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曹雷 王莉红 +1 位作者 刘婷娇 刘佩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64-3866,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p73、p63、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临床Ⅰ、Ⅱ期的过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p73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73蛋白与p53蛋白,p63蛋白与p53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0.368,0.342,P<0.05)。结论: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73、p63和p53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73和p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P73 P63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小细胞外囊泡促进骨修复的动物实验研究
2
作者 高阳 高林波 +1 位作者 史春 吴大雷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6-431,共6页
目的:本文通过提取小鼠富血小板血浆的小细胞外囊泡(platelet-rich plasma 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RP-sEV),检测PRP-sEV对成骨细胞骨标志因子的表达影响,以及体内观察PRP-sEV对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修复作用,为探讨PRP-... 目的:本文通过提取小鼠富血小板血浆的小细胞外囊泡(platelet-rich plasma 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RP-sEV),检测PRP-sEV对成骨细胞骨标志因子的表达影响,以及体内观察PRP-sEV对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修复作用,为探讨PRP-sEV对骨缺损修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小鼠PRP-sEV,通过纳米颗粒追踪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Western blot对PRP-sEV大小、结构以及标志蛋白进行鉴定。采用PKH67检测MC3T3-E1细胞对PRP-sEV的摄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建立小鼠颅骨缺损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PRP-sEV对骨缺损修复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PRP-sEV作用的颅骨缺损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结果显示,PRP-sEV大小约为120 nm,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PRP-sEV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细胞外囊泡阳性标志蛋白CD63、CD81、凋亡连接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X(ALG-2-interacting protein X,ALIX)均呈阳性,微囊表面标记物CD40呈阴性。PKH67检测MC3T3-E1细胞对PRP-sEV正常摄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RP-sEV促进成骨标志蛋白BMP-2及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PRP-sEV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MP-2及OPN在PRP-sEV作用的颅骨缺损模型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RP-SEV可以促进骨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模型 富血小板血浆 小细胞外囊泡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5~8型与口腔扁平苔藓发病间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顾杨 李晶泉 +5 位作者 李铭汉 宫良文 徐昊 张虹 李文颜 陈政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86-391,共6页
目的探索人类疱疹病毒(HHV)-5~8型与口腔扁平苔藓(OLP)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分别采集36例OLP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唾液以及病损区脱落细胞、非病损区脱落细胞和活检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 目的探索人类疱疹病毒(HHV)-5~8型与口腔扁平苔藓(OLP)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分别采集36例OLP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唾液以及病损区脱落细胞、非病损区脱落细胞和活检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3例健康人相同部位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HHV-5在OLP组中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依次为白细胞50.00%(8/16)、唾液25.00%(4/16)、活检组织80.00%(4/5)、病损区脱落细胞50.00%(8/16)、非病损区脱落细胞18.75%(3/16),健康对照组则依次为白细胞30.00%(3/10)、唾液20.00%(2/10);HHV-6在OLP组中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依次为白细胞18.75%(3/16)、活检组织40.00%(2/5)、病损区脱落细胞12.50%(2/16),健康对照组仅唾液10.00%(1/10);HHV-7在OLP组中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仅有唾液30.00%(6/20),健康对照组也仅有唾液15.00%(3/20);HHV-8在所有样本中未检出。结论 HHV-5与OLP的发病有关联(χ2=6.8290,P<0.05,Pearson列联系数0.2080),HHV-5检出的病毒拷贝数在试验组内的白细胞列与病损脱落细胞列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HV-6和7与OLP的发病关系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人类疱疹病毒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相关蛋白LC3Av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甲基化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倩 马金宝 白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Av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甲基化对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自噬与口腔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18株口腔鳞癌细胞系的总RNA,检测LC3Av1的转录水平表达。并采用COBRA法检测LC3Av1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程...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Av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甲基化对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自噬与口腔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18株口腔鳞癌细胞系的总RNA,检测LC3Av1的转录水平表达。并采用COBRA法检测LC3Av1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程度。结果:LC3Av1在18株口腔鳞癌中仅有3株表达(表达率为16.7%),而LC3B全部表达。有17株LC3Av1可检测出甲基化。结论:在口腔鳞癌中LC3Av1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口腔鳞癌的发生可能与LC3Av1依赖的细胞自噬障碍有关,其表达缺失可能与高甲基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口腔鳞状细胞癌 LC3Av1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诊疗中人的审美形式感的产生 被引量:4
5
作者 费涛 章蕾 汪雪梅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3,共1页
当前 ,医学美学作为技术美学涵盖下的一个分支 ,在口腔修复诊疗工作中 ,起着从未有过的重要作用。它以哲学的研究方法 ,运用艺术的手段 ,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口腔医护人员的工作。本文以口腔诊疗活动中形式美的审美为基点 ,讨论了几... 当前 ,医学美学作为技术美学涵盖下的一个分支 ,在口腔修复诊疗工作中 ,起着从未有过的重要作用。它以哲学的研究方法 ,运用艺术的手段 ,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口腔医护人员的工作。本文以口腔诊疗活动中形式美的审美为基点 ,讨论了几个有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体 医学美学 审美形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5a和β-Caten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晓明 朱恩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检测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Wnt5a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探讨两种蛋白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在口腔鳞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5a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目的:检测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Wnt5a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探讨两种蛋白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在口腔鳞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5a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41例口腔鳞癌中,Wnt5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β-Catenin胞浆聚集与肿瘤的分化呈负相关(P<0.05),且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同时β-Cate-nin胞膜表达丧失与分化呈负相关(P<0.05)。Wnt5a和β-Catenin胞浆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Wnt/β-Catenin经典通路组分β-Catenin与口腔鳞癌发生和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而Wnt/Ca2+非经典通路的最重要的上游基因Wnt5a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Wnt信号通路的组分可能作为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Wnt5a蛋白 Β-CATENIN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中学生恒牙列错发生率的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贵林 孙燕 刘红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大连市 中学生 恒牙列 错HE 发生率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在口腔正畸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贵林 常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PBL教学 实验课教学 口腔正畸 以问题为基础 临床问题 学习法 中学生 神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和细胞周期蛋白D_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曹雷 王莉红 +1 位作者 刘婷娇 刘佩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373-2375,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16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Ki-67作为细胞增殖活...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16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Ki-67作为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也被检测。结果:p16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cyclinD1蛋白和Ki-67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cyclin D1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过表达与cyclin D1表达和细胞增殖评价因子Ki-67呈负相关(r=-0.598、-0.658,P<0.05)。结论:在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两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16的缺失可能还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分化、转移及增殖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P16 细胞周期蛋白D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Rb/cyclinD1/p16通路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贤东 肖晶 朱恩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OSCC)中Rb/cyclinD1/p16通路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在37例OSCC标本中检测Rb、cyclinD1、p16蛋白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b、p16、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9%和57%...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OSCC)中Rb/cyclinD1/p16通路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在37例OSCC标本中检测Rb、cyclinD1、p16蛋白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b、p16、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9%和57%;Rb和p16表达呈负相关(P=0.02);cyclinD1表达与肿瘤大小(P=0.02)和淋巴结转移(P=0.01)呈正相关;p16表达与年龄呈负相关(P=0.02)。结论:1)OSCC中和Rb和p16之间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2)p16缺失是OSCC发生中的早期事件;3)cyclinD1对肿瘤的生长作用大于对肿瘤的发生作用,与OSCC的增殖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并可能作为标志物对OSCC的预后和转移作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Rb蛋白 P16蛋白 CYCLIND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翔 朱恩新 +3 位作者 肖晶 刘婷姣 曲虹 苏颖颖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29-232,353,共5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分别检测MMP-7和c-myc在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分别检测MMP-7和c-myc在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和77.6%。2)在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和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其高表达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7 C-MYC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颖颖 朱恩新 +2 位作者 马卫东 肖晶 刘婷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检测c-f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在OSCC、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c-fos表达在胞核内,MMP13表达在胞浆中,二者在OSC... 目的:检测c-f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在OSCC、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c-fos表达在胞核内,MMP13表达在胞浆中,二者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7.3%及63.3%。c-fos和MMP13在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69.2%(P(0.05)和78.3%、50%(P(0.05)。结论:c-fos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相关,但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MMP13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和颈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C-FOS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C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莹 朱恩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55-457,共3页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APC基因 β-catenin WNT信号途径 癌发生 分子生物学研究 Wnt信号通路 APC蛋白 通路异常 WNT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灼烧法大鼠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对照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吉莉 袁盛梦 +3 位作者 陈芳园 陈荟宇 韩沛丰 王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4-560,共7页
目的通过不同化学灼烧法建立SD大鼠口腔溃疡动物模型,为治疗效果评价筛选最优方案。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不同浓度冰醋酸或NaOH晶体于下切牙牙槽骨唇侧黏膜和颊黏膜建立溃疡模型;二次灼烧组:采用50%浓度冰醋酸于牙槽骨唇... 目的通过不同化学灼烧法建立SD大鼠口腔溃疡动物模型,为治疗效果评价筛选最优方案。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不同浓度冰醋酸或NaOH晶体于下切牙牙槽骨唇侧黏膜和颊黏膜建立溃疡模型;二次灼烧组:采用50%浓度冰醋酸于牙槽骨唇侧黏膜溃疡愈合后原部位再次建立溃疡模型。观察黏膜状态、溃疡出现率和愈合时间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牙槽骨唇侧黏膜50%浓度冰醋酸组溃疡出现率高,形态规则便于观察,平均愈合时间和组织学特征与人类接近,综合比较优于其他组。二次灼烧组不易形成溃疡。结论 50%浓度冰醋酸处理牙槽骨唇侧黏膜能获得较好的口腔溃疡模型,可作为研究溃疡治疗方法的理想模型。同一部位不适合再次建立溃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化学灼烧法 SD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mogram预测根治性切除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志敏 马国武 孙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局部晚期OSCC的治疗仍是挑战。本研究构建并验证预测根治性切除局部晚期OSC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方法:将269例OSCC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分为训练队列与验...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局部晚期OSCC的治疗仍是挑战。本研究构建并验证预测根治性切除局部晚期OSC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方法:将269例OSCC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分为训练队列与验证队列。用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可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的列线图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该模型,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结果:年龄、Kaplan-Feinstein(KFI)指数、pT、阳性淋巴结数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OS和CSS显著相关。基于这些因素,构建预测OS和CSS的列线图在训练队列中的C-index分别为0.712和0.709。校准曲线在实际值和预测值间吻合。DCA表明列线图有临床实用性。结果在验证队列中得到证实。结论:该模型可预测根治性切除局部晚期OSCC患者3年和5年的OS和C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NOMOGRAM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诊疗环境细菌群落的时间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加震 张颖 +5 位作者 刘育含 李帆 曾飞 李修珍 马玉莹 杨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口腔诊疗环境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随着投入使用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为口腔诊疗环境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装修口腔内科诊室3间,分别于投入使用前(G1组)、使用1月(G2组)、使用3月(G3... 目的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口腔诊疗环境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随着投入使用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为口腔诊疗环境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装修口腔内科诊室3间,分别于投入使用前(G1组)、使用1月(G2组)、使用3月(G3组),采集环境表面样本,利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对16S rRNAV3-V4区测序,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分析。结果G1组的物种丰富度高于G3组(P<0.05),3组间的菌落结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群落主要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7个门,不同时间组的优势菌门占比相对稳定(P>0.05);丰度前30的细菌属中检测到埃希氏菌-志贺氏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7种潜在致病菌,其中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在诊室使用3月时明显增高(P<0.05),而假单胞菌明显降低(P<0.05)。结论口腔诊疗环境呈现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随着诊室投入使用周期延长,菌落结构更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诊疗环境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保健的临床分析研究——评《健康第一关:口腔保健》
17
作者 李琪薇 牛为东 +1 位作者 陈盈颖 郝晓宁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23,共1页
口腔疾病是人民生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种类,这种疾病遍布各个人群与各个年龄段,像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口腔疾病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存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列入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关键词 口腔保健 《健康第一关:口腔保健》 口腔保健知识 健康第一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水拉曼技术评价口腔抑菌剂对粪肠球菌抑菌效能的研究
18
作者 刘育含 马玉莹 +6 位作者 张利娟 李修珍 杨加震 牛玉芬 孙雁斐 曾飞 杨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目的:开发有效且对患者副作用小的口腔抑菌剂配方,系统评价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ATCC29212)的抑菌效能。方法: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 目的:开发有效且对患者副作用小的口腔抑菌剂配方,系统评价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ATCC29212)的抑菌效能。方法: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曼技术(D_(2)O-labeled single-cel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抑制代谢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based on metabolic activity,MIC-MA)定量评价了抑菌剂对粪肠球菌的生长和代谢抑制作用。结果:对于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MIC分别为110 mg/L和0.45 g/L,尽管生长完全停止,但细菌细胞的代谢活性在8 h平均降低了71%、70%,显示出一种“非生长但代谢活跃”(NGMA)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导致潜在的难治性反复感染。而MIC-MA分别为220 mg/L和0.9 g/L时,所有细胞的代谢活动在暴露8 h后完全停止。此外,NaClO+H_(2)O_(2)的组合使用优于单独使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结论:MIC-MA有利于严格评估抗细菌疗效,NaClO+H_(2)O_(2)可作为细菌病原体更有效的抑菌剂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显微光谱 重水 粪肠球菌 单细胞技术 临床抑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遗漏MB2伴根尖囊肿的多学科联合治疗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燚梦 宋其义 仲维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由于上颌第一磨牙MB2遗漏导致根尖囊肿,本病例采用显微根管再治疗、根尖切除倒充填、囊肿摘除、骨再生术及冠修复等方法对患牙进行综合治疗。通过临床检查和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患牙临床症状消... 由于上颌第一磨牙MB2遗漏导致根尖囊肿,本病例采用显微根管再治疗、根尖切除倒充填、囊肿摘除、骨再生术及冠修复等方法对患牙进行综合治疗。通过临床检查和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患牙临床症状消失,CBCT显示骨缺损区范围减小,密度增加。经多学科联合治疗成功保存了上颌第一磨牙的功能,消除了根尖囊肿,促进了骨缺损的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漏MB2 根尖囊肿 多学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牙普雷沃菌的代糖产酸与致龋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司远 孙雁斐 +3 位作者 宋雪娇 万俊丽 李敏 杨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3-758,共6页
目的:探究栖牙普雷沃菌的代糖产酸与牙本质脱矿及龋病形成的潜在关系。方法:观察栖牙普雷沃菌的形态学特征;在无糖或有糖以及不同pH的培养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计和pH计检测栖牙普雷沃菌的生长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栖牙普雷沃... 目的:探究栖牙普雷沃菌的代糖产酸与牙本质脱矿及龋病形成的潜在关系。方法:观察栖牙普雷沃菌的形态学特征;在无糖或有糖以及不同pH的培养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计和pH计检测栖牙普雷沃菌的生长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栖牙普雷沃菌上清液的有机酸含量;将牙本质切片分为对照组、磷酸组和栖牙普雷沃菌组,分别在相应分组培养基中培养1周和2周,SEM,VHM检测各组共培养牙本质的脱矿程度。结果:栖牙普雷沃菌能够发酵蔗糖、葡萄糖产酸,使其最终pH值低至4.7,琥珀酸和乙酸是其主要代谢产物。栖牙普雷沃菌具有一定的耐酸性。此外,栖牙普雷沃菌能够导致牙本质脱矿,与对照组相比,栖牙普雷沃菌组牙本质的维氏硬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栖牙普雷沃菌的致龋能力可能与其代糖产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栖牙普雷沃菌 糖代谢 产酸 脱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