻璃离子暂封,调合。分别于术后0、7、14、21、28d处死后取下颌骨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后,采用HE染色检测根尖周炎症进展过程,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Jak2、P-Jak2、Stat3、P-Stat3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破骨细胞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PBS感染的大鼠根尖周炎模型。Jak2、Stat3、PJak2和P-Stat3在正常组织中少量表达。炎症进展至14d,Jak2、P-Jak2、Stat3、P-Stat3表达均达到顶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1d时,Jak2、P-Jak2、Stat3、P-Stat3数量有一定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28d时,Jak2、P-Jak2、Stat3、P-Stat3均明显降低,Stat3、P-Jak2和P-Stat3表达与对照组相似(P>0.05);Jak2稍高于对照组(P<0.05)。破骨细胞在7d表达增多(P<0.05),14d时达到顶峰(P<0.05),21、28d表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与根尖周炎症的急性期的炎症进展过程密切相关,推测其在根尖周急性炎症期骨破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 STAT3 根尖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陆春伟 佟海侠 陆美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唾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和病损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顾杨 张纲 林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溃疡期和间隙期唾液表皮生长因子(EGF)质量浓度的变化以及病损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有无缺陷。方法选择27例在溃疡期和间隙期均成功获取唾液样本的轻型RAU患者作为RAU1组,采集33例正常人的... 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溃疡期和间隙期唾液表皮生长因子(EGF)质量浓度的变化以及病损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有无缺陷。方法选择27例在溃疡期和间隙期均成功获取唾液样本的轻型RAU患者作为RAU1组,采集33例正常人的唾液样本作为对照1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唾液样本中EGF质量浓度。另外选择31例轻型RAU溃疡期患者在溃疡基底部剪取小块组织样本作为RAU2组,采集35例无RAU者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2组,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组织样本内EGFR的RNA表达情况。结果RAU1组溃疡期患者唾液EGF质量浓度高于RAU1组间隙期和对照1组,而间隙期EGF质量浓度低于对照1组(P<0.05)。RAU1组和对照1组唾液EGF质量浓度在不同性别间差别不大,与年龄也没有相关性(P>0.05)。RAU2组EGFR的RNA表达强度高于对照2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U患者口腔溃疡的复发性可能与间隙期唾液EGF质量浓度减少有关;口腔溃疡的自愈性可能与溃疡期唾液EGF质量浓度增加和溃疡区EGFR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神经微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璐 金海威 +1 位作者 秦泗佳 王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2-865,共4页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三叉神经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环扎组和对照组)。环扎组经口内进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ION)环扎术;对照组进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假手术,...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三叉神经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环扎组和对照组)。环扎组经口内进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ION)环扎术;对照组进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假手术,手术同前,只分离眶下神经而不进行环扎。记录大鼠术前3d及术后5~80d的机械刺激阈值及行为反应。术后不同时间点解剖游离大鼠三叉神经根和神经节,通过透明标本、HE染色、甲苯胺兰染色,观察其微循环及病理学改变。结果:环扎组三叉神经微循环床较对照组减少,神经外膜血管沿神经根径向走行,沿途再发侧支斜行或横行入神经束之间;环扎组三叉神经微循环在不同时间点略有不同,其变化与大鼠疼痛阈值的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结论:三叉神经根微循环可能在三叉神经痛中扮演重要作用,神经根在受到伤害性损伤后,可造成神经根微循环障碍,进而可能引发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动物模型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和8型的潜伏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杨 李晶泉 +4 位作者 尚巍 徐昊 李文颜 张虹 陈政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脱落细胞、病变区组织块及外周血。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种样本中HHV-5和HHV-8的DNA。结果HHV-5仅在试验组患者病损区组织块样本中能检测到,而在对照组的组织块样本中没有检测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和唾液样本中均有HHV-5阳性检出,但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落细胞样本中均无HHV-5阳性检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4种样本中HHV-8均检出阴性。结论HHV-5在RAU患者的溃疡区可能有潜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人类疱疹病毒5型 人类疱疹病毒8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对多形核白细胞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8及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梦宇 牛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0-442,446,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粪肠球菌对多形核白细胞(PMNs)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PMNs,以加入粪肠球菌悬浮液的PMNs作为实验组;加入乙酸肉豆蔻佛波醇的PMNs为阳性对照组;PMNs的PBS悬浮液为阴性对照组。培养0、20、60、120... 目的体外研究粪肠球菌对多形核白细胞(PMNs)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PMNs,以加入粪肠球菌悬浮液的PMNs作为实验组;加入乙酸肉豆蔻佛波醇的PMNs为阳性对照组;PMNs的PBS悬浮液为阴性对照组。培养0、20、60、120min后,ELISA法检测各时间点MMP-8的释放量。以加入粪肠球菌裂解液的PMNs为实验组,PMNs的PBS悬浮液为对照组,培养2、5、10、15h后,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PMNs的凋亡率。结果在0min时,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MMP-8释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在60、120min时,实验组MMP-8的释放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5、10、15h,实验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粪肠球菌作用于PMNs后,PMNs无大量释放MMP-8现象,PMNs无凋亡延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多形核白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8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冠延长术治疗龈染色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费涛 章蕾 李晓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联合金沉积烤瓷冠修复治疗前牙龈染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共46颗经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出现龈染色的前牙采用牙冠延长术联合金沉积烤瓷冠修复,追踪观察1年。结果:46颗龈染色牙,治疗后未出现牙周组织病变及再次...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联合金沉积烤瓷冠修复治疗前牙龈染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共46颗经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出现龈染色的前牙采用牙冠延长术联合金沉积烤瓷冠修复,追踪观察1年。结果:46颗龈染色牙,治疗后未出现牙周组织病变及再次龈染色,美观恢复良好。结论:牙冠延长术联合金沉积烤瓷冠修复是治疗龈染色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延长术 龈染色 金沉积烤瓷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中LuxS的表达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18
作者 王倩 白桦 黄正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在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中表达LuxS蛋白对于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在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MDA12中表达LuxS蛋白,继而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菌株间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野生株中生物膜形成相... 目的:研究在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中表达LuxS蛋白对于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在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MDA12中表达LuxS蛋白,继而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菌株间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野生株中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motA、motB表达量约为MDA12的2~5倍,而表达了LuxS蛋白的MDA12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则为6-8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内表达LuxS,可以恢复其密度感应系统继而恢复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感应 生物膜 LuxS蛋白 A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配体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璐 丛蔚 +1 位作者 王如 肖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筛选与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的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分子,观察其在正常腭突发育和维甲酸诱导腭裂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动态变化。方法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模型,制作基因芯片并筛选wnt和FGF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根据芯片结... 目的筛选与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的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分子,观察其在正常腭突发育和维甲酸诱导腭裂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动态变化。方法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模型,制作基因芯片并筛选wnt和FGF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根据芯片结果选出wnt经典通路配体wnt3和wnt8a、FGF通路配体fgf9和fgf10,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其在胚胎天数(ED)13.5~15.5中表达变化。结果 1)ED14.5实验组腭突组织芯片分析结果显示:wnt3和fgf10表达水平上调,wnt8a和fgf9表达水平下降。2)在ED13.5~15.5正常对照组腭突发育的不同阶段,上述基因呈现持续性高表达,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3)在ED13.5~15.5的实验组腭裂发生的不同阶段,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 wnt和FGF信号分子通路参与小鼠胚胎继发腭的正常发育过程,在维甲酸诱导的腭裂发生过程中,存在维甲酸通路与wnt和FGF通路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动物模型 信号分子 基因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促进颅骨缺损骨再生 被引量:3
20
作者 党海霞 霍欣茹 +2 位作者 张文园 张琳 王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2-695,共4页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研究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4,15-EET)能否促进骨再生,为骨组织再生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C57BL/6小鼠颅中缝两侧建立直径5mm的全层颅骨圆形缺损,小鼠右侧(实验侧)...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研究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4,15-EET)能否促进骨再生,为骨组织再生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C57BL/6小鼠颅中缝两侧建立直径5mm的全层颅骨圆形缺损,小鼠右侧(实验侧)缺损处植入14,15-EET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左侧(对照侧)植入未用14,15-EET处理的BMSCs。术后第3天于实验侧缺损处局部皮下注射含14,15-EET(10μmol/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对照侧缺损处皮下注射等量PBS,隔日注射,持续4周。术后8周将小鼠处死,CBCT放射诊断观测缺损面积大小,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新骨形成相关组织结构。结果:术后8周小鼠实验侧缺损面积比对照侧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缺损区新生血管数、新生骨量均较对照侧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侧颅骨缺损区可明显观察到骨质及胶原纤维,而对照侧不明显。结论:通过局部提高14,15-EET水平可促进新生骨形成,推测可能与14,15-EET改善局部微循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 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 骨缺损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